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微电影“最美校园风景线”单元课程教学实践

2024-01-09 16:26李晶
中国中小学美术 2023年10期
关键词:分镜风景线校园

李晶

摘要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发布了《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从新课标对课程总目标和学习内容及美术学科各学段学业要求中清晰的描述可以看出,微电影的学习内容贯穿了二至四学段。然而作为新领域,微电影教学在课程实施中难以落到实处。本课程为响应新课标的微电影课程内容,在上海地区进行了教学尝试。教育对象以初中二年级学生为主,以“最美校园风景线”为主题,开展微电影单元课程教学活动。

关键词 微电影 初中美术教学

一、课程背景与意义

《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美术学科每个学段的学习内容基本上都有对学生以计算机、新媒体技术、动画、微电影等形式来表现美术学习成果的描述。本单元课程本着响应新课标的理念,积极从学生的校园生活出发,旨在让学生通过运用新媒体或其他信息技术手段,在培养其美术素养的同时,也注重其信息素养的提升。本单元课程引导学生从校园出发,运用多媒体手段,通过拍摄主题微电影,展现自己心目中的最美校园风景线。

二、教学设计与实施

(一)基本问题

如何运用微电影的形式表现“最美校园风景线”的主题?

(二)主题微电影拍摄与实践环节

环节一:观察与感知,构思与讨论

环节二:合作与拍摄,创编与合成

环节三:展示与发表,评价与反思

(三)学习任务

通过实地考察和网络搜集信息等方式,观察、感知校园内的建筑、景物、人物,探究校园内具有审美特征的事物与人之间的深层关系,描绘出能够体现“最美校园风景线”这一主题的微电影作品。在制作微电影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填写学习单。同时引导学生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中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

(四)学习目标

了解微电影是什么,了解微电影的制作方式,了解微电影的分类与鉴赏,掌握剧本编创、绘制分镜、设计角色、微电影拍摄、后期制作的方法,筹备最终发表会。通过观察校园内具有美感的人与景色,使学生树立对身边的事物进行审美的意识,培养表达自己的审美追求的能力。

(五)课程框架

(六)教学过程

1.环节一:观察与感知,构思与讨论

(1)实地考察 收集素材

教师带领学生实地考察校园,引导学生观察校园内的人物与景色,引导学生发现校园中的美,激发学生的拍摄兴趣。笔者结合“最美校园风景线”的主题,将学生分为不同小组,让他们分别拍摄校园中不同的对象。目的在于两方面:一是小组合作易明确分工,便于开展各环节的学习活动;二是区分不同拍摄对象,可增强各组作品的差异化,最终可以形成以“最美校园风景线”为主题的系列微电影。拍摄小组具体可分为植物组、建筑组、人物综合组等。各小組在实地考察时可讨论并确定各小组的拍摄地点、具体拍摄对象等,为剧本创作积累素材。

(2)小组合作创编剧本

在编创剧本前,教师带领学生了解微电影的相关知识,包含微电影的概念与特征、微电影的制作流程、优秀微电影的介绍与赏析等内容。在了解微电影的制作方法后,教师引导学生根据不同拍摄方向进行校园素材的提炼,同时让学生分组讨论剧本与故事脚本。通过分组定下的不同类型的微电影制作方式,教师引导同学们解读“最美校园风景线”主题,创编5—10分钟的微电影脚本。各小组展开讨论,完善剧本内容,完成课前学习单。

(3)绘制分镜头

教师结合微电影的基本制作流程知识,引导学生重视剧本构思与分镜绘制,以优秀微电影为范例,引导学生了解画面构图、灯光、镜头运镜等知识,给学生制作微电影中各阶段的工作内容和细节提供案例支撑,引导学生思考并完善各小组剧本和分镜设计。如建筑小组考虑到拍摄内容要以校内建筑为主,于是将剧本设计为一条“寻宝”的故事线,详细列出了故事的脚本,将脚本内容与校园建筑巧妙结合,运用分镜设计中推镜头、移镜头、拉镜头的绘制方法,绘制了微电影分镜,体现出学生在课程中灵活运用所学知识与技能并结合创意表达自己所想的教学目标。

【设计意图】前期准备环节以实地考察校园为基础,重在培养学生观察美、发现美的能力和习惯。通过主题“最美校园风景线”引导学生思考如“校园中的美在哪里、如何表现校园中的风景”等问题。各小组以本组的拍摄类别为线索,发散思维,构思剧本;以剧本创编为基础,以分镜绘制为重点,引导学生重视微电影前期准备中的分镜图文素材,培养学生创意思维、问题解决能力、合作沟通能力。

2.环节二:合作与拍摄,创编与合成

(1)拍摄照片或视频为正式拍摄做准备

教师通过优秀微电影中的角色表演和角色调度知识作为案例分享,引导学生掌握一定的角色表演知识,以角色调度知识为重点,讲解镜头中角色调度的重要性,鼓励学生拍摄照片或20—30秒的视频,为正式拍摄微电影做准备。

