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服务乡村振兴的机理和路径

2024-01-09 03:31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12期
关键词:科技成果部门人才

马 丽

(西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西安 710127)

习近平总书记在《扎实推动教育强国建设》一文中指出:“当今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围绕高素质人才和科技制高点的国际竞争空前激烈。”[1]由此可见高素质人才在国际竞争中的重要地位。然而,高素质人才的产生离不开高等教育的培养,对于迈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的中国乡村来说尤其如此。那么,高等教育与乡村振兴之间存在什么联系?高等教育的各项职能能否在新时代服务于乡村振兴?笔者从内在机理、路径分析和政策建议三个角度展开深入探讨。

一、高等教育服务乡村振兴的内在机理

高等教育扶贫既是农村脱贫、乡村振兴的有效抓手,也是高校人才培养更上台阶、成果转化更加有力的现实路径。[2]高等教育服务乡村振兴的内在机理主要体现在技术培训、科技转换、人才支撑和文化支持等方面。

(一)高等教育通过提供现代农业相关技术助推乡村振兴

推进脱贫攻坚以来,我国乡村贫困人口不断减少,但未来相对贫困人口的发展型改善依然任重业艰。[3]实施乡村振兴就是要满足农民群众增产增收的愿望、美好生活的愿望,所以促进现代农业发展是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乡村要进行现代农业发展,高等教育就需要提供与现代农业相关的技术帮扶。比如由高校牵头,联系高校科研骨干、相关企业技术人员等对乡村群众进行现代农业技术方面的培训,帮助他们熟练掌握现代农业要求的相关技术。这些技术将涵盖现代化农业技术、现代农业装备、农业信息技术等方面,如无土栽培技术、智能温室养殖技术、无人机喷洒农药技术等,从而实现农业机械化、电气化和科学化。

(二)高等教育通过提供农业农村发展前沿科技助力乡村振兴

乡村的振兴需要相关前沿科技,比如陕西猕猴桃产业品种的突破、贮藏方式的创新,西藏自治区野生藏药材的培育和提质,我国多省份旅游业的元宇宙发展等等。高校科研的许多领域都涉及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处在先进科技的一线。如何将高校相关的科技转换落实到具体的农业农村发展建设当中,这是乡村振兴需要关注的重点问题。在这个过程中,高等教育部门可以起到连接高校、科研机构和乡村之间的桥梁作用。通过高校科技人员自己创办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与乡村开展合作研究、高校和科研机构与乡村开展人才交流、高校和科研机构与乡村通过网络平台交流等方式,将高校在涉农方面的相关科技和专利成果,通过技术转让的方式传递到乡村生产建设的一线,让这些科技成果能够在农村的具体建设发展中“落地生根”。

(三)高等教育通过提供熟悉农业农村发展的人才支撑乡村振兴

《高等学校乡村振兴科技创新行动计划(2018—2022 年)》提出:“高校服务乡村振兴的创新能力和质量显著提升,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人才队伍,使高校成为乡村振兴战略科技创新和成果供给的重要力量、高层次人才培养集聚的高地、体制机制改革的试验田、政策咨询研究的高端智库。”[4]乡村振兴离不开人才,需要大量的人才在管理服务、技术指导、科技攻关等领域发挥自身作用。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农村大量的劳动力加入城市的建设和开发之中,而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加快了城市“反哺”农村的进程。在农村建设和发展方面需要城市的人才、资金和技术的加入,需要聚集各方人才,从而奠定乡村振兴战略的人才基础。

高等教育的基本职能是人才培养,乡村振兴需要大量拥有农业现代化技术的高科技人才,而高校的毕业生需要去广阔的天地施展才干。因此,乡村的振兴需要高等教育部门继续发挥桥梁作用,向乡村提供大量熟悉农业生产规律、生产技术,懂得农村社会、文化、经济、生态、组织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四)高等教育通过提供促进乡村振兴的文化促进乡村繁荣

“振兴乡村的前提是实现文化振兴,正所谓文化兴则乡村兴,乡村文化振兴要利用好文化的‘铸魂’特质,……乡村文化振兴还应当发挥好文化的‘强根’作用,深挖乡村文化资源,拓展乡村文化空间,培育乡村文化生存土壤,激发农民参与乡村文化建设的创造性,为乡村振兴提供精神支持与智力保障。”[5]54从这段话我们可以看出文化不但是乡村持续发展的源泉,文化振兴更需要文化的不断滋养和助推。

