殷国兴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统筹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协同创新,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航空航天产业是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也是镇江市实施“产业强市”战略的“四群八链”重点产业。高职院校作为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直接相关的教育形式,肩负着为产业发展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使命。近年来,江苏航空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江苏航院”)紧抓航空产业发展机遇,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航空报国为己任,围绕产业强市战略,为航空产业发展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镇江新实践贡献江苏航院智慧和力量。
一、镇江市航空产业发展基本情况
航空航天产业是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是高端装备制造业竞争的战略制高点。2009年以来,航空产业作为镇江市重点培育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了从无到有的突破,并积累了一定的领先优势。目前,镇江市航空航天产业在空间上呈现“一中心(镇江新区)、三片区(丹阳、京口、句容)、多点式”的布局,无论从规模、类别以及集聚情况看,镇江新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的航空航天产业都是核心,主要由“一园、一场、一校”三个部分组成。
一园:镇江航空航天产业园。该产业园是江苏省首个国家级航空产业示范基地,规划面积10平方公里,其中南区6平方公里,北区4平方公里,先后引进航天海鹰、菲舍尔、航发优材、美龙航空、逸帆航空、威翔航空、德扬航空等近30个涉航企业,形成了通用航空、通用整机(无人机)制造、航空航天新材料、航空零部件、航空动力、航空科教、航空投融资等产业板块。与中国商飞、航空工业、航天科工、航天科技等国内行业龙头企业以及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知名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了紧密的产学研合作关系,与波音公司、空中客车公司、庞巴迪公司等国际知名企业也开展了不同程度的合作,200多项技术创新成果填补国内空白,涌现出全国“唯一、第一”的产品40个。近年来,C919大飞机、ARJ21支线客机、AG600水陆两栖飞机,蛟龙、天宫等“国之重器”,都贴上了“镇江制造”的标签。2023年1—8月,园区涉航企业完成工业应税销售额10.65亿元,同比增长13.32%。园区创成国家新型工业化(航空产业)示范基地、中国航空运动飞行营地2个国家级品牌,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优秀科技园区、江苏省航空特色产业集群等江苏省特色创新(产业)示范园区。
一场:大路通用机场。作为华东地区近10年来首个获批并建成的A类大型通用机场,大路通用机场建有一条“800米×30米”跑道、一条“114米×10.5米”联络道和3万平方米的停机坪,以及8000平方米的机库。机场签约引进各类通航公司12家,停驻的通用飞机数量、飞行频次均创国内之最,2022年全年大路通用机场累计飞行11373架次、2240小时,为华东地区最繁忙的通用机场之一。业务涵盖飞行培训、航空旅游、航拍航测、森林消防、应急救援等领域,荣获江苏省首批航空运动基地称号,运行模式被确定为通航机场的示范模式。作为新区航空航天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大路通用机场不仅带动了通用飞机整机制造业、通航服务业发展,而且带动了通用飞机产业链在新区集聚。
一校:江苏航空职业技术学院。江苏航院是江苏省乃至华东地区唯一一家公办航空类高等职业院校,近年来知名度和影响力不断增强,成为镇江地区航空航天产业发展中的一颗明珠。截至2023年秋季学期,学院在校生规模已突破9000人,毕业生就业率连续五年保持在98%以上,就业对口率在75%以上。其中数百名学生被中国商飞、中国航发等涉航央国企,以及大型航空公司和机场录用。江苏航院专业建设成果突出,高度聚焦航空领域,紧密结合产业发展,形成了包含21个涉航专业的六大专业群,其中无人机应用技术专业群获评江苏省高水平专业群。学院当选全国航空工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单位、全国航空行指委无人机专指委主任单位,牵头制订完成全国职业院校无人机应用技术专业教学标准、实训教学条件建设标准,牵头编写无人机应用技术专业核心教材。
二、江苏航院高质量办学面临的机遇与困境
