梳理:语言材料内化为语言经验的必要手段

2024-01-10 05:10黄婉珊
师道·教研 2023年12期
关键词:分类整理画面感学段

黄婉珊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的“基础型学习任务群”设置了“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的学习任务,此任务可细分为文字积累、文字梳理、语言积累、语言梳理、语言文字应用五方面,并在各学段都对这五个方面做出了要求。

积累是梳理的前题,梳理是对积累的升华;积累是汇总“语言材料”,梳理是找出所汇总材料的“语言规律”,掌握规律之后能够在实践中加以应用,最终形成“语言经验”,“积累—梳理—应用”三者形成“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学习任务的闭环。在过往或如今的语文教学中,教师比较重视“语言文字的积累”,不重视或甚少进行“语言文字的梳理”,在“语言文字的应用”上更缺少有针对性的、可持续性强的训练。就是在积累方面,也做得不扎实、不充分、不丰富,把学习生字词等同于文字积累,把阅读时摘抄好词、好句、好段等同于语言积累,认为能完成这项工作,学生自然而然就会将积累的语言材料应用于自己的语言实践中,缺少常态化、阶段性、类别式的梳理,即没有分类整理,这种“弱积累”的结果就是“弱应用”。在学生习得语言经验的过程中,由积累而直接应用的现象当然存在,但成效并不显著,有限数量的语言文字积累,到应用时必定词穷语匮;即使耗费大量的时间精力积累了较多的语言文字,也不一定能在使用时信手拈来,所积的语言文字材料基本只是一堆“死材料”。因此,新课标在“积累”与“应用”中间增加一个“梳理”的环节,符合语文学习的规律,是学生将积累的“语言材料”内化为“语言经验”的必要环节与手段。

语言文字梳理,即语言文字的分类整理,可分为“文字的梳理”与“语言的梳理”两方面,在进行语言文字的分类整理时,需要注意如下三个关键点。

一是要“梳之有类”。教师要多角度、多形式地设计一些类别进行分类整理,增强学生分类整理的兴趣与能力。语言文字的类别有很多,从范围大小来看,可有“大类别”和“小类别”进行整理,从下表中“文字梳理”这一栏,第一学段的任务是“初步学习分类整理课内外认识的字”,如按大类别进行分类整理,可以分成“人的身体与行为、天地四季、自然万物”等方面去整理课内外学过的字;也可以更细地分类,如可按偏旁部首分,例如学完统编版二年级《朱德的扁担》一课,本课学了“担”这个生字,可以布置一条有关文字梳理的课外作业:对照本册书后的生字表,整理出课内外学过的以提手旁作为偏旁的生字,并分别组词,说一说提手旁的生字都有什么特点。经过整理并进行组词练习,就会发现多数提手旁的字都是动词,都与动作有关。

二是要“梳而悟道”。对着分类整理出来的内容,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分析,领悟其内在的语言规律。梳理不是简单的“分类积累”,按一定的类别、标准、要求整理出来的语言材料汇总在一起之后,是要发现它们之间规律性、共通性、实用性的语言特点。例如,在第二学段,文字梳理的要求是“初步梳理常用汉字形、音、义之间的联系”,这个学段学生已经掌握了不少于2500个生字,对多数汉字的字形、字音、字义已经有了较好的了解,梳理的目的,是让他们知道三者之间的基本规律,以及同音字、多音字、一字多义等特例,能够较高水平地学会遣词造句。

三是要“梳以致用”。语言文字的积累与梳理,并不是简单地在从书本上积累,从笔记本上梳理,要在生活中学语文并实现积累,要将梳理的成果活用于语言实践中。例如,第二学段要求“关注校园内外汉字和标点符号的正确使用情况,整理自己的发现并和同学交流,互相正字正音”。在语言积累与运用过程中,体会同义词、反义词等词语的作用,发现、感受语言的表现力和创造力。学校是语言文字使用最多的地方,有大量的标语、警句、板报、宣传栏等,是让学生在具体语境中学习语言文字的一种好材料,但这些内容往往也是错误或不规范最多的地方,又可引导学生做校园语言文字的“啄木鸟”,来规范校园的语言文字应用。

