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那瑜
留学印度,毋庸置疑是场冒险。
是不是一门好投资?见仁见智、意见两极。关键在于能否顺利渡过重重难关,发展属于自己收放自如的求生之道。
我在印度留学,参加过许多“国际”研讨会、夏日学校、冬令营等,每有外国人的活动必有人送医。主办单位肯定是得先设想好预备的诊所或医院,来接待一个接着一个倒下的外国客人。
所谓“水土不服”,就是不知问题确切出在何处。究竟是水,是土,还是空气?很多人一下飞机,就开始经历如同在鬼门关走一回的腹泻时期。
我自己第一次到印度旅游是在2007年冬天,当时对美丽的粉红色斋浦尔城几乎毫无印象,印象最深的是麦当劳的厕所,因为有一整日几乎是寸步不离地守着那扇门。
2009年我到班加罗尔求学,当时虽然没生大病,但肠胃极敏感,有1—2个月的时间,不敢出远门。一有刺激,不管是吃了什么还是喝了什么,都会想跑厕所。最诡异的是,接下来长达半年一“闻”到书味,肠胃就开始神经质地蠕动,催我快走。我不是来印度“读书”的吗?怎么连书味都受不了?
若在食物中毒这一关把握诀窍,有机会少受些罪。然而人人体质不同,体质弱者,无论多小心都会中招。第一基本的原则是注意饮水,喝瓶装水、矿泉水,千万不要喝餐厅送上的过滤水,水龙头流出来的水煮过也不能喝;第二,饮食上宜步步为营,由简入繁,先素再荤,避免生食。
刚到印度的新鲜人,可先尝试当地中上级的素食餐厅。印度的婆罗门阶级有饮食洁癖,他们喜爱的素食餐厅大多安全可靠。我建议挑选当地料理,以米食或面食,搭配较为清淡的素食咖喱,先避免生冷的蘸酱、优格与沙拉等。如此观察数日,若无太戏剧性的肠胃事件发生,再一点点扩大尝试范围。我会建议至少等一周再尝试荤食,荤食以先鸡、再羊、最后再尝试海鲜的方式循序渐进。
第三是把握“在地”原则,吃当地人常吃的料理最保险。若在内陆地区,当地没有海鲜文化,建议少碰鱼虾。印度除了少数地区诸如果阿或东北诸邦,很少有猪肉料理,如果不是在那些地区,尽量避免猪肉。挑选餐厅是“在地”的中上级餐厅为最优。千万记得,只服务外国人的“高级餐厅”是最危险的。
我有过惨痛的教训。留学第二年,小妹从纽约来班加罗尔找我,我依照上述原则招待她,却在“由素转荤”这步跌了一大跤。我带妹妹去一家极为高级的餐厅,点了份“坦都里烤鸡”,当时整间餐厅只有我们一桌客人,上菜非常慢。当夜小妹忽冷忽热狂拉肚子送急诊,我吓呆了。好在,打了针,吊了点滴,吃了几天医生开的抗生素后小妹终于康复。此后我们全途不碰荤食。“坦都里烤鸡”是北印料理,班加罗尔在南印,我当时没有把握住“在地”这个原则。
今年暑假学校办国际研讨会,国际人士的住宿分两处,一批人住在五星级希尔顿酒店,一批人则住当地四星级老旅馆。老旅馆的餐厅也是当地人喜欢的老的高级餐厅,门庭若市。三日下来,送医率是希尔顿高于老旅馆。据说第一批住院的中国香港学者的“阵亡”原因是:入住旅馆后马上点了“海鲜比萨”。
“食”这关是“时间”问题。一段时日(半年到一年),肠胃接受南亚大陆的风土,就可以尽情享受本地人多种多样的美食。但也不是百毒不侵,即使当地人外食也常踩雷,吃坏肚子。
若在抵达前就已有本地老师或亲友安排好安全可靠的住宿,肯定是最好的。若不幸要自己找中介找房,就得有“冒险”的精神与“碰运气”的心理准备。
第一基本的原则是注意饮水,喝瓶装水、矿泉水,千万不要喝餐厅送上的过滤水,水龙头流出来的水煮过也不能喝;第二,饮食上宜步步为营,由简入繁,先素再荤,避免生食。
印度的房屋中介没有一套法规制度,高度依赖地缘与人缘,称得上人人都是中介。因此,找房最好是透过当地人脉关系,找亲友老师信任的中介。此外,印度也是一个没有“专业房东”的地方,多数房东将自己出租的房子当作家族领土,持续宣示主权,进行各项干预,因此权利与隐私的要求,必须在一开始就谈清楚。
租屋之痛不专属于外国人,所有外地到都市念书的学子都是受害者。其中单身未婚女性与穆斯林找房比登天难,大多数的印度教徒拒绝租屋给穆斯林,也认为独居的单身女性都是荡妇,会带男人回来过夜,而予以拒绝。
