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是高脂血症,为什么治疗方案不相同

2024-01-09 09:25张瑜
药物与人 2023年6期
关键词:降脂药甘油三酯高脂血症

张瑜

又到了一年一度单位体检的时候……39岁的小王平素身体健康,爱吃红烧肉,不吸烟、不喝酒,之前体检各项指标都很正常—但这次却不太好,血生化检查单上出现了很多“↑”的箭头:总胆固醇(TC)5.9 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3.9 mmol/L,甘油三酯(TG)6.0 mmol/L。体检医生告诉他,应该尽快就医治疗。对此,小王比较纳闷:明明去年还很正常,为什么今年突然就出现了那么多异常指标?现在自己没有任何不适症状,真的有必要治疗吗?如果开始治疗,最应该关注哪个指标呢?下面,我们一起为小王答疑解惑。

问题一:什么是血脂异常?

血脂是血清中的胆固醇、甘油三酯和类脂(如磷脂)的总称,与临床密切相关的主要是胆固醇和甘油三酯。

血脂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人体各项生命活动所需的热量,有很大一部分由体内的脂质提供,1 g脂肪能产生9 kcal热量,而同样重要的蛋白质和糖类所产生的热量则不及脂肪的50%(1 g能产生4 kcal热量)。人体细胞膜的成分中含有磷脂、糖脂、胆固醇;脑和神经组织也需要这些物质,对维持记忆力、思维和分析能力有重要作用。胆固醇能转化为肾上腺皮质激素,起着调节物质代谢的作用;转化为性激素,可以维持性特征和生育功能。

血脂不溶于水,必须与特殊的蛋白质—载脂蛋白结合形成脂蛋白才能溶于血液,被运输至组织进行代谢。脂蛋白分为乳糜微粒(CM)、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中密度脂蛋白(IDL)、低密度脂蛋白(LDL)和高密度脂蛋白(HDL)等不同类型,不同的脂蛋白有不同的功能。例如,LDL颗粒中约含50%的胆固醇,是血液中胆固醇含量最多的脂蛋白,負责将胆固醇运送到外周组织,以进一步供组织利用。其他脂蛋白也有各自的功能,它们各负其责,帮助人体正常利用血脂,维持血脂的新陈代谢。

血脂异常通常指血清中胆固醇和(或)甘油三酯水平升高,即高脂血症,俗称高血脂。血脂异常可按病因和临床进行分类,其中最常用的是临床分类。按临床分类,血脂异常又可进一步分为高胆固醇血症、高甘油三酯血症、混合型高脂血症和低HDL-C血症。像小王这种情况,就属于混合型高脂血症。

问题二:血脂异常有哪些危害?

血脂对于维持人体功能正常非常重要—但凡事均过犹不及,血脂水平过高可以引起多种问题。而对于冠心病、糖尿病等特殊人群,保证血脂水平在正常范围内是最起码的要求,在此基础上还需进一步加以控制,以远离风险。

大量的科学研究数据证实: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是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的致病性危险因素。研究还提示,其他含有载脂蛋白B的脂蛋白,包括富含甘油三酯的脂蛋白(TRL)及其残粒、脂蛋白(a)[Lp(a)],也与ASCVD有关系。

甘油三酯过高,则会导致患胰腺炎的风险升高。当甘油三酯>11.3 mmol/L时,胰腺炎的发病率提高5~10倍。肝脏具有代谢甘油三酯的功能—但是,如果甘油三酯产生的速度超过了肝脏的代谢速度,就会使甘油三酯在肝脏内持续堆积,导致肝脏功能异常,血清转氨酶升高,最终形成脂肪肝。

所以,对于小王现在的情况,如果不加以重视和控制而任其发展,最终可能导致冠心病、脂肪肝等慢性疾病。

问题三:调血脂的目标定为多少合适?

科学研究显示,依据ASCVD发病风险,采取不同强度的干预措施是血脂异常防治的核心策略。因此,ASCVD总体风险评估是血脂异常治疗决策的基础。不过,ASCVD评估的过程专业而复杂—所以,发现血脂异常的患者,建议及时请专业的医生进行评估。

对于小王这样比较年轻,不吸烟、不喝酒,没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其他疾病,检查血脂水平在5.2 mmol/L≤TC<7.2 mmol/L或3.4 mmol/L≤LDL-C<4.9 mmol/L的患者,一般认为属于ASCVD低风险人群(我国大于18岁的成人多为ASCVD低风险人群),建议将相关指标控制在TC<5.2 mmol/L、LDL-C<3.4 mmol/L。

问题四:哪些生活方式改善有利于控制血脂水平?

