咳嗽是人体清除呼吸道内分泌物或异物的保护性动作,是机体正常的防御机制。咳嗽的产生包括以下过程:首先是呼吸道黏膜经感染、物理性压迫牵拉、化学物质等刺激,然后通过迷走神经、舌咽神经、三叉神经的感觉纤维传至延髓咳嗽中枢,并经喉下神经、膈神经、脊神经支配咽喉、声门、膈肌及其他呼吸肌收缩,产生咳嗽动作,将呼吸道内的分泌物排出。
对于轻度而不频繁的咳嗽,只要将痰液或异物排出,就可自行缓解,不必应用镇咳药。如果患者咳嗽的情况比较严重,特别是剧烈无痰的干咳,以致影响休息与睡眠,使病情加重或引起其他并发症,则须在对因治疗的同时加用镇咳药。
其实,“恼人”的痰液无时无刻不在产生,只是我们感受不到而已。在正常情况下,呼吸道内不断有小量分泌物生成,形成一薄层黏液,起到保护作用,并参与呼吸道的清除功能。这些分泌物不断被黏膜上皮纖毛定向运送到喉头,然后被咽下,所以一般并不感觉有痰。但是,在呼吸道炎症等病理情况下,分泌物会发生质和量的改变,刺激黏膜下感受器,使咳嗽加重;同时,大量痰液还可阻塞呼吸道,引起气急甚至窒息。由于痰液是良好的培养基,有利于病原体滋生引起继发性感染—所以,服用祛痰药以促使痰液排出,是重要治疗措施之一。
复方甘草片是应用广泛的镇咳化痰药,其组分为:甘草流浸膏、阿片粉或罂粟果提取物、樟脑、八角茴香、苯甲酸钠。其中,甘草流浸膏由豆科植物甘草的根和根茎经乙醇提取、浓缩制得,其有效成分是甘草酸,为黏膜保护性镇咳药,可覆盖在发炎的咽部黏膜上,减少局部感觉神经末梢所受刺激,从而发挥镇咳作用;阿片粉为中枢性镇咳药,有较强的镇咳作用;樟脑及八角茴香油能刺激支气管黏膜,可反射性地增加腺体分泌,稀释痰液,使痰易于咳出;苯甲酸钠为防腐剂。由以上成分组成的复方制剂,具有镇咳祛痰的协同作用。
那么,在服用对复方甘草片时,有哪些注意事项呢?下面,我们简单地了解一下。
注意一:吸湿性强应密封
甘草流浸膏具有较强的吸湿性,导致复方甘草片在储存的过程中很容易因吸湿、潮解而变黑(复方甘草片应为灰棕色片、棕色片或棕褐色片)并粘结成团,故应密封后置于干燥处储存。
当然,上面只是总的储存原则,为方便大家操作,我们再具体地说一说。
(1)不要长时间打开药瓶。每次取出药片后,立即盖紧瓶盖,避免药片吸收空气中的水分,导致药品失效。
(2)不要将药片放在储药盒内,应该用原药瓶存放。如果将药片放在储药盒内,因储药盒的密闭性不够,且药片放置时间长,药片会吸收空气中的水分,导致药品失效。
(3)药品开封后,不要放在冰箱内。药品开封后,很多人会仿照存放胰岛素的方法将药瓶放在冰箱内冷藏—但这种做法也是错误的。因为冰箱冷藏室内的湿度很高,药片易吸湿而加速失效。
注意二:久服引起依赖性
复方甘草片含有阿片粉,而阿片粉是阿片受体激动剂,长期服用可引起依赖性—典型症状为:食欲减退、腹泻、牙痛、恶心呕吐、流涕、寒颤、打喷嚏、打哈欠、睡眠障碍、胃痉挛、多汗、衰弱无力、心率增速、情绪激动或原因不明的发热等。为避免引起依赖性,应严格遵守药品说明书中关于使用剂量的要求,不超量服用,每日3次,每次3~4片;不超疗程使用,服用3~7天症状未缓解,及时就医。
注意三:影响血压需监测
甘草流浸膏中的甘草酸可能引起假性醛固酮增多症的表现(如低钾血症、血压升高、水钠潴留、乏力等),所以醛固酮增多症患者禁用复方甘草片。
其实,不仅醛固酮增多症患者禁用复方甘草片,高血压患者服用复方甘草片时也需注意—复方甘草片可能使血压升高、降低降压药的降压效果,服药期间应监测血压,必要时调整降压药的用量。
注意四:可能损伤胃黏膜
甘草流浸膏中的甘草酸具有类似糖皮质激素的作用,会增加胃酸分泌,同时减少胃黏液分泌,损伤胃黏膜,有胃炎或者有胃溃疡的人慎用。
注意五:相互作用查这里
复方甘草片与某些药物合用时,应关注药物相互作用,详见表1。
注意六:痰液多者不宜用
阿片粉直接抑制延髓的咳嗽中枢,镇咳作用迅速而强大,为强效镇咳药;能抑制支气管腺体的分泌,可能引起痰液增稠和潴留,使痰液难以咳出。所以,痰液多—尤其是痰液多且黏稠的患者不宜服用复方甘草片,会导致痰液阻塞气道。
最后,不知道细心的朋友是否发现了:把每部分的标题连在一起,就是一首帮您记忆的顺口溜哦!
吸湿性强应密封,
久服引起依赖性。
影响血压需监测,
可能损伤胃黏膜。
相互作用查这里,
痰液多者不宜用。
(本系列待续)
齐红艳,北京市密云区鼓楼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药师,执业中、西药师,MTM药师。在中心负责药事质控、药师课堂、用药宣教等。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脑心同治专业委员会乡镇专家组成员,北京市社区药事管理委员会委员,密云区药事质控专家组成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