根据2020、2021、2022 年《中国文化及相关产业统计年鉴》的相关数据,笔者对西部乡村分地区城乡居民在文化娱乐消费方面的情况进行统计,2019—2021 年,3 年期间西部乡村居民文化娱乐消费占城市居民文化娱乐消费的20%~30%,分析其原因可以了解到这与他们的文化理念、文化观念有很大关系。

虽然乡村群众文化娱乐消费的支出偏低,但群众对于文化的需求并不低,他们需要更优质的教育资源、更好的宣传媒介、更丰富的文化娱乐平台等。因此,乡村需要高等教育的智力支持,能够以高校师生连结乡村农民,以高等教育文化的引领示范带动乡村文明,通过多种平台开展文艺活动,与定点帮扶工作、社区文化建设、美育共建等活动有机结合。同时,乡村需要高等教育在文化方面对乡村群众扶智、扶志,进行乡土文化教育、生态文明教育和科技创新思维的培育等,从而推动乡土文化与乡村文明建设、现代文明相融合,促使乡村群众树立反贫困思维,建立文化自信。

为更加直观表达高等教育服务乡村振兴的内在机理,利用模拟图以展示高等教育、乡村振兴、技术培训、科技转换、人才支撑、文化支持等元素,几个元素间的关系如图1 所示。

图1 高等教育服务乡村振兴内在机理模拟图

图1 展示出高等教育服务乡村振兴的主要方面,即技术培训、科技转换、人才支撑和文化支持。这四个方面的元素之间彼此双向影响,形成一个网络格局,共同作用于农村和农户方面,从而促进乡村振兴。在这个过程中,企业和科研院所也在高校中介的作用下参与了进来,与高等教育、乡村振兴共同组成一个互相影响的关系网,协助高等教育服务乡村振兴。

如图1 所示,中间核心位置的技术培训、科技转换、人才支撑和文化支持四元素间的相互作用水平影响高等教育服务乡村振兴的质量和水平,同时乡村振兴的具体成效也会影响高等教育在乡村振兴方面的继续投入和发展。在这个过程中,教育和研发是高等教育服务乡村振兴的平台,农村和农户是具体接受高等教育服务的载体。

从图1 我们还可以得出如下结论:高等教育和乡村振兴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有机整体。高等教育为乡村振兴提供人员的技术培训,并通过一系列措施实现其前沿科技成果的生产转换、提供大量高素质的人才来支撑乡村持续发展。同时进行文化支持从而建立起乡村群众的文化自信。而从乡村发展方面来说,它能够为高等教育提供对口帮扶的对象、相关研究成果“落地生根”的平台、高素质人才就业创业的基地以及乡村文化素质提升的港湾。因此,高等教育部门应不断创造条件,利用好乡村振兴发展的有利平台,发挥高校在技术、人才、成果、文化等方面的优势,更好地促进乡村振兴。

二、高等教育服务乡村振兴的路径

高等教育服务乡村振兴的路径可以通过科技兴农、人才兴农和文化兴农三个方面进行提升。

(一)在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和促进科学技术普及方面着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也是实际工作的切入点。”[6]高等教育部门需要做好“引线人”,积极发挥自身组织优势联系高校、乡村和企业各方,一方面发挥高校的学科优势,用高校先进的理念、科技服务于乡村;另一方面,从推进高校产学研结合、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和促进科学普及方面为乡村振兴做出贡献,不断促进乡村产业发展壮大。

一是高等教育部门要发挥自身优势,加大对乡村产业振兴相关课题研究经费的投入,鼓励高校教师、科研工作者更加关注乡村经济发展。同时高等教育部门还可以组织学校与具体乡村“结对子”,让专家、学者能够深入田间地头,为农民带去专业的技术指导和科学的生产方式。

