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景文 方豆豆
※作者单位:黄景文,广西大学科研院成果与合作处;方豆豆,广西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1张永富,徐辉.人类命运共同体视域下国际教育援助的核心内涵、理论特征与时代价值[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5):102-109,225.
1祝智庭,胡姣.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实践逻辑与发展机遇[J].电化教育研究,2022(1):5-15.
2祝智庭,胡姣.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本质探析与研究展望[J].中国电化教育,2022(4):1-8,25.
1习近平.携手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的演讲[N].人民日报,2017-05-15(3).
2顾阳.“数字丝路”建设将成全球发展新引擎[N].经济日报,2019-09-09(3).
3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22-10-26(1).
1黄荣怀.以教育数字化构建学习型社会基座[N].学习时报,2023-02-06(4).
2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22-10-26(1).
1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22-10-26(1).
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129.
1张国强.论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的中国道路[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6):98-105.
2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083.
3习近平.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8-05-03(2).
4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22-10-26(1).
5孙春兰.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N].人民日报,2022-11-09(6).
1钟志贤,曾睿,张晓梅.我国教育信息化政策演进(1989—2016年)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7(9):14-23.
2王运武,黄荣怀,彭梓涵,等.开创新时代中国特色教育技术发展道路[J].电化教育研究,2020(3):40-47.
3习近平.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8-12-19(2).
1王锋,高长海,张森.国际合作推进数字经济创新的内在逻辑与实践路径[J].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22(4):80-87.
2习近平.在第十七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和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开幕式上致辞[N].人民日报,2020-11-28(2).
3习近平.命运与共 共建家园——在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30周年纪念峰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21-11-23(2).
4刘慧.中国东盟经贸合作持续深化[N].人民日报,2022-09-25(3).
5李奇璘,姚莉.RCEP背景下中国—东盟服务贸易高质量发展的新机遇和新挑战[J].国际贸易,2022(2):89-96.
1张帅,翟崑.中国—东盟共建“一带一路”十年经贸成果回顾与展望[J].东南亚纵横,2023(5):24-39.
2本刊编辑部.2022年东南亚地区发展回顾与2023年展望(笔谈)[J].东南亚纵横,2023(3):1-19.
1薛新龙,岳云嵩.世界各国如何构建数字人才体系[N].光明日报,2022-10-13(14).
2李克強.在第25次中国—东盟领导人会议上的讲话[EB/OL].(2022-11-12)[2023-09-26].https://www.gov.cn/xinwen/2022-11/12/content_5726332.htm.
3习近平.共迎时代挑战 共建美好未来——在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十七次峰会第一阶段会议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22-11-16(2).
4林智荣,刘曙华,黄旭文.中国—东盟信息港南宁核心基地高质量发展路径研究[J].东南亚纵横,2023(4):80-89.
摘 要: 东盟作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合作的重点地区,中国—东盟关系已经成为亚太区域合作中最为成功和最具活力的典范,成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生动例证。中国—东盟教育合作是“一带一路”倡议十年来中国教育国际合作最成功的区域合作之一。在数字时代,教育数字化是中国教育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成为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的路径选择。教育数字化合作也将成为推进中国—东盟教育合作交流的重要形式。推进教育数字化合作符合建设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的价值追求,具有政治维度、经济维度和文化维度等广阔的合作前景。迈向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3.0版和“一带一路”金色十年,可以通过突出优势,着力加强教育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和丰富教育内容建设,加强教育数字化的相关系列标准制定和加强中国教育数字化案例库建设等引领中国—东盟教育数字化合作;可以多点发力,通过推进教师课程建设与教学方案执行过程数字化和学生学习计划与学习方案执行过程数字化,加强教育数字化转型资金、技术、人才和数据等要素支持,助推中国—东盟教育数字化合作;可以优化教育数字化合作机制,健全中国—东盟教育数字化合作保障机制,防范化解中国—东盟教育数字化合作风险,不断促进中国—东盟国家教育数字化合作的广度与深度。
