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静 程晓山 常博文
(华南农业大学林学与风景园林学院,广东广州 510642)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我国推行普及高等教育政策。这一政策的实施给广大青年圆“上大学梦”带来了机遇。另一方面,由于高校个数,大学生和大学教师人数大量增加,学生、教师素质参差不齐,教学实验资源相对不足,这种状况又给大学教育质量的提高提出了挑战。但是,信息技术带来的“互联网+”、MOOC、“翻转课堂”等教学新理念、新模式的发展又给我们提高高校教学质量提供了新手段。如何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提高大学教学质量成了当前一个热门研究课题。
风景园林专业的学生除了学习通识课外,还要选修来自工科、农科和艺术学科的课程。例如,工科的建筑设计、景观设计;农科的植物学、园林植物栽培与养护;艺术类的手绘技法、电子计算机绘图技术、美术欣赏等均是他们学习的核心课程[1]。
在风景园林本科教育人才培养方案中,应该如何定位美术类课程?在国内外教育环境新形势下,美术类课程教学遇到了什么困难?如何提高教学质量?本文通过网络调查,在界定概念的基础上,试图回答上述问题,旨在为风景园林专业本科教育培育出“高素质+精专业技能”人才提供参考意见。
“互联网+”(internet plus)是指借助互联网络平台,整合传统行业资源,提高行业生产水平和效益,促进行业发展的一种资源利用方式[2]。例如,出租车行业将自己的应用软件挂在互联网上,方便了司机、顾客、出租车营运公司之间的联系,提高了经济效益。经营商创办教育平台,学校老师通过一定手续,将课件上传到互联网,利用平台提供的App进行授课。这是“互联网+教育”的一种表现形式。
MOOC是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的缩写。它一般指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2010年代,世界各国的互联网络基本建成。2012年,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美国的哈佛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和斯坦福大学先后设立了Coursera、Udcity和edx三个网络教学平台,供各国教师和学生教学或学习用。2013年,我国清华大学创建了“学堂在线”平台,2014年,我国教育部委托易网云课堂建设国家精品课程,并与“爱课程”推出了中国大学MOOC项目。按上课方式的差异,可将MOOC教学的微课程分成两大类:(1)录制视频教学。教师将授课内容录制成视频,上传到教学平台,让学生自由学习。(2)直播视频教学。教师和学生经过注册,按时到达教学平台,利用供应商提供的软件,进行视频直播上课。
教育界将教学过程分为知识传授和知识内化两个阶段。在传统教学模式中,一般由教师通过课堂讲授课本知识,完成知识传授这个教学阶段;学生利用课外时间,通过做作业,或做实验等多种形式,消化、吸收老师在课堂讲授的知识与技能,完成知识内化任务。“翻转课堂”教学模式(fliррed classroom,or inverted classroom)将这两个教学阶段的教学主导体翻转了过来:课前,教师确定教学目标,制定教学大纲和教案,完成课件制作,并将课件上传到网上教学平台;要求学生在课前观看教学视频,完成知识传授这一阶段。在知识内化阶段,教师可以线上,或线下授课。但,在课堂上,老师不再复述课件内容,主要解答学生的疑难问题,或对实验过程遇到困难的学生提供帮助,或扩充新知识、新发现。
我国不同年代流行的园林类型及其社会功能见表1。
表1 我国不同年代的园林类型及其社会功能
由表1可见,秦汉时期,我国就出现了规模宏大的皇家园林和陵园园林。这些园林主要为皇室成员与贵族提供游乐和狩猎场所。通过狩猎活动,军队和皇室成员的作战能力可以得到提高。进入现代社会后,出现了城市公益公园、主题公园、住宅小区绿地等风景园林新类型。人们对园林绿化的社会效益诉求包括休闲娱乐、健身养生、传承文化、保护环境、助推文化旅游等功能。园林作品要满足上述社会功能诉求,设计师必须具备良好的综合素质和深厚的艺术功底。
研究结果表明:具备敏锐的立体几何观察和思维能力;掌握扎实的绘图、制图基础知识和技能;具备深厚的审美功底和良好的创新意识;这些均是风景园林设计师必备的基本素质[6]。这些知识与技能只有通过美术类课程的学习和训练,慢慢积累而获得。从高空鸟瞰我国安徽省宏村古村落可见:设计师以村头的两棵银杏树象征牛的两个角,由流经各住户屋前后的水渠象征牛肠,把村中的水塘看作牛的胃,于是,整个村落成了一头牛的造型[7]。从空中看,华南植物园温室群各温室的设计似一朵朵盛放的红棉花,给人一种美的享受。没有深厚的艺术功底是不可能设计和建造出这样令人震撼的园林艺术作品来的。又例如,中国古典园林造园艺术的集大成者,清代的造园家计成、被美国人称为“风景园林之父”的奥姆斯特德(Frederick Law Omlsted)、清晖园原园主黄士俊、东莞可园原园主张敬修等均是功力深厚的画家,同时,他们又精通诗词等文学艺术(李静,2023)。
1.风景园林专业本科美术课程教学内容与目标
