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大学英语是一门语言知识传授与人文素养培养相结合的基础课程。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师既要注重外语知识传授和实用技能锻炼,同时还需在教学过程中融入思政教育。此外,大学英语课堂应通过多模态的使用来提升学生的听说能力。本文将简述课程思政与多模态构建、大学英语教学中实施课程思政的必要性,分析了大学英语教学中课程思政的困境,探究了课程思政背景下多模态大学英语教学的建构以供参考。
关键词:课程思政;大学英语;多模态建构
作者简介:董文舒(1996-),女,甘肃兰州人,海口经济学院,助教,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英语教学。
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为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提供了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模式,强调运用视、听、触等多种感知和其他教学技术,以实现教学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学生有效进行语言交流,调动学生的英语学习积极性。
一、课程思政与多模态
(一)课程思政概述
为全面提升学生的思政素养,各地高校加大思政教育力度。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
不同专家学者从不同角度研究了课程思政的作用,以对其实施全面理解。课程思政强调将思政教育内容和目标有机融入各类课程,从而打破思政教育壁垒。课程思政融入大学英语教学,可使学生在学习英语知识的同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帮助学生正确看待中西方文化差异,并在潜移默化提升学生的思想觉悟,提升学生讲好中国故事的能力。
(二)多模态概述
多模态是由Kress和Van Leeuwen提出的,将语言以外的动作、声音和图像列为符号和表意系统。纯语言以外的多种模态形式亦具有交际功能。多模态的大学英语教学可有效突破传统单调枯燥的教学模式,以降低语言的抽象性,增强教学的趣味性,从而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进而提升大学英语教学质量。
生活中常用的图像、语言、声音或者行为等均可纳入多模态范畴。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促进者。另外,教师不再局限于教材所提供的内容,教师利用多模态有效传递知识和创建情境。
二、大学英语教学中实施课程思政的必要性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得以广泛传播多元价值观和思想不断冲击青少年,不利于其正确价值观的形成。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和价值观念需得到正确的引导,教师应充分利用课堂教学,以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教师在构建大学英语课堂时,应充分发挥其课堂掌控作用,采用适用性强的模态形式,使多模态相互协调,以便突出教学主题,提升教学质量。同时,语言作为传播知识和沟通交流的工具,是民族文化和价值观的重要载体。语言中包含丰富的思政元素,承载着不同的价值取向和思维方式,故大学英语教师需充分发挥语言的优势,有效融合思政元素。例如,教学过程中,可融入爱国主义、批判性意识、文化自信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思政元素,从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大学英语教学应侧重学生的全面培养,提升学生的思政素养、文化素养和专业知识水平。思政元素融入大学英语教学具有重要意义,教师需积极建设课程体系,提升课程实际教学效果,实现大学英语教学和课程思政的融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三、大学英语教学课程思政的困境
(一)英语课程思政目标不明确
在课程思政融入大学英语教学过程容易出现目标不明确、思政教育实施困难的现象。课程思政目标不明确会导致在英语教学中思政教育难以开展的问题,强行进行融入还会导致喧宾夺主,使学生英语学习思维混乱,造成思政教育与英语学习都不能完成教学任务,拉低大学英语课程整体教学水平。
(二)大学英语教师挖掘思政教育内容不力
大学英语教师想要在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就要从英语教材中挖掘出相应内容。许多英语教师在挖掘不出思政教育内容后,索性放弃在英语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致使部分学生不了解我国文化而向往国外文化。很多大学英语教材缺失有关思政教育的内容,也是教师难以挖掘出思政教育内容的原因之一。
(三)教学模式僵化,存在灌输式、理论式教学
当前的大学英语教学存在大学课堂教学的通病,单纯依靠PPT,以灌输式方式传授知识。这种教学模式削弱了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学生对于蕴含在英语课程中的思政教育内容自然也不感兴趣。许多教师上课时不管学生课堂表现如何,自顾自进行讲解,与学生互动少或者根本不互动,导致课堂气氛沉闷,在这样的课堂融入再多的思政教育内容也不会起到相应的教育效果。教学模式的僵化导致学生注意力很难集中于课程内容,注意力分散的情况下导致课程思政难以实施,并且思政教育内容本就有些枯燥,因此课程思政需要灵活开展,采用多种教学手段,使学生在轻松、活泼、欢快的课堂氛围中接受思政教育。
(四)英语教师缺乏思政教育意识
