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 然
在视听语言的众多元素中,剪辑是唯一可以通过后期对素材的再加工,使相同的素材表达不同情感的故事情节的手段。而非连贯性剪辑作为剪辑的一种艺术手法,通过打破时空的连续性,创造连续时空的假象,在烘托情节气氛、塑造人物性格、增强电影叙事的戏剧性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并传达出创作者希望观众能够理解的影片的情感色彩。拍摄于上世纪70年代的电影《教父》作为上世纪最为经典的黑帮片之一,在视听语言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几乎可以用完美来形容。电影史上很少有几部黑帮片能够拥有这样错综复杂的时空结构、感伤厚重的整体氛围,这部影片是华丽的、优雅的,但更多的时候又如同战争一般充满血腥、欲望、忠诚、背叛和痛苦。如此震撼的视觉和情感冲击,大半要归功于三部曲中每一部都在十分重要的段落使用了非连贯性剪辑的手法,而这些段落恰恰成为整个影片最具感染力的片断,也传达出与其他同题材电影截然不同的情感,片中两代教父的人物刻画,冷漠中透着温情,暴力之下藏着理性,伤感和悲情中也流露出希望。这些也是寻常的黑帮片、警匪片在塑造人物形象、讲述故事时所难以表现的情感细节,或者说是难以使观众产生共鸣的部分,由此可见非连贯性剪辑在这部影片中的重要意义。
电影在诞生之初并没有剪辑的概念,整个故事只有一个镜头,如卢米埃尔兄弟的作品《火车到站》。这样的电影作品在叙事时只能平铺直叙,很难表达感情的起伏。
使电影走出“死胡同”[1],首次在影片创作中运用剪辑的是乔治·梅里爱,虽然只是机械的“停机再拍”,却使剪辑的功效有了简单的体现。之后美国导演埃德温·鲍特在他的作品《火车大劫案》《一个美国消防队员的生活》中发展了这一艺术手法,而格里菲斯在前人的成果中进行探索,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备的电影叙事语言,他的许多作品(如《一个国家的诞生》《党同伐异》)都会将大段的场景分割为镜头,这个举动将剪辑发展成为一种基本的电影语言,连贯性剪辑便在电影史上初现雏形。到1919年左右,它的最主要特征就已具备,连贯性剪辑的目的就是要让观众对故事的理解和关注不中断。
同一时期,格里菲斯在他的作品中也进行了交叉蒙太奇、闪回等具体的剪辑方法的尝试[2]。在此时,非连贯性剪辑已经与连贯性剪辑相伴而生。苏联兴起的蒙太奇学派将剪辑从技巧上升到理论的高度,并对剪辑进行了不同种类方法的划分,而非连贯性剪辑则得到了更加充分的运用,爱森斯坦的电影《十月》中吊桥上升的片段,就是通过这一剪辑手法从多角度表现、营造吊桥上升的震撼感。
非连贯性剪辑通过改变时间的顺序,破坏空间的方向感、整体感,增强影片的叙事功能,从而传递出传统的连贯性剪辑方式难以传达的情感。
尽管马龙·白兰度对教父的演绎令人叹为观止,但毋庸置疑的是整个影片的高潮部分还是迈克尔·柯里昂作为家族事业接班人——新任教父,为捍卫家族在黑手党中的利益和地位血洗纽约黑帮的情节。这段戏本身的情节与其他黑帮片别无二致,但在后期剪辑中,创作者将迈克尔作为柯里昂家族的头目操纵暗杀与他作为教父参加妹妹的孩子的洗礼仪式的两段空间截然不同、时间也未必相吻合的镜头剪接在一起。首先,迈克尔答应成为妹妹孩子的教父并在教堂参加洗礼仪式,与此同时,由迈克尔和他的帮手们事先安排好的血洗纽约黑帮另外五大家族首领的行动也正在进行中。先是镜头在教父为婴儿洒圣水洗礼和杀手们为杀戮准备枪支或其他工具中切换。当神父问:“迈克尔,你相信神造世界吗?你相信耶稣是唯一的神子吗?你相信圣灵和教会吗?”迈克尔回答:“我相信。”画面从圣洁的教堂和纯洁无知的婴儿切换成杀手紧张筹备的场面,暗杀即将展开。随后剧情开始进入高潮,管风琴的音乐声、婴儿的啼哭声和杀手的脚步声交织在一起。神父问:“迈克尔,你排斥魔鬼吗?以及一切罪恶行为和一切诱惑?”这时五位首领分别被残忍地杀害,画面不断切换,而镜头另一端的迈克尔则回答:“是的。”迈克尔每回答一次神父的问题,镜头就会切换到另一个时空场景中,就会有一位他的敌人被杀死。
