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秋金
(泉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学前教育学院,福建 泉州 362000)
幼有所育,离不开优质人才。高等学校是人才培养的摇篮,面对人才短缺问题,2021年2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关于《对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第9839号建议的答复》指出,协调教育部等7部门加快健全育幼等紧缺领域人才培训体系,明确每个省份至少有1所本科高校开设托育相关专业。[1]随着国家人口政策的不断调整,发展普惠性高质量托育服务与生育意愿、人口均衡发展密切相关。其中高校人才培养质量决定了高质量托育服务水平。2021年3月,教育部印发《职业教育专业目录(2021年)》,在医药卫生大类健康管理与促进类中,中等职业教育新增“婴幼儿托育”专业,高等职业教育将“幼儿发展与健康管理”专业更名为“婴幼儿托育服务与管理”。2022年8月17日,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社会发展司介绍,国内调查显示,婴幼儿无人照料成为阻碍生育的首要因素。城市中有1/3的家庭有托育需求,但供给明显不足,特别是普惠性托育服务供不应求。可是,当前我国托育人才队伍建设存在资格证书混乱、适当贴切性不足,无证上岗现象较为严峻;师资供给紧缺,低师幼比突出等问题。[2]高校应服务社会和市场,作为新兴专业,托育专业要从教材、教法、教师角度出发进行课程建设,建构“岗课赛证”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深化婴幼儿托育服务与管理专业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就业能力。
“岗课赛证”综合育人是在“职普融通、知行合一、工学结合”基础上形成的个性化培养模式。[3]理解“岗课赛证”做到“三教”改革是职教的核心。
“岗”是工作岗位,课程学习的标准和方向。课程设置内容要瞄准岗位需求,对接职业标准和工作过程,吸收行业发展的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职业教育是面向工作岗位的教育,工作体系结构决定了职业教育的课程内容设计和教学活动方式方法。婴幼儿托育服务与管理所面向的“岗”包括:托育中心、托育园、早教中心及其他托幼机构的生活照料服务人员、其他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和社会工作专业人员。当前,培养婴幼儿照护相关专业人才迫在眉睫。促进托育行业发展,做好婴幼儿照护工作,为人民和社会解决生育的后顾之忧,不仅是政府的责任,也是院校、行业以及行业内的企业不可推卸的责任。为更好地发挥高校的职责,需定位好人才培养方向,从岗位职责去分析工作所需要的知识、技能、相应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托育人才在知识方面需掌握婴幼儿安全防护、生活照料、日常保健和早期发展等相关的知识;需具备活动环境创设利用的能力、一日生活的组织和保育能力、婴幼儿照护与健康管理能力、早期发展指导、游戏活动的支持与引导及沟通合作的能力;综合素质方面应具备热爱托育事业、关爱婴幼儿且能积极与家长沟通和合作等相关素质。岗位分析为托育专业教师和学生明确了课程内容的设定和教学的方式。
