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可帅,桑军,步巧巧,周建飞,林炜*
(1.四川大学轻工科学与工程学院,四川 成都 610065;2.中轻检验认证有限公司,北京 100016)
力争2030 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 年前实现碳中和,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经过深思熟虑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我们对国际社会的庄严承诺,也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1]。2021 年10 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围绕“建立健全碳达峰、碳中和标准”发展目标,提出“加快完善地区、行业、企业、产品等碳排放核查核算标准。制定重点行业和产品温室气体排放标准,完善低碳产品标准标识制度。”等工作要求[2]。同年12 月,为进一步发挥标准在推进工业领域碳达峰碳中和(以下简称“双碳”)工作中的引领和规范作用,工业和信息化部下达110项“双碳”专项行业标准制修订项目计划,涉及石化化工、钢铁、有色、建材、稀土、轻工、纺织、电子、通信等九大领域,涵盖与“双碳”相关的基础通用、核算核查、技术与装备、监测、评价和管理服务等六方面标准[3]。
皮革工业作为轻工重要的支柱产业,在稳外贸、稳增长、稳就业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2022年全年,我国皮革行业8 235 家规模以上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13 万亿元,利润总额614.4 亿元,出口突破1 000 亿美元,行业韧性大、潜力足、竞争力强[4]。然而,皮革生产使用的化料潜在涉及4 000 余种化学品,从原料皮获取到高值化加工利用的全生命周期链条长,加工工序繁多,特别是设备运转、升温、坯革干燥、污水处理、污泥干燥等阶段的电、煤和蒸汽消耗量大,在企业的综合能耗中占比较高,所引起的碳排放量也较高[5]。“双碳”目标的提出,使得皮革工业发展面临新的形势和挑战。
为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工业领域“双碳”工作有关决策部署,落实国家标准委等11 部门联合印发的《碳达峰碳中和标准体系建设指南》[6],发挥标准在推动皮革领域“双碳”工作中的支撑和引领作用,本文在详细梳理现有“双碳”标准体系现状和行业未来发展趋势基础上,提出关于皮革行业“双碳”标准体系建设的工作考虑。
据相关统计,当前直接支撑“双碳”的国家标准有1 800 余项,行业标准有2 300 余项,涉及碳排放核算核查、节能、非化石能源、新型电力系统、化石能源清洁利用、资源循环利用、碳汇等多个方面,为淘汰落后产能、节能审查、差别电价、碳排放权交易等政策实施提供了有力支撑[7]。然而与实现“双碳”目标的需求相比,“双碳”标准化工作还存在不小差距。为此,石化化工、钢铁、建材、有色等重点耗能行业纷纷布局并启动一批“双碳”标准项目研究工作,涵盖术语定义、报告声明(信息披露)、数据质量等基础通用标准,产品碳足迹、温室气体核算、温室气体减排量核算、碳核查等核查核算标准,低碳技术标准,监测方法与技术、监测设备与系统等监测标准,低碳产品、企业、园区等评价标准,碳排放限额、碳管理平台、碳排放管理系统、碳交易、碳排放管理、碳资产管理等管理服务标准[8]。
与备受关注的重点耗能行业相比,皮革行业“双碳”相关标准研究工作仍处于起步阶段。截至目前,皮革行业已发布的与“双碳”有关联性的标准主要分为两类,与清洁生产和污染控制相关标准以及与绿色设计评价相关标准(详见表1),在“双碳”基础通用、核查核算方法、先进低碳技术、管理服务等技术与标准研究方面急需加强。