航空产业广阔的发展前景,国家对高等职业教育本身的科学定位,给江苏航院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全球航空业市场容量巨大。从国际情况看,后疫情时代全球航空业需求持续增长。截至2023年5月,全球RPKs(全球航空旅客周转量)同比增长39.1%,恢复至2019年的96.1%,民用客机需求迅速恢复并增长。据波音公司预测:到2041年,世界民用客机将增加到47080架,与2019年相比将增加82%。从国内情况看,国内市场需求巨大。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内航空市场的需求呈爆炸式增长,未来10年内我国民用航空市场需求增长强劲,平均年涨幅将超过8%(居世界第一)。10年后我国将成为继北美市场之后的世界第二大民用飞机市场。在通用航空领域,2022年我国通用航空全国在册管理的通用机场数量达到399个(同比增长7.8%),比上年底净增29个;在册航空器总数达到3186架,未来几年仍将保持高速增长。据预测,到2036年我国将成为全球最大的航空市场。
国家利好政策密集发布。从国家到地方,各级政府都高度重视航空产业发展,并制定了一系列促进航空产业发展的政策。2015年,国家实施“中国制造2025”战略,加快推进航空工业相关产业转型升级;2016年,国务院《促进通用航空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家发改委《近期推进通用航空业发展的重点任务》等国家层面的政策密集发布;江苏也于2023年出台《江苏省航空航天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镇江市委、市政府顺应潮流,抢抓机遇,明确“产业强市”战略,提出“四群八链”产业布局,将航空航天产业作为八条重点发展产业链之一,全力对接国家重大专项,推动航空航天產业向高端制造转型。同时,随着《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出台、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的正式实施,以及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相关政策落地,职业教育迎来了发展的春天。
航空领域人才需求旺盛。美国波音公司2023年《飞行员和维修技师展望》预测:到 2032 年,全球民航业将总共需要130万名新专业人员,以支持不断增长的商业和公务航空市场;到2042年,航空公司将需要大量专业人员来支持全球的民用飞机机队,包括64.9万名飞行员、69万名维修技师及93.8万名空乘人员。从地域分布看,根据预测,中国、欧亚地区和北美市场将驱动一半以上的新增民航专业人员需求,其中中国的需求将超过北美。从目前至2042年,中国将新增飞行员13.4万名、维修技师13.8万名及空乘人员16.1万名,未来航空领域人才需求非常旺盛。
虽然镇江市起步较早,但近年来全国航空产业快速发展,各地类似航空航天类产业园如雨后春笋般纷纷投入建设、全力追赶。省内外通航产业迅速崛起,浙江、安徽、山东等邻近省份正在全面布局通航产业;省内盐城、宿迁、宜兴等地的通用机场也陆续获批建设,其中盐城市射阳县、建湖县等地已建成投运。镇江之前积累的优势正在逐渐减弱,同时镇江航空航天产业自身发展也面临着一些困难和问题:
资源缺乏有效整合。镇江市目前已经形成了“一中心、三片区、多点式”的空间布局,镇江新区在全市航空产业的中心地位毋庸置疑,特别是镇江新区的“一园、一场、一校”产业格局已经形成。但与此同时,三者之间跨越了多种体制,资源比较分散,运行管理缺少协调联动机制,难以形成“1+1+1>3”的协同效应。如各片区之间在政策、资金、土地等方面的统筹不够,导致一些重大项目无法快速决策;一些重大项目需要省级、市级层面高位协调、合力推进,但目前省、市、区三级协同推进机制还不健全,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和重点项目推进存在较多阻碍;政府、企业、金融机构、社会资本之间沟通渠道不够通畅,财政资金撬动社会资本功能发挥不够充分,产业、资本、人才集聚效率不高,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现代化经济体系尚不健全。
产业面临发展困境。虽然镇江地处苏南地区、长三角经济带,是全国最具经济活力的区域之一,但受区域面积小、产业基础弱、政府债务负担重等诸多客观因素影响,整个航空产业发展面临诸多问题。“一园”发展面临资金不足、产能释放、部分项目烂尾等问题,影响园区“二次创业”进程;“一场”建设与运营同样遇到困难,飞行服务站建设缓慢,各地飞行服务站各自为政,信息集成和资源共享难,在机场业务量快速增长的情况下服务管理人才不足,无形中加大了机场安全保障压力;“一校”建设虽初具规模但仍处于发展期,政府投入有限,师资力量不足,教学条件亟待完善。
专业人才缺口大。航空产业蓬勃发展,而航空专业人才培养具有周期长、费用高、招聘难度大、行业内人才流动性强等特征,无论是涉航企业还是高校,航空类人才缺口巨大。尽管镇江市大力推进“人才兴镇”计划,但受限于镇江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产业结构规模,对专业人才特别是高层次专业人才的吸引力不够,因人才“引不来、用不好、留不住”而面临人才短缺困境。对于成立时间并不长的江苏航院来说,随着在校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师资队伍建设捉襟见肘,专业人才需求愈发迫切。
三、以高职院校高质量办学