关键词:中国—东盟;教育国际合作;教育数字化;人类命运共同体
[中图分类号] G526.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3-2479(2023)06-026-10
China-ASEAN Education Cooperation: Orientation and Path Optimization of Digitalization
Huang Jingwen, Fang Doudou
Abstract: ASEAN is a key area for BRI cooperation. China-ASEAN relations have become the most successful and dynamic model in Asia-Pacific regional cooperation, whichis a good example of promoting a community with a shared future for mankind.In terms of education,China-ASEAN cooperation has been one of the most successful areas in China's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since the proposal of BRI.As an important part of China's education modernization in the digital era,education digitization has become a path tothe high-quality education.Digital cooperation in education will inevitably become an important form of promoting China-ASEAN educational cooperation and exchange. In line with the value pursuit of building a closer China-ASEAN community with a shared future, it is ofbroad prospect for cooperation in political, economic, and cultural dimensions to promote digital cooperation in education.Facing the China-ASEAN Free Trade Area version 3.0 and the golden decade of the BRI, it is suggested to lead China-ASEAN digital education cooperation by highlighting its advantagesto focus on the construction of 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 capacity and enriching education content, the development of a series of standards related to education digitalization,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a digital case library for education in China;it is suggested that more efforts can be made to promote the digitalization of curriculum construction and teaching plan implementation, and of the learning plan and itsimplementation, and strengthen the support of elements such as capital, technology,talents and data for the digital transformation of education to promote the digitalization cooperation in education between China and ASEAN; it is suggested to optimize the mechanism of China-ASEANdigital education cooperation, improve its guarantee system, prevent and resolve the risks, and continuously promote the breadth and depth of cooperation.
Key words: China-ASEAN;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in education; educational digitalization; a community with a shared future for mankind
構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深入推进“一带一路”倡议建设的理念基础与核心价值理念1,是中国开展国际合作的指导思想和方针、路线,为建立人类共同价值体系提供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长期以来,中国始终把东盟作为周边外交优先方向和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重点地区,中国愿与东盟各国一道建设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加强教育合作是构建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内容和具体实践。近年来,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合作逐渐深入,逐步搭建起教育交流合作的框架和平台。