二是高等教育部门鼓励高校与政府、企业、各种社会组织合作,共同培养高水平人才。首先,高校需要重点关注有志于投身乡村振兴的高校学生,让其成为人才培养中的主体,推动农村产业进步。其次,高校与相关企业、乡村部门优势互补、互通有无,形成资源共建共享,让高校人才培养与农村发展形成互利互通的关系。最后,高校应激发乡村振兴的内驱力,要在人才培养、产业扶持方面得到乡村方面的回应和支持。

三是高等教育部门应助力乡村产业转型升级。高等教育部门需要结合各地区产业、资源的优势和禀赋,帮助各地区乡村发展优势产业,比如茶叶产业、红色旅游产业、羊毛产业以及牛奶产业等。同时,高等教育部门还可以推动乡村不断挖掘其优秀传统文化,涵养其宝贵的生态环境,为发展游客休闲观光、生态涵养、文化体验等提供产业方面的帮扶,以及实现多产业协同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等。

四是高等教育部门需要建立健全配套的激励和奖励机制,大力促进高校相关涉农科研项目的成果转化。在此基础上,高等教育部门还需要关注数字经济背景下的社会发展状况,积极探索新形势下的农业农村发展,拓展高校相关农业技术的推广和服务途径,有效促进高校的科学研究、教育教学和现代科学技术的融合,不断促进乡村振兴。

(二)在智力和人才支持以及志愿服务与社会实践方面发力

人才是最为宝贵的资源,确保向党和国家源源不断地输送人才,是党和国家事业后继有人、不断取得胜利的重要保证,也是我国教育事业的根本使命。[7]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8]因此,高等教育应着力发挥人才优势,深化人才培养供给侧改革,强化科技和人才支撑,主动服务乡村人才振兴。同时要加快优化学科设置,培养创新型、复合型、技能型人才。

一是高等教育需要依托高校建立“人才下乡”机制。高校可以在“三支一扶”、大学生村官、西部志愿服务计划等工作的基础上,建立服务乡村经济发展的“人才下乡”机制,作为高校服务乡村振兴的配套措施。“人才下乡”机制旨在鼓励高校优秀学子服务乡村,相应的可以在奖助学金、学费减免、考研保研等方面对这些学子进行政策倾斜。

二是高等教育可以依托相关部门牵头进行乡村振兴“订单式”人才培养。我国乡村优秀人才总量不足、结构失衡的问题困扰着乡村振兴发展的步伐,而近几年高校存在着毕业生就业困难的情况。高校可以主动和乡村对接,开展“订单式”人才培养工作,从而解决人才不足和就业困难的问题。具体来说,高校可以注重在社区管理、组织建设、文化引领、农业科技等方面培养优秀学生,乡村也需要在交通、住宿、餐饮等方面提供便利条件,方便接收这些优秀人才。

三是高等教育部门还可以着重做好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工作。每年高校都会利用寒暑假组织学生进行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活动,也称“三下乡”活动。高等教育部门可以利用这个机会,组织学生调研,为乡村发展提供原始的数据和资料;通过学生支教为乡村提高中小学生教育教学水平提供模板。高等教育部门还可以利用这方面力量,做好服务乡村的文化、卫生、教育、医疗和科技等工作。

(三)在文化互动、先进文化弘扬方面着力提升

文化优势方面,高等教育部门需要将校园文化与乡村文化进行互动,在先进文化弘扬方面形成自身特色。

一是以“文化下乡”形式丰富乡村文化。高等教育部门可以根据乡村群众喜爱的娱乐活动形式,定期将文化服务送到乡村老百姓家门口,比如戏曲表演、通俗歌曲演唱会、法律政策宣讲、科技知识普及等。此外,高等教育部门还可以组建艺术团开展赴革命老区寻访红军足迹、慰问老区人民、弘扬长征精神等活动,以及组织流动书车、展览、专家讲坛等活动深入广大乡村社区等,从而更好地服务乡村文化振兴。

二是高等教育部门可以开设高校校园“乡村文化振兴”宣传专栏。高校可以利用线上线下开设乡村振兴宣传栏,让更多师生了解乡村振兴战略与乡村发展的实际情况。同时,高校还可以通过互联网平台,让高校相关专业教师、专家对乡村开展远程文化指导和技术服务,比如在互联网平台上开设乡村文化振兴在线问题解答板块,对乡村文化建设方面的组织建构、核心理念、文化旅游、绿色观光等相关内容进行帮扶。

