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晓燕 张圣祥 熊善勇 赵金萍 吴晓琴
(作者单位:1.辽宁工程技术大学传媒与艺术学院;2.武装部国防教育教研部;3.上海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伴随着网络短视频的不断发展,一批批网络红人与意见领袖不断涌现出来。其中,来自东北三省的网络红人占据了很大一部分。抖音官方推出的剪辑软件剪映,也在其配音功能中加入了东北方言配音。从短视频制作角度来看,东北文化短视频在内容上更具有现实情怀,在形式上更加贴近百姓;从传播的角度来看,东北文化短视频常常会在展示方言的同时,传承和创新我国丰富多彩的地域文化,展现出较高的文化价值。
“老四的快乐生活”的创作者通过语言动作模仿东北地区不同人物的形象,还原各种生活中的场景,包括东北地区风貌、职业百态、人际往来等方面,以平实百姓的视角为受众展现出丰富多彩又无比真实的东北地区生活。其每一期的视频选题都与东北生活、东北地区相关,东北地区的民生百态、人物缩影、家长里短、社会工作都是“老四的快乐生活”的素材来源。视频中的这个豪爽又不缺细腻的东北汉子将他所见所闻的东北生活生动地还原在了短视频平台上,体现出创作者对生活的细致观察、对角色的精准演绎。也正是因为还原度高、表演生动形象,“老四的快乐生活”得到了许多受众的认可。截至2023年6月1日,“老四的快乐生活”共发布视频354期,拥有粉丝1 151.7万人,获赞1.2亿次。
第一,选择方言而非普通话进行视频创作,更贴近生活。“老四的快乐生活”视频中存在大量东北方言特有词汇,其中类似“扯吧扯吧”“吹吹呼呼”等东北方言特色词汇使用十分频繁。“短剧·东北酒桌故事”中使用的“我提一杯”一度成为网络常用梗,得到了十分广泛的传播。这些方言词汇的使用既展现出了地域特色,又拉近了与受众之间的距离,让受众感到一股东北市井气息扑面而来。同时,各种歇后语如“猴子穿马褂——是人了”的使用,也让作品更接地气,贴近生活,增添了一份喜剧色彩。
第二,以简单易接受、平铺直叙的线性叙事为主。其中单个作品以顺叙为主,个别作品会辅以一定的插叙,展现生活全貌。从总体看,多线并行叙事将一个包含完整人际关系圈的“老四生活”呈现在受众面前。比如“东北酒桌故事”系列中的“二哥”一角、“东北爱情故事”系列中的大玲子一家等,而各个故事中人物的互相关联又令相对独立的系列串联成丰富多彩的“老四生活”。这个庞大而完整的关系网将东北地区家庭生活中发生的种种琐事都细致地展现了出来。再加上创作者“老四”对于关系网中每个人个性化的塑造、夸张化的表现,对于事件戏剧化的加工,这些视频把其中蕴含的丰富的地域特色文化、民俗文化等以一种全新的方式演绎出来,为受众了解东北文化提供了一个直观的窗口。
第三,拍摄剪辑技巧相对朴实和简单。以自然、生活化的镜头语言和真实、不造作的表演风格为特点,让受众更容易投入故事情节中,感受到角色的情感和内心世界。此外,这种朴实简单的拍摄手法也能够更好地突出视频的主题和核心,让观众更加专注于角色和情节的发展,感受东北生活的氛围。
第四,视频发布频率较高。创作者“老四”平均三天发布一期视频,有时一天发布两期视频。总的来说,密集频繁地发布视频能够带来较高的关注度,尤其是“老四”是以单个短视频串联成系列的模式发布视频,这让受众有了持续关注的兴趣,提高了受众的黏性,扩大了受众范围,能够吸引更多的人关注东北文化,从而为宣传东北文化打好受众基础。通过密集发布东北文化短视频,可以让受众更多地了解东北地区的文化、历史、风土人情等,加深受众对东北文化的认知和了解。