“双碳”目标下绿色低碳发展是当今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方向,绿色经济已成为全球产业竞争重点[5]。在深入推进绿色低碳转型方面,2022年6 月,工业和信息化部等5 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推动轻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指出,要加大食品、皮革、造纸、电池、陶瓷和日用玻璃等行业节能降耗和减污降碳力度,加快完善能耗限额和污染排放标准,树立能耗环保标杆企业,推动能效环保对标达标[9]。同时,《指导意见》制定了“十四五”期间皮革行业重点发展的绿色低碳技术工程,即大力发展生物质基复合鞋用弹性体材料及生产技术、废液循环技术、废气治理技术、无铬鞣剂及鞣制技术、少盐无盐浸酸技术、除臭技术、生物制革技术、环保胶黏技术、皮革固废资源再利用技术及设备等,为皮革行业绿色低碳转型发展指明了方向[9]。当前,皮革行业面向绿色低碳发展的重点技术及相关标准建设情况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应用无铬鞣制技术,从制革生产的源头彻底消除铬污染,是皮革工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当今制革清洁技术领域的研究热点,已受到全球制革工业界的高度重视[10]。王亚楠等系统综述了无铬鞣制技术的研究进展及实际应用情况,指出现有的无铬鞣制技术能够满足部分皮革的生产要求,虽未达到通用性、多样性的程度,但当前已经取得的进展为后续的研究提供了思路[10]。石碧院士团队在无铬生态皮革制造技术领域深耕二十余年,率先在国际上取得系统性突破,其团队牵头起草的国际上首个无铬皮革产品行业标准《无铬鞣鞋面用皮革》(QB/T 5796-2023)于2023 年5 月正式发布,有望促进无铬生态皮革技术和产品的大规模推广应用,引领我国皮革行业绿色高质量发展,并有效防范国际技术/贸易壁垒,显著增强我国皮革产业的国际竞争力[11]。
制革加工中,修边、削匀、摔软和磨革等机械加工过程不可避免地会产生大量皮革固体废弃物;其中不含铬的皮革固体废弃物多用于生产明胶和蛋白等[12],含铬皮革废料则需要按照危险废物进行严格管理[13]。当前,《国家危险废物名录》对含铬皮革废料在运输、利用和处置环节提出有条件的豁免管理,但仍存在以下两方面问题亟待解决:一是含铬皮革废料在利用过程中污染物控制要求,特别是关键控制因子“铬”的管控要求,需要进一步细化和明确,以便规范企业开展利用工作,引导行业可持续发展;二是豁免的用于生产皮件、再生革和静电植绒的含铬皮革废料仅占总量的10%左右,大量的含铬皮革废料仍缺少合理高效的资源再利用渠道,需进一步明确综合利用方式,提高资源化利用水平和效率。为此,中国皮革制鞋研究院会同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中国皮革协会、四川大学等经过8 年联合攻关,研究制定了《含铬皮革废料污染控制技术规范》(HJ 1274-2022)。该标准明确了含铬皮革废料利用和处置过程中关键环境控制因子“铬”的管控要求,扩展了含铬皮革废料除工业蛋白和工业明胶以外的资源利用渠道,为约90%的含铬皮革废料的资源化提供了利用方式。在环境风险可控的前提下,该标准可有效促进含铬皮革废料的资源化利用,推动皮革行业环境管理水平整体提升。
如前所述,制革原料皮在加工成皮革的过程中需要使用大量的化学助剂,涉及的基本和专用化学品约4 000 余种,这些化学品的使用虽然对提高皮革产品质量、满足产品性能需求非常必要,但是加工废液中残留的大量化学品的排放,以及皮革产品中未固定结合的化学品的释出,都会对环境、生态和人体造成危害[5,14]。四川大学林炜教授团队历经十余年持续研究,突破了基于化学品源头风险筛查与防控的生态皮革制造关键技术,在化学品源头风险筛查技术、化学品分析检测技术、生态皮革制造技术的自主研发及产业化应用全过程取得了创新性成果,牵头制定《皮革和毛皮化学试验短链氯化石蜡的测定》(GB/T 38405-2019)、《皮革化学试验N-甲基吡咯烷酮(NMP)和N-乙基吡咯烷酮(NEP)的测定》《GB/T 38409-2019》等多项国家、行业、地方标准,为皮革行业化学品的源头风险筛查与过程污染防控及打破出口绿色技术/贸易壁垒提供了关键支撑,引领了这一传统民生产业的绿色高质量发展。随着欧美等发达国家环保法规的不断升级,有潜在风险的制革用化学品受限范围也逐渐扩大,加强化学品风险筛查与替代产品前沿技术研究并开展标准制修订工作是应对这一国际贸易风险的必然选择,也是倒逼皮革行业实现绿色低碳发展的有效途径。
