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秋月
(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河南 南阳 473000)
新生儿早产情况在临床产科孕妇中屡见不鲜,导致该情况发生成因多样,一般以环境、情绪、腹部遭受撞击或刺激等因素诱发早产较为多见,促使胎儿尚未发育至足月娩出[1]。随着临床医学领域发展,早产情况发生后,经由救治干预,母婴生命安全能够得到有效维护,且新生儿生存几率较既往也有大幅度提升,但对于新生儿未来成长及健康仍存在明显影响。有研究表明[2],为降低新生儿早产发生率,孕妇产前,以新生儿早产预防护理方式对其进行干预,对孕妇个人行为、生活习惯、情绪状态、生活环境等做管理、调整,以此使早产能够得到充分预防,孕妇经干预后,可有效促进其妊娠至足月,从而使其能够顺利分娩,降低早产率,由此改善母婴妊娠结局,维护母婴健康。鉴于目前相关研究较少,为印证该护理方案的科学合理性,本研究优选评价指标,作进一步的探讨分析。
1.1 一般资料 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后开展。选取对研究内容明确了解,自愿同意参与的本院产科2020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90例行产检的孕妇(≥孕28周)为研究对象,并采用抽签法进行分组。对照组:经产妇15例,初产妇30例;年龄(30.43±3.05)岁;孕周最短者28周,最长者36周,平均(30.45±1.55)周;研究组:经产妇14例,初产妇31例;年龄(30.53±2.92)岁;孕周最短者28周,最长者37周,平均(30.53±1.97)周。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
纳入标准:(1)在本院建档,孕期产妇严格遵照医嘱接受产检,产检资料完整;(2)产妇机体健康水平良好,胎儿生长发育正常,无妊娠疾病;(3)产妇年龄24~34岁,非高龄产妇;(4)产妇与其陪诊家属产检期间有良好依从性,遵医积极性较高。
排除标准:(1)妊娠期间机体状态不佳,有出血性疾病,免疫系统功能异常等情况;(2)出现早产征象,需采取保胎治疗者;(3)患传染性、感染性疾病;(4)患精神类或心理健康类疾病;(5)视听功能异常,常规方式无法做正常交流;(6)非单胎妊娠者;(7)既往有早产史;(8)产检可见羊水过多、胎儿生长发育异常等情况。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孕妇孕28周行产检后,对产前结果进行告知,叮嘱孕妇关注胎儿生长发育情况,饮食方面保持营养摄入均衡,定期产检,生活中避免剧烈运动,注意保护腹部及个人人身安全。
研究组实施新生儿早产预防护理:(1)母婴机体状态干预。孕妇孕28周行产检后,对孕妇机体状态及新生儿生长发育情况进行评估,结合产检结果,分析母婴健康水平。对孕妇就产检结果进行讲解分析,说明各检测项指标数据意义,促进孕妇明确当前自身情况及胎儿发育情况,并对其阐述产前阶段相关注意事项,使其重视该阶段自身行为状态对胎儿发育、分娩结局等方面的影响,激发其自我管理意识。(2)早产预防。了解孕妇既往孕产史,综合性评估孕妇早产发生概率,向其讲解早产成因、影响因素,同时说明早产对其产后恢复、新生儿健康、未来成长等影响。指导孕妇关注自身及胎儿状态,如出现不适情况或胎儿胎动异常,应及时就诊,并接受临床干预,以避免早产情况发生。(3)行为管理。①指导孕妇在产前阶段,做适度运动,运动项目以有氧运动为宜,结合孕妇个体差异及孕周,为其规划运动计划表,过程中注意运动强度及运动量,一方面保障运动安全性,避免过度运动影响母婴状态,另一方面通过运动提高孕妇机体健康水平,从而改善其体质状态。②与孕妇家属进行沟通,讲解产前阶段两性生活注意事项,采用科普课件,对该阶段两性生活方式、方法等做专业性讲解,若孕妇产前阶段母婴状态不佳,建议夫妻双方回避两性生活,以促进孕妇妊娠至足月。(4)早产干预。若产妇存在早产指征,汇总其既往产检资料,根据其孕周,规划干预措施,行生化检测及超声检测,监护胎儿状态,对产妇近阶段个人状态及妊娠感受等进行问询,分析其早产诱发原因,与临床沟通孕妇病情,遵循医嘱给予其保胎药物的同时,使用促进胎儿肺部成熟类药物,干预母婴状态,同时指导孕妇做卧床休息,以延长其妊娠时长。(5)健康指导。开展健康教育,为孕妇讲解适度运动、保持规律作息、合理饮食等对其自身健康水平及胎儿生长发育等方面的影响,调整孕妇产前精神状态。指导孕妇对作息、饮食结构等做适度调整,保持规律进食,适量进餐,有助于孕妇及胎儿营养物质吸收,以维护母婴良好状态。(6)情绪疏导。