随着数字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及其在教育教学领域的深度融合、创新应用,尤其是数字经济快速迭代发展及新冠疫情的倒逼,以信息化推动教育的系统性变革已成为全球共识,中国识变、应变、求变,于2022年年初提出实施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积极推动教育数字化转型。教育數字化是教育信息化的高级阶段,纵观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教育信息化40余年尤其是进入新时代10余年来的发展,已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与世界主要发达国家比较,中国教育数字化在在线教育、数字教育资源建设、大规模开放课程建设等方面发展迅速,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发展道路,为全球教育信息化发展贡献了中国智慧,也为中国—东盟教育数字化合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数字时代,加强教育数字化合作,共同推进与数字经济社会相适应的教育系统性变革,合作解决国际社会广泛关注的教育公平和教育质量问题,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应有之义、具体举措和重要实践。鉴于此,本文在分析中国—东盟教育数字化合作的时代性与历史必然性,阐释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教育数字化发展的中国道路和中国智慧的基础上,探讨中国—东盟教育数字化合作的前景及双方教育数字化合作的关键点、着力点和突破点,以期推动中国—东盟教育数字化合作深入发展。
一、中国—东盟教育数字化合作的时代性和历史必然性
教育数字化转型是将数字技术整合到教育领域的各个层面,推动教育组织转变教学范式、组织架构、教学过程、评价方式等全方位的创新与变革,从供给驱动变为需求驱动,实现教育优质公平与支持终身学习,从而形成具有开放性、适应性、柔韧性、永续性的良好教育生态1。中国教育数字化发展先后经历了教育信息化1.0阶段、教育信息化2.0阶段和当前的教育数字化新阶段。教育信息化1.0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加强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创造信息化教育教学环境,推动教育教学信息化应用,尤其是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2018年,中国教育部发布了《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标志着教育信息化进入2.0阶段,这一阶段注重对教育信息化的创新发展,从系统上加强信息技术对教育变革的支撑和引领。2020年,教育部提出全面推进“互联网+教育”,加快建设教育专网,从供给端为教育公共服务提供新的支撑,以“互联网+”的方式推动教育公平和均衡发展。2022年年初,教育部提出并推进实施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着力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开启了教育数字化转型发展之路,发挥教育数据这一关键要素的效能,驱动教育智能化智慧化发展。教育数字化是时代发展的必然结果,是多年教育信息化由量的累积到质的跃升。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视域下,推动中国—东盟教育数字化合作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历史的必然性。
(一)中国—东盟教育数字化合作的时代性
数字化转型已成大势所趋,世界主要国家都高度重视发展数字经济,数字经济已经成为数字时代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体现。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和区块链等新兴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广泛应用,教育数字化成为当前教育改革与实践中的热点,也成为未来教育创新变革的发展趋势2。特别是新冠疫情暴发后,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融合发展倒逼了教育领域的创新与系统性变革,教育数字化的应用也受到世界各国的青睐。例如,英国通过推广数字化经验提升教学质量,2020年年初开始实施“教育科技示范者计划”,仅1年就有4000所学校得到“教育科技示范者计划”的支持;意大利“数字咖啡馆”也是教育数字化浪潮中的重要实践,2020年5月宣布投入4亿欧元以夯实“数字学校”基础;新加坡搭建全球性在线学习平台,启动国家数字培养计划,计划到2028年实现所有中学生拥有个人电脑。受国际大环境大趋势的影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电信联盟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联合发布了《教育数字化转型:学校联通,学生赋能》,教育数字化转型受到国际关注。新一代数字技术在教育教学的融合创新应用拓宽了学习时空及教育教学的范围,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各国共同追求构建数字化、智能化的智慧教育生态,因而推动中国—东盟等区域教育数字化合作,具有鲜明的时代性。
(二)中国—东盟教育数字化合作的历史必然性
中国与东盟之间教育数字化合作的历史必然性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是在一定的背景和条件下产生的,以实现教育合作共享为价值旨归,推动中国与东盟各国教育数字化转型发展。首先,教育数字化合作成为各国教育领域发展的共识。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不断推动着教育的转型,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建设数字国家、数字社会成为全球共识,技术赋能教育领域的发展。世界各国正加速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如美国于1996年、2000年、2010年、2016年和2017年相继发布了国家教育技术计划、日本提出“学校3.0构想”、欧盟发布《数字教育行动计划(2021—2027)》。其次,“一带一路”倡议建设为中国与东盟教育数字化合作提供了良好平台。关于“一带一路”倡议建设的下一步合作方向,是要将“一带一路”倡议建设成为和平之路、繁荣之路、开放之路、创新之路、文明之路。