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经济与设计困境——东京“一人食”拉面店室内设计浅析

2024-01-09 08:34杨云智
天工 2023年25期
关键词:人食拉面用餐

杨云智 徐 恺*

鲁迅美术学院

拉面店是遍布日本的重要餐饮场所。虽装修、价位不尽相同,但都有着餐品程式化、出餐快速、实惠大碗等特点。随着社会发展,近些年在东京等城市更出现了所谓“一人食”拉面店。它通过独特的室内装修与用餐形式,给予新兴“社恐”一族以心灵和肚子的慰藉,推动了“孤独经济”发展。是什么因素导致这种拉面店出现?其室内设计与用餐流程有何特点?这一现象背后是否存在值得批判与反思的问题?本文将展开研究。

一、“一人食”拉面店的诞生

20 世纪50 年代,日本进入战后经济高速发展期,引发了包括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在内的多项社会变革。此时期,许多年轻人离开家庭,搬到城市中心寻找工作和独立生活;越来越多家庭变得小型化,代际间时空交往减少;女性更多参与到社会和经济生活中,开始独立生活并注重饮食选择。根据日本国立社会保障与人口问题研究所调查显示,截至2015 年,50 岁仍未婚的人口比例在日本男性中约为23.4%,在女性中约为14.1%,刷新历史最高纪录。如果把这份调查报告中的比例定义为“终生未婚率”,便意味着日本男性平均每4 人中就有1 人、女性平均每7 人中就有1人终生未婚。家庭和陪伴不再是日本人的生活必需,独居成为新的家庭组建形式。[1]多种因素使得单人用餐方式逐渐流行,成为一种新兴社会现象和普遍生活方式。

同期,由中国传入的拉面于日本流行,并因碳水丰富、便宜大碗等特性受到人们的青睐。相关店铺也因此快速发展扩张。拉面店作为单独用餐场所的意义在于它提供了一种特殊的用餐体验:通常是小型的、家庭式或个体经营的餐厅,室内装修简单而舒适,给顾客温馨亲切的感觉。加之拉面多为汤碗盛装,每人一份,本身就有适合单人食用的特性。这些都为拉面店发展为单人用餐场所奠定了基础。

在社会经济大背景及多种因素作用下,“一人食”拉面店由此诞生,它以高效率解决了人们的温饱问题。在这里不仅可以享受美食,还有一个不必承受他人眼光的隐私空间,使压力得以暂时释放。随着经营思路的不断改进和技术的不断发展,甚至出现了自助拉面店,进一步免除了顾客与员工的不必要交流,营造了独特、自由、轻松、零社交压力的用餐体验,形成了当今日本一道别致的亚文化景观。

二、室内设计与用餐流程分析

虽逻辑相通、食材相同,但实际商业经营必定需要设计加持。“一人食”拉面店的室内装饰设计成为影响顾客用餐方式和消费体验的关键因素。它不仅是单纯的美学,还涉及营销、品牌定位以及顾客体验等多个方面,在提升附加值方面成效显著。这其中,自然材料、暖色灯光等视觉元素是否选择恰当和用餐流程设计是否独特,成为“一人食”拉面店成功与否的关键。

首先,木材是日本拉面店常见的建材和装饰元素,常用木材有柚木、檀香和红松等。这些材料不仅美观,而且有着很好的防潮、防腐作用,多用来做地板、墙壁、桌椅、和纸窗户等,以营造朴素、温馨、自然、温暖的感觉。此外,竹子作为东方文化中非常重要的材料,因其柔软的触感和强烈的纵向线条,亦在拉面店装饰设计中经常使用。位于东京新宿区的“麵屋武藏”(见图1)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从外部看,这家门脸不起眼的拉面店看起来像个木屋,但是一进去就会发现整个店铺被竹子包围,给人脱离繁忙都市生活、钢铁森林,回归大自然的感受,缓解了焦虑感。

