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短房
说起异域小众旅行,中东、中亚和拉美是话题榜前三的板块。国内旅行社对这些地方的旅游线路开发不充分,而它们吸引国人之处往往又超过印度、黑非洲这些印象中“脏乱差”的地方,让国人有一探究竟的欲望。
那么,如果想一次性多“打卡”几个上述板块的国家,需要知道哪些旅行攻略常常忽略的问题呢?
广义的中亚包含更广阔的地理范畴,这里所指的是狭义的中亚,即曾为苏联加盟共和国的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土库曼斯坦5国。
在这些国家旅行有哪些安全问题?
首先是交通的不确定性。正如一些行家里手所吐槽的,中亚各国间边境线可能随时随地因为莫名其妙或不得而知的理由关闭一阵子,当地人对此见怪不怪,而外来的旅行者却会为此烦恼。因此,过于精细和环环相扣的旅行日程表在这里未必适用,万一被某处口岸或检查站耽搁,就可能形成麻烦的连锁反应。相对而言,中亚各国间的民航互通是比较稳定和靠谱的,因此规避交通不确定性的正确“解锁”方法,是在中亚各国间搭乘飞机,而只在一个国家境内搭乘陆路交通工具。
对了,该地区最大城市是乌兹别克斯坦首都塔什干,但塔什干国际机场是国际旅行者谈虎色变的地方,治安状况不好,建议尽量避免搭乘“红眼航班”出入。进出中亚各大城市的国际航空公司很多,其中土耳其航空公司的口碑在安全方面是最好的,而且准点率高(在中亚,更高的航班准点率同样意味着更高的安全系数)。
除了吉尔吉斯斯坦,中亚各国都属于出入境手续比较麻烦的国家,为求稳妥,最好不要轻信诸如“落地签”之类保证,乖乖找旅行社代理申请入境签吧;请千万预留多一点时间,因为签证拖延也是中亚旅行的常见风险之一。顺便说,土库曼斯坦的管制十分严格,虽然据说如今已有条件地开放个人游,朋友中也的确有人进行了穿越该国的骑行,但“只去一次”的普通游客为保险起见,建议还是跟团—尤其在首都阿什哈巴德以外。
除此以外,绝大多数中亚国家内部的陆路交通是比较靠谱的,但在塔吉克斯坦山區,公路通勤时间往往比大巴公司或导航软件提示的要长很多,需要注意风险。
其次是人身安全。
苏联解体后,中亚流传着一句俗话,“俄罗斯人当治安官,中国人当银行家”,这在多数地方的多数时间里,维持了较安全的社会环境。但随着乌克兰战争的爆发,俄罗斯在当地的“治安官”形象不断退化,当地社会治安有恶化的趋势。当然,除了靠近阿富汗边界的地方,以及费尔干纳盆地、卡拉卡尔帕克等少数热点地区存在恐怖分子、极端势力、原教旨主义、分裂势力、部族冲突,以及抗议示威等恶性危险外,威胁游客人身安全的主要是一般的治安问题。
首先是扒窃。乌兹别克斯坦的塔什干、撒马尔罕、布哈拉和希瓦,哈萨克斯坦的阿拉木图和努尔苏丹,以及吉尔吉斯斯坦的农村地区,都是扒窃高发地带。扒手和扒窃团伙喜欢在拥挤的集市、长途汽车上动手,且热衷于针对携带大量现金的外国游客。因此,在这些场合一定要小心,钱财不可露白,“菜鸟”尽量不要在日落后单独行动。
有常去当地的女性朋友建议,在中亚旅行的年轻女性最好避免单独去公共场合,如果可能,可以佩戴较显眼的假结婚戒指,并不时有意无意显示出来。
其次是针对女性的“民俗风险”。中亚各国遗留了许多针对女性的“不舒适”风俗,且在苏联解体后有抬头迹象,包括当地陌生男人的“求婚”或强制性“介绍朋友”,以及各种半强制性的搭讪等。有常去当地的女性朋友建议,在中亚旅行的年轻女性最好避免单独去公共场合,如果可能,可以佩戴较显眼的假结婚戒指,并不时有意无意显示出来。
第三是自然或人为灾害。中亚威胁人身安全的最重要自然灾害是地震,主要地震带位于靠近阿富汗、伊朗边境的山区和帕米尔高原地区;最重要的人为灾害是地雷,靠近阿富汗边界的许多地区散布着极端势力猖獗时留下的地雷,不时有游客和当地人受到地雷的伤害。
注意事项:
