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雯,张云,宋牡丹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人民医院急诊科,江苏无锡 214043
在住院医生规范化培训中(以下简称“规培”),大内科是其中重要的一站,由于内科所包含的疾病种类较多,所涉及的医学知识面更广,同时在操作过程中更加复杂而又精细[1-2]。因此,提高内科规培生的教学水平,帮助规培生提高考试成绩和综合能力尤为重要[3-4]。其中,在消化科急症中,最为常见的疾病便是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是指屈氏韧带以上的食管以及胃部、十二指肠以及胆管,因病变而出现的急性出血,出血量在数小时内可达到1 000mL,同时伴有呕血、黑便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生命安全[5-6]。提高规培生对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认知和治疗方式,对挽救患者生命有重要意义。案例教学法是将院内发生的真实案例作为教学内容,与院内教学主题相结合,带教老师和规培生之间通过讨论和问答等形式进行互动的一种教学模式,可以让规培生对于教学主题更加了解,以此来提高规培生高层次能力[7-8]。本院为提高规培生考试成绩和综合能力,选取2022 年1—12 月在无锡市人民医院进行规范化培训的44 名规培生为研究对象,消化道出血培训对于系统性学习有重要意义,因此探究以案例教学法应用于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教学中的具体效果,现报道如下。
选取在本院进行规范化培训的44 名规培生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成对照组22 名和观察组22 名。对照组中男9 名,女13 名;年龄22~26岁,平均(24.19±0.34)岁。观察组中男8 名,女14名;年龄22~26 岁,平均(24.19±0.34)岁。两组规培生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均完成规范化培训,并参与出科考试者;积极参与研究者。
排除标准:中途退出者;同时参与其他教学法者。
给予对照组规培生传统教学模式。每周安排规培生进入科室,参加1 次教学培训,1 次教学小讲座,两次教学大查房,并按照教学大纲内容对规培生进行授课和讲解,授课方式以课上讲解为主,讲解内容包括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病原因以及发病机制、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表现和诊断、治疗方法和预后等,规培生则采取被动听课方式完成实习任务。
给予观察组规培生案例教学法。①教学前,带教老师可告知规培生预习上消化道出血的第一章,熟读书本知识。带教老师首先对学生的能力进行评估测试,可提出与教学大纲和经典案例有关问题,指导学生通过自主思考以及资料翻阅来探索老师留下的问题,并预习教学大纲里的知识点。②带教老师根据教学大纲、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最新指南以及科室中急性上消化道出血典型案例实施教学,由规培生自行找出患者的发病原因以及发病机制,并让规培生对诊断标准以及治疗方案和预后进行分析。③在带教老师临床进行案例查房分析时,规培生观摩,并详细记录带教老师诊疗思路。观摩结束后,带教老师指导规培生如何通过文献查找,对此次案例进行分析,并结合书本知识进行总结。④课堂上,带教老师与规培生进行自由讨论,规培生自行回答在治疗观摩过程中和资料翻阅中所出现的问题,带教老师点评规培生回答内容,再对存在的错误以及学生未解决的问题进行解答。⑤案例探讨结束后,带教老师对规培生布置相应考核内容,学生完成考试。两组规培生学习时间均为1个月。
对比两组考试成绩。由总带教老师根据教学大纲拟题,分为理论部分和实操部分,每部分分值满分为50 分。
对比两组综合能力成绩。由带教老师对规培生综合能力进行评分,共分为自学能力、分析解决能力、沟通能力、归纳总结、团队精神5 个部分,每部分满分为10 分,分值越高,表示能力越强。
对比两组教学满意度。根据院内自制教学满意度调查量表进行满意度评价,满意度量表中,包括教学方法满意度、教学氛围满意度、师生互动满意度、学习兴趣满意度。规培生给出分值在90~100分为非常满意;60~<90 分为一般满意;<60 分为不满意。满意率=(非常满意人数+一般满意人数)/总人数×100%。
采用SPSS 22.0 统计学软件对文中所有数据进行分析计算,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频数(n)和百分数(%)表示,行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理论成绩和实操成绩均较对照组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规培生考试成绩比较[(±s),分]