图1 “麵屋武藏”拉面店原木风装修风格

其次,作为餐厅,拉面店的灯光照明也需柔和、温馨,杜绝刺眼光线。偏暖色温不仅使顾客心情得到放松,更能起到衬托餐品的作用。例如,东京的连锁拉面店“一蘭”就使用了暖黄色的灯光照明。再配合用餐处的挡板和天花板悬挂的暖帘,使得整个餐厅内部光线十分柔和,让用餐者处在一个温和半封闭的小空间中。还有一些拉面店会在墙上悬挂竹编灯笼或和纸吊灯,以起到局部照明、烘托气氛的作用。

再次,从细节装饰上来看,日本拉面店内通常会悬挂一些独具日本民族风情的物件,如挂毯、和纸、民间工艺品、应季花卉等,或辅以樱花、波纹等日本传统图案墙绘,使人仿佛置身大自然。装饰物和绘饰相映成趣,营造出安宁、朴素、清新的室内氛围,有效缓解了空间逼仄感。一些拉面店还会在餐具选择上花费心思,使用器型不规整的手工陶瓷碗或石碗,做到整体风格的延续、统一。

除了以上元素,“一人食”拉面店中还有一项特别且重要的设计,就是餐位间的帘子或隔板。这种帘子也被称作“暖簾”,一般作为传统日式门帘使用,通常挂在店铺门口,用于遮阳、挡风、避寒、掩藏窗户、保护隐私、标识商店等。在“一人食”拉面店中,“暖簾”被缩小了面积,放到了屋内用餐区,材质既有布艺的,也有竹帘的,悬挂于用餐区和厨房之间。此外还新出现了木制板状的隔板,起到了进一步分割用餐区域的作用。该设计既能防止汤汁洒溅邻桌顾客,更能阻挡视线,提供私密空间,乃至促成了独特的用餐流程与礼仪。

不同拉面店的隔板布局各具特色。其中较常见的是“一字排开式”,“一蘭”拉面店就是典型代表。在室内布局上,一道“I 形”“L 形”或“U 形”墙壁分割了厨房和用餐区;长桌紧挨墙壁摆设或直接以组合家具形态与墙壁连为一体;多扇隔板又将桌面平行分割成若干个等宽区域;每个区域和墙面间亦设有“暖簾”窗口,以传送餐品、餐具。这种隔板设计使拉面店室内空间利用率和翻台率大大提高,在寸土寸金的商圈中,受到经营者青睐和广泛采用。

另一种近年新出现的“环抱式”隔板布局由知名连锁餐厅“ガスト”①ガスト是日本非常普及的一个洋食快餐店品牌,该品牌成立于1972 年,在全日本范围内拥有约1 300 家门店。它不是一个传统的拉面店,包含多种餐食,更多的是洋快餐。首创。该店隔板布局采用环抱式结构,大面积层压胶合板分割了对面和侧边座位,围合出一块独立空间,只留一侧开口进出,提供了更具安全感的用餐环境。当然,这种布局设计适合面积更大、内部空间更为开敞的餐厅,类似于一人版的中餐馆“雅座”。并且分割出的每个用餐区无法与厨房直接相连,餐品需由服务员送达顾客,或由顾客排号自取。

不同的隔板布局虽形式有别,但设计理念相近,都以让顾客独自享受美食、保持社交距离、不被他人打扰为宗旨。而菜单、餐具、调味料甚至充电插座也都是每隔间一份,最大限度减少了无效沟通。较高的隔板遮挡了视线,降低了噪音,保护了顾客隐私,还使得用餐中和餐毕后的短暂娱乐或处理工作成为可能。此外,一些拉面店内还配有柔和的背景音乐、淡雅的香氛,甚至无声电视服务。所有一切都在不打扰顾客的前提下提供了无微不至的细节关怀,形成了各自特色,增加了顾客的信任与忠诚度。总之,拉面店的室内设计综合考虑了多种因素,所营造的特色用餐环境让顾客享用了美食,享受了宁静,受到了关怀和尊重,是日本传统美学与当代都市生活相结合的产物。

为了在有限空间内提高经营效率,实现良好用餐体验,满足特定人群需求,日本“一人食”拉面店的用餐流程设计也是不可忽视的重要一环,它与室内装饰设计一道构成了整体用餐环境。接下来仍以上文提到的三家代表性拉面店为例做简要分析。