助力地方产业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镇江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并大力推进航空产业发展,同时高度关注江苏航院建设,市委主要领导对江苏航院发展提出了新期待,要求江苏航院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在镇江高校中“走在前、做示范”。作为市属高职院校,江苏航院理应承担推动镇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产业需求的责任,学院成立的初衷也是为航空产业发展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要通过高质量办学为镇江市“走在前、做示范”的生动实践贡献力量。
强化顶层设计,明确发展定位。在市级层面要把航空产业摆在更加突出的地位,形成以“一园、一场、一校”为核心,具有地方特色的航空产业生态圈,成为实现新旧动能转换的战略性抓手,真正使航空产业成为镇江市的标志性核心产业。要进一步理顺航空产业协调发展机制,明晰各方分工和职责,建立市级统筹、板块协同、产业推进的运作机制,调动一切积极力量为产业转型升级服务、为产业强市服务。强化政策引领和资金支持,在进一步推动镇江涉航企业做大做强的同时,把江苏航院作为重要人才培养战略支撑点,明确学院在镇江航空产业发展中的功能定位,不断凸显其在航空产业发展中的作用。
注重内涵提升,推进高质量办学。作为仍处于发展阶段的江苏航院,与老牌高职院校比,与航空产业发展的需求比,内涵提升至关重要。一是要围绕能力提升,加快师资队伍建设,强化人才招引力度。根据学院事业发展规划和学生规模定位,结合全省高校人才总量管理要求,统筹规划人才引进,优先满足教学科研需求,重点保障薄弱环节和急需岗位。助推青年教师成长,加快“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严格教师企业实践管理,探索与企业导师、教学导师结对帮扶的“双导师制”。二是要围绕条件优化,强化基础设施建设。按照科学规划、分步实施的要求,逐步推进宿舍楼、食堂、教学楼、辅助用房等基础设施配套建设,达到与江苏航院“十四五”办学规模相适应的教学、生活用房面积。加强实训基地建设,做好校内实验实训基地整体规划,建立1—2个具有辐射引领作用的高水平专业化产教融合实训基地。三是要围绕自身特色,优化专业建设。坚持航空特色与服务地方重点产业发展相结合,建立完善的专业预警与动态调整机制,重点围绕镇江市制造业“四群八链”中的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和数字经济三大产业,面向航空航天、新一代信息技术、现代物流等领域,力争尽快开设3—5个航空类新专业和1—3个现代制造业类专业,高质量服务镇江“产业强市”战略。
深化产教融合,实现协同发展。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实现职业教育与产业领域精准对接的重要抓手,也是培养产业需要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抓手,更是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作为航空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一园、一场、一校”的一部分,江苏航院要主动融入地方发展,充分利用镇江市航空航天产业的先发优势,结合自身航空职业教育优势,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共同推动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全面构建产教聚集融合新格局。一是实现人才共享。针对人才紧缺特别是高层次人才匮乏的问题,可以在人才招聘、使用等方面协同解决,江苏航院提供编制身份、职称并落实相关待遇,企业提供一定的待遇,解決人才“招不进”的问题。目前也已有了成功经验,如镇江新区航空产业园企业与江苏航院以联合招聘的形式引进多名人才。人才引进后,各家可以结合自身实际协调职能分工,把人才资源用足、用好、用到“刀刃上”。二是加快资源整合。经过多年的发展,镇江航空产业发展已具备一定基础,特别是“一园、一场、一校”都有一定的积累和沉淀,要做好各类资源整合,将特色和优势发挥到极致。如江苏航院的无人机应用专业属于全国标杆专业,在同行业领域内具有很高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再如江苏航院与主要涉航央企建立了较为稳定的校企合作关系,并牵头成立了市航空产业发展促进会。要把这些资源变成现实优势,把促进会作用真正发挥好,与相关央企建立全面战略合作关系,助力更多优质项目落户江苏、落户镇江。三是推进协同联动。从产业链发展角度看,镇江航空产业暂时不可能实现“大而全”,应把目光聚焦于某几个方面,坚持整体错位发展、内部协同联动,实现从“大而全”向“专而精”的转变。如在聚焦大项目、重点项目的同时,结合镇江航空产业特点,聚焦航空复合材料、航空高温合金材料等方向,引领航空产业特色化发展。在这个过程中,作为全国为数不多坐落于产业园区的高职院校,江苏航院要围绕区域产业特色和引进项目特点,针对性开展人才培养和技术研发攻关,特别是在专业设置、实训基地建设、横向课题研究等方面,努力做到与产业发展、企业需求同频共振,形成产学研联动效应。
(作者系中共江苏省委党校第48期省管干部进修班学员,江苏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
责任编辑:刘志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