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杰 蔡昕
艾叶,为菊科植物艾的干燥叶,味辛、苦,性温;有小毒。入肝、脾、肾经。功效温经止血,散寒止痛。
一、乍暖之冰台
冰台,艾之别名,始出自《尔雅·释草》。《博物志》记载:“削冰令圆,举以向日,以艾承其影得火,故号冰台。”古人以冰为镜,下承艾草,于日下聚光可取天火,这证明了古人的智慧—在未知凸透镜原理的条件下,成功使用了凸透镜。
为何以艾草为火绒已经不得而知,但我们有理由相信,这一定是经过遴选之后的结果,因为自此之后,艾草就成为了“纯阳之草”。《本草纲目》记载:“艾叶生则微苦太辛,熟则微辛太苦,生温熟热,纯阳也。可以取太阳真火,可以回垂绝元阳,灸之则透诸经,而治百种病邪,起沉疴之人为康泰,其功亦大矣。”
据现代药理研究,艾叶的作用十分广泛,包括:抗菌及抗病毒作用;平喘、镇咳及祛痰作用;止血及抗凝血作用;镇静及抗过敏作用;护肝利胆作用;等等。历代医籍均记载艾草为“止血要药”,也是妇科常用药之一,治虚寒性的妇科疾患尤佳,又治老年慢性支气管炎与哮喘,煮水洗浴时可防治产褥期母婴感染疾病,或制药枕头、药背心,防治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或哮喘及虚寒胃痛等。
在药用的同时,艾草也可作食用—比如,在中国南方传统食品中,有一种糍粑就是用艾草作为主要原料做成的:用清明前后鲜嫩的艾草和糯米粉按1∶2的比例和在一起,包上花生、芝麻及白糖等馅料(部分地区会加上绿豆蓉),再将之蒸熟即可。在广东东江流域,当地人会将在冬季和春季采摘的鲜嫩艾草叶子和芽作为蔬菜食用。另外,每到立春时节,赣州客家人还有采集艾草做成艾米果的习俗。艾米果的形状与饺子有点像,但体积更大,内有馅,美味可口,可当主食。
还有一点大家普遍知悉的,艾具有一种特殊的清香,可用来驱赶蚊虫。而艾叶燃烧时产生的艾烟,对部分细菌、真菌、病毒可以起到抑制作用,故我们也认为艾叶可以辟邪祛瘟。
二、养身之艾灸
说完了艾草的药用,我们再来谈谈养身—药师认为,虽然传统食物里有食用艾草的习俗,而艾草也的确有很好的功效,但无论是养生还是过节,或者是治疗疾病,内服艾草都应该慎重,必须在对自身了解的情况下,同时在中医师的建议下使用,不应该擅用。所以,药师更推荐使用艾灸。
将艾叶晒干、捣碎,可得“艾绒”,再卷制成艾条,即供艾灸使用。一般来说,艾条以陈年者为佳。曾经风靡一时的宫斗剧《甄缳传》中就提到了熏艾保胎之法。此处的熏艾就是艾灸,是通过点燃用艾叶制成的艾炷、艾条熏烤人体穴位以保健治病的一种传统疗法。艾叶气味芳香,性温热,具纯阳之性。《本草从新》记载:“艾叶苦辛,生温熟热,纯阳之性,能回垂绝之元阳,通十二经,走三阴,理气血,逐寒湿,暖子宫,止诸血。温中开郁,调经安胎。”
艾灸操作方法:将艾条点燃,使灸火悬于施灸皮肤2~3 cm处,此时灸火的热力可透达深部;灸至皮肤温热红晕而又不致烧伤为度。定期进行艾灸,可以达到激发人体正气、补益气血、强身健体的功效。
《医宗金鉴》记载:“气血充实胎自安。”我们可以反过来理解:气血不足则胎元不固,而孕早期熏艾可以补益气血,使气血充盛,稳固胎元。因此,临床上应用艾灸治疗先兆性流产自古有之,十分常见,如宋代的医学典籍《普济方》中记载:“治妊娠三月数堕胎,穴膝下一寸,灸七壮。”现代研究亦证实,艾灸可明显改善流产症状,有效减轻腹部疼痛,减少出血时间和出血量,与常规保胎药物联合使用,更可增加保胎成功率。
除此之外,孕晚期可以应用艾灸治疗胎位不正,此方法最早被唐代医家张文仲应用。中医认为,胎位不正主要是孕妇气血亏虚所致—气血亏虚者不足以养胎,则胎动无力,以致胎位不正。艾灸可温补气血,使胎位得正,其疗效素为历代医家所推崇,亦被现代临床试验所证实。
艾叶的烟气没有害处,对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等还有抑制作用。同时,艾叶燃烧后亦具有抑菌作用—研究显示,不同燃烧时间分别对金黄色葡萄菌、乙型链球菌、大肠埃希菌等有抑制作用。如果吸入艾烟后有咽喉痒、眼睛酸涩等不适,觉得难以忍受,可选择无烟艾条—不过,据临床观察,相较有烟艾条、艾炷,无烟艾条、艾炷的功效略逊一筹。可见,艾灸能起效,艾烟也是其中的因素之一。当然,熏艾保胎还需要咨询专业中医师后再使用。
无论如何,艾灸都是孕期可用的方法,足见其安全性较强。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完全可以应用艾灸来养生保健,基本原则就是“寒痛者,哪儿痛灸哪儿”。具体来说,女性痛经者可选用艾灸盒,灸小腹部;感冒受风者,项背头痛,可选择隔姜、隔蒜艾灸脊柱大椎,受凉腰痛者,可选择使用艾灸盒艾灸腰部;等等。
最后需要提醒大家,使用艾灸疗法要注意三点:第一,艾灸时要避免烫伤,即不可离得太近;第二,艾灸不宜过多、过久;第三,提前确认自身对烟雾是否过敏。此外,使用艾灸治疗一些特定疾病时,往往需要用到穴位治疗—为保证安全性和有效性,最好寻求中医师等专业人士的帮助。
“百草知性可为药,冰台乍暖烟轻绕。气清芬芳辟千邪,养身益寿显奇效。”神奇而又經济的艾灸已经守护我国人民上千年。未来仍将继续为提高人民体质、增强大众健康发挥不可或缺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