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提出:“我们要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加强在数字经济、人工智能、纳米技术、量子计算机等前沿领域合作,推动大数据、云计算、智慧城市建设,连接成21世纪的数字丝绸之路。”1“数字丝绸之路”是“一带一路”倡议和数字经济发展的深度融合,是数字技术对“一带一路”倡议的支撑2。“数字丝绸之路”为中国—东盟教育数字化合作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再次,中国东盟教育数字化合作助力“一带一路”倡议建设,推进人类命运共同体加速构建。一方面,中国与东盟教育数字化合作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重要的人才储备。人才作为“第一资源”是“一带一路”倡议建设的主体,本土化的数字人才是共建国家教育数字化发展的有力支撑,也推动了“一带一路”倡议在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的建设。另一方面,中国与东盟教育数字化合作为其他“一带一路”倡议共建国家提供成功示范,丰富“一带一路”倡议建设的经验和成果。因此,中国—东盟教育数字化合作是“一带一路”倡议建设的必然结果,也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必然要求。
二、中国—东盟教育数字化合作的现实基础
中共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現代化。”3中国式现代化蕴含着丰富的理论内涵。一方面,中国式现代化对中国和世界均具有重要意义。中国式现代化不仅是中国的现代化,也是世界现代化进程中的新道路、新模式、新方案,具有共享价值,为世界各国通过国际合作实现现代化提供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另一方面,中国式现代化紧紧围绕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实现人的现代化为发展主线,进行各方面的生动实践。从量与质的关系上看,中国是人口规模巨大的国家,无论制定何种方针、实施何种政策都离不开这一最基本的国情,中国式现代化是惠及大规模人口的现代化。同时,中国式现代化不仅要实现人民在物质层面的需求,还要实现与经济基础相适应的政治、文化、教育和社会等方面的美好向往,实现物质富足与精神富有相统一的现代化。因此,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建成教育强国,实现教育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内在要求。
(一)教育数字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共二十大报告首次将“教育数字化”列入“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措施中,指出要推进教育数字化,建设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教育数字化在推进中国式教育现代化进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1.教育数字化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数字时代学习型社会最突出的特点是学习对象全覆盖、学段全覆盖,支持多样化的学习模式,坚守学习个体的包容性与学习机会的公平性,并实现跨学习空间的智联融通,对于多元化学习需求表现出很强的适应性1。立足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在新的赶考路上,教育数字化的推广是提升全民素质、实现人力资源有效开发的重要途径。《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提出,推进教育现代化的总目标是,到2035年,总体实现教育现代化,迈入教育强国行列,推动中国成为学习大国、人力资源强国和人才强国,为到21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奠定坚实基础。教育数字化的推进目标与实现教育现代化阶段性目标相契合,是实现全民教育,促进高质量人才培养的方式。总体而言,现阶段教育数字化是中国式教育现代化的重要内涵和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中国全民教育、实现终身教育的重要手段。
2.教育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关键组成部分
中共二十大报告指出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特征及本质要求,为教育现代化的实现提供了根本遵循。教育现代化如何与中国式现代化相契合,是中国式教育现代化要回答的问题。中国式教育现代化不仅依靠中国式现代化的指引,也是支撑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基础。
第一,中国式现代化指引教育现代化。教育现代化为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基础性、战略性支撑。教育现代化必须要以中国式现代化为指引,符合中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人口规模巨大是中国的基本国情,建设覆盖大规模人口的现代化教育体系是中国教育现代化的重要任务。优化教育资源分配,实现教育公平,在教育扶贫成就的基础上逐渐减小各地区之间的差距,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教育现代化所面临的现实问题。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是推动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发展的重要先手棋;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丰富人民物质方面和精神方面的生活,是建设教育现代化的路径选择。