根据“老四的快乐生活”抖音号短视频内的评论内容能够发现,在其短视频内评论的用户大多对东北与东北文化熟悉或者感兴趣,东北气息浓厚的视频内容更能激发这些用户转发视频并进行群内传播,这让非东北地区的短视频用户对东北与东北文化有了更丰富、更充实的印象。
从表1中统计的播放数据可以看出,“老四的快乐生活”账号中的短视频有较好的传播效果。其中,围绕快乐生活、酒桌文化等话题创作的短剧是对东北地区风土人情的真实展现。这些短视频不仅传递了快乐和温暖,也传递了东北人的价值观和生活态度,不仅吸引了大量受众的关注和喜爱,也为东北文化的传播和推广作出了积极的贡献。通过“老四的快乐生活”账号中的短视频,受众可以看到东北地区独特的人文历史、民俗风情等元素,同时也能感受到东北人的热情、豪爽、豁达等性格特点。
表1 “老四的快乐生活”短视频点赞量、评论量、转发量统计
首先,创作者“老四”选择方言而非普通话进行视频创作,以记录的方式展现真实生活。一方面为东北文化跨地域传播提供了新路径,另一方面也为更多本地短视频创作者提供了创作思路,吸引了一大批本地短视频创作者加入传播东北方言、东北文化的队伍中。当本地人看到自己使用的方言在网络平台上被使用、传播并备受欢迎时,会增加他们的自豪感,进而更为自信地使用东北方言,这间接性地促进了对东北方言的保护和传承工作[1]。同时,用东北方言展现东北地区真实生活的短视频,也对改变部分受众对东北的刻板印象产生了十分显著的效果。创作者通过在互联网传播东北方言,逐渐打破社会公众对东北方言“庸俗”“老土”等的刻板印象,唤起越来越多东北地区的年轻人对本地的认同感,提高对东北方言的保护意识。
其次,“老四的快乐生活”账号中的短视够在各官方媒体对于东北地区的文化传播工作之外,起到补充官方叙述的作用。其通过对百姓生活的聚焦,树立起一个更加丰满的东北文化形象。透过“老四的快乐生活”中的短视频,观众可以了解到东北人民的价值观和人生哲学。在短视频中,老四和其他角色通过自己的言行举止与情感表达,传递了东北人民注重家庭、友情、诚信等价值观。这些价值观是东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助于观众更好地理解和接受东北文化。
第一,作品内容同质化。“老四的快乐生活”的视频作品展现的主题主要为家庭文化、浴池文化、酒桌文化、圈子文化四类亚文化,主要聚焦人际交往与社会状态的呈现。与其他粉丝量在千万级别的东北短视频创作者进行横向比较,“我是田姥姥”同样主要展现家庭生活状态,且视频喜剧成分更浓;“万宁叔”则更是纯粹的喜剧创作者;“张同学”也以展现农村生活为主。可以发现,抽取的几位典型的短视频创作者大都以展现生活状态为视频主要内容,以喜剧创作为主,而且其主要聚焦的方面也是农村与家庭,对于其他类型的视频创作较少,视频同质化现象较为明显。
第二,文化内涵不足。“老四的快乐生活”的作品中没有较为直接的对于东北文化的展现,其主要是通过对生活细节的捕捉,真实展现社会风貌。而这种呈现方式能够展现出来的东北文化内涵非常有限。同样地,其他创作者的作品中也没有特意展现文化的短视频作品,内核依旧是以娱乐为主,对于文化的展示也比较少,不能较为丰富地展现出东北文化的内蕴。
第三,商业化和娱乐化严重。“老四的快乐生活”在2019年9月26日之后的视频里逐渐开始插入商品广告,尽管商品广告与视频剧情并不冲突,但是也难免出现作者为了获得广告商的满意而对剧情作出调整的情况。
第一,积极创作优质的原创作品。创作者要在作品中融入故事性、趣味性和文化性,还要借助官方媒体的力量。官方媒体是传播东北文化的重要力量,官方媒体和自媒体博主形成“官方引领+民间呼应”的传播矩阵,能够在整体上形成传播合力,提升东北文化传播的广泛适用性。