三是高等教育部门可以整合高校和电商平台资源开展农村文化帮扶。以农村电商服务为载体,高校可以整合电商平台资源,从人才、产品、资金等方面开展乡村文化帮扶活动。比如,高校可以通过培训农民相关电商专业知识,解决乡村文创产品销售难等问题。同时,高校还可以与当地农村合作社进行合作,建立完善的乡村服务与管理体系,提高农村社会治理水平。

三、高等教育服务乡村振兴的政策建议

高等教育服务乡村振兴是其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推进高等教育服务乡村振兴的政策建议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加大对我国高等教育的支持力度

高等教育能够从技术培训、科技转换、人才支撑、文化支持等方面服务乡村振兴,因此党和政府应当加大对我国高等教育的支持力度,具体可以从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方案、科研经费投入、打造学科专业特色等方面入手。

1.修订人才培养方案

高等教育需要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核心,结合乡村振兴战略对人才培养的要求,深化人才培养模式变革。[9]高等教育部门需要建议高校不断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向服务乡村振兴方面倾斜,力争把服务乡村振兴纳入学校中长期发展规划中。因此,高校可以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增加学生乡村基层社会实践、志愿服务和挂职锻炼等相关内容。此外,高等教育部门还可以鼓励高校坚持以提升乡村教育为内驱力,调整完善相应的学科和专业结构,以及优化课程体系等。

首先,培养目标和要求方面。高校在修订人才培养方案的培养目标时可以增加服务乡村振兴的相关内容,同时在培养人才的能力要求方面,可以将服务乡村基层作为实践教学的一部分。其次,在主要课程设置方面。高校可以设置一些选修课来拓展学生了解乡村的视野和服务乡村的能力,比如植物学、动物学、育种学、作物栽培与耕作学、农业经济管理、农业企业管理等。最后,在教学方法改革方面。高校可以在相关课堂教学过程中,组织学生阐述他们经过社会实践、志愿服务、实践教学所接触到的乡村的经历和感受,以学生为讲授主体,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教学目的是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乡村振兴。

2.增加科研经费投入

高等教育部门应当积极争取在各高校开设乡村振兴专项科研经费,并在专项科研经费投入方面向涉及乡村技术培训、科技服务、人才培养和文化支持等项目倾斜,为更好地服务乡村振兴提供保障。进一步来讲,为鼓励更多的师生参与到乡村振兴项目中,各高校可以在官网上公布当年涉农方面经费的使用计划,以及拟设立项目的指南情况,方便师生及时掌握相关信息。

此外,高等教育部门还应当积极争取国家对于乡村振兴项目的科研经费投入,争取在诸如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和“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等大型比赛中常设服务于乡村振兴的板块,为乡村振兴提供更多的科技支持。

3.打造学科专业特色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进入普及化阶段,高等教育部门需要及时应对新要求作出新调整。比如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大背景下,高等教育部门需要协助高校打造学科专业特色,要针对涉及相关乡村振兴的学科专业,紧密“三农”工作,充分对接乡村振兴战略。[10]

具体调整过程中要结合各高校传统学科的实际,有的放矢进行专业改革。如艺术院校服务乡村振兴,需要在学科专业方面增加提升乡村群众美育素养的内容;农林类高校应当增加现代化农业技术的内容;师范类高校应当增加服务乡村教育教学的内容等。

(二)设立乡村振兴领域的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资金

高等教育的重要职能之一是科学研究,而这一职能也是高等教育服务乡村振兴过程中最重要的部分。因为乡村产业需要最新的科学技术支持,高校科研成果也需要有“落地”的平台。如果没有沟通的桥梁,乡村的产业部门和高校的科研人员将“各自为政”,可能没有沟通和合作的机会。针对这一情况,高等教育部门应积极向当地政府部门建言献策,设立乡村振兴方面校企合作和科技成果转化的专项资金,同时还应重点关注以下方面,加快科技成果的应用转化,从而促进乡村产业结构的优化。

1.加大资金支持力度

充足的资金保障是科技成果转化的催化剂。为更好地推动乡村振兴领域的科技成果转化,高等教育部门应积极争取高校、企业和社会团体的大力支持,不断拓宽资金支持来源渠道,为乡村振兴领域的科技成果转化提供有力的资金支持。