—中亚都是内陆国甚至个别是双重内陆国,昼夜温差大,冬季气候十分恶劣,因此最好避免冬季前往该地区旅行(尤其去大城市以外地区),以免因诸如大雪封山或汽车在陆上被冻住而造成安全问题;夏季如果去户外,则要十分重视昼间防晒防暑和夜间防失温,以及迷路、失联、失水等问题。据“老手”亲测,GPS之类常规导航装置在中亚大城市以外有时并不好使,对此要有充分的准备和预案。
—中亚各国医疗卫生条件有限,要备足常用药,并事先备好与本国使领馆的应急联络方式,不要迷信当地医疗设施,尤其急救系统的效率。
—在当地旅行,尤其在10月到次年4月间,最好带上足够多的N95口罩,这可是在中亚旅行的“法宝”:不但冬季可以防止口鼻冻伤,减少寒风对面部的侵袭,野外可以防风沙,而且可以应对PM2.5、PM10之类对呼吸系统的刺激。由于冬季取暖和工业结构等问题,中亚各国尤其城市的大气污染程度,是远比绝大多数“外人”所能想象的最严重情况还要严重得多的。
对于中国大陆的旅行者而言,拉美恐怕是心理距离最遥远、最陌生的旅行区域了。
拉美绝大多数国家的“国门”是比较宽松的,签证等入境手续也比较简便,“行程安全”问题不大,对外国旅行者而言,最大的安全隐患是治安问题。
拉美是全球犯罪率最高的地区,ARMORMAX在2022年所列举的“拉美对外国旅行者而言最危险的10个国家”,依次为委内瑞拉、洪都拉斯、墨西哥、伯利兹、哥伦比亚、圭亚那、萨尔瓦多、巴西、危地马拉和巴拉圭。这10个国家最突出的共同特点,是凶杀等恶性暴力犯罪特别多。如委内瑞拉,凶杀案发率是全球最高的每10万人中45.6人,且外国游客因目标明显,经常成为被刻意针对的袭击目标,袭击动机甚至未必是劫财,而仅仅是觊觎您的一件必需品,或一袋食物;洪都拉斯和墨西哥,每10万人口中凶杀案发率也分别高达37.6起和27起。
但在绝大多数拉美国家,对外国旅行者而言,更常见的犯罪行为是扒窃、抢劫和强行乞讨。尤其是扒窃,即便在相对安全的旅游区和市中心也很难规避,只能小心谨慎,并尽量多用信用卡,少带少用现金。
拉美国家最突出的问题是,涉毒、涉暴力帮派团伙的恶性暴力犯罪案发率很高,波及面也很广。墨西哥和哥伦比亚的帮派“卡特尔”举世闻名,但实际上巴西、伯利兹、萨尔瓦多等国的帮派也十分活跃。不过相对而言,除了伯利兹、墨西哥等极个别例外,绝大多数拉美国家的黑帮都遵循“盗亦有道”,通常不会针对外国普通旅行者下手,尤其在专为外国游客开辟的旅游区,这种危险就更少发生。
除了伯利兹、墨西哥等极个别例外,绝大多数拉美国家的黑帮都遵循“盗亦有道”,通常不会针对外国普通旅行者下手,尤其在专为外国游客开辟的旅游区,这种危险就更少发生。
因此,除了根据各自国家的旅行警告和提示避开当前高危目的地,尽量少去“非开放区域”和远离“本地热点”,是外国旅行者在拉美旅行安全的必要保证;尽量避免单独外出,尤其避免在非旅游区域天黑后出行,避开小巷和阴暗区域,是有效的安全防范措施。
一位经常去拉美旅行的意大利朋友认为,委内瑞拉和海地是拉美甚至可能是全球范围内,外籍旅行者最不安全的国家。在具体到国别时,针对委内瑞拉,他列举的“危险因素”依次为“暴力”“犯罪”,海地依次为“暴力”“绑票勒赎”“各种自然灾害”,哥伦比亚依次为“暴力”“犯罪”“地震”,秘鲁依次为“盗窃”“城市暴力”“武装冲突”“恶劣的气候”,玻利维亚依次为“绑架”“暴力”“糟糕的基础设施”“自然灾害”,墨西哥依次为“犯罪”“绑架”“飓风”“地震”,洪都拉斯依次为“绑票勒赎”“暴力”“飓风”。这位朋友建议外国旅行者“不论去任何国家都要购买全额旅行保险”,以便在遭遇扒窃后有盘缠回家,遭遇人身伤害后有钱看病。
除去这些通常“与坏人有关”的危险因素,在拉美旅行还有其他一些风险源,包括大自然环境下的各种野生动植物、瘟疫和热带疾病,水土不服和腹泻,都市平民区可能携带狂犬病毒的流浪动物,频发的交通事故(拉美基础设施参差不齐,司机违章又很普遍),以及因各种原因随时随地可能发生的肠胃不适问题。此外,拉美人性格奔放,非常缺乏守时观念,如果掉以轻心,也许会在不经意间遭遇“行程斷链”的风险。
