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与新媒体概论》课程思政教学的实践探索

2024-01-09 14:38
武汉广播影视 2023年9期
关键词:媒介思政素养

陈 静

2020年5月28日,教育部印发了《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其中指出“课程思政建设是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任务”。课程思政是坚持高等院校教书育人导向,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的重要途径。同时,课程思政是一种新的教学理念,是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职业教育的专业课程中,在“三全育人”的目标导向下,助力学生在培养技能的同时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1]。

《网络与新媒体概论》是广告学专业本科大一学生的专业必修课,它以新媒体为研究对象,从新媒体的理论模型、新媒体发展及其应用出发,研究新媒体时代信息传播及受众的特点,帮助学生提升媒介素养,掌握媒介特性,提升实操能力,激发学生对新媒体广告行业的兴趣。[2]

随着信息技术革命带来的传播领域高速发展,新媒体技术日新月异,未来的媒体人将是能掌握新媒体技术的复合型专业人才。当下社会,网络与新媒体发生巨大变革,在产生海量信息的同时,也带来了网络信息虚假化、娱乐化、噱头化的现象。这些现象背后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部分媒体从业人员急功近利、职业素养缺失[3]。广告专业学生作为未来传媒工作的后备力量,高校课程需承担起培养具有专业能力、职业素养、家国情怀和责任担当的卓越的新闻传播人才的重任,这是新媒体时代人才培养的核心所在。授课教师需从网络与新媒体课程的专业属性入手,调整教学目标,将思政教育融入课程大纲中,培养学生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以及媒介工作者的职业素养,“要给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一、以培养批判性思维为课程目标

批判性思维的培养要求学生能够具备有效地推理、系统地思考、判断与决策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自媒体快速发展、信息爆炸的时代,网络媒体的传播更容易将大众带入偏见中。因此,新媒体人具有批判性思维显得尤为重要。课程通过对于社会发展中公共议题的研讨和辩论来提升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引导学生通过判断新闻来源的可靠性来识别虚假新闻,提高学生抵制虚假信息的意识。学生通过收集相关资料、分析案例、论点梳理、逻辑推理对问题进行更为深度的思考,阐明不同的观点以得出更好的解决方案。

在新媒体公共议题的讨论中,教师通过对不同类型的新媒体事件的案例分析,引导学生思考“网络暴力”“造谣传谣”“偏见歧视”等社会现象中所蕴含的传播学和社会学规律,对当下存在的消费主义、拜金主义、过度娱乐等问题进行深刻反思。

二、以提升媒介素养为课程内涵

在讲授媒介素养专题时,课程讲授通过辩论的方式展开。辩题的设置凸显了新媒体技术发展与媒介信息关系的思辨性,如好看的新闻与好新闻哪个更重要;自媒体时代,我们离真相是越来越近还是越来越远;信息碎片化是提升还是降低人的认知水平等。在准备和实践过程中,学生通过拓展阅读、案例分析和自主表达,快速形成更深刻的认知和观点。在网络信息爆炸的环境下,网络安全亦是媒介素养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教师通过对网上犯罪、信息泄露、网络诈骗等案例的分析引导学生养成正确的网民意识,注重个人信息保护和网络安全;加强学生对网络虚假信息和谣言的辨识能力,使其认识到在强调网络言论自由的同时,也要注意言行的道德和法律规范。

为了提升学生的媒介素养和职业道德,教师在课程教学中应有意识地融入课程思政教学点。新媒体时代,学习强国、微信、微博、短视频平台等都提供了丰富的思政素材,教师要充分借助这些平台进行课程思政素材库的建设。思政素材的运用可以让教学内容更加生动,增加课堂活跃性,提升课程思政的深度,加强学生对于思政要点的理解[4]。例如《学习强国》就是一个非常权威的思政素材库,教师及时提取和剪辑相关信息,并在课堂上进行案例分析,使思政教育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通过新闻瞬间,使学生体会媒体工作者冒着生命危险奔赴新闻一线的职业情操;通过了解疫情中媒体人所发挥的作用,弘扬职业奉献精神;通过提升学生的职业情感能力,使学生逐步形成职业责任感,树立中华文化自信,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展望未来技术,使学生树立对中国科技信息技术发展的自豪感;通过专题讨论、翻转课堂、自媒体运营实操等途径将热门时事元素、新媒体实操训练与课程思政融合,加强对学生的精神引导,全方位培养人才。教师引导学生认识广告从业者的社会责任,使其注重广告效果与社会效益的平衡,积极参与公益广告等社会活动,服务社会、造福人民。

三、引入实践教学,实现全方位育人

课程思政不应局限于理论教学,还应针对实践教学环节进行有效拓展与延伸,优化实践环节思政育人,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5]。课程专业教学也需紧跟时代需求,引导学生积累媒体运营经验,如建立微信公众号、视频号、抖音账号、小红书账号等。教师通过指导学生策划、采编、发布新闻信息,将学生关注的内容与课程教学内容有效结合,将专业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联系起来,激发专业兴趣,积累经验,营造积极向上的舆论氛围。