表1 两组规培生考试成绩比较[(±s),分]
组别观察组(n=22)对照组(n=22)t 值P 值理论成绩45.57±2.17 41.69±2.51 5.485<0.001实操成绩44.34±2.61 40.67±2.43 4.827<0.001
观察组自学能力、分析解决能力、沟通能力、归纳总结、团队精神分数均较对照组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规培生综合能力分数比较[(±s),分]
表2 两组规培生综合能力分数比较[(±s),分]
组别观察组(n=22)对照组(n=22)t 值P 值自学能力9.87±0.11 8.47±0.12 40.338<0.001分析解决能力9.72±0.08 8.27±0.70 9.653<0.001沟通能力9.82±0.17 8.22±0.45 15.601<0.001归纳总结9.67±0.17 8.77±0.04 24.172<0.001团队精神9.29±0.12 8.58±0.34 9.236<0.001
观察组教学满意度较对照组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规培生教学满意度比较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是一种急危重症,主要与肝硬化、消化性溃疡以及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有关,其主要治疗方案包括内科药物治疗,内镜下治疗和外科手术治疗[9-10]。其中,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主要治疗为内科药物辅助内镜下治疗。内科药物治疗可通过使用抑酸药物实现抑制胃酸分泌作用,内镜下治疗可快速寻找出血灶并进行干预[11-12]。传统教学模式在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教学中具有较大局限性。由于理论知识较多,带教老师书本式的全部灌输容易导致规培生接受能力以及主观能动性受到限制,很难调动规培生的学习兴趣[13-15]。因此,改变传统教学方式对于提高规培生理论知识掌握能力以及实际操作能力均有重要意义。
案例教学法在教学期间运用案例作为教学材料,以教学大纲和教学主体相结合,通过问题讨论和师生互动等方式,以提高规培生对于教学主题有关的概念和理论进行深入的了解,属于一种新型教学模式[16-18]。在本研究中,采取案例教学法的观察组患者,其在教学后,理论成绩为(45.57±2.17)分,实际操作能力为(44.34±2.61)分,较采取传统教学模式的对照组(41.69±2.51)分和(40.67±2.43)分更高(P<0.05),本研究结果与吕苏聪等[19]研究结果一致,但较吕苏聪研究结果中的理论成绩(45.16±1.58)分、实操成绩(44.29±1.72)分略高,说明案例教学法对于提高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教学中的有效性。主要原因在于,案例教学法的先导为经典案例,通过问题探索以及回答问题和临床观摩,对规培生进行教学,可以提高规培生的理论知识水平以及临床应变能力和临床实际操作能力。同时,课堂讨论阶段中规培生可探讨自身存在的问题,分享经验,再由带教老师进行点评,可有效提高规培生的综合能力。因此,本研究中观察组综合能力分数高于对照组(P<0.05)。采用案例教学法对规培生进行教学时,不单单是通过案例分析方式让学生对疾病的发生原因进行掌握,而且是规培生主动通过资料查找以及自主分析对案例进行掌握,可以有效提高规培生分析问题能力,处理问题能力和临床决策能力。此外,案例教学法还可提升规培生的学习兴趣,在课堂上通过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带教老师之间的互动,让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进行问题思考以及问题解决,同时案例教学法摒弃带教老师处于主导地位的观念,带教老师在课堂上可以和规培生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入探讨,且带教老师尊重规培生的不同意见,可以更加巩固规培生所学知识[20]。目前,案例教学法在临床中已发展成为成熟教学模式,经案例教学法后,规培生的考试成绩以及综合能力均有所提高,因此本研究中,观察组教学满意度更高(P<0.05)。文中数据可有效验证案例教学法在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教学中的有效性。
综上所述,对消化内科规培生进行临床教学时,案例教学法效果更为显著,可明显提高规培生对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理解,还提高规培生的诊疗思维缜密性以及临床中实践操作能力,其教学模式值得在临床中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