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专业课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探索实践
——以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 “公共关系” 为例

2024-01-10 01:35:16陈淑维
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3年4期
关键词:公共关系专业课校企

邢 伟 陈淑维

(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浙江 宁波 315012)

课堂教学改革是教育改革的核心,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用好课程教学这个主渠道……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1]。要实现“校校有精品、门门有思政、课课有特色、人人重育人”,教师队伍是 “主力军”、课程建设是 “主阵地”、课堂教学是 “主渠道”。如何有效发挥课堂教学 “主渠道” 作用,营造具有实效性的课程思政教学生态,凸显类型教育特征,“寓思政元素引导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中”,成为高职课程教学改革的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

1 高职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进展与问题

当下,高职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成效颇丰,但也仍存在一些问题。

1.1 高职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主要进展

目前高职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已建立起较为完善的课程思政教学体系,国家级和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数量均稳步增长。课程思政的教学目标已然明确,即通过将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课程教学相融合,使学生能掌握各项知识与技能,同时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和职业素养。在具体实践中,也探索了多样化的课程思政教学方法,如真题真做、案例教学、情景模拟、小组讨论等,以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课程内容。同时加强了课程思政的师资队伍建设。各高职院校通过加强教师培训、设立奖励机制等措施,提高了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和教学水平,并持续推进课程思政 “三全育人” 建设,积极推动校企合作开发课程与教材,大力推进教学资源库建设。还完善了课程思政的教学评价体系,对学生学习效果、教师教学质量等进行多方面的综合评价,以及时发现和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推动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

1.2 存在的问题

一是思政元素与专业知识融合得不够。思政元素融入专业课程的深度和广度仍显不够,思政元素的提炼与融合路径遇到难点,“融什么”“怎么融”,思政元素与专业知识的融合存在 “两张皮” 问题。这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巧妙地将思政元素与专业知识相结合,使学生能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接受到良好的思政教育。但部分教师缺乏相应的思政意识和教学能力,教学内容不能及时反映新时代新知识新要求,无法有效地将思政元素融入到专业课程中;教学方法传统,手段单一,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进行有效学习。

二是缺乏统一规划和指导。高职院校在对进行课程思政建设的过程中,往往缺乏顶层设计,统一规划和指导不到位,“碎片化” 问题明显,导致各学科之间缺乏协调和配合,难以形成合力。而考核评价机制也尚不健全,在过程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过程当中,存在 “同质性” 问题,无法有效地评价课程思政的教学效果。

因此,要实现专业课与思政教育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应以构建积极有效的课程思政教学模式为突破口,丰富教学手段,深挖专业课的思政元素和价值,下面以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 “公共关系” 的具体实践为例进行阐述。

2 “公共关系” 的课程思政模式改革实践

2017 年初,为了加强大学思政课的价值引领,复旦大学、上海师范大学等高校率先探索构建全员、全课程的大思政教育体系,打破思政课教师 “单兵作战”、思政课 “孤岛化” 的窘境,让每门课程都有一定的思政映射点,让专业课充满人文与社会关怀,充分发挥育人功能,极大激发了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股课改浪潮就是 “课程思政”,并很快在全国高校普及开来[2]。

课程思政不是一门或一类特定的课程,而是一种教育教学理念、思维方式[3],它不是把专业课改造成思政课模式,也不是要改变专业课程的本来属性,更不是要将所有课程都当作思政课程,而是要将课程思政的理念贯穿于专业课程的教学中,充分发挥课程的德育功能,提炼专业课程中蕴含的文化基因和价值范式,将其转化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动而具体的有效教学载体,在 “润物细无声” 的知识学习中融入理想信念、文化自信、家国情怀层面的精神指引。

2.1 “三融、五探、三和” 的课程思政模式

“公关关系” 课程是首批国家课程思政示范课程、第一批浙江省高等学校课程思政示范课程,也是国家职业教育市场营销专业教学资源库项目、浙江省精品课程、浙江省精品在线课程和宁波市慕课建设项目。在该课程的改革实践中,课程教学与思政教育逻辑关系得以理顺,紧扣公共关系内求团结、外求发展的经营管理艺术特征,以 “全链融入、跨界协同、开放共享” 课程思政示范课建设为突破口,形成了全要素浸润、全过程贯通、全时空伴随,也就是 “三融、五探、三和” 的 “公关关系” 课程思政教学模式,具体如图1 所示。