一位资深拉美背包客给出了“外国游客拉美旅行个人避险要素”:最安全的问讯对象是旅馆前台工作人员;只打官方出租车;坐大巴时,包和贵重物品要始终放在两腿之间;永远不要把所有“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因此出行要多带几个包,信用卡和护照要放在最保险的地方;不要走夜路,尽可能在白天出发或抵达一个目的地;不要酗酒;碰上倒霉事要认命,如果遭到暴力攻击,不要试图反抗以免危及生命;切记“钱财身外物”,保持放松不要让人觉得您很紧张,以免成为众矢之的;最后,当您觉得什么都不敢相信时,请相信您自己的直觉。
还有一点不得不提醒中国旅行者:千万要摒弃“外语=英语”的错误概念—或许在世界其他一些地方这样是可以的,但在拉美绝大多数地方是行不通的,当地许多“窗口”都不通用英语。因此,试着学一些简单的西班牙语单词,对您的旅行安全一定是有帮助的(巴西说葡萄牙语,但葡萄牙语和西班牙语很接近)。
地处“五海三洲之地”的中东,恐怕是安全形势最复杂叵测的旅行目的地。因为北非有不少著名景点,这里的中东采取广义,涵盖大部分北非国家。
我所居住的加拿大,2022年给出的“强烈建议避开”的“最危险中东旅行目的地”,依次为黎巴嫩、叙利亚、利比亚、阿尔及利亚和伊朗。其中黎巴嫩、叙利亚和利比亚的危险理由主要是“战争”“恐怖主义”,阿尔及利亚是“原教旨排外势力猖獗”,伊朗则是“国内社会矛盾尖锐,容易殃及池鱼”。
而同年,著名旅行指南Passport Health“强烈推荐”的“最安全中东旅行目的地”,依次为阿联酋(理由是“远离冲突和暴力,基础设施和安保完善”)、摩洛哥(理由是“社会治理稳定”“国民对外国游客友善”)、阿曼(理由是“安保系数高”“国内矛盾缓和”)。但同一份“强烈推荐”将以色列也列入其中,理由是“虽然存在巴以冲突,但以色列国防军有强大的安保能力”—在“10·7事件”发生后的今天,这显然成了一个笑话。
本人因工作关系,曾在中东地区生活了两年时间,在阿尔及利亚更亲历过恐怖夜袭、枪手假扮警察拦路劫车杀人,和近在咫尺的机场爆炸案。
对于外国旅行者而言,中东是一个在安全问题上充满矛盾和反差的地方。一方面,中东充斥着错综复杂的矛盾和暴力冲突因素,且许多矛盾主体都有利用外国人的生命财产安全博取经济或政治回报,甚至仅仅为了获得更多舆论曝光率的“前科”;另一方面,这里的许多大城市和旅游景点,犯罪率在全球范围偏低(甚至低于绝大多数欧美国家),接待设施安全舒适,接待人员对外国人热情友善。
一些常年热点必须坚决回避,如利比亚的班加西、叙利亚全境、埃及的北西奈半岛、巴勒斯坦加沙地带、与叙利亚和黎巴嫩接壤的戈兰高地边境地区、伊朗/阿富汗和伊朗/巴基斯坦边境地区、黎巴嫩东部和贝鲁特南郊。这些地区宛如一个个火药桶,时时处处充斥着莫测风险。“千金之子,坐不垂堂”,除非您是个十足的冒险家,否则最好打消前往这些地区的念头。
而另一些目的地,如埃及的尼罗河谷、阿尔及利亚的君士坦丁、土耳其安纳托利亚高原的大部分地方,通常情况下是比较安全的,但有时则会成为十分危险的地带,这就需要旅行者随时关注本国驻外机构的风险提示。
必须注意的是,中东的许多危险因素是“看人下菜碟”的。比如在伊朗,像英国、加拿大、美国等与伊朗政府关系不好国家的有关部门会提醒“这里很危险”,而其他许多国家的同样部门却不以为然。事实上,对它们各自本国公民而言,它们都是对的。
一位旅行“老鸟”给出的中东旅行安全提示,是“随时更新信息”。他个人目前仅推荐三个“绝对安全的中东旅行目的地国”:阿联酋、卡塔尔、阿曼;而“绝对不要去的危险国家”,除了以往几年的“常客”叙利亚、利比亚、黎巴嫩和也门,还添加了以色列。因为根据他得到的信息,著名的地中海邮轮公司已取消了2024年度所有旗下邮轮的以色列项目(包括传统的地中海交响乐团冬季演出的以色列站)。按照这位朋友的看法,邮轮游是人身安全最有保证的旅行方式,“如果邮轮公司退缩,那就千万不要冒险”。
本人因工作关系,曾在中东地区生活了两年时间,在阿尔及利亚更亲历过恐怖夜袭、枪手假扮警察拦路劫车杀人,和近在咫尺的机场爆炸案。对于中东旅行安全,本人的补充提醒只有四个字:入乡随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