外地单身女学生,如果不是住在校内的宿舍,就只能选择住在校外民间经营的宿舍,3—4人一间,提供饮食、洗衣、打扫等服务,也有门禁管理。相对于外地学子,房东遇到外国人除了想多坑点钱之外,大多忌惮三分,单身外国女性多花点钱也大多能顺利租到房子。
本国人会遇到的怪事无奇不有。我的朋友K,从南印到北印讀书,租了一个配有独立卫浴的房间,暑假回来,却惊讶地发现房东将她居室的厕所门封起来,在客厅那一面打了新的门,独立卫浴没了。她想跟房东抗议,却发现入住了半年,她还没有拿到正式的租约。
我自己则曾经住在某户人家顶楼的天台屋。房子是三层楼,房东一家住二楼,我住在顶楼阳台,那儿有浴室、居室、小厨房,阳台很大,看起来是个很独立完整的单位。未料,房东觉得这一层楼仍然归他们管,要求每日让仆人来打扫(加监控),我感到隐私被侵犯而拒绝。他们甚为不悦,依然以阳台的植物需要浇水为由,每日派人上来。
由于共享同一出入口,每有访客来,他们会因有陌生人闯入感到不安,而大肆盘问。事实上,他们并不知“租屋”为何,心中持有的是类似“居室租给你睡觉”的概念。
最后起冲突的地方是“电费”,天台屋虽然装设有独立电表,每月照表付电费,但我并不知道他们每度电费的计算标准为何。某日房东以电力公司涨价为名要涨电费,我要求他出示公司电费单,他恼羞成怒。当日我就决定不再续约,下月搬走。
印度有很多租屋网站,但其功能不是让你找到房子,而是让中介找到你,带你去看房子。通常你在网站上看上的那间房是不存在的选项,他们的目的是领你去看“其他的房子”。而不同的中介也可能会带你去看同一间房。
有的中介感觉有其他正职工作,手边只有一两个选项,跟你约得匆匆忙忙。有的中介似乎背后有个“集团”,有许多小喽啰。中介开车接你看房,有的是骑着摩托车出现,要你戴他的安全帽坐他的摩托车;有的则是坐嘟嘟车加走路,什么都有。看房务必把握最高原则:不要一个人,最好也是先将租屋条件和一切细节表达清楚。
决定找新房后,透过租屋网,一位中介跟我联系。他穿着体面、开着车出现,一副专业的模样,看房时旁边围着一两个骑摩托车的小弟,看来负责在我们抵达前打点好房东拿好钥匙。我跟中介提出两大不可妥协的条件:“独立出入口”与“房东要好”。
印度是个人际网络绵密的地方,人们赚钱也都很卖力,只要将条件说得清楚明白,无论多琐碎,中介通常能为你找到适合的房子(这点网站就做不到了)。此外,印度这个没有秘密的地方,谁是烂房东谁是好房东,人们是心知肚明的,因此开出“好房东”的条件,很有帮助。
极为幸运的是,我在一天内找到了有独立出入口与好房东的房子。转眼就住了五六年,我每次跟房东续约,都找这位中介帮忙准备契约与相关法院登記的文件。但那日之后,我就再也没有看他“开车”出现,都是骑摩托车。看来初次见面那日,车是借来的,体面也是演出来的。
依规定,任何持有半年以上签注的外国人,都必须到当地外国人注册办公室FRRO走居住许可的注册程序。无论你的签注有多长,FRRO最长给予一年的许可。如果延长签注,也是一样的程序。换言之,无论是在印度工作还是求学,都必须享受“一年一次”的FRRO之乱。
我经历过FRRO从人工到数位化的过程。数位化之前,要将表格填好,将所有的文件诸如学校在学证明、房租租约、存款证明备好,亲自到当地FRRO办公室,经历极为焦虑、不安、困惑又浪费时间的一天。
在FRRO的办公室要排两次队,领两次号码牌。第一关是门外检查文件,负责的官员会检查文件是否每样都有,如不满意直接请你离开,连大门都进不去。等到顺利入门,就是痛苦的开始,与一整屋子的外国人进行漫长的等候。号码推进的速度极慢,审查文件的官员不知为何看得很慢。
租屋之痛不专属于外国人,所有外地到都市念书的学子都是受害者。其中单身未婚女性与穆斯林找房比登天难,大多数的印度教徒拒绝租屋给穆斯林,也认为独居的单身女性都是荡妇。