(2)根据角色与场景,确定微电影整体风格

教师强调拍摄中的注意事项,如灯光、场景、拍摄设备等,各组小组长统筹安排组员进行拍摄,记录拍摄过程。根据拍摄环境、课程计划、人员安排合理组织小组拍摄。课后由教师组织小型会议汇报各小组进度,开展交流学习活动,并根据各组遇到的问题查找资料或询问教师找到解决方案。

(3)学习拍摄设备使用并正式拍摄

在具体拍摄时,学生可运用手机或相机进行拍摄,教师进行设备使用指导,同时以真实校园场景让学生即时学习镜头的推、拉、摇、移等操作方法。并在镜头拍摄时使用三角构图、对角线构图、对称构图等构图方法,让学生自主探索,添加创意和不同的转场方式,拍摄出富有创意的镜头。

在此过程中,学生使用了不同种类的拍摄设备。例如建筑小组的学生在拍摄时就设计了用无人机高空俯拍拍摄来表现学校的建筑的镜头,成为影片的亮点之一,这体现出学生在构思剧本和分镜时已经有意识地以新技术来表达自己的想法。

【设计意图】在前期准备中,教师虽然在课堂上讲解过拍摄时镜头调度的相关知识,但在这一环节中,教师可以利用校园场景和实践拍摄唤醒学生们脑海中的知识记忆,使其加深印象,培养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习习惯;在拍摄过程中如遇到问题,教师应引导学生自主寻找解决办法,培养学生学习因地制宜、因材制宜的学习方法。

3.环节三:展示与发表,评价与反思

(1)视频后期制作

小组协调好后期剪辑和配音的任务分工,根据拍摄内容和主题寻找配音与配乐。教师对剪辑软件的讲解不仅仅在于软件功能性讲解,而应注重引导学生学习剪辑的方式方法,以此为线索寻找软件中的相关功能,根据剪辑需求来学习剪辑软件,并用多种方法完成剪辑合成,同时鼓励学生自主制作片头片尾,加配字幕,增加小组微电影的完整性。

(2)微电影、海报等文创周边产品制作

在剪辑的同时,教师须引导学生选取拍摄素材中的镜头和花絮,设计各小组微电影的海报和周边文创产品,最后小组分工做剧情简介、海报设计、周边文创设计、制作发表会ppt等工作,为成片发表会做准备。

在课程实践中,教师应鼓励学生尝试新技术。本课程实践中,植物小组就利用了AI绘画来绘制海报。学生首先自主绘制了微电影海报的草图,随后經过上传草图,输入关键词,再次生成等步骤,完成3—4次的修改,最终完成了学生第一幅利用AI绘制的作品。

(3)成片发表会等展示汇报活动

由于分组拍摄同一主题不同方向的内容,成片发表会可以形成系列微电影的展映。学生以小组形式自主进行发表,每一小组组员进行自评和互评,请同学用视频记录发表会,课后进行剪辑制作,可作为本单元微电影的课后延伸。

【设计意图】后期剪辑和合成是对微电影作品的再创造过程,整个微电影的完善主要依靠这一环节。教师须引导学生根据对电影的设想寻找剪辑方法、学习软件功能,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独立学习能力。成片发表会重在培养学生的合作沟通能力、问题解决能力、语言表达能力,通过自评、互评形成自主评价系统,引发学生深层次的思考。

三、学习评价与方法

本单元课程学习评价以表现性评价为主,结合学生自评、互评和互联网平台公开评价。其中表现性评价包括学生与教师的评价表填写、构建学生学习电子档案袋、发表会展示评价等。评价要在教学过程中和教学活动结束后交叉进行。教学活动结束后的发表会是展示评价的主要途径。学生自主策划发表会的同时要填写课后评价表,教师完成总结性评价后,形成学生纸质档案袋和电子档案记录袋,记录学生学习过程,同时为后续拓展课程做准备。

四、结语

在本单元课程中,教师引导学生通过鉴赏经典的微电影作品,了解微电影的概念和具体特征,同时解读了“最美校园风景线”主题内涵。通过绘制简单的思维导图,学生分析了“校园最美风景线”主题微电影制作流程。通过设计、策划、组织、创作和展示,学生理解、掌握了微电影的制作方法,发挥了其创新、创造能力,积极使用了新媒体技术手段。本课程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使学生在深入理解单元课程主题的同时,构建自己的故事、表达自身的想法。在评价环节,学生通过微电影发布会表达对本节课程的收获与学习感想,达成了预期的教学目标。初中微电影单元课程的教学对学生的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创意实践和图像识读等方面的素养都有所提升,对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猜你喜欢
分镜风景线校园
最美风景线
《刺杀小说家》 分镜故事板
浅析插画分镜与木版画制作的转换关系
影视动画分镜中的视觉艺术表现
“脚下的风景线”——柱础
动态分镜在影视动画中的应用趋势分析
校园的早晨
春满校园
低碳出行让城市流动一抹亮丽风景线
开心校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