第二,教育现代化支撑中国式现代化。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中国式现代化需要教育现代化的强力支撑。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国家就会以什么样的目标培养什么样的人才。中共二十大报告指出要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2,这其中包含着经济、政治、文化、教育和社会等各方面的建设内容。各方面人才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第一资源。充分把握中国式现代化在各领域推进的方向,通过实现教育现代化,对全体人民进行有效培育,逐步建成教育强国,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坚实的人才基础,破解“卡脖子”技术问题,加快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步伐。
(二)教育数字化是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的路径选择
中共二十大报告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1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要实现经济、政治、文化等全方位、多层次的高质量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指出要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2,为教育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就是要实现基本公共教育均等化、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建设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还要深化教育改革,实质是解决教育不公平的突出问题及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数字化应用于教育领域能够解决教育发展过程存在的上述问题,赋能教育高质量发展。一方面,实施教育数字化有利于解决中国当下教育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教育数字化将优质教育资源辐射郊区农村、边远山村和薄弱学校,为落后地区的学校提供体验式的教育场景和智能化的教育评价体系,是跨越地区间“数字鸿沟”的有效手段,减少由于地区发展不平衡不充分所造成的教育不公平现象,实现各地区学生教育的个性化发展。另一方面,教育数字化助力高质量人才培养。建设数字中国、数字社会,必须要加强数字化人才的培养。教育数字化通过丰富教学方式、提供数字化的学习环境,实现受教育者的个性化发展。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建设以数字化为支撑的高质量教育体系,是中国教育实现从基本均衡到高位均衡,从教育大国走向教育强国的必由之路。教育数字化是实现教育高质量发展、成为教育强国的保障,是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的路径选择之一,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贡献教育力量。
(三)教育数字化是推动国际教育合作的重要抓手
国内外环境的变化对世界各国的经济、社会和教育等领域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也给国际教育合作带来了挑战。例如,新冠疫情的暴发限制了国际人员流动,常规的国际合作交流活动受到较大的冲击,世界各国间的教学科研交流活动不得已而延期、暂停,给国际教育合作带来重重困难。在数字时代,各国的教育变革仍在推进,国际教育的更深入合作进入“瓶颈期”,探索新型的教育合作方式是促进国际教育合作所面临的突出问题。教育数字化能够打破合作壁垒,推动国际教育合作。一方面,教育数字化能够突破时空的限制。新兴的科学技术与教育相互融合,通过人工智能、云计算和区块链等技术实现跨地区、跨时空的教育交流。另一方面,教育数字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共建共享是其基本特征,为国际教育合作交流提供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例如,教育科技品牌希沃紧跟中国数字化浪潮,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高等教育创新中心合作,向“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捐赠智慧教室;2022年,其与中石油、中南集团等企业共同为更多国家建设智慧教室,夯实教育基建,助力中国智慧教育“走出去”,为中国与其他国家的教育国际合作交流牵线搭桥。教育数字化是推动国际教育合作的重要抓手,是解决国际教育合作问题的手段。
总之,实现教育现代化、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推动国际教育合作是中国式现代化在教育领域的具体要求。教育数字化是解决以上问题的关键环节,换言之,教育数字化是中国式现代化在教育领域的集中体现。
三、教育数字化的中国道路和中国智慧
数字化浪潮席卷全球,各国对数字化的重视程度表明了数字化在各国发展中的重要地位,教育数字化成为教育现代化和教育改革创新发展的支撑和引领力量。21世纪初,中国开始将电子技术应用于教育领域,至2022年实施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中国教育信息化从简单的电化教育应用逐渐走向成熟的教育数字化融合创新,走出了一条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以人为本、坚持顶层设计与试点试验稳步推进、坚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的中国道路。中国数字化发展经验及其蕴含的中国智慧对东盟各国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和启示。