依我观察,他们虽然是盯着文件翻来翻去,很有可能其实没有在读,而是假看。过程中他们会用各种方式找你麻烦,这里缺了什么信息,那里又错了什么,再度把你请出去,仿佛送走人也是一种“业绩”。在FRRO办公室,我看过无数因为过长的等待或被拒绝而崩溃的外国人,在那里哭泣、恳求、哀号。有人要出境无法出境,有人要留下无法留下。
而我应付的方式是提早去排队,每次缴交文件时,自己故意出个什么小错。例如,明知道他会额外要求我缴交研究计划书,我就放在书包里先不给,等他挑毛病,再补上,满足对方找麻烦的需求,如此一来通常能被收件。
申请文件送进去后,进入审查流程。过去FRRO会选择性地派人去学校验证在学证明的真伪,或去找房东证实你是租客。这几年,政府将这个验证程序数位化,所有的文件都先上传到网站,FRRO会将你的在学证明寄到大学去验证。
这里就麻烦了,他们会跟你说“我们已经寄信去学校了,学校没有回信”,但并不告诉你,到底寄去了学校的“哪一个邮箱”。时常,经一再哀求,知道了是哪一个电子邮箱后,你会发现,很多时候信件根本直接被系统变成了垃圾邮件。
如今,外国人登记的程序已全面数位化,所有的申请都在线上完成,申请送出后就是无尽的等待。今年我送出延长签注的申请后,整整两个月音讯全无,因而决定跑一趟FRRO办公室询问进度,到了现场发现依然挤满了无助的外国人,情况比过去更加混乱。
我依照过往经验,提早到现场,却发现没有人发号码牌。等到承办人员出现要发号码牌时,现场已聚集二三十人。所谓“号码牌”,就是承办人在纸上撕下来的写上号码的碎纸片,关系着每个人一天的命运。
承办人手持烂纸片,问众人:“谁先来的?”
某人(他并不是最早来的人)举手,顺利拿到“1号”。
众人围上,皆伸出手,承办人随机给了几张,却又发怒说:“给我坐好,一个个来。”听话的退后坐回座位,不听话的还杵在那儿,而那几个“不听话的”竟顺利拿到珍贵的破纸,获得了号码。
我见情况不对,上前伸手要,也顺利拿到“19号”。看着挤满约40人的居室与自己手上的号码,我心里一阵高兴,却不知,前进的速度莫名地缓慢,等了3个多小时才等到。弄了一阵后,承办人将我的号码抄在另一张便利贴上,说“会帮你问”,就叫我离开。
上午8时到,走出FRRO办公室已是下午1时,有恍如隔世的荒谬之感,但转念一想,也有大开眼界的“做田野”的乐趣。
然而,关关难过关关过,印度官僚系统的特色是:虽然很讨厌,但并不邪恶;虽然“慢”与“漫”不经心,但没有特别要害你或真正让你陷入困境的恶意。每次出问题,只要照着官员的指示,该补的补、该面谈的面谈,急件多催催,似乎没有什么特别解决不了的问题。
在印度留学,若能顺利渡过“一食二住”的关卡—能正常地饮食,且找到安身立命的一方小天地、合法居住,就能从容渡过其他关卡。
例如,印度式的英文难懂,且全印各地口音都大不相同,需要长时间浸泡才能掌握“听”的要诀。
在FRRO办公室,我看过无数因为过长的等待或被拒绝而崩溃的外国人,在那里哭泣、恳求、哀号。有人要出境无法出境,有人要留下无法留下。
又例如,大大小小的事总要时时提防被骗,但假以时日,总能找到平衡。有定价的地方贵一点,便宜的地方要讲价,是想花钱省麻烦,还是想花时间省钱,决定权在自己。出门叫车因为网约车等系统相当发达,大致还靠得住,尽管偶尔还是会出现上车后要你“取消本行程”、想脱离系统多赚点小钱的司机。印度虽有许多小扒手、小骗子,街道与居住基本上是安全的。不像纽约,印度不会有街道枪击,也不像意大利,不会有人闯进屋子偷东西。
气候的险峻,也得花时间适应。德里的气候险峻,有4摄氏度的严寒与45摄氏度的严夏。若配备齐全,干热时有台水风扇,增加湿气降温,雨季湿热时有冷气,冬天有暖炉,大概都能顺利度过。
目前比较无能为力的,是初冬的空污期。AQI平均在300—500之间,24小时开着空气清净机也依然持续头痛、喉咙痛。据说德里的空气品质如一天抽50根烟。此时,就只能靠同学妈妈传来的冷笑话苦中作乐了:
男:我将爱你爱到我咽下最后一口气。
女:我在找的是短期关系。
男:我住德里。
女:喔,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