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张芳君
本课选择人教版一年级(下)第七单元“找规律(1)”第一课时,隶属于《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 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数与代数”领域的教学内容。规律也是学生生活中常见的内容,在学前教育阶段以及生活中,学生对具有典型规律的事物有了初步认知,而通过本课的学习能够对规律以及“找规律”的方法有深入认知。除此之外,小学一年级学生具有一定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实践能力,所以具有合情推理能力培养的基础。此次教学设计利用情境教学法、实践法、生活化教学法等教学方法引入水果、青蛙、茶杯等学生熟悉的事物,通过分析、挖掘、实践的方式,让学生感受规律的美,进而认识规律和“找规律”的方法,培养合情推理能力,落实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培养。
基于新课标的指示,本课教学目标如下:
1.通过观察、猜测、欣赏、实践、交流等活动发现图形的排列规律,并通过实践活动自主设计排列规律;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合情推理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3.在规律探究教学活动过程中,引导学生建立知识与生活之间的联系,感受规律的美,激发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
师:同学们,你们喜不喜欢做游戏呀?老师知道你们平时最喜欢玩游戏了,所以这堂课开始之前,老师先带大家玩个游戏,比一比哪位同学的记忆力更好。(出示课件)请看课件,给大家5 秒钟的时间,大家记住图片中的水果以及其所在位置,稍后老师会向大家提问。5,4,3,2,1(关掉课件),准备好了吗?
生:准备好了!
师:请问哪位同学可以告诉老师,图片中有哪些水果?
生:草莓!
生:还有菠萝和梨!
师:那请问第3 个水果是什么?
生:是梨!
师:那请问第5 个水果是什么?
生:是菠萝!
师:看来大家的记忆力都很棒哦!那请大家大胆猜一下,第10 个水果会是什么?并说出理由。
生:是草莓!因为图1 中的水果有三组,每一组都是按照草莓、菠萝、梨的顺序排序的。
图1
师:是的!相信大家在生活中也能发现许多带有规律的事物,这堂课老师就带领大家走进“找规律”的世界。
1.引导感受图形排列规律
师:请大家拿出《任务单》,找出三组图形的规律,并按照规律将图形圈出。
师:大家看一下这位同学圈出来的规律图(图2),是不是和你们的一样呢?请三位同学上台阐述一下你们寻找出的规律。
图2
生:在第一组图形中,我发现图形全都是圆圈,但是有黑圈和白圈,并且是按照白圈黑圈—白圈黑圈的规律分布。
生:第二组的图形是三角形和五角星,我发现是4 个图形为一组,分布的规律是以1 个三角形3 个五角星为一组。
生:第三组的图形有白色和黑色的正方形,3 个正方形为一组,一组内的分布规律是1 个白正方形2个黑正方形。
师:三位同学总结得非常棒!但这只是简单基础的图形找规律,那如果将图形换成数字,大家还能找出规律吗?我们一起来试试看。
2.引导感受数的排列规律
师:(出示课件)请看课件,大家能否看出图3 的数形规律并在横线处填上数字。
图3
生:图3 中茶杯的组数有规律地分布,每一组的分布规律是2 个茶杯、3 个茶杯,所以画横线的地方应该分别填2 和3.
师:请你们用数字表示图中茶杯的分布规律,你会怎样表示?
生:2、3、2、3、2、3、2、3……
师:是的!由此可说明物品的排列规律可以用数字进行表示。那请同学们在画横线的地方填写上正确的数字。
师:大家仔细观察一下图4,能够发现怎样的规律?