“课”是课程教学和课程建设,是人才培养的基础,是推动教学改革的核心和基础,要通过课程改革推动“课堂革命”,课程建设应以对接职业标准和工作过程的岗位核心职业能力培养出发,以典型工作项目为载体,与企业行业共同建构情景化教学、递进式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并强化技能大赛所对应的核心技能。婴幼儿托育服务与管理专业在人才培养方案、课程建设(即教什么)、教学设计与组织(怎么教)方面应体现职业标准和岗位核心职业能力。对婴幼儿托育行业特点、市场需求,充分结合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的《托育机构设置标准(试行)》和《托育机构管理规范(试行)》,婴幼儿托育服务与管理专业应主要定位于0-3岁婴幼儿养育照护及教养,服务主体包括机构、社区和家庭,其知识结构涉及医学、护理学、心理学、教育学、营养学、运动人体学等诸多学科,培养既懂教育教学规律,又懂儿童健康管理的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保育能力更甚于学前教育和早期教育专业要求。具体而言,婴幼儿托育服务与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为:本专业培养理想信念坚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一定的科学文化水平、良好的人文素养、职业道德和创新意识、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有较强的就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掌握婴幼儿成长特点和规律,掌握婴幼儿健康、安全、营养、回应性照护和早期学习机会五大照护目标的专业知识和喂养、睡眠、生活与卫生习惯、动作、语言、认知、情感与社会性七大托育重点的技术技能;面向0—3岁婴幼儿托育服务行业,能够从事婴幼儿养育照护及指导、婴幼儿膳食营养、婴幼儿早期发展等工作的具有开拓创新意识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应用型专门人才。[4]
“赛”是职业技能竞赛,是学生专业技能和综合素养的高端展示,是检验教学质量的“试金石”。[5]要通过建立健全国家、省、校三级师生比赛机制,提升课程教学水平。目前,与高职“婴幼儿托育服务与管理”课程相关的主要是技能竞赛。但因该专业建设时间不长,是还在建设中的专业,全国范围内的技能竞赛较少,但各地区各院校陆续开办相关的赛事。通过《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设赛指南(2023—2027年)》文件可了解到“婴幼儿照护”被纳入设赛方向。通过网络查询,各省各高校也进行了“婴幼儿托育服务与管理”相关赛事。如:2021年安徽多所高职院校联合申报新增“婴幼儿托育服务与管理专业保育技能”赛项。2022年山东某职业学院也举办了“0—3岁婴幼儿照护服务”技能竞赛。技能竞赛分设三个项目,项目一为“医”,主要考核婴幼儿保健和护理的技能,包括母乳喂养、婴幼儿生命体征的测量、婴幼儿体格生长发育的测量;项目二为“养”,主要考核婴幼儿刷牙步骤、婴幼儿抚触方法和七步洗手法的相关技能;项目三为“教”,主要考核组织婴幼儿进行教育活动的技能,如:律动、游戏和讲故事等。通过比赛提高了学生的职业技能水平和综合素质,锻炼他们的实操能力,真正实现了“以赛促教、以赛促学”的目的。[6]
“证”是资格或技能等级证书,是职业能力的认证,课程学习的行业检验。[7]“证”是课程学习的评价和行业检验。通过开发、融通多类职业技能鉴定证书、资格证书和等级证书,将职业活动和个人职业生涯发展所需要的综合能力融入证书,拓展学生就业创业本领。2019年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市场监管总局四部门联合发布关于“1+X证书制度”的试点方案。婴幼儿托育服务与管理专业融合了1+X幼儿照护中级核心技能考评标准、1+X母婴护理操作技能考核评分标准(初级、中级)、保育员、育婴师和幼儿园教师资格证书等职业资格证书,修订了课程标准,对核心课程的相关内容进行了调整,以适应行业标准和岗位要求,也让教学内容更加标准化。
婴幼儿生活照护是高职高专婴幼儿托育服务与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本门课程需掌握婴幼儿养育保育、医学保健和早期发展相关的知识和技能。婴幼儿生活照护课程核心目标是培养婴幼儿生活回应性照护能力,包括一日生活安排、健康观察、生长发育监测、进餐照护、饮水照护、睡眠照护、衣着照护等项目的理论及实践内容。