首先是以供应博多拉面①博多拉面、札幌拉面、喜多方拉面并列为日本三大拉面品类。其中,博多拉面以豚骨汤和细面为主要原料,乳白色的豚骨白汤是其特色。为主的“一蘭”拉面店。顾客在进店排队时会领取一张表格,勾选拉面种类,填写口味偏好等;亦可在入口处点单机器上进行拉面和菜品下单、支付及选座操作。点单结束后,顾客进入用餐区域,选择隔板间入座;通过墙上打开的窗口,将填写或打印出的表单交给后厨;稍等片刻,服务员或厨师会通过窗口传递菜品;待菜品全部上齐,窗口的帘子或隔板便会被再次拉上。每个隔间都备有相应餐具,还有茶水龙头可供使用。如果需要加菜,隔间里也有完整的菜单。顾客只需继续点单,并将单子通过窗口再次递给后厨即可。用餐完毕后,顾客可自行离店,如果有加菜则将订餐信息输入相关设备进行支付;服务员或厨师则会通过窗口收走空碗,打扫隔间,为迎接下一位客人做好准备。

其次,“麵屋武藏”拉面店的用餐流程与“一蘭”拉面店颇为相似,店门口也设有点单机器。顾客可在此进行菜品种类、面量大小、用餐需求的选择;机器上也会不定期推出限定菜品或打折海报,所有内容清晰明了、操作方便,自助完成。点单完毕后,顾客即可进入用餐区。与“一蘭”拉面店有所不同的是,“麵屋武藏”拉面店的用餐区较为开放(见图2),桌面和座椅围绕着半开放式厨房排布。用餐时,顾客落座并把菜单递给厨师,厨师将餐品制作完成并端给顾客;餐毕后顾客直接起身离开,由厨师收走碗筷并打扫桌面。这种用餐流程不仅高效利用了室内空间,还将厨师的操作流程公开展现,吸引了顾客注意力,但此布局对隐私与零社交需求的照顾较少。

图2 “麵屋武藏”拉面店用餐区

最后,连锁餐厅“ガスト”的用餐流程也十分具有代表性。顾客进店选择座位后,可在隔板架子上的平板电脑点单。界面上有丰富多样的菜品可供选择,还会告知顾客自助取水的位置。点单后等待服务人员上餐即可。这家餐厅虽然不只供应拉面,但设计逻辑与其他“一人食”拉面店相通。半包围的隔间里应有尽有,电源插座和免费无线网络都是必备,满足了就餐追剧、餐后办公等需求,为“社恐”人群提供了较好体验。总体来说,“一人食”拉面店用餐流程都有零社交或少社交的共性,所有必要信息都会标注在显眼位置,不必开口交流就能自助完成;更有甚者提供了座位在线预订服务,尽可能满足顾客的用餐座位偏好。就目前掌握的资料来看,采取这些措施的“一人食”拉面店都收到了顾客的正面评价和积极推荐,在餐饮行业内取得了优秀业绩,反映出用餐流程设计的成功。

三、设计价值与困境

20 世纪80 年代末90 年代初,日本社会经历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变迁。工作压力的增加导致人们为追求事业而牺牲了社交和家庭生活。年轻人独立生活比例增加,延迟结婚和生育成为趋势,传统家庭支持体系被削弱。此外,电视、互联网、智能手机等的发展普及也改变了人们的社交模式,使人们更倾向虚拟交流和沟通,忽视了真实社交互动。

多种因素使得大量个体感到失落、无助,甚至产生社会孤立感与排斥感,出现不愿交流、不敢交流的“社交恐惧”问题。据日本厚生劳动省数据显示,有超过1 000 万日本人患有社交恐惧症,占总人口的8%以上。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独自工作、独自生活、独自在大城市打拼成为很多人主动选择或被动接受的日常。以满足相关需求为营利点的消费模式开始出现,形成了所谓的“孤独经济”。

孤独经济的大热迅速引起了商家注意,各行各业敏锐察觉到了这一新兴商机,迅速催生并扩展了相应消费领域和产业链条。餐饮业、娱乐业、陪伴行业、学习行业都是孤独经济典型的衍生领域。它们迅速洞察到目标人群的需求,并依据自身情况产出或改进了对应的商业服务。[2]如前所述,“一人食”餐饮文化甫一出现便与拉面店结缘。在整个泡沫经济时期,日本诸多行业都受到严重冲击,唯独拉面这种平民化、大众化的餐饮模式躲过一劫,一直保持着缓慢增长的态势。[3]它不仅是孤独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成为推动经济发展、塑造当代日本都市生活方式的主要推动力量。

