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教育融入高速铁路施工与维护专业专业课程的路径探究

2024-01-11 09:45:36王军龙李艳玲杨琳
时代汽车 2023年23期
关键词:劳动教育

王军龙 李艳玲 杨琳

摘 要:将劳动教育融入教育的各个阶段是新时代教育领域的重要改革方向,更是培养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创新型人才的重要途径,对推动我国经济的现代化高质量发展,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对劳动教育融入高速铁路施工与维护专业的专业课程的路径进行了探究,希望能够有效的推动高速铁路施工与维护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满足社会发展对高质量人才的需求。总结出劳动教育元素的挖掘与融入的方法。

关键词:劳动教育 高速铁路施工与维护 路径

十八大之后,我国教育领域的改革方向主要是构建德智体美劳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教育体系,从而形成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满足时代发展对高质素、高能力人才的需求。在构建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过程中,正式确立了劳动教育在国民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将劳动教育教育纳入学校的人才培养方案,并将劳动教育作为必修课引导学生积极的参加,以勤工俭学、实习实训、社会实践以及志愿服务等形式开展系统性的劳动教育。劳动教育与高等教育相结合,能够在劳动中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提高学生的劳动技能、培养学生的劳动素养,让学生在劳动中理解、体会、树立艰苦奋斗、吃苦耐劳的精神,对培养具有高度民族责任感的高素质复合型应用人才有着重要的意义。高速铁路施工与维护专业以铁路为依托,具有明显的优势特色,在我国铁路快速发展的今天,高速铁路施工与维护专业一定要积极健全的对接产业、创新调整、自我完善人才培养体系,从而促进高速铁路施工与维护专业的高质量发展,培养出具备强烈的责任意识、甘于奉献的高素质人才,以此有效的推动我国高速铁路工程建设、运营与维护。将劳动教育与高速铁路施工与维护专业课程相结合,能够更好的促进学生的未来就业,满足行业发展的需求,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基于此,我们要积极的探索劳动教育与高速铁路施工与维护专业课程相结合的路径,以学生为中心,以就业为导向,以实践为基础,以制度为保障,落实与推进劳动教育的开展,充分的发挥劳动教育的育人价值与引导[1]。

1 重视职业“底色”,创新劳动教育实践模式

1.1 构建多元化的劳动教育实践模式

首先,校外劳动教育实践。在学生的实习阶段,教师可以带领学生积极的参观相关的高速铁路施工与维护工程,让学生更好的在实践过程中体会工作环境与工作强度,在培养学生树立安全意识的同时,增强学生的责任观与使命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同时在实践过程中,针对自身存在的不足针对性的提高与完善,巩固自身的专业知识、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另外,通过劳动教育实践,还能够让学生领会工匠精神,树立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的同时,提高学生对未来岗位的适应能力。其次,校内劳动教育实践学校要积极的开展以劳动教育为主题的实践教学活动,根据高速铁路施工与维护专业的特点,提高企业导师的授课比重,校内导师对学生进行理论知识的传授,企业导师负责在实践活动中加强劳动教育,更好的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与职业技能,树立职业精神,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基础。最后,课余劳动教育实践学校还可以利用学生的课余时间,积极的组织与引导学生参加相关的课余劳动教育实践活动。学校可以鼓励学生成立志愿者服务组织,在保证学生安全的前提下,通过暑假开展与自身专业相关的社会实践活动,为家乡的道路建设、施工维护等方面提供一定的帮助。这样不但能加强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还能够更好的提高自身的技能应用能力,同时,还能够让学生真正的走进乡村,通过劳动实践体会工作的艰苦,从而更加珍惜劳动成果,提高学生的劳动意识。另外,学校还可以积极的引导学生参与比赛、竞赛等,既可以参加学校内的比赛,又可以组织优秀的同学参加省市比赛,在营造良好的竞争氛围的同时,让学生正确认知专业知识与技能提高的重要性,并在此过程中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与能力[2]。

1.2 整合诸方资源,为专业发展赋能

近年来,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促进了我国产业结构的改革创新,专业技能实践的内容与形式发生了极大地变化,也为劳动教育赋予了新的内涵。因此,學校在开展劳动教育实践活动的过程中,一定要积极的发挥互联网技术的优势,构建高速铁路施工与维护专业劳动实践育人平台,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劳动教育实践途径。一方面,学校要整合多方资源,建立校外劳动实践基地。学校可以与政府、企业进行深入的合作,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走进社会、走进企业,从而更好的了解行业发展的最新动态,掌握行业的最新知识与技能,并在实践过程中树立正确的爱国主义情怀。另一方面,学校也可以积极的挖掘自身的优势,设立更多的劳动岗位。如增加勤工助学岗位,可以在教师工作室、校内图书馆、广播站、教室、办公室等场所为学生设立勤工助学岗位。最后,学校要加强实践场地的完善。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产生了诸多的产业新形态与劳动新形态。为了更好的推动教育教学改革的发展,加强对学生的劳动教育,学习要积极的完善自身的实践场地的建设,增设如多媒体、新媒体、仿真模拟等技术,满足学生的实践需求,在实践中更好的完成动手操作能力、服务体验以及创新实验等内容,在发挥劳动教育价值的同时,能够更好地为学生的专业发展赋能,提供学生的综合能力与素质。