《托儿所幼儿园卫生保健工作规范》在第二部分卫生保健工作内容与要求中明确规定了托育机构工作的内容,包括一日生活安排、儿童膳食、体格锻炼和健康检查四部分,并提出了相关的要求。《托育机构保育指导大纲(试行)》组织与实施部分明确提出保育工作应当根据婴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和规律,制订科学的保育方案,合理安排婴幼儿饮食、饮水、如厕、盥洗、睡眠、游戏等一日生活和活动,支持婴幼儿主动探索、操作体验、互动交流和表达表现,丰富婴幼儿的直接经验。[8]根据《托儿所幼儿园卫生保健工作规范》和《托育机构保育指导大纲(试行)》的相关规定,婴幼儿托育服务与管理专业立足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以岗位能力、各类证书(即1+X幼儿照护、1+X母婴照护、育婴师及婴幼儿发展引导员)和专业相关赛项为依托,培养行业需要的人才。婴幼儿生活照护突出了专业医育结合、婴幼儿的回应性照料等特点,能突出专业所培养人才的特色和需求。
婴幼儿生活照护作为婴幼儿托育服务与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凸显了专业理论与实践结合的特点。为提高教学质量,满足未来工作岗位的需求,提高学生的就业创业能力,本课程在课程建设中加入了“岗课赛证”的思路,保障了能满足时代需求的课程。本门课程的课程建设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
婴幼儿托育服务与管理专业职业方向为:托育中心、托育园、早教中心及其他托幼机构的生活照料服务人员、其他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社会工作专业人员。杜威实用主义教育理论认为,经验是有机体和环境相互作用的统一的连续体。经验与自然、人与环境、认识的主体与客体是这个连续体中的两个侧面,它们互相作用、互相促进,从而合二为一,连续发展。[9]婴幼儿托育服务与管理专业知识和技能的积累应在实践过程中不断积累。作为核心课程,婴幼儿生活照护的实践教学标准从课程基本情况、实践教学目标、实践教学内容与安排、实践教学组织实施和课程评价五个方面制定。实践教学组织实施是实践教学标准的主体部分,突出了高职课程“岗课赛证”的特点。具体内容举例如下。
表1 实践教学组织实施
教材是课程内容的载体。婴幼儿托育服务与管理是一个新兴专业,近年来,专业教材出版在全国范围内方兴未艾。婴幼儿生活照护教材是“岗课赛证”理实一体化教材,理实一体化教材要打破学科知识逻辑的组织形式(以“章—节”来命名的编写结构),按照职业活动的逻辑,即围绕职业岗位的工作任务来进行教材内容的组织,采用“项目—任务”式的编写结构,每项任务应包含学习目标、任务导入、任务实施、拓展延伸、学习评价这五大功能板块。[10]虽然很多教材也在努力实现“岗课赛证”的需要,以活页教材的形式出版,内容仍然是以理论知识和知识巩固为主,只是把原本安排在课后的练习,用“情景描述”“任务目标”“工作表单”等的方式进行了前置,放在理论知识前面,看起来凸显了“实践、岗位”需求,实际上还是在巩固相关的概念和原理。笔者所在学校以“校企双元新式教材”建设为契机,按照婴幼儿托育服务与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构建“岗课赛证”理实一体化的教材。课程组和同行业企业专家共同编制了教材内容,参考育婴师、1+X幼儿照护、1+X母婴照护等相关行业标准,将技能大赛、岗位需求等内容编写了教材配套的实训手册。
实训手册以项目-任务模式编写,根据婴幼儿生长发育特点及婴幼儿生活照护的重要知识和技能,合理设置内容,并突出实操性。全书分为七个项目,包括婴幼儿生活照护基础、婴幼儿饮食照护、婴幼儿饮水照护、婴幼儿清洁照护、婴幼儿睡眠习惯培养、婴幼儿运动照护及婴幼儿衣着照护。每个项目根据主教材的重要知识和技能点设置了相应的任务,各任务包括实训任务、任务工单、任务实施及实施标准四部分内容。实训任务提出了该任务的教学或学习目标及需要掌握的技能;任务工单主要以表格的方式提出本任务的实训要求,便于学生在学习完相应实操内容后完成任务工单,体现了任务驱动的理念,便于教师和学习者进行实操。任务实施把各实操过程系统呈现给大家,让大家在学习主教材的基础上梳理清楚实训内容,同时起到前后呼应的作用(前一环节任务工单和后一环节实施标准相呼应);实施标准参考行业标准,把标准细化为各个指标,并给出各指标的分值,有利于课前、课中、课后的反复实操练习。