风景园林本科教育的美术课程大致可分为四大部分:(1)绘画基础课程,包括素描、水彩、钢笔画等;(2)工艺美术,包括平面、立体和色彩构成等;(3)表现技法,包括钢笔、马克笔、彩笔铅笔技法、计算机绘图等;(4)艺术赏析与艺术理论等课程。根据教育部对美术课程教学指引,选修完美术课程的学生要求获得以下能力:(1)图像识别能力,即观看、识别和解读美术作品、图形、影像及其他视觉符号的能力。(2)美术表现能力,指运用传统,或现代媒材、技术和美术语言创建视觉形象的能力。(3)审美判断能力,即感知、评价、判断,或表达美术作品,或审美对象的能力。(4)创意实践能力,指具备创意意识的思维和行动。(5)文化理解能力,从文化的角度观察和理解美术作品、美术现象和美术观念[8]。
2.教学过程存在问题
总体而言,风景园林专业本科美术课程的设置和教学目标定位是符合我国的人才培养计划的。但是,由于生源、师资和教学设备的差异,各院校培养出来的毕业生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还存在较大差异。由于缺乏实践训练,一些院校的学生毕业时只能提交一些概念性设计方案;用人单位对我们培养出来的人才满意度低。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有:(1)生源美术基础差,而且,新生间美术知识参差不齐。(2)教师综合素质不高。一部分美术教师缺乏设计工作经验。工、农、艺学科教师各自为战,未形成真正的团队。(3)美术教学多采用密集教学方式上课。基础差的同学对课程内容,学得快,忘得也快。(4)新知识点不断增长,学时不断压缩的矛盾。(5)教学设施和实训基地未能跟上形势发展需求。反映在学生的毕业作品质量不高,不能正确处理美观与实用、时尚与传统等关系,作品特色不明显、文字表达能力差等缺陷。
前期的研究结果表明:大脑的结构、脑和肢体的协调能力和美术知识与技能的发展有很大关系。反过来,美术知识与技能的训练又影响着人大脑和神经系统的发育。由于人的大脑和神经系统的发育受儿童时期的生活环境影响大。基于这种认识,我国80和90年代的年轻父母均十分重视孩子的早期教育。于是,近年来市场涌现出一大批儿童美术教育类App电子和纸质产品。耿珊(2017)研究了儿童美术教育类App的开发状况和存在问题。其研究结果认为:这一类美术教育产品具有强大的视听效果和交互作用功能,能更便捷、更生动有趣地诱导儿童学习绘画,激发儿童的创造力和审美能力。但,它也可能给儿童造成骨骼变形,视力下降的风险[2]。卢彦霖(2017)就互联网教学对中学美术教育影响研究结果认为:互联网与美术教育相互结合有利于提高中学的美术教学质量。但,网上教学亦可能带来一些负面影响[8]。张立图(2018)的研究认为:“互联网+”教学模式可缩短学校与企业间的距离,只要充分发挥互联网教学的MOOC课程、教师、学生三大网络教学构成要素的积极作用就能提高教学质量[6]。李媛媛(2020)的研究认为:“MOOC+翻转课堂”混合教学模式可使传统与网上两种教学模式优势互补,有利于在信息时代培养出高素质美术人才[9]。
近年,我国一些学者提出要将美术教育融入德育教学范畴。周晓伟(2022)研究结果认为:审美教育可培养学生对艺术的兴趣,确立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农科院校可通过构建“四课三模块”(即人文+专业+艺术+讲座课程和选修+专业+讲座模块)和加强专业团队和课程教学之间的合作的方式来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10]。龚乾(2023)认为我国历史文化遗产蕴含中国人的宇宙观、伦理道德观、审美观;充分挖掘这些文化遗产的内涵,对学生进行美育教学,可使文化遗产成为滋养、生产和创造新艺术的源泉[7]。
综合以上研究成果,我们认为,落实下列措施可能有利于风景园林专业本科美术课程教学质量的提高。
1.采用“MOOC+翻转课堂”混合教学模式上课。课前,要求教师将教学内容和练习题制成教学视频,并上传到教学平台,由学生自行完成知识传输阶段的学习过程,并向老师反馈学习疑难问题。课中,教师与学生共同讨论疑难问题,帮助后进生解决学习困难。课后,巩固和扩大知识面。
这种混合教学模式的优点有二:①使学生及时复习新知识。同时,通过反复观看视频课件,可巩固所学知识,避免常见的知识复习不及时,学生学一点,忘一点,最后的知识储备所剩无几的恶性循环。②通过知识内化这一阶段的师生互动,可达到教学相长的目标。事实上,在混合教学的知识内化阶段,教师授课内容稍有偏差,学生借助互联网功能,就有纠偏的机会。所以,教师不充分备课是无法很好地完成知识内化这一阶段教学任务的。这种教学模式能否提高教学质量的先决条件有二:一是学生学习自律性强,求知欲望高;二是教师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好,特别是职业道德水准高。所以,学校选拔教师时,一定要把德育置于首位。
2.设立“虚拟教研室”,落实“学科带头人+美术课程模块负责人”教学分工负责制。使各门课程按时、按质、按量、准确地达到教学目标。
3.打造“美术-设计-植物”三位一体的融合教学团队。鼓励教师学科交叉听课;美术课的教学内容、实训场地选择尽可能与专业课程同步进行。使美术课程的绘画、制图、审美、创美方面的理论与技能尽快应用到设计实践中去。
4.充分利用网络资源,鼓励师生尽可能利用更多的时间浏览网络上的美术展览馆、园林景点网站。通过学习、对比、归纳景点设计的成功经验,提高自己的理论与实践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