(一)坚持党的领导,推进教育改革和发展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大优势。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教育的一系列重要文件为教育信息化、数字化的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三个面向”重要思想和20世纪80—90年代初的计算机教育实验、《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和20世纪90年代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发展、《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21世纪初的信息技术教育普及应用、《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和2004年以后的西部农村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中国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和2010年以来中国基础教育信息化的系统推进,中共中央、国务院的一系列重要政策引领着中国基础教育信息化的发展1。2022年1月12日,中国国务院印发《“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提出要深入推进智慧教育。2023年,中国教育部部长怀进鹏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中提出推进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加快教育数字化转型,这是适应新发展阶段上的教育改革举措。
(二)坚持以人为本,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教育为人民。1945年,毛泽东同志在《论联合政府》中提出:“中国国民文化和国民教育的宗旨,应当是新民主主义的;就是说,中国应当建立自己的民族的、科学的、人民大众的新文化和新教育。”2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本着教育为人民的思想,为提高国民素质,中国教育快速发展。特别是中共十八大召开以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高度重视教育事业,指出“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3。”中共二十大报告指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4。”中国国务院副总理孙春兰提出:“推进教育数字化,全方位奠定教育发展基础,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满意度。”5教育不仅包括学校教育,还包括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包括为正在接受教育的人提供良好的教育条件,还能通过数字化的技术手段为社会各成员、家庭提供他们所需的教育资源。
(三)坚持顶层设计与试点试验稳步推进
顶层设计是教育信息化、数字化规划与项目推进相联系的一座桥梁。顶层设计与试点试验之间是相互促进的关系。一方面,试验要根据顶层设计这个“牛鼻子”进行试点;另一方面,通过试点实践完善理论机制,为政策推广提供示范作用,促进教育数字化由“点”到“面”的顺利转变。例如,深入实施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一经提出,2022年6月底,中国国家智慧教育平台试点工作正式启动,江苏作为首批试点地区主动融入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中,为中国教育在新的发展领域探路。
(四)坚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不同时期完成不同的使命
教育信息化政策的价值指向具有适时性,适时性即 “适变”, 是主动顺应时代变化的特点1。中国百年教育技术发展道路的基本经验是要坚持立足本国,面向实际解决教育发展中的现实问题2。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电化教育承担着扫盲运动、进行宣传教育的工作;改革开放后,邓小平同志为中国教育提出了“三个面向”的指导方针和计算机教育实验,电化教育的改革更进一步;到21世纪,“教育信息化”正式提出,教育信息化成为新世纪教育领域的新形态;2022年,中国正式提出实施“教育数字化”战略,顺应世界之变、时代之变,为中国培养新一代复合型人才,加快促进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的形成。
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指出,“方向决定前途,道路决定命运3,”道路问题对任何领域的发展过程都起着至关重要作用。将信息技术运用于教育领域的发展道路,中国坚持正确的领导、以人民为主体、通过科学的方式形成了“中国特色”,走出中国道路、形成中国方案、贡献中国智慧,对东盟各国教育数字化转型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和启示。第一,坚持以人民为主体。从国家角度,教育的目的是把受教育者培养成社会所需要的人,根据社会各方面的发展要求对受教育者进行具体方向的培养。从人民角度,人们可以将掌握知识技能转化为自身在社会发展中的优势力量,从而满足物质和精神方面的需求。第二,坚持顶层设计,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东盟各国文化背景、教育发展历程具有自身的独特性。政府层面可加强教育数字化发展的顶层设计,构建系统完整的教育体系,保障教育数字化转型,推动教育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视域下的中国—东盟教育数字化合作前景
中共十八大召开以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审时度势、科学判断国内外的环境及发展情况,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和”文化、马克思“共同体”思想的养分,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相关理论,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提出科学回答了“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的时代课题,蕴含着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以建立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为核心要义。理念指导实践,“一带一路” 倡议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生动实践, 是中国为世界提供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打造国际合作平台。