教学是实现“岗课赛证”融通的关键渠道,“岗课赛证”要融通需要“岗”“课”“赛”“证”充分发挥调动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角色。构建以“岗”为导向,以“证”做契机,以“赛”促教改的课堂,把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为了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婴幼儿生活照护教学过程中,以任务驱动式教学法为主线充分结合了案例分析法、讨论法、示范讲解法、练习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就业创业能力。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一种能够很好应用于以实验性、实践性与操作性较强的教学内容的教学方法,它的含义是以富有趣味性,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动机与好奇心的情景为基础,与教学内容紧密结合的任务为载体,使学习者在完成特定任务的过程中获得知识与技能的一种教学方法。[11]任务驱动教学法强调以任务为载体,以培养学生的知识技能为目的,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的教学法。具体做法:发布任务,提前预习;创设情景,明确目标;任务驱动,合作探究;展示交流,分析探究;实操演练,突破难点;课堂总结,布置作业。如:在完成“进餐环境创设”任务时,教师发布预习任务,学生查阅资料,观看理论部分“进餐照料”微课视频。课堂中提供案例情景,明确学习任务:“为什么小朋友在托育中心吃饭比在家里乖呢”,托育机构是创设了什么样的进餐环境呢?学生分组探究问题“良好的进餐环境应该是什么样的?”并分享探究结果。观看实操视频“婴幼儿进餐指导”,教师讲解示范讲解重难点“应避免幼儿嬉戏打闹,防止异物进入呼吸道;餐中不批评幼儿,不催促进餐;及时讲解进餐中出现的问题;对幼儿挑食问题耐心引导;吃带骨头和刺的食物时,应密切观察,进行指导”,对照考核标准表,合作小组组员互相实操演练并点评,教师巡回指导。师生探讨操作要点进行课堂总结,引导学生制作思维导图归纳知识点;布置课后操作录制成视频上传学习平台。任务驱动教学法中教师课前任务布置,课中任务驱动学生合作探究、实操演练,课后进一步巩固练习。课前的任务意识,课中的讨论、合作和实操,课后的自主巩固,教师作为活动的组织者,充分体现了学生是知识和技能学习的主体。学生查阅资料,合作探究,掌握实操完成任务,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主动学习、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师资是“岗课赛证”落实的强有力的保证,需建设一支能实施“岗课赛证”课程建设的师资队伍。“双师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较全面地了解课程、正确解读各岗位的核心工作能力,并能将其有效地融入课程教学,增强学生的专业功底,提高就业竞争力。“双师”师资队伍构成主要包括了校内的“双师型”教师和行业内的专家,校内“双师”是兼具理论和实践一体的师资队伍,团队成员具有国家、省级技能大赛指导经验或省师范生技能大赛指导经验,充分了解了学前专业或托育专业比赛的核心能力和素养;每年带学生下园或托育机构见习实习1个月以上,且经历了幼儿园或托育园所的顶岗锻炼,具有丰富的一线听评课以及指导活动的经验,了解托育园所岗位任务和需求;师资队伍中具备1+X幼儿照护、1+X母婴照护和育婴师等相关证书考评员资格,精通婴幼儿托育相关证书考评。行业内专家参与婴幼儿托育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教学大纲的制定;共同出版婴幼儿生活照护教材(包括实训手册);与校内教师分工协作撰写教学活动设计,共同备课,讨论教学方法,完善教学设计;兼任课程负责人和相关项目的教学。行业内专家的参与夯实了“岗课赛证”的师资队伍。通过校内“双师”和行业内专家“双元”师资队伍,有效地促进了婴幼儿生活照护课程的建设和改革。