图1 “三融、五探、三和” 的课程思政教学模式

2.1.1 建构 “三融三和” 全要素润泽思政体系。基于公共关系与中国文化的契合点,聚焦和谐发展的价值塑造,将优秀传统文化、治国理政思想、商业治理创新案例融入(“三融”)课程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方法与教学评价等教学全要素中,达成个人修为上修和、家国情怀上促和、价值追求上塑和的 “三融三和” 润泽体系,彰显 “公关于行、和乐于心” 课程育人特色。

2.1.2 创建 “3155” 全过程贯通教学生态。依托操场、赛场、职场的 “三场促动”,基于行企真实任务驱动,立足双大师、双主体、双场景、双平台、双提升“五个结合” 教学环境,运用 “Task-driving”“五步探究” 模式,实现课程思政全过程贯通教学生态。

2.1.3 重构 “智慧学习” 全时空伴随育人课堂。突破校企、校校屏障,基于校企双师课堂,以本课程建成的国家教学资源库为支撑,辅以直播平台、营销智慧教室和公关直通车等,学生可根据自身个性特长去选择校企案例和企业导师,自主自觉、随时随地地进行学习交流,重构线上线下融合互动、课前课后有机衔接、校内校外相互补充的课程思政全时空伴随课堂。

本模式教学可以有效解决高职课程思政切入点不准、融合度不深导致 “两张皮” 问题;还可解决高职课程思政实施路径整体设计不足、条块分割导致 “碎片化” 问题;更能解决高职课程思政重单向传递、轻个性化需求导致 “同质性” 问题。

2.2 “三融、五探、三和” 课程思政模式的解决问题方法

2.2.1 全要素浸润:建构 “三融三和” 育人元素融入体系。基于 “以和为贵” 的中国传统文化、治国理政思想与 “公共关系” 课程的契合点,课程可明确以“和谐发展” 为核心的修和(个人修为)、促和(家国情怀)、塑和(价值追求)“三和” 育人价值导向,将政治教育、思想教育、文化教育、创新教育、道德教育、心理教育、劳动教育、法治教育融入其中。校企合作开发出由优秀传统文化、治国理政思想、商业治理创新案例等组成的、可灵活运用于各教学情境的课程思政育人 “三融” 模块,构建贯穿教学全要素的“春风化雨” 式润泽策略体系,以核心价值观引领校企共培、工学结合的高职课堂组织形式,以情优教、以德驭技,达成 “德情知行” 和谐统一,从而在 “公关于行” 教学进程中实现 “和乐于心” 的” 成长进阶。

2.2.2 全过程贯通:创建 “3155” 校企共育教学生态。基于高职类型教育特征,结合 “公共关系” 的课程特点,校企共树 “德技并修”“育德于技” 的育人理念,在协同育人、联动育人实践中探索出 “三场促动、任务驱动+五个结合、五步探究”(即 “3155”)全过程贯通的课程思政教学生态,具体见图2。

图2 “三场促动、任务驱动+五个结合、五步探究” 的 “3155” 教学生态

以操场、赛场、职场 “三场” 促动学习动机,以行业和企业的真实任务驱动探究式学习,依托学习通、职教云平台等信息化工具,创设专业双大师、校企双主体、虚实双场景、线上双平台、德技双提升的“五个结合” 教学环境,运用 “Task-driving” 五步探究模式,如图3 所示。推动内容对接岗位、技能对接规范、素养对接文化,实现 “师、生、导” 互促进,“学、教、做” 共相长,“知、行、意” 同发展。

图3 “公共关系” 课程思政教学流程图

2.2.3 全时空伴随:重构 “智慧学习” 立体多维育人课堂。打破传统学习模式时空限制,跨界协同、立体多维地构建双师指导、智慧学习混合课堂。依托公共关系课程建成的国家教学资源库,辅以新闻演播厅、营销智慧教室和公关直通车等载体,学生可依据自身特点自主选择校企案例自主学习,与公关大师、营销翘楚结对交流,实现线上线下融合互动、课前课后有机衔接、校内校外相互补充的全时空育人。

3 进一步推进高职专业课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相关思考

首先,高职专业课课程思政应遵循教学基本规律要求,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旨归。课程思政应遵循隐性教育原则,将专业课思政教育元素融入到课程中,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思想熏陶和价值引领,提高思政教育的实效性和针对性。也应注重情感教育,培养学生的情感智慧和自我意识。在课程思政中,要注意融入情感元素,使学生产生情感共鸣,并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需求,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专业课课程思政中,应该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通过课程设计、重构教学内容和适配的方法等手段,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促使他们在知识、技能、情感等方面的协调发展。