第二,在新媒体创造出的拟态环境里,受众对于事物的理解和认知也不尽相同[2]。传播的仪式观倡导的是传播的参与、分享与共鸣。在这个传播过程中,人们特定的价值观和世界观得以强化[3]。作为传播者,短视频的创作者应避免用低俗、媚俗传播来获取流量,转而深耕作品内容,以内容为中心提高短视频作品的质量,提升短视频作品的完整度。在作品选材和内容提炼上更多地呈现东北人民真实的生活状态,打破人们对东北文化的刻板印象,深度挖掘容易引起广泛共鸣、反映真实文化内涵的作品题材,深挖短视频传递的文化内涵,挖掘东北文化的深层次意蕴,在短视频中深刻表达文化内涵,让受众从不同方面感受东北文化。
第三,依托微信、微博、哔哩哔哩等平台,实现多渠道复合型传播,对具有深刻内涵的东北文化进行体系化、深层次的传播,弥补短视频平台过度商业化和娱乐化的缺陷。
第四,运用好东北方言红利,传播东北地区优秀地域文化。东北方言是东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东北文化传播的一张名片。东北方言诙谐幽默、豪放直爽,并且与标准普通话有比较高的相似度,在普通话普及度较高的地区都有不错的接受度。同时,东北有着层出不穷的名人,从赵本山、范伟到王濛、武大靖,他们对于东北方言的使用让受众对于东北方言的接受度进一步提高。加之一大批东北方言影视作品在全国范围的推广,东北方言在短视频出现之前就积攒了可观的“语言红利”。短视频创作者可以丰富短视频的创作类型,借助搞笑诙谐的东北方言,运用夸张大胆的视觉化方式来传达内容[4]。同时,丰富方言类短视频创作类型的关键在于聚焦更多家庭生活之外的场景,摆脱当下创作题材的限制,向东北文化圈外的短视频用户展现更为丰富的东北文化。例如2022年北京冬奥会中,王濛的魔性东北话解说、一批运动员接受采访时的东北方言,让东北方言与东北冰雪文化又一次红到“出圈”,凭借这一阵热度,网民将采访内容制作成短视频发布到抖音,让更多非东北文化圈的受众对于东北冰雪文化的认识也再次提升,不再仅限于冰雪大世界与北极村,更对东北地区冰上运动有了一定了解。
在媒介环境、市场需求与大众审美趣味的合力影响下,当下东北媒介形象的塑造依然没能摆脱小品化、戏谑化的窠臼,但东北地区多样文化的包容力、强烈的集体主义观念、面对苦难的浪漫主义精神与英雄主义精神等文化特性之间形成的张力仍为建构东北媒介形象提供了广阔的空间[5]。无论是在文艺创作、历史积淀还是民族文化方面,东北地区全都有着丰富的资源,短视频的创作有着源源不断的素材来源。短视频创作者应充分了解这些文化,将这些璀璨的文化与短视频创作结合起来,让东北地区丰富多彩的优秀地域文化能够得到更广泛的传播。
东北文化短视频在众多短视频平台上获得了较大的关注度,并且造就了一批影响力较大的网络红人,在加强文化认同、消除地域刻板印象方面作出了一定的贡献。短视频创作者应在方言短视频中融入更多诸如冰雪文化、少数民族文化等优秀的东北地域文化,以丰富短视频创作类型,调整东北文化短视频过度娱乐化的倾向。随着短视频的不断普及与自媒体行业的不断发展,短视频的发展未来可期。笔者坚定地相信,在发展如此迅速的当下,随着制度的完善与自媒体人文化自觉的不断提高,短视频将会成为文化传播的重要力量。东北文化短视频作为最显著的文化名片之一,将会在相同文化圈子内建立并强化文化认同,与官方视频号和传统媒体多线融合,从不同视角出发传播并丰富地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