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 睿 张兴慧②△
①海南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海口) 571158 ②海南省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研究基地 △通信作者 E-mail:zhangxh_hnu@sina.com
社交焦虑是指个体暴露于社交场合时,感到过度紧张和焦虑,同时伴有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回避行为的现象[1],通常表现为紧张、恐惧、害怕被注视、脸红、颤抖等[2]。中学生正处于心理和生理剧烈变化的时期,这一时期个体很容易出现各种社交问题,尤其是社交焦虑[3],相关研究表明中学生社交焦虑检出率约为18.96%[4]。社交焦虑与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密切相关,会对个体的学业成就、未来职业选择等方面产生消极影响[5-6]。因此有必要对社交焦虑的相关影响因素进一步研究,为其干预提供相应的数据支持。
身体意象是指个体对其身体进行主观的、有情感性的整体感知和评价[7]。当人们积极看待身体形象时,就会积极地感知他人对自己的评价;而当人们消极看待身体形象时,就会消极地感知他人的评价,这就可能导致社交焦虑的出现。Cash等人的研究发现,负面身体意象能正向预测社交焦虑水平[8];羊晓莹等人的研究表明,对身体不满意的个体,更有可能出现社交焦虑问题,个体的身体意象满意度越高,其社交过程中的焦虑水平越低[9]。由此,本研究提出假设1:积极的身体意象可显著负向预测中学生社交焦虑。
自悯是指个体对自己宽容、客观的理解与接纳,可以帮助个体认识到自己的困境是大家都会面临的普遍经历[10]。自悯是调节焦虑和抑郁等症状的有效方法,并对心理健康有积极影响[11]。已有的实证研究证明,自悯可以负向预测社交焦虑,并且对自悯的干预可以有效地减轻社交焦虑症状[12]。同时也有研究表明,身体意象与自悯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具备积极身体意象的个体,会懂得更好的接纳包容自己而不是苛责自己的不足[13],从而降低个体在社交环境下的焦虑水平。Slater等人的研究发现身体意象满意度越高者,自我怜悯程度越高,其焦虑情绪就越低[14]。因而,自悯是影响社交焦虑的重要因素,有正向身体意象的个体通过产生更高的自我怜悯程度,进而降低社交焦虑水平。据此,本研究提出假设2:自悯在身体意象和社交焦虑之间起中介作用。
然而,自悯的中介作用可能会受到其他因素的调节,其中,个体社会支持程度的高低是不容忽视的。社会支持是指个体从外部环境中获取的物质或精神上的援助[15]。宫宇轩的主效应模型认为,社会支持对个体身心健康状态具有普遍增益的作用,能够促进个体积极的情绪体验和身心状况,从而降低社交焦虑水平[16];社会因果关系模型认为,个体所获得的社会支持低,就可能会诱发社交焦虑甚至导致自杀[17]。拥有高社会支持的中学生可以通过在人际关系中得到的支持和鼓励、成功的社交经验,使之更容易接纳包容自身的不完美,不会盲目看重外界对自己的看法,从而缓解社交焦虑的状态[18]。个体的自我认知方式和其所具有的心理调控能力都会影响社会支持对社交焦虑的作用[2]。社交的联系以及个体社会支持感的提升,有助于感受他人的善意和关爱,减少个人自我负面认知和挫败感[19-20],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社交焦虑状态。也就是说,当个体得到更多社会支持时,若个体的自我怜悯程度较高,就会对自己有更客观的认识,进而减轻社交焦虑症状。基于此,本研究将在探讨自悯在身体意象与社交焦虑之间的中介作用基础上,进一步提出研究假设3:社会支持可调节中介模型的后半段。
本研究采用方便取样法,从海南省海口市和福建省福州市抽取4所中学进行调查,共发放问卷1276份,回收有效问卷1174份(4所学校人数依次为346人、298人、233人、297人),有效率为92%。被试年龄为15.78±1.58岁,其中男生565名(48.1%)、女生609名(51.9%);初一学生213(18.2%)、初二学生189人(16.1%)、初三学生233人(19.8%)、高一学生221人(18.8%)、高二学生173人(14.7%)、高三学生145人(12.4%)。
1.2.1 社交焦虑量表 采用Leary编制,彭纯子等人修订的交往焦虑量表(Interaction Anxiousness Scale,IAS)中文版[21-22]。该量表共15个条目,采用“1~5”的5点计分,1代表“一点也不符合”,5代表“极其符合”。得分越高,个体社交焦虑水平越高。本研究中该量表的内部一致性信度为0.86。
1.2.2 身体意象量表 选用Cash等人编制,羊晓莹等人修订的身体意象状态量表(Body Image States Scale,BISS)[8-9]。该量表共6个条目,采用“1~9”的9点计分,1代表“极不满意”,9代表“极满意”。得分越高,个体的身体满意度水平越高。本研究中该量表的内部一致性信度为0.88。
1.2.3 自悯量表 采用Neff编制,胡小兵修订的简版自悯量表(The Self-Compassion Scale-Short form,SCS-S)[10,23]。该量表共12个条目,包括自我友善、普遍人性和正念3个维度,采用“1~5”的5点计分,1代表“几乎不这样”,5代表“总是这样”。得分越高,个体的自悯程度越高。本研究中该量表的内部一致性信度为0.83。