其次,要有效挖掘课程思政元素,使其能有机、有效地融入课程思政教学内容中。为了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和适应社会的发展,课程思政的教学内容应更加丰富和多样化。这就需要实现课程思政全覆盖,提炼专业课程本身蕴含的价值性和社会性思想政治元素,有机嵌入课程体系中,将铸魂育人的“盐” 有机溶入课程体系的 “汤” 中,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社会、融入职场、适应职业。

再次,要进行课程思政教学的多维创新。一是要模式创新,推行 “全要素、全过程、全时空” 课程思政教学范式。这个范式很好地回答了课程思政融入什么、如何融入的问题,是对过于强调 “技能生成”忽视价值引领、简单复制 “思政内容” 忽视课程特色、浅尝辄止 “理论表层” 忽视持续深化等误区的修正与创新,是高职课程思政理念、方法、载体的全新设计与实践。二是要路径创新,开辟 “多元立交” 课程思政渠道途径。应打破壁垒,合力推动校企协同育人、联动育人,通过传统文化、治国思想、创新案例有机融合的 “元素立交”,校内外名师、公关大师、铸星大师共同施教的 “师资立交”,操场、赛场、职场交互促动的 “场域立交”,线上学习、课堂探究、企业实习互为补充的 “形式立交”,演播厅、公关车、智慧教室灵活切换的 “情景立交”,真实任务驱动下 “师、生、导”“学、教、做”“知、行、意” 螺旋推进的 “过程立交” 等系统性方法路径,真正使思政元素 “植入” 头脑、“汇入” 生活、“融入” 文化、“渗入” 血脉,有效解决课程思政实施路径 “碎片化” 问题。三是要载体创新,创设 “智慧共享” 的课程思政数字平台。可依托智慧学习教学环境,引入行业企业教育资源,构建打通 “学校围墙” 的课程思政数字资源共享生态圈。依据不同教学内容,灵活选择学习通、智慧职教等数字平台,构筑虚实结合的教学场景,构建认知、社会、心理的情感场域和参与、开放、交互的教学氛围,形成 “处处是课堂、时时可学习” 的 “全时空” 育人格局,满足高职学生学习特性和多元化个性需求,有效解决课程思政单向传递的同质性问题。四是要方法创新,实现 “三全育人” 的课程思政同向同行。课程思政要更灵活地应用真题真做、情景模拟、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教学方式,并借助多媒体技术手段,如VR、视频、动画、音频、图片等,以更加生动形象的方法手段呈现课程内容。

最后,要提升专业教师素质能力。教师是课程思政的主力军、实施者和引导者,他们的素质和能力将直接影响到课程思政的效果和质量,因此,要努力推进教师、教材、教法的三教改革,注重提升课程思政教师的教学理念、思想素质、业务能力和教育教学方法等。同时要完善课程思政评价机制,从多个角度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和表现。可采用作品评价、平时表现评价、自我评价等方式,定性和定量相结合,以更加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思想状况。

总之,高职专业课课程思政教学要有 “思政味”和 “德育味”,就要注重结合专业特点,深入挖掘其中的思政元素,将思政内容自然地融入到课程中,选取能够引起学生情感共鸣的案例或话题,创新教学方式,让学生更加积极地参与到课程中来。课程思政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绵绵用力、久久为功,需要持续创新和改革,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

猜你喜欢
公共关系专业课校企
公共关系(博鳌)合作组织名单
公关世界(2020年9期)2020-06-09 12:08:59
“导入课”在高校专业课实施“课程思政”的实践与思考
时代人物(2019年29期)2019-11-25 01:35:16
公共关系创新领军品牌奖
公关世界(2019年23期)2019-09-10 07:22:44
公共关系创新领军人物奖
公关世界(2019年23期)2019-09-10 07:22:44
公共关系功勋奖
公关世界(2019年23期)2019-09-10 07:22:44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上海包装(2019年2期)2019-05-20 09:11:04
校企联合对人才培养的作用
电镀与环保(2016年3期)2017-01-20 08:15:33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新课程研究(2016年1期)2016-12-01 05:52:15
服务学习在高职社会工作专业课内实践教学中的探索
校企合作五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