此处对非连贯性剪辑的巧妙运用,不仅同时交代清楚了两个看似毫无关联的事件,而且使两个事件同时为彼此的叙事铺陈展开互为烘托。教堂场景暗示着迈克尔的过去,他曾经是纯真友善、不希望卷入家族事务的热血青年;暗杀场景展现着迈克尔的现在,从为了给父亲复仇拿起枪杀人的那一刻,他就注定成为下一代教父,他必须为家族的兴衰荣辱负责。而迈克尔对神父问题的肯定回答与暗杀场景的串联,不仅体现了主人公阴险狡诈、凶狠毒辣、表里不一的一面,也展现了迈克尔作为家族的一员难以把控自身命运的深深的无力感。
整个片段中空间的完整性被打破,但也激活了观众对空间的关注,使空间的自身含义超越叙事而得以彰显。同时,还打乱了时间的连续性,使观众的注意力从叙事和情节中解放出来,让时间成为服从于情节的次要元素。
作为教父第一部的点睛之笔,这个情节既能使观众感受到血腥暴力与阴谋,也能引发对主人公因对命运安排的无所适从而做出的艰难的人生抉择的思考,是立体塑造人物形象和展开情节重要的一环。
另一个使笔者印象深刻的非连贯性剪辑的运用,实际上贯穿了第二部教父电影的始终。在新教父迈克尔奋斗取得成就的每个阶段,都会接入老教父维托·柯里昂从意大利来美国创业的艰辛历程,在两个时空切换中并没有任何的顺接镜头,全部运用了闪回和交叉蒙太奇的手法。故意隐藏时空的断裂,在显然不属于连续时空的镜头之间创造连续的假象,这样做不但可以增强非连续时空之间连接的流畅度,也可以实现其表达上的目的。如:从老教父年幼时父母被仇人杀害后只身逃到纽约在入境隔离处的画面,直接转到迈克尔在柯里昂家族的新地盘内华达州为自己的小儿子庆祝生日的盛大场面;影片即将结尾处,镜头从艰难地处理好自身和家族困境的迈克尔坐在床边拉回到他青年时期和兄弟姐妹们一起为父亲庆祝生日的镜头。诸如此的镜头在影片中大量地出现,讲述了两个教父两个时代的故事,由于恰到好处的非连贯剪辑,突破了个人与时代的局限,营造出一种生生不息、周而复始的宿命感,将人物命运置于大时代之下,使如此宏大的叙事丝毫不让人觉得突兀或混乱。在情感的表达上,这样的剪辑也使观众能够清晰地感受到两代教父不同的性格特点,既展现了黑帮犯罪类型电影浓郁的黑色氛围和人物的悲剧命运,又展现了作品希望传达的温情的一面——即使不是社会的主流群体,也需要通过奋斗来取得成长,有自己的处事原则,以及对家庭温暖的渴望。
在电影中,情感表达是至关重要的因素之一,它可以让观众更好地理解和共情角色的内心世界。非连贯性剪辑在增强电影情感表达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它将不同时间段的情感事件相互联系,从而增强了电影对情感的表达。
在《教父》中,迈克尔·科里昂是一个复杂的角色,他虽身处黑帮家族,却对家族事业没什么兴趣,但又被卷入了暴力和权力斗争中,同时还要处理自己与家庭、朋友和敌人之间的关系。在第一部电影中,迈克尔参加了妹妹的婚礼,并在晚上与家族成员们一起庆祝。然而,在同一时间段内,其父亲家族头目维托·科里昂被枪击并陷入了昏迷状态。这场暴力事件引发了家族内部的权力斗争,迈克尔也逐渐卷入其中。
电影通过非连贯性剪辑的手法,将婚礼和家族内部的暴力事件交织在一起,让观众能够更好地理解迈克尔的内心矛盾和情感挣扎。婚礼是一个纯洁、美好的开始,但现实却让他不得不面对黑帮生意的残酷和无情。这种情感上的挣扎和矛盾在电影中得到了很好的表达,能让观众更好地理解和共情迈克尔的处境。
此外,在《教父2》中,非连贯性剪辑也被广泛运用。电影通过跳跃式的剪辑方式,将年轻的维托·科里昂和老年的维托·科里昂的故事交织在一起,从而强化了他与家族、朋友和敌人之间的关系。这种手法也增强了电影对他情感和内心世界的表达。