应该说,在快节奏城市生活和社交恐惧症共同催化下,“一人食”拉面店在日本当代社会中已从一种单纯的用餐场所,发展为具有特殊功能及社会意义的公共空间。它通过设计手段满足独自用餐者的需求,提供更为私密、安静、安全的用餐环境,使顾客能够放松情绪、缓解压力、享受美食、逃避社交。其本身也成为孤独经济的重要支撑。室内与用餐流程设计中所蕴含的对人的尊重、对隐私的保护和人性关怀,有着无法磨灭的价值。

然而,“一人食”餐饮文化也可能引发问题。随着越来越多的人选择独自用餐,孤独感和社交距离会进一步增大,迫使人们愈发依赖独自饮食,甚至引发更极端的消费需求。“一人食”拉面店虽以问题解决者的身份出现,不是造成问题的根本原因,但是一味满足顾客需求而缺乏正确引导,的确会助长社会孤独感和社交恐惧心理。“一人食”拉面店减少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互动,削弱人与人的真实联系,尤其在一个已经存在孤独感和人际隔阂的社会环境中,会快速放大心理和社会问题。某种程度上,相关设计也剥夺了敢于社交、期望社交的人们的权利,将普通个体拉入孤独、自闭的舒适圈,导致了孤独、社恐、自闭、更孤独的恶性循环,甚至有沦为“孤独经济”营利工具的潜在伦理危险。对此,部分店铺也采取了一些措施来缓解负面影响。例如采用共享桌位、厨房围绕式设计、增加普通餐桌数量、逐步增加店员和顾客的互动环节等来促进交流,兼顾不同人群体验,缓解社交恐惧心理,鼓励社恐群体重新融入社会。

总之,“一人食”作为当代亚文化现象,既带来了商机,也暴露了社会和个人问题。其所涉内容众多、关系复杂、影响深刻,还须全社会共同努力才能寻求适当方案。作为设计师,需要意识到自身的社会伦理责任,并在设计中考虑社会总体影响。设计师要兼顾营利和社会责任,不仅要通过设计手段、技术来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亦要在理念、思想层面有所坚守,引导正确、健康的生活方式。日本“一人食”拉面店的设计与伦理问题不仅具有独特意义,也对世界其他国家或地区具有警示效应。类似问题亦可能在传播过程中与其他因素结合而更加错综复杂,需要深刻思考和深入研究。在寻找解决方案的过程中应保持开放心态和包容态度,发挥设计的创造性和学科的交叉性作用。

四、结束语

“一人食”拉面店是日本传统文化、审美观、当代都市快节奏生活及社会问题融合作用下的产物,是满足社恐人群需求的方案,是孤独经济的重要组成。它通过营造安静、舒适、温馨的氛围,帮助顾客放松情绪、享受美食。其独特的隔板座位和用餐流程设计,提供了更为私密的用餐环境,减少了社交压力,满足了特定人群的生理和心理需求。相关设计迎合了孤独经济潮流,服务了社恐群体,甚至成为消费者或游客的打卡体验项目,形成了独特的当代亚文化现象。

同时,我们也不能忽视社交恐惧症对整个社会的影响。虽然“一人食”拉面店的装饰设计可以提供一种舒适的用餐环境,但同时也助长了个体的孤独感和社交恐惧心理。所以,设计师在满足需求,追求更舒适生活的同时,还需要关注社会伦理问题,探讨设计在解决这些问题时应如何更好地发挥自身作用。只有在充分认识到这些问题的基础上,才能建立更健康、安全、可持续的公共空间与社会环境,提供更高质量的生活。

猜你喜欢
人食拉面用餐
抢抓“一人食”风口预制菜企业需从四方面顺势发力
文明用餐
文明用餐
涂继文
POT TUCK
用餐时间
神奇的拉面
奇妙的用餐之地
一人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