图4
生:图片中以4 只青蛙为一组,每组是按照1 只大青蛙、3 只小青蛙的规律分布,所以画线处应该填1、3。
师:所以规律的表达不仅可以用图形,也可以用数字。
师:请大家思考一下生活中有哪些有规律的东西,可以与同桌分享。
生:我发现我们教室的座位是按照1 张桌子1把椅子进行分布的。
生:我身上的衣服是黑白条纹的,分布规律是1道白杠1 道黑杠,1 道白杠1 道黑杠。
师:非常棒!这种规律能让你们感到很“舒服”,这就是“规律的美”。
师:相信各位同学已经学会如何寻找规律了,请大家拿出学习单,观察学习单上的一排小花,同学们可以按照自己想象的规律涂一涂、画一画,并与你的同桌分享阐述。
在本堂课的新课导入环节,我积极利用游戏教育理论充分落实寓教于学。在教学之前,我从感知、注意力、记忆力、思维四方面分析了小学一年级学生的特征,总体而言,小学一年级学生注意力不集中,容易受到不相关事物的影响,从而分散注意力。并且,小学一年级学生缺乏生活经验和逻辑思维发展能力,意识化记忆能力不断发展,但是仍无法有效组织自己的记忆活动。基于此,在本堂课的新课导入环节,我利用游戏导入的方式,用“水果记忆大比拼”的游戏活动,用可爱呆萌的小动物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帮助学生调动自己的专注度,形成初步的感知思维。并且,在“水果记忆大比拼”活动中,我通过逐步设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发现、挖掘、分析水果排列方式之间的规律,引出当堂课教学主题“找规律”,帮助学生建立新知与思维的联系,从而为学生合情推理能力的形成奠定基础。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教学设计,我主要根据一年级学生的身心特点,通过游戏教学方式完成新课导入,帮助学生对规律形成初步认识,初步了解规律的意识形态和“找规律”的方法,也为后续的“找图形规律”“找代数规律”教学奠定基础。)
在新知教学环节,我根据新课标中的几何图形和数字进行“找规律”教学。
1.图形规律探究教学解析
在图形规律探究教学环节,我仍然结合小学一年级学生的认知结构特征、认知规律、记忆能力和兴趣爱好开展教学。在此环节的教学过程中,我嵌入了情境教学法,积极应用情境教育理论,通过创设出生活化情境,增强学生对新知的代入感,从而吸引学生更加主动地参与到新知教学中,进而消除学生对新知学习的压力和恐惧。在《任务单》学习任务完成过程中,我用了三组不同的图形引导学生感受不同图形搭配组合所形成的规律,同时也通过合作探究的方式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合情推理能力。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教学设计,我仍然依托一年级学生的身心特点,利用了情境教学法、合作探究法、实践法等方法开展教学工作,帮助学生以图形几何为基础,建立对规律的认知,感受“找规律”的方法,也为后续的代数规律探究奠定基础。)
2.数字规律探究教学解析
在数字规律探究教学环节,我选择了将此环节放在图形规律探究教学之后。首先在该教学环节中,我用“茶杯”引导学生学会用数字表示“茶杯”的数量,以及用数字表示“大青蛙”“小青蛙”,引导建立数字与图形之间的关系。在此环节中,考虑有以下两方面:第一,由于一年级学生识字数量不多,所以使用此类简单图画能够代替文字进行直观表达;第二,用“2”表示“2 个茶杯”培养了学生用数学语言表达具体事物的能力,也为合情推理能力培养奠定了基础。
(设计意图:在数字规律探究教学环节中,我将该教学环节安排在图形规律探究教学环节之后,主要是考虑到一年级学生对具象事物感知能力高于抽象事物感知能力。并且在此环节,我利用实践法等教学方法,通过连续设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找寻茶杯与数字之间的规律、青蛙与数字之间的规律,为数字规律探究奠定基础。除此之外,用问题链的方式引导学生完成填空,考查学生的规律探究能力,进而培养合情推理能力。)
在欣赏规律探究教学环节,我主要采用生活化教学的方式,帮助学生建立新知与生活之间的联系。在此教学环节,首先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有规律”的地方,在问题的导向下,学生能够从教室、校园操场、衣物以及其他事物中寻找规律。随后,引出课件中我所提供的有规律的物品和无规律的物品,引导学生感受规律的美,点出游戏导入环节中的教学主题,并带领学生感知规律的重要性。
(设计意图:该教学环节主要利用生活化教育理念开展生活化教学,带领学生感受生活中的规律,从而加深学生对生活中规律的认知和印象,提高他们对数学学习的重视。合情推理能力作为问题解决能力的主要部分,在新课标的指示下,并非局限在教材之中或课堂之中,而是应当拓宽学生的视野,引导学生学会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所以该教学环节引入生活中的典型例子,也为培养学生合情推理能力奠定了基础。)
创造规律即课堂小考查环节,大部分小学生对课后练习抱有反感的态度,所以参与积极性不高,但是由于新知需要考查和测试,所以此次教学设计将课堂测验改变为课堂小考查“创造规律”,引导学生通过涂一涂、画一画的方式将心中所创造的规律画于纸上,将枯燥乏味的练习题生动形象化,引导学生在娱乐、游戏的同时完成对新知的巩固。
(设计意图:该教学环节利用课堂教学的最后5分钟引导学生完成涂一涂、画一画的实践作业。在此环节中主要利用实践教学法考查学生对规律的认知,验证学生对规律的掌握情况及“找规律”方法的掌握情况,并从中分析出学生合情推理能力的培养质量。如针对部分学生画出不合规律的图画,可以表明该学生合情推理能力培养有待提高并“对症下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