课程资源库是一个开放共享的教与学的资源平台。课程资源库建设集成了婴幼儿托育服务与管理专业领域的最新优质教育资源,设计文本、图片、音频、动画、网站链接、虚拟实训、教材、课件、习题、试题等多种资源素材,建设包括“专业课程相关知识”“操作技能的基本训练”“项目案例教学”“丰富、有效的专业课程教学的多媒体资源”等资源。[12]资源库是学生自主学习的支持平台,学生可以通过资源库进行在线学习,相关理论和实训的文本和视频学生可以反复观看和操作,又有利于学生之间互相评价。同时,课程团队摒弃个人备课教学局限性,优化教学资源。教师定期更新相关的资源,保障平台资源是当前最前沿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以适应婴幼儿托育服务与管理专业的岗位需求和职业要求。
婴幼儿生活照护作为学校的校企“双元”精品在线开放课程之一,是婴幼儿托育服务与管理的核心课程,精品课程资源库的建设有利于教师与教师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形成长效机制。在课程资源库建设中,首先是校企(园)合作“双元”教学团队的组建。婴幼儿托育与服务专业是医育结合的专业,教学团队主要由学前教育专业、医学类专业、行业内专家中高级职称人员组成。课程组队时,考虑专业性质需求,邀请学前教育学院医学背景的教师进入课程组,并与当地较成熟的婴幼儿托育机构建立校企合作机制,依据行业工作规范、职业资格标准、技能大赛需求和岗位能力为本位的课程建设,深化了校企(园)合作。课程负责人对婴幼儿生活照护项目进行了规划,课程组成员根据自己专业领域选择项目进行微课录制。微课包括了理论和实操内容,实操环节可以利用企业资源进行现场录制,保障了教学情景的真实性。资源库涵盖了专业相关技能比赛视频、考证操作视频和理论微课,全方位、系统地保障了课程资源的丰富性和“岗课赛证”的需求,以满足学生自主学习的需求和专业的成长。
课程建设需不断地发展与完善,婴幼儿生活照护课程建设成果已初见端倪,但还需要不断理清问题,突破课程建设的瓶颈。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人口监测与家庭发展司组织研制了《托育机构保育指导大纲(试行)》并于2021年1月12日正式发布,《大纲》指出托育机构保育工作应当遵循婴幼儿发展的年龄特点与个体差异,通过多种途径促进婴幼儿身体发育和心理发展。保育重点应当包括营养与喂养、睡眠、生活与卫生习惯、动作、语言、认知、情感与社会性等[8],其中就这些方面的目标、要点和指导建议进行了说明。但保育重点各方面的指标和标准没有明确规定,需要行业内专业通过统一调研进一步研究和制定。
中国知网搜索关于“婴幼儿照护”研究可视化分析数据表明,从研究时间上看时间较短,对于“婴幼儿照护”的研究主要从2018年开始,2005年至2017年每年就一两篇文献。从研究学科角度上分析,研究“婴幼儿照护”排行前3的学科分别是“人口学与计划生育”“学前教育”“中国政治与国际政治”,从婴幼儿托育服务与管理角度研究的较少,研究基础薄弱。由于理论研究比较欠缺,教材编写可利用的资源较少。
婴幼儿托育服务与管理专业,是一门集医药卫生、公共服务与学前教育三者特点于一身的综合性学科,其最为突出的特点是在婴幼儿养育照护及早期教养中渗透健康管理的理念,变被动的“疾病诊治、行为矫正”为主动的健康促进,就业方向集中在对0—3岁婴幼儿照护服务及保育教育领域,包括托育、早教、健康管理机构。[5]但目前授课教师组成主要还是学前背景的为主、个别医学背景的教师兼课的状态。专业要发展需要合理配置教师队伍的结构。
婴幼儿托育服务与管理专业需要通过产教融合,依托托育行业提升学生专业水平。学生需要到托育机构进行相当长时间的见习和实习,但目前托育机构市场较为混乱,质量较好的托育园所有限,部分学生见习实习可选择幼儿园,导致婴幼儿养育照护和早期教养的实践较少。同时,由于专业学生人数较少,专业建立时间较短,在实训课中,配套的教学实训设施设备不够健全,这也影响学生实操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