2.建立科技成果转化渠道

高等教育部门需要积极为高校、企业和乡村产业部门牵线搭桥,建立科技成果转化渠道,方便供需双方都达到满意效果。在这个过程中,高等教育部门需要对标乡村振兴发展的目标,及时调整高校和科研机构的研究方向,让科技成果能够匹配乡村振兴发展的要求。

3.强化科技成果转化应用

高等教育部门需要在建立完善的科技成果转化渠道的基础上,不断对科技成果进行优化来适应乡村产业和市场的需求。同时对于新产业,高等教育部门应争取当地政府对该产业的政策保护,比如采取减税降税、知识产权保护等措施,从而更好地促进乡村产业振兴。

(三)制定并落实奖励高校科技人员转化科技成果制度

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推动高校落实科技成果转化政策相关事项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我们可以清晰地了解到教育部要求全国各高校通过落实相关激励政策,推动高校的科技成果转化。

1.推进高校科技成果转移转化

《通知》明确了高校对于科技成果的使用权、处置权和收益权等,高校应进一步完善市场运营体系,建立风险防控机制,明确各参与方的权利、责任和义务,确定科研成果的交易价格,并完善科研成果转化之后的收益分配政策等。因此,《通知》的下发为高校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提供了政策依据和基础,为高等教育部门协助高校进行成果转化提供了可能。

2.优化科技成果转化流程

《通知》规定支持高校与地方政府进行创新改革方面的试验,比如鼓励支持高校参与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的相关改革试点工作。这为高等教育部门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提供了政策红利,高等教育部门可以根据《通知》的精神制定结合自身实际的科技成果资产评估备案管理制度、科技成果转化净收入的核算办法等,为高校真正参与创新改革试验提供各种制度方面的保障。高等教育部门也可以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充当桥梁和纽带作用。

3.健全技术转移体系

根据《通知》精神,高校需要健全科技成果转化的工作体系,建立评估评价机制,完善和细化实施细则。同时,需要加大政策的宣传和督查,真正实现制度先行,推进成果转化的管理体系、制度体系和服务支撑体系建设。高等教育部门可以根据相关评价机制,对成果转化受益人、相关科技人员进行合同约定的审核。最后,高校需要大力宣传中央、省级部门以及高等教育部门的科技成果转化政策,营造良好的科技成果转化氛围。

4.分层分级对教师、学生和团队进行激励和奖励

根据《通知》文件精神,高等教育部门需要协助各高校建立科研人员从事乡村振兴研究的激励机制,制定并落实奖励高校科研人员科技成果转化的相关制度。此外,高等教育部门需要协助各高校建设科技成果转化示范基地,从而探索出能够推广和复制的成果转化模式,不断提供给乡村经济发展的新动能。具体的激励奖励措施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

首先,高等教育部门可以对积极投身乡村振兴建设的教师,在职称评定、工资待遇方面有所倾斜,从而鼓励更多的教师参与到乡村振兴事业中来。其次,高等教育部门可以对乡村振兴相关的社会实践、志愿服务、实践教学过程中表现优异的大学生进行奖励,充分调动学生参与乡村振兴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最后,高等教育部门可以对在服务乡村振兴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团队进行表彰。比如帮助团队在高校所建的科技成果转化示范基地设立工作室,或者对团队和成员进行物质和精神方面的奖励。

四、结语

高等教育与乡村振兴是一个有机整体,彼此互相联系、互相影响。高等教育通过技术培训、科技转换、人才支撑和文化支持为乡村振兴提供服务,乡村振兴又为高等教育提供发展的基地和平台。实际操作中,高等教育服务乡村振兴可以通过加大国家对高等教育的支持力度、设立乡村振兴领域的科技成果转化的专项资金以及制定并落实奖励高校科技人员转化科技成果制度等方面开展。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高等教育部门需要不断贯彻落实党中央和国家相关大政方针,在为党和人民不懈努力的初心基础上,不断履行职能,更好地服务我国乡村振兴事业的发展。

猜你喜欢
科技成果部门人才
人才云
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
哪些是煤电部门的“落后产能”?
医改成功需打破部门藩篱
7部门
科技成果
科技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