综上分析,大家对语言文字梳理有了基本的理解,那么在实践中,又如何以“学习任务群”的形式去操作呢?以语文统编教材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语文园地”中的“交流平台”这一板块为例,此板块的学习任务是“引导学生梳理小学阶段学习古诗词的一些方法”,作为六年级的学生,课标推介的小学阶段需要学习的古诗词已经基本学完,通常可认为“古诗词积累”的任务已经完成,只需每次考试时会默写古诗词、不写错别字就行。但仅限于此则离“腹有诗书气自华”的境界很远,按新课标的要求,学生要学会对课内外学过的古诗词进行梳理。教材中为小学生梳理学过的古诗词提供了三个方法,一是联系注解,二是“带着想象去读有画面感的诗句,体会诗歌的美”,三是“了解一些传统文化知识,有助理解古诗词意思”。第一种方法很容易理解,第二、三种方法,教师在教学时不能简单地读一读这两种方法再举几个例句就完事,而是可对整个小学阶段课内外所学的古诗词进行按类别整理,现设计两个学习任务群来进行操作:

第一个学习任务:积累梳理富有画面感的古诗词。

1.请整理小学阶段学过的所有古诗词,找出富有“画面感”的诗句,按规定的格式进行汇总。格式举例:序号+诗句+诗名+作者+朝代。例如:1.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江南春》杜牧[唐])

2.请从你整理出来的诗句中任选几句,充分发挥想象,口头或书面把你想象的画面表达出来,注意准确描述出画面的意境。

3.学会在实际生活场景中活用古诗词名句,或在写作文时有意识地用上这些诗句,以提高诗句活用的水平,丰富作文的语汇,同时能够熟练地完成考试时关于古诗词“理解性默写”的题目。请写一段引用不少于3句古诗词的文字,引用的诗句请用上双引号。

4.通过互联网或查阅古诗词选本,选出5首在课内没有学过的富有画面感的古诗词,自行朗读并背诵,丰富自己的古诗词积累量,并在全班组织一次“诗中有画”为主题的交流会,说说你选这些诗的理由。

第二个学习任务:积累梳理涉及传统文化知识的古诗词。

1.请回忆小学阶段学过的所有古诗词,找出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关的一些诗句,按规定的格式进行汇总;在此基础上,通过古诗词文选或互联网等途径,另外再积累5首以上与传统文化有关的古诗词。

2.对照已整理出来的与传统文化有关的诗句,思考问题。传统文化知识的范围很广,很多诗人在将这些知识写进诗中时,并不是简单地重复这些知识或既有的理解,而是多有自己的独到理解,或提出新观点,或借以寄寓诗人自身的人生遭遇。例如,李商隐的《嫦娥》一诗: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在民间故事中,嫦娥奔月是一个很正常的神话故事,嫦娥也是一个令人羡慕的仙女,但在这首诗中,诗人借嫦娥在月宫的生活来暗喻自己的孤清凄冷的情怀。请你从整理出来的诗句中找出一例,进行比较深入的探究,并将你的研究成果与老师和同学分享。

积而梳之,累而成理,是语言学习不二之道,希望在新课标下,小学语文学習能够补上梳理这重要一环,打通语言文字积累与应用的通道,让学生的语言积累能够更好地内化为语言应用经验,为语文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责任编辑  钱昭君

猜你喜欢
分类整理画面感学段
放缓坡度 因势利导 激发潜能——第二学段自主习作教学的有效尝试
巧设“主问题” 赋予古诗词教学画面感
我就是吃可爱多长大的,怎样啦
分类整理,巧解分数应用题
儒家思想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方法探究
第二学段数学新授课“学导课堂”的教学范式
针对公交公司的钱币分类整理装置
如何设计小学语文第一学段的家庭作业
对小学语文教学中画面感教学的几点思考
新型硬币分类整理装置的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