2 注重知行合一,开展劳动专题理论教育

2.1 构建全新的人才培养模式

为了更好的促进高速铁路施工与维护专业的发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学校应构建全新的人才培养模式,深入产教融合,加强与铁路企业的合作,打造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的协同机制。同时,要根据高速铁路相关岗位的职业能力需求,加强对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专业基础知识与能力,提高学生的专业核心素养,拓展学生的专业能力训练,构建双主体、三融合、四对接的人才培养模式,为我国高速铁路的发展提供充足的人才保障[3]。

2.2 强化劳动教育的价值引领作用

大学生正处在人生的发展阶段,具有较强的可塑性,良好的教育能够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与价值观,因此,学生阶段是开展劳动教育的黄金时期。在开展劳动教育的过程中,学校要深入了解与掌握劳动教育的内涵与目标,制定行之有效的劳动教育内容。劳动教育活动的实施不但要要良好的劳动能力,更要有正确的劳动思想,用思想指挥行动,从而达到知行合一的目的,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意识、熟练掌握劳动技能,明白劳动教育的价值与作用。教师作为劳动教育的实施者,要加强对教师的劳动教育,使其正确认知劳动教育理念,提高教师的劳动教育水平,发挥劳动教育的思想引领作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意识,保证劳动教育的成效。

2.3 将劳动教育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相融合

人才培养过程中,要制定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通过方案来指导具体的教学行动的开展。因此,教师要将劳动教育与人才培养方案相融合。在设计的过程中,将劳动教育的培养放在重要的位置,将劳动教育蕴含的劳动精神、敬业精神等内涵纳入到人才培养目标中。高速铁路施工与维护专业的学生,对于劳动技能的要求相对而言更高,在将劳动教育与高速铁路施工与维护专业相结合的同时,将劳动教育作为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内容,有利于培养出具有深厚劳动情怀、专业的劳动知识和技能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劳动教育在开展的过程中, 必须保证系统性与全面性,如此才能更好地推动劳动意识与劳动能力并行的劳动教育体系,将劳动精神的培养贯穿至学生的整个学习生涯。另外,在加强劳动教育的同时,要将劳动教育与企业标准相结合,在指定人才培养方案时,邀请企业积极的参与其中,从而保证专业教学设计中能够更好的融合企业的岗位需求,为企业发展培养相应的人才,形成校企深入合作的劳动教育体系。劳动教育要全面,从学生的基础课程开始实施,以循序渐进的方式,通过公共基础课培养学生的劳动素养,通过专业课培养学生的劳动能力。

2.4 优化课程设置

学生在校学习期间,要积极的开展劳动教育理论课,为劳动教育实践活动的开展提供指引。学校与教师要根据学生不同的学习阶段的不同特点,以分层开展劳动教育必修课与选修课的模式,将劳动教育贯穿至学生的整个求学过程。如大一、大二主要是对劳动教育观念的培养,大三阶段将劳动教育与专业相结合,重点提高学生的劳动技术、劳动思维与劳动技能。同时在学生的大三期间可以设置相应的劳动教育实践课程,规定每学期不少于一定固定的时间,并将其作为学分纳入到学生的整体考核评价中,劳动实践课程主要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专业实践、实训能力。在大四阶段则主要是通过毕业设计、调研、顶岗实习等,让学生在诚实劳动的基础上进行创造性劳动,提高学生的职业劳动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另外,学校要对专业课程进行优化创新。在制定专业课标准时,要对专业课蕴含的劳动资源进行充分的挖掘,做到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结合。课程教学目标的制定要实现学生对劳动知识、劳动观念、劳动思维、劳动能力等内容的认知、理解与掌握,发挥劳动教育的育人价值与引导作用,形成具有专业课程特色的劳动教育价值体系[4]。

3 发挥社会实践与社会服务的支撑功能

3.1 构建劳动教育实践信息化平台

高速铁路施工与维护专业主要是面向高铁产业,是国家战略、产业转型升级、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传授给学生的是高铁智慧建造与维护的关键技术,实现工程的信息化管理、高铁快速维修等难题,因此,学校应加强自身的信息化建设水平,加强与同类院校及高铁企业的合作,打造信息化服务平台,建立协同共育机制。学校的高速铁路施工与维护专业要以行业发展及社会经济发展为基础,进一步推进校企合作,明确企业、学校的职责、权益及需求,在实践中融入劳动教育,培养学生的职业精神,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以专业特点为核心,构建高速铁路施工与维护技术应用研究中心,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实践岗位。同时,学校要与高铁产业进行对接,共同搭建技术技能创新平台。学校要积极的整合高速铁路施工与维护专业的教学资源与企业资源,建造国家级的重点技术实验室,积极的与高铁企业合作,聘请优秀的高速铁路施工与维护人才担任导师,形成以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优秀学生为主的科研创新团队,在加强专业建设的同时,为学生开展丰富的实践教学,发挥榜样的力量,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劳动观念与意识,正确认知劳动教育的价值与作用,提高学生的劳动技能,培养学生的劳动素养[5]。