该影片以其精彩的剧情和独特的叙事风格,赢得了广泛的关注和赞誉。其中,非连贯性剪辑对于增强电影的紧张感和悬念性起到了重要作用。
首先,非连贯性剪辑使得电影的时间线变得不连续。导演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运用了大量的闪回和交叉剪辑,将不同时间、地点和场景的镜头混合在一起,从而使得电影的时间线变得不连续。观众需要自己去拼接不同的场景和事件,才能理解整个故事的发展。例如,在《教父2》中,迈克尔·科里昂的童年回忆和他成为黑帮老板后的现实生活交替出现,这样做既展示了他与家族的复杂关系,也凸显了他内心的矛盾和挣扎。
其次,由于非连贯性剪辑打乱了电影的时间线,观众需要自己去拼接不同的场景和事件,从而增加了电影的复杂度和难度,增强了电影的紧张感和悬念性。观众需要集中注意力来理解电影情节,同时也需要更多的思考来预测故事的发展。例如唐·维托·科里昂与他的儿子迈克尔之间的场景经常以交叉剪辑的方式呈现,这样做既增加了电影的戏剧性,也突出了两个人物之间的紧张关系。
最后,非连贯性剪辑还可以创造出一种更具有艺术感和风格化的效果,使电影富有表现力。导演通过运用非连贯性剪辑等手法,将电影的情节、人物关系和情感冲突展现得淋漓尽致,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例如,在《教父2》中,导演通过闪回的方式,让观众了解到唐·维托·科里昂成为黑帮老板的过程,同时也展示了他与家族的复杂关系。
首先,非连贯性剪辑为《教父》系列电影增加了艺术性。在电影中,导演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使用了大量的跨时空剪辑,将不同时间点的场景和情节交错在一起,使得电影更具有层次感和复杂性。例如,影片的第一部在开始时展示了一个盛大庄园的婚礼场景,然后迅速切换到黑帮家族的暴力冲突,这种跳跃式的剪辑方式既增加了电影的紧张感,又能使观众更好地理解角色之间的关系和情节发展。此外,电影中还有许多经典的镜头和画面,如迈克尔·科里昂在意大利的街头追杀刺客,以及维托·科里昂坐在花园的椅子上等经典场景。这些镜头和画面不仅具有美学价值,还能够深入地表达角色的内心世界和情感变化,引导观众投入到电影的情节和人物中。
其次,非连贯性剪辑能够增加电影的审美感。导演采用了多种剪辑技法,如跳跃式剪辑、交叉剪辑、对比剪辑等,使得电影更具有视觉冲击力和审美效果。在第二部中,导演巧妙地运用了对比剪辑,将迈克尔·科里昂的婚礼和他的黑帮生意交错在一起,营造出强烈的反差和张力。此外,电影中还有很多精美的服装、道具和场景设计,如维托·科里昂的办公室、黑帮家族的庄园、女主角凯·亚当斯的华丽服装等,这些元素都为电影增添了艺术气息和视觉魅力。
最后,非连贯性剪辑能够让观众对电影的印象更加深刻和持久。通过跳跃式的剪辑方式,导演可以将关键情节推迟到适当的时候出现,保持观众的好奇心和紧张感,增加电影悬念。同时,非连贯性剪辑也使得电影更具有思考性和探究性,观众需要反复思考和理解电影中的情节和人物,才能更加深入地了解电影的主题和内涵。
本文通过对电影《教父》剪辑风格的论述,尤其是对非连贯性剪辑巧妙运用的分析,解读了这种剪辑方法对电影叙事和情感描述的重要性,并从剧情、情感、表现力等多个维度剖析该剪辑方法对影片整体艺术性的影响。“一千位读者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非连贯性剪辑是创作者赋予观众的思考和观赏空间,通过对既定画面的剪切与拼接,让电影艺术永无止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