许多英语教师的专业技能较强,在具体教学中倾向于专业知识的传授,课程思政方面的知识储备很少。因此,许多英语教师对课程思政不重视,意识不到思政教育的重要性,对于思政教育融入英语教学的心理接受度低。部分英语教师仍认为思政教育应在专门的思政课程开展的,认为在英语教学中进行思政教育是没有必要的,错误的认知使得这部分英语教师对课程思政不以为然,课程思政推行艰难。
(五)教学设计中缺乏思政元素融入
教学设计是教师实施教学的依据。教学设计包括教学目标设计、教学重难点设计、教学環节设计,其中教学环节设计包括具体的教学方法设计、教学过程设计、教学总结阶段等。许多英语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的过程中,会把思政教育内容放到总结阶段,将英语知识联系思政教育之后结束教学,这种一句话带过的方式,根本达不到良好的思政教育效果,甚至会弱化课程思政在课程中的存在感。
四、课程思政背景下多模态大学英语教学的构建
(一)明确课程思政目标,拓展其内涵
英语教学与思政教育相结合,在提升学生英语水平的同时发挥课程思政的育人功能,使得课程思政目标与每节英语课的教学目标相结合。例如,本节教学目标为正确使用状语从句翻译蕴含爱国思想的名人名言;又如,开展春节文化专题教学,使学生在春节的情境下用英语交流问候。此外,英语教师要把握好思政教育融入英语教学的分寸,不要喧宾夺主或者体现内容过少,甚至一句话带过。将思政教育融入英语教学,不但可以提高英语教学水平,还可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开拓学生的视野,使学生感受到中华文化的魅力,使英语教学符合时代发展要求。
(二)大学英语教师有效补充思政教育内容
大学英语教材内容主要为英语语法、单词知识,同时展示国外各类文化,由此可见,英语教材中缺乏思政教育内容。因此英语教师要补充相关思政教育内容。例如,将思政教育内容融入英语听、说、读、写训练中,形成耳中听英文、口中说英文、眼中看英文、手中写英文,心中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色英语教育。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具有巨大的文化包容力,课程思政是可以与英语教学相融合的,二者绝不是互斥关系。在英语教学中,学生积极学习英语知识,通过课程思政强化思政素养。英语教师要成为课程思政的执行者,引导学生了解国外的优秀文化,开阔其国际视野;同时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
(三)结合实际活动创新英语教学模式
在英语教学模式僵化的现状下,英语教师需要加强对教学模式的探索研究,创新教学模式,从而改善英语课堂沉闷的现状,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内生动力。英语教育的最终目标是使学生掌握英语知识,在日常生活中可以正确地进行英语交流,最后的落脚点是实践。因此英语教师要积极开展实践活动,在实践活动中融入课程思政。例如,截取电影《烈火英雄》片段,让学生自主选择想要扮演的角色,为角色进行英文配音,在配音过程中保持情感充沛,使学生深入挖掘影片人物角色的内心。同时教师还可让学生对影片主要人物用英语进行介绍,在提升学生英语交流能力的同时,使学生了解电影的故事情节,明白消防员工作的艰辛,培养学生艰苦奋斗、不畏困难的精神。
(四)强化英语教师的学习,增强课程思政意识
英语教师需要进行有关课程思政的学习,学校需要对英语教师进行培训,使英语教师增强课程思政意识,积累思政教育方面的知识。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英语教师在教书的同时不能忘记育人,因此只有把课程思政融入英语教学,才能真正落实教师的育人作用。英语教师要在参与学校培训的同时,不忘在课余时间努力提升自己,自主学习课程思政方面的知识,更好地把课程思政融入英语教学中。教师应转变老旧、错误的思想观念,意识到思政教育在英语教学实践中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思想健康发展,把立德树人作为英语教学的立足点。
(五)在教学的各个环节强化课程思政
英语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应融入课程思政理念,使教学各个环节在课程思政的框架下平稳、合理运行。例如,教师在介绍西方婚礼的教学中,可加入与中式婚礼的对比。可组织学生观看西方婚礼视频,以引入课程主题,并提出疑问“西式婚礼与中式婚礼存在何种不同?”,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展示本节课要学习的单词与语法并进行讲授;最终教师强化学习效果,可寻找中西方婚礼不同点的文章供学生阅读,总结本节课。
五、結语
综上所述,在课程思政背景下实施多模态大学英语教学,符合大学生的学习和发展特点。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融入思政元素,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有效使用多模态教学符合现代化教育要求,教师创设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可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提升学生的英语学习成效。
参考文献:
[1]李倩,侯敏.大学英语混合式多模态设计学习模式研究[J].高教学刊,2023(13):72-76.
[2]谢秀娟.基于多模态的大学英语词汇教学实证研究[J].长江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3(1):32-36.
[3]杨景萍.多模态视角下大学英语阅读与写作课程教学模式研究[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23(2):137-140.
[4]吕维兴.新时代德育元素融入大学英语教学的实践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