構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蕴含着中国—东盟教育数字化合作的重要价值。同时,推动教育数字化合作是当今各国在教育领域构建教育共同体的重要课题,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题中应有之义。第一,构建教育数字化合作符合构建区域命运共同体和人类命运共同体互利共赢的价值追求。中国与东盟各国教育数字化合作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付诸实践,双方共同打造数字教育的未来新景象。第二,中国—东盟教育数字化合作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实践经验。中国与东盟教育数字化合作实现教育资源共建共享,为欠发达地区带来优质的教育资源,进一步缩小“教育鸿沟”,减小“信息茧房”造成的教育领域的发展差距,从而推动教育共同发展。教育数字化合作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在其他领域的推进提供了丰富的实践经验。
中国与东盟之间教育数字化合作充满机遇,它是国际性、区域性、跨文化性的教育服务的过程,涉及双方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多个方面。因此,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视域下的中国与东盟教育数字化的合作前景还可从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多个维度进行阐述。
(一)政治维度:中国与东盟共同的政治诉求
为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中国与东盟各国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于中国而言,要想让世界各国信任并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需要与东盟各国建立合作关系,建设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实现双方共赢,体现中国的大国担当。于东盟各国而言,后疫情时代,东盟国家在寻找具有发展潜力的合作伙伴。中国与东盟逐渐形成共同的政治诉求,在合作中谋求共同发展,共享发展成果,促进共同繁荣。因此,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中国与东盟各国带来了共同繁荣、共同发展的新机遇,也能使双方在合作过程中实现各方的政治诉求。
在数字时代,要想提高中国—东盟教育交流的质量和水平,就必须使用数字技术。一方面,目前东盟教育数字化存在的“数字鸿沟”,阻碍了学生获得优质教育资源的机会,必须通过双方的合作才能确保教育数字化转型。另一方面,在提出实施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之前,中国实施了促进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政策,进行了教育数字化转型的试点,具有一定的经验基础。中国—东盟教育数字化合作符合中国与东盟国家之间实现合作共赢的愿望。
(二)经济维度:中国与东盟共同的经济发展需求
隨着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飞速发展,中国—东盟之间的关系更加密切,本着追求经济方面的共同发展,双方的经济合作进一步加强,这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在经济方面实现共同繁荣、合作发展的表现。
一方面,数字经济创新发展合作将是中国开展国际合作的重点领域之一1。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第十七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和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上强调:“提升科技创新,深化数字经济合作”,“在智慧城市、5G、人工智能、电子商务、大数据、区块链、远程医疗等领域打造更多新的合作亮点,加强数据安全保护和政策沟通协调,为双方经济社会发展培育更多新功能”2。建设中国—东盟信息港,打造“数字丝绸之路”。拓展数字经济、绿色经济等新领域合作,共建经贸创新发展示范园区3。中国与东盟各国要进行数字经济合作,除了“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平台,还需要各国的数字化人才,这是中国—东盟区域数字化合作的推动力量。培养数字化人才需要数字化的教育方式,因此,为适应双方的经济发展特点,教育数字化的合作发展必不可少。
另一方面, 《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 (以下简称RCEP)的签订和实施,为中国与东盟各国的服务贸易合作带来新的契机。中国—东盟教育数字化合作分属数字服务贸易, 是国际贸易的一种新业态, 特别是在疫情暴发后的国际贸易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东盟研究学者认为, 随着RCEP持续释放政策红利,中国—东盟经贸合作迎来更多的机遇, 释放更多动能4。RCEP签署对中国—东盟服务贸易高质量发展带来新机遇, 专业技术、 知识产权和版权是未来产业争夺的高地之一,与之相对应的数字贸易、信息服务贸易与版权贸易等成为服务贸易高质量发展的新领域5。中国与东盟各国之间的教育数字化合作将是今后中国—东盟教育合作的主流。
(三)文化维度:中国与东盟同源性和相似性的文化
文明互鉴为中国与东盟教育合作发展开辟道路。中国与东盟各国山水相连、习俗相通,在文化方面具有同源性和相似性的特点。2000多年前,中国与东盟形成了具有重要意义的丝绸之路,进行瓷器、香料和茶叶等物品交换;此外,“下南洋”的华侨华人也是促进中华文化在东南亚传播的重要因素,如语言、宗教等都与中华文化具有极为相似之处,这些成为了中国与东盟进行文化交流的重要载体,也成为了共建“一带一路”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推动双方合作发展和共同繁荣的桥梁,是教育数字化交流与合作的基础1。
因此,中国与东盟之间实现合作共享、共同繁荣的共同政治诉求、经济发展的需求及文明互鉴的需要,为双方教育数字化合作提供了多重契机,中国与东盟教育数字化合作是促进双方各方面发展的必由之路2。
五、推进中国—东盟教育数字化合作的关键点、着力点和突破点