3.2 强化教师队伍的建设

第一,学校要积极的对现有教师展开劳动教育宣传工作,提高教师对劳动教育的育人价值与作用的认知,更好的推动劳动教育与专业课程融合。学校要加强对现有教师的培训,提高教师的劳动观念,激发教师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提高教师开展劳动教育的水平与能力。第二,学校要加强对优秀人才的引进工作。一方面,邀请优秀的高速铁路施工与维护行业的优秀人才到学校任教,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教学水平。另一方面,加大对社会优秀人才的吸引力度,丰富学校的教师人才队伍的储备。第三,学校要组织专业的培训。让教师更好的挖掘专业课程中蕴含的劳动教育资源,优化劳动教育与专业课程融合的路径,保证教学目标、教学计划、教学评价等环节能够更好的体现劳动教育,提高教师的劳动教育能力[6]。

4 健全劳动教育考核评价体

首先是需要建立完善的评价机制。学校应将劳动教育与高速铁路施工与维护专业的融合纳入到教师的教学考核评价中,对开展劳动教育的教学大纲、教学计划、教学评价等内容设立科学明确的要求。并以此为基础,开展全面的评价,以多元化的评价形式体现劳动教育的效果,如教师自评、同行评价、专家评价、学生评价、社会评价等。同时,设立劳动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监督小组,对劳动教育与高速铁路施工与维护专业的融合工程进行有效的监督,及时的发展融合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积极的提出改善措施,建立劳动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的长效机制,保证劳动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能够持续有效的开展。其次,学校要建立完善的激励机制。学校要建立与评价机制配套的激励机制,以此来保证劳动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的成效,充分的发挥激励机制的价值。对于劳动教育与高速铁路施工与维护专业课程融合效果较高的教师,给与一定的奖励,包括物质奖励与精神奖励,树立优秀的典型代表。对于融合效果欠佳的教师则给予一定的惩罚措施。通过典型示范与全面覆盖的模式,有效的推动劳动教育与高速铁路施工与维护专业课程融合的全面开展,提高劳动教育的效果与质量。

5 总结

在推动劳动教育与高速铁路施工与维护专业课程的融合过程中,学校要坚持目标导向与问题导向相结合,针对融合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及时的优化完善,重点推动四个方面的发展,即重视职业“底色”,创新劳动教育实践模式,注重知行合一,开展劳动专题理论教育,发挥社会实践与社会服务的支撑功能,健全劳动教育考核评价体,从而更好的开展劳动教育,发挥劳动教育的育人价值,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劳动意识,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熟练掌握劳动技能,提高学生的劳动素养,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全面发展,为学生的未来工作奠定基础,让学生在劳动中锻炼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收获劳动成果的同时,停学的自我满足感与成就感。

课题信息:陕西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2年度一般课题:劳动教育融入高职高速铁路施工与维护专业专业课程的研究与实践(SGH22Y1648)。

参考文献:

[1]陈燕,傅毅.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融入专业课程的意义、路径与案例[J].劳动哲学研究,2023(01):225-234.

[2]李云.高职院校劳动教育融入专业教育的对策研究[J].对外经贸,2021(08):149-151.

[3]刘洁.新时代劳动教育融入高职专业技能教育实践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21(09):185-188.

[4]李贺.工匠精神视域下构建高职院校劳动教育新模式[J].辽宁高职学报,2023,25(03):10-13.

[5]陈丽侠.高职大学生劳动教育融入课程实践教学刍探[J].成才之路,2022(33):125-127.

[6]楊志鹏,刘雪雪.“课程思政”融入高职专业课教学的路径研究——以高速铁路施工与维护专业为例[J].中国储运,2023(06):140.

猜你喜欢
劳动教育
孩子的劳动教育应从家庭教育中抓起
让劳动教育真正走进课堂
文理导航(2017年9期)2017-04-08 18:21:02
新时期幼儿劳动教育研究
成才之路(2017年9期)2017-03-25 20:40:58
“动”与“不动”
邓颖超的妇女劳动教育思想
文教资料(2016年25期)2017-02-22 17:40:36
探讨农村小学学生的管理工作
马卡连柯劳动教育思想对儿童劳动教育的启示
苏霍姆林斯基的劳动教育思想的原则
求知导刊(2016年24期)2016-10-14 12:35:07
浅谈劳动教育对幼儿发展的重要性
探析小原国芳“全人教育”思想的教育教学方法
青春岁月(2015年23期)2016-01-04 12:0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