临近产前,产妇易因缺乏分娩相关知识认知导致其出现负性情绪,因此在护理中,对孕妇情绪进行疏导干预,与其做积极沟通,根据孕妇倾诉内容,给予其专业性解答及分娩相关知识普及,并讲解不同分娩方式对其产后恢复及母婴健康的影响,由此缓解其产前焦虑、恐惧情绪及心理压力,从而使情绪因素对其产前身心状态影响性得以减轻。(7)生活环境管理。与孕妇家属进行沟通,了解其家庭居住地、家庭成员、是否任职、性格习惯等信息,做详细掌握后,开展生活环境管理指导,指导家属对家庭氛围进行调整,在此特殊阶段,充分给予孕妇关心及尊重,家庭成员谦让孕妇,同时在其情绪发生波动时,根据其行为反应,给予引导,促进其倾诉,以排解负性情绪,有助于其恢复稳定。生活中多给予其帮助,孕妇随孕周增长,其行动能力、肢体精细动作等均将出现下降,在此过程中给予孕妇帮助,能够缓解其不适感受,对其妊娠期间个人行为安全能够做到充分维护,使其能够足月娩出胎儿。
1.3 观察指标 (1)新生儿早产发生率。(2)不良妊娠结局:记录孕妇胎膜早破、产后大出血,新生儿宫内窘迫、窒息等情况。(3)新生儿状态:采用新生儿评分表测评新生儿心跳、呼吸、肌张力、刺激反应、肤色等项,单项得分最高2分,最低0分,高分者表示新生儿状态良好。
2.1 新生儿早产发生率 统计结果显示,两组新生儿早产发生率具统计学意义(χ2=5.294,P=0.021),研究组发生率0.00%(0例)低于对照组发生率11.11%(5例)。
2.2 不良妊娠结局 统计结果显示,两组母婴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具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低于对照组。见表1。
表1 两组母婴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情况[n(%)]
2.3 新生儿状态 统计结果显示,两组在新生儿评分各项目指标上具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评分高于对照组,提示研究组新生儿状态明显优于对照组。见表2。
表2 两组新生儿评分情况分)
新生儿早产预防护理作为新型护理方式,通过护理,改善产妇产前状态,促进其妊娠至足月,从而使新生儿在胎儿状态下在母体中保持良好状态,延长其胎龄,对其组织器官生长发育,出生后机体健康水平等均能够产生积极影响[3]。在孕妇产前早期阶段,开展新生儿早产预防护理,护理中,干预母婴状态,对孕妇做健康行为指导,开展健康教育,疏导孕妇情绪,可引导孕妇对产前阶段重视程度,避免在此阶段因个人行为影响妊娠时长,使孕妇能够顺利妊娠至足月,抑制早产情况发生的同时,降低早产对胎儿健康的影响[4]。
本研究结果表明,实施新生儿早产预防护理的研究组孕妇,在新生儿早产发生率、母婴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上显著低于实施常规护理的对照组,说明研究组孕妇分娩结局更为良好,分娩安全得到充分维护,较对照组护理效果更具优势。给予孕妇产前早期护理,对其干预后,新生儿在妊娠阶段生长发育得到维护,增进母婴机体健康水平,以此促进新生儿妊娠阶段生长发育,维护母婴分娩安全[5]。新生儿早产预防护理能够充分结合孕妇在妊娠阶段护理服务所需,且护理中所采取措施涉及多个方面,环境、孕妇自身状态等因素对其妊娠、分娩、母婴健康等影响,在开展护理后均可得到管控,进而使孕妇情绪、生活质量等得到有效干预[6]。本研究结果示,相比常规护理孕妇,行新生儿早产预防护理孕妇在分娩后,新生儿状态评分较高,且母婴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偏低。配合健康指导、早产干预等护理措施,能够改善孕妇妊娠阶段身心状态,促使母婴健康得到维护,进而对其妊娠、分娩等产生积极影响,使得产妇经护理后,新生儿在妊娠阶段生长发育得到保障,孕妇机体生理功能保持良好状态,进而增进母婴机体健康水平,以此促进新生儿能够妊娠致足月,维护母婴分娩安全[7]。此外,对孕妇实施新生儿早产预防护理,护理服务措施较其他干预方式更具针对性,护理中诸多措施均结合受护者个体差异、群体特殊性、生理特点等为其提供服务,孕妇对服务接受度更高,护理措施干预作用能够切实发挥,进而使孕妇得到有效归干预。因此,新生儿早产预防护理在实施后对于孕妇身心状态可做到充分调整,维护其妊娠致足月,妊娠安全得到极大程度保障。
通过实施产前早期护理干预,孕妇产前阶段生理、心理健康水平均可明显改善,胎儿在母体中生长发育能够得到进一步维护,由此减少新生儿早产影响因素,同时促进产妇分娩后生理状态恢复,护理干预效果良好,临床应用价值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