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视域下,中国与东盟教育数字化合作的机遇和挑战是并存的,世界各国相互联系,合作机遇大于挑战。在数字时代,加强教育数字化合作,共同推进与数字经济社会相适应的教育系统性变革,合作解决国际社会广泛关注的教育公平和教育质量问题,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应有之义、具体举措和重要实践。本文基于以上的分析,将从下面3个方面探讨中国—东盟区域合作的关键点、着力点和突破点,为推进双方教育数字化合作提供思路。
(一)突出优势,引领中国—东盟教育数字化合作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要求发展一种以我为主、面向全球的伙伴关系格局。因此,推进中国—东盟教育数字化合作,关键在于秉持互鉴、互助、共赢原则,突出自身方优势,加强对区域合作的辐射力、引领力。
教育数字化转型是中国多年教育信息化量变累积之后顺应时代发展的一次质的跃升。自教育数字化战略实施以来,中国基本形成世界第一大教育资源数字化中心和服务平台,取得了一批标志性研究成果,走出了以服务引领和支撑学生全面发展、教师能力提升的新路径。中国教育数字化发展坚持问题导向、需求导向、效果导向,聚焦教育数字化发展机制创新和优化完善,并在在线教育、数字教育资源建设、大规模开放课程建设等领域逐步形成了独特的优势。
关于如何突出优势,推动中国—东盟教育数字化合作,第一,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和丰富其内容建设,推介中国教育数字化转型最新成果和建设经验,讲好教育数字化发展的中国故事、中国方案,进一步强化中国教育数字化发展与合作的国际引导力;第二,突出优势,加强教育数字化的相关系列标准制定,引领中国—东盟教育数字化生态构建;第三,加强中国教育数字化案例库建设,分别选取与东盟国家资源禀赋类似的区域,打造数字化赋能和推动教育均衡发展的可借鉴案例,向东盟国家分享中国教育数字化解决地区教育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经验。
(二)多点发力,推动中国—东盟教育数字化合作
教育数字化的核心在于教与学两个教育基础要素的数字化,一方面是教师的课程建设与教学方案执行过程数字化;另一方面是学生的学习计划与学习方案执行过程数字化,其实是一体两面的同一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因此,推动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关键力量在教师。推动中国—东盟教育数字化合作,首先要在合作提升教师数字素养上发力。中国从2013年年末至今已连续实施两轮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积累了丰富的教师信息素养提升经验,为这个方面的合作提供了良好基础。
教育数字化转型需要相关数字技术产业支撑。人才是推动产业发展的第一资源。在数字经济蓬勃发展的背景下,世界各国普遍面临数字人才短缺的问题1。因此,推动中国—东盟教育数字化合作的另一发力点是推动双方数字人才的培养,将合作培养适应数字经济发展的数字人才作为中国—东盟域教育数字化合作的重要內容之一。合作建立国民数字素养培养体系,培养支撑区域发展的本地化数字人才。
此外,依托中国教育数字化建设优势,多点发力,促进国家层面的数字教育平台建设和数字资源、课程、教材建设,以及教育数据开发利用、算力与安全等多方面的合作,并促进民间交流,共同开发本地化多语种数字教育工具,共同推动中国—东盟教育数字化转型发展。
(三)优化机制,促进中国—东盟教育数字化合作
建立和完善稳定的教育数字化合作机制,能够防范化解未来中国—东盟教育数字化合作风险,促进中国与东盟各国的合作进度。第一,构建组织运行机制。一方面,国家领导人互访共商,增进政治互信、提升双方合作的信心,在国家层面上达成新的共识,通过政治外交推动教育数字化合作。另一方面,提升“一带一路”倡议在东盟各国的认同感。我们要充分发挥这一优势,了解东盟各国的发展现状,获取最精准的需求。第二,完善人才合作交流机制。2022年11月11日,在第25次中国—东盟领导人会议上,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提出,中国将实施“中国东盟数字人才培养计划”,未来3年为东盟国家培训1000名数字人才2。教育数字化合作依靠数字人才。然而,东盟各国的发展情况不一致,针对性地培养数字人才将减少教育数字化合作过程中存在的不适应性,从源头上完善教育数字化合作机制。第三,制定教育数字化合作的约束机制。教育数字化在很大程度上能够促进实现教育的公平,消除教育资源不平衡的现象。相关机构应制定行业制度,规范行业行为,坚决保护个人信息不被非法使用,防止出现违背教育数字化合作初心的行为,这对促进今后的长远合作和各方面的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
六、结语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十七次峰会第一阶段会议上指出:“各国要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倡导和平、发展、合作、共赢,让团结代替分裂、合作代替对抗、包容代替排他,共同破解 ‘世界怎么了, 我们怎么办 这一时代课题, 共渡难关, 共创未来。”3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从全人类的共同利益出发, 为实现世界各国合作共赢贡献了中国智慧。加强教育数字化合作,共同推进与数字经济社会相适应的教育系统性变革,合作解决国际社会广泛关注的教育公平和教育质量问题, 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应有之义、具体举措和重要实践。本文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视域,对中国—东盟教育数字化合作的时代性和历史必然性、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教育数字化发展的中国道路、中国智慧等作出阐释, 从政治、 经济和文化等多维度分析中国—东盟区域教育数字化合作前景,提出双方合作的关键点、着力点和突破点,为推进中国—东盟区域教育数字化合作提供思路4。
注:本文系中国—东盟区域发展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科研专项及教育部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联合资助课题“中国教育信息化发展道路对东盟国家的启示与合作研究” (CWQN202201)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责任编辑:刘 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