为了进一步提升学生创新实践能力,课程不断搭建新媒体实践平台。“厦工新媒咖”就是其中一个以媒介运营为依托,以学生为实践主体的教学项目。它是以大学生活为话题,弘扬校园文化的自媒体平台,专注原创,引导学生讲好自己的故事,讲好大学生的故事,讲好中国故事。实践教学以组别为单位每周进行校园生活、城市变化、行业动态等相关主题内容的推送。学生根据素材编辑和账号运营分工合作,负责创作的同学进行音频制作、图像拍摄,负责运营的同学进行内容推送、文案编写和美工排版。小组课程作业汇报时亦通过该平台进行直播,以粉丝量、观看量、点赞量、评论数等用户互动数据作为课程评价的重要参考,使学生不再是简单的新媒体的使用者、沉迷者,而是新媒体的发布者、分析员。同时,实践平台锻炼学生的新媒体内容生产能力,培养其新媒体思维方式,以学生为核心来激发学习潜能、提升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的能力,促进学生交流和合作,注重互相尊重和信任,学习如何处理和解决冲突,让学生更好发挥个人优势,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同时,教师与学习委员联动建立反馈机制,通过定期的课程评价和学生反馈,了解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实践方式的反馈,以及时调整教学策略,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和应用新媒介相关技术。

同时, 互联网技术、信息技术的快速迭代和普及应用,5G 技术、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的紧密结合,推动新闻传播方式、媒体运营模式的颠覆性变化,新技术的产生不断颠覆传统的营销模式。课程将站在科技发展的前沿,介绍新媒体、社交媒体和营销工具的新技术,比如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利用新技术提高品牌影响力,鼓励学生勇于尝试和创新,不断探索新媒体技术的运用和发展,同时注重伦理和道德的约束,避免不当竞争和抄袭等不良行为。

四、以赛促教,与业界实时联动

由于该课程具有较强的实操性,与新媒体、新技术的发展结合紧密,而新媒体行业的发展日新月异,这也要求授课教师不断更新授课素材和思政要点,提升实操技能,紧跟行业发展动态。授课教师对新媒体概论的讲授内容需不断迭代,时刻保持对媒介发展、业界变化的敏感性,关注时事热点、网络舆情,根据学生的媒介素养和认知特点,不断提炼思政素材,打造生动而充满活力的课堂。与此同时,教师面对的是媒介变革中成长的学生,师生媒介素养差异明显。分别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中成长的师生,已经存在媒介代际差异。因此在案例选择、语言语汇、观察视角方面,既要有思想的引导,又要努力弥合 “走近”。

在课程开展前,教师通过调查问卷或小组讨论等方式,详细了解学生的媒介使用习惯以及他们对新媒体的了解程度,更好地把握学生的媒介基础和兴趣点。通过学情分析发现,该阶段学生基本都有初步的实践体验,但是实践水平不高,对新媒体运营、知识付费、直播带货等新媒体营销场景缺乏行业认知,而且几乎没有涉及理论方面的知识。针对该特点,结合学生已有的实践感受,从案例出发,从一线的现象出发,逐步引导学生进行理论思考,归纳理论知识。因此,课程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的业界互动模式,邀请多位我校毕业的行业从业者走进课堂分享行业最新动态。同时,联合我校创新创业实践中心举办多期新媒体电商人才研学营,带领同学们实地考察厦门最大电商直播平台优尼康时尚产业园以及抖音箱包直播排名第一的你的朋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并和优秀主播团队进行面对面的交流,沉浸式学习直播目标人群画像、场景搭建、话术逻辑、精细化运营。研学营深化学生对于新媒体发展和就业前景的了解,有利于学生的职业规划和能力提升。教学团队通过校企合作、人才共建,引进一批新媒体企业,为学生提供实习机会,帮助学生更快地适应新媒体行业的发展需求。

同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网络与新媒体的相关学科竞赛,如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大学生“新媒体直播”职业技能大赛、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全国高校商业精英挑战赛、全国大学生信息安全竞赛、数字媒体技术创新竞赛等。教师在参赛过程中引导学生深入学习并应用学科相关知识,积极参与团队协作,不断优化方案,提升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课程实现了理论浸润、项目实操、以赛促教、思政无声的有效统一,达到课程思政引领实践教学,实践教学丰富课程思政教学的效果。

五、注重评价体系构建,凸显思政导向

学生评价与考核体系是课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环。构建科学完善的课程评价体系,符合思政教育功能的指导性是至关重要的,它可以激发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以及正确价值观。

第一,设置思政导向评价标准。在设置评价标准时,需要围绕思政导向进行设计,特别是强调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和思想道德品质等方面。评价标准包括学生的专业能力、创新思维、协作能力等。

第二,强调学生自我评价和互评的重要性。除了教师的评价,还应该强调学生自我评价和互评的重要性,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表现来评价自己和同学,了解自己的不足和改进方向,同时也增强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

第三,结合实际案例和互动教学。利用实际案例和互动教学方式进行教学,可以让课程内容更容易被学生理解和吸收。同时,也可以加强学生对于思政导向的理解和认识。

第四,发挥学生创造性和主动性。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多让学生参与,让学生发挥创造性和主动性。例如利用小组讨论、课堂演讲等方式,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课程内容。

第五,定期反馈和改进。定期反馈和改进课程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程内容,便于教师及时收集学生的反馈,根据反馈的结果来对教学方式进行改进和调整。同时,也可以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于学生学习的关注和关怀。

总之,在教授《网络与新媒体概论》这门课程中,除了要注重学科知识的传授,还应该兼顾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和社会责任感、创新意识以及团队协作精神的培养,为学生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的发展奠定基础。

猜你喜欢
媒介思政素养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媒介论争,孰是孰非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书,最优雅的媒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