1.2.4 社会支持量表 选用戴晓阳主编的《常用心理评估量表手册》中的青少年社会支持量表[24]。该量表共17个条目,包括主观支持、客观支持和支持利用度3个维度,使用“1~5”的5点计分,1代表“不符合”,5代表“非常符合”。得分越高,个体拥有的社会支持水平越高。本研究中该量表的内部一致性信度为0.91。
1.2.5 质量控制 在班主任的支持下组织了班会,在会上针对研究目的、研究程序向学生做了详细说明,征得同意后,由经过培训的心理学本科生发放和收回问卷。
本研究采用SPSS 23.0对数据进行共同方法偏差检验、描述统计与相关分析,采用SPSS宏模型PROCESS进行有调节的中介效应分析。
采用Harman单因素检验方法,对问卷中的所有项目进行共同方法偏差检验,结果表明:特征根大于1的因子共9个,且第1个因子解释变异量为24.60%,小于40%的标准[25]。由此判断本研究不存在严重的共同方法偏差。
在控制性别和年龄之后进行偏相关分析发现,中学生身体意象、自悯、社会支持与社交焦虑均呈显著负相关;身体意象、自悯、社会支持两两之间均呈显著正相关,见表1。
表1 各变量描述统计与相关分析(r)
在控制了性别和年龄之后,根据温忠麟有调节的中介模型检验法进行检验[26],运用SPSS的宏程序PROCESS进行回归分析[27]。结果如表2所示:方程1中身体意象可显著负向预测中学生社交焦虑(β=-0.36,P<0.001);方程2中身体意象可显著正向预测中学生自悯(β=0.43,P<0.001);方程3中自悯可显著负向预测中学生社交焦虑(β=-0.39,P<0.001),身体意象仍可显著负向预测中学生社交焦虑(β=-0.19,P<0.001),但预测作用有所降低,可见,自悯在身体意象与中学生社交焦虑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Bootstrap运算结果显示,中介效应量为-0.17,占总效应的比例为46.88%,95%置信区间为[-0.20,-0.13],未包括0在内,中介效应显著;方程4中社会支持可显著负向预测中学生社交焦虑(β=-0.12,P<0.05),并且自悯与社会支持交互项的预测作用也显著(β=-0.10,P<0.05),即社会支持调节了自悯与中学生社交焦虑之间的关系。
表2 有调节的中介效应分析
为了进一步解释社会支持的调节作用,将社会支持按平均数加减一个标准差分为高、低两组,进行简单斜率检验并绘制简单效应分析图(见图1),考察在不同社会支持程度下自悯对社交焦虑的影响。结果显示,对于社会支持低分组,自悯对中学生社交焦虑的负向预测作用显著(Bsimple=-0.27,P<0.001);对于社会支持高分组,自悯对中学生社交焦虑的负向预测作用增强(Bsimple=-0.40,P<0.001)。
图1 社会支持在自悯与社交焦虑之间的调节作用
本研究发现:身体意象可显著负向预测中学生社交焦虑。这一结果证实了假设1,该结果与国内其他研究较为一致[28]。与身体意象满意度高的个体相比,身体意象满意度低的个体会有意无意地传达自己身体的负面信息,进而导致社交焦虑。个体对身体意象的主观认识是理想中的身体自我,但现实与完美理想之间存在差距,导致了社交焦虑的产生[7]。身体意象不仅是自我认知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评估身心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会在日常生活中影响个体思想、情感和人际关系[6]。个体不满意自己的身体,就会过度关注并与他人对比,从而产生消极体验和焦虑。
除此之外,本研究还发现自悯在身体意象与社交焦虑之间存在部分中介作用,这一结果证实了假设2。身体意象满意度高的个体,不会为了盲目寻求外界的认可而轻易改变自己的风格,对自己的全面认识也会使个体更能接纳和宽容自己较为不完美的地方,欣赏自己独一无二的存在[13],在这个过程中能够提升个体的自悯程度。自悯是一种有效的积极自我调节策略,个体自我怜悯程度越高,意味着对自身的认识更为准确,并且还能专注自身意识而不受外界干扰,这就有助于个体减少对自己的批判,从而改善个体因过于关注体像而导致身体意象满意度下降的情况,也减少因负面认知和情绪感受而产生的恶性循环[10],从而降低个体社交焦虑水平及社交焦虑的消极影响。因而身体满意度高的个体其自我怜悯程度也高,在需要对自身体像进行评价的社交场合上所产生的焦虑情绪较少。
最后,本研究发现社会支持在中介模型的后半段中存在调节作用,证实了假设3。与低社会支持的中学生相比,高社会支持程度的中学生,随着自悯程度的提高,其社交焦虑水平呈更为迅速的下降趋势。研究表明,社会支持与积极情绪显著正相关[29],较高程度的社会支持可以调节个体的行为,使其以积极的方式应对环境变化,同时使个体更加接纳自己,降低紧张和焦虑情绪,这反过来又会提升个体的自信以及接受包容自己的能力,这与自悯的积极作用具有共同性,从而起到普遍增益的效果,能够促进个体的身心状态和情绪体验达到一个健康积极的状态,更有助于降低个体的社交焦虑水平。
本研究结果揭示了身体意象与自悯影响社交焦虑的机制,以及社会支持在该中介作用中所起到的增益作用。家庭、学校及社会应该协同帮助中学生通过树立正确的身体意象观,认可真正的自己,提升个人自信心,通过培养自悯来提高积极的自我感。在这个过程中,帮助中学生建立社会支持系统,培养中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减少社交焦虑带来的负面影响,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中学生社交焦虑问题,促进中学生心理健康良好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