降脂治疗时,推荐先进行生活方式的改善,包括合理膳食、适度增加身体活动、控制体重、戒烟和限制饮酒等。其中,合理膳食对血脂的影响最大,主要指限制饱和脂肪酸及反式脂肪(动物油、棕榈油等)的摄入,同时增加水果、蔬菜、全谷薯类、膳食纤维及鱼类的摄入。对ASCVD中高危人群和高胆固醇血症患者,应特别强调减少膳食胆固醇的摄入,每天膳食胆固醇摄入量应在300 mg以下。饮酒是导致甘油三酯升高的重要因素,因此甘油三酯升高的个体需要严格限制酒精摄入。

问题五:血脂异常患者如何进行药物治疗?

对于ASCVD低风险患者,首先应进行生活方式的改善。当生活方式干预不能达到降脂目标时,可考虑加用降脂药物。

他汀类药物适用于高胆固醇血症、混合型高脂血症和ASCVD的防治。目前,国内临床上有洛伐他汀、辛伐他汀、普伐他汀、氟伐他汀、阿托伐他汀、瑞舒伐他汀和匹伐他汀。不同种类与剂量的他汀类药物在降低胆固醇的幅度上有一定差别。他汀类药物能够抑制胆固醇合成限速酶,减少胆固醇合成,加速血清LDL的分解代谢。因此,他汀类药物能显著降低血清胆固醇、LDL-C水平,也能轻度降低甘油三酯水平。所以,他汀类药物是降低胆固醇治疗的基础,推荐起始使用常规剂量或中等强度的他汀类药物。

但是,他汀类治疗可引起肝酶异常,主要表现为转氨酶升高。针对这种情况,应该及时就医—如果肝酶升高幅度不大,可在密切监测的基础上继续服药治疗。除此之外,他汀类药物还可引起肌肉并发症,包括肌痛、肌炎、肌病以及横纹肌溶解。若服用他汀类药物期间出现肌肉不适和(或)无力伴或不伴肌酸激酶(CK)升高,建议及时停药并就医。

当他汀类药物不能使LDL-C达标时,可联合使用非他汀类降脂药物,如胆固醇吸收抑制剂或PCSK9抑制剂。胆固醇吸收抑制剂(如依折麦布、海博麦布)可抑制胆固醇在肠道的吸收,但不会影响肠道内脂溶性营养素的吸收。PCSK9抑制剂(如依洛尤单抗、阿利西尤单抗)可以减少细胞表面LDL受体的分解代谢,从而降低血清中LDL-C的水平。数据显示,中等强度他汀类药物联合非他汀类药物可替代高强度他汀类药物,且疗效和安全性更好。

对于医生评估为ASCVD超高风险的患者,当检查发现LDL-C较高,预计他汀类药物联合胆固醇吸收抑制剂不能使LDL-C达标时,可考虑直接采用他汀类药物联合PCSK9抑制剂,以保证患者LDL-C早期快速达标。

在降脂治疗中,还需要注意定期监测,主要目的是观察是否达到降脂目标值和了解药物的潜在不良反应。对于采取饮食控制的非药物治疗患者,推荐在开始的3~6个月复查血脂水平,如血脂控制达到建议目标值,则继续非药物治疗,但仍需每6个月至1年复查1次,长期达标者可每年复查1次。首次服用降脂药物者,应在用药4~6周内复查血脂、肝酶和肌酸激酶。如血脂参数能达到目标值,且无药物不良反应,逐步改为每3~6个月复查1次。在治疗1~3个月后,如血脂仍未达到目标值,则需及时调整降脂药物剂量或种类,或联合应用不同作用机制的降脂药物。另外,每次调整降脂药物的种类或剂量后,都应在治疗4~6周内复查。

最后,需要强调的是,生活方式改善和降脂药物治疗都必须长期坚持,才能有更佳的临床获益。

猜你喜欢
降脂药甘油三酯高脂血症
勘误
高甘油三酯血症
降低血脂是持久战,没有捷径可走
体检时甘油三酯水平正常,为何仍需注意?
人乳脂中甘油三酯分析方法及组成的研究进展
吃降脂药对“油”有要求
他汀类降脂药致肝损害的诊断研究进展
高脂血症对生化检验项目的干扰及消除
食物不耐受与高脂血症的关系
社区健康促进模式降低老年高脂血症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