加快发展数字经济,促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是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核心内容之一,是推动高质量发展、加快形成新发展格局的重要任务。工业互联网技术作为产业数字化的基石,可实现制革生产的标准化、工艺过程的数字化和精准控制以及柔性生产,是皮革行业数字化与绿色低碳转型发展的关键支撑[5]。四川大学轻工科学与工程学院于2020 年10 月首创国内唯一“生态皮革工业互联网研究中心”,致力于生态制革过程中的设备数字化改造技术研究和信息化系统建设。目前,该中心研发的与制革工艺相融合的皮革企业能耗及碳排放管理系统,在实现企业各类能源消耗实时监测的同时,可智能分析企业能源消耗与碳排放数据,为工艺优化和能源管理、碳排放数据评估提供决策服务,提高能耗及碳排放管理的数字化水平[5]。四川大学轻工科学与工程学院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联合有关科研院所、生产企业等着手开展皮革行业“双碳”数字化管理相关标准研究,拟通过实现生产过程的实时数据采集和生产计划调度以及能耗与碳排放的精细化管理,加快推进皮革行业数字化转型进程。
全国皮革工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是我国皮革行业标准化工作的技术组织,负责我国皮革领域国家、行业标准的制修订工作,截至2023 年11 月1日,累计制修订国家标准96 项,行业标准183 项;其中,皮革毛皮测试方法标准153 项、产品标准79项、皮革化工产品及测试方法标准30 项、管理类标准11 项、基础通用类标准6 项。《碳达峰碳中和标准体系建设指南》提出了未来3 年“双碳”标准制修订工作的目标,即到2025 年,制修订不少于1 000项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包括外文版本),与国际标准一致性程度显著提高,主要行业碳核算核查实现标准全覆盖,重点行业和产品能耗能效标准指标稳步提升[6]。对照“双碳”目标,尽管我国皮革行业标准与国际标准一致性程度目前已超过90%,但是针对产品碳足迹和碳核算方面的标准还是空白。因而急需对现有标准体系做出调整,做好顶层设计和系统规划,加快“双碳”标准制修订,为推动实现“双碳”目标做出基础性贡献。为此,通过调研国内外“双碳”标准体系研究现状,结合作者近年在皮革绿色低碳制造方面的研究经验和标准制修订方面的工作经历,对皮革行业构建“双碳”标准体系做了较为全面的思考,提出工作建议如下:
为落实“双碳”目标承诺,中国陆续发布了重点领域和行业“双碳”实施方案和一系列支撑保障措施,如《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15]《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关于推动轻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碳达峰碳中和标准体系建设指南》等,为皮革行业“双碳”标准体系的构建提供了依据。结合皮革行业特点及实现“双碳”目标的实际需求,参照《标准体系构建原则和要求》(GB/T 13016-2018)有关规定,确定了标准体系的构建原则和建设愿景、近期拟达到的目标以及范围和边界。
皮革工业现有标准体系包括皮革(01)、毛皮(02)、羽绒(03)及其他(99)四个子体系。为更好推进“双碳”相关工作,建议增加碳达峰碳中和(04)标准体系,其框架图如图1 所示,主要包括基础通用、碳减排技术、碳中和3 个子体系。其中,基础通用子体系里重点是碳足迹和碳排放相关标准的制修订,也是皮革行业开展“双碳”相关工作的基础,有利于尽快摸清行业碳排放家底,为制定碳减排路径与技术开发提供支撑。碳减排技术子体系的构建,应考虑皮革产品从原料皮获取到皮革制品的使用全生命周期因素,重点关注源头污染源控制和清洁生产相关技术的开发与应用,包括皮革固废资源的循环利用和绿色产品的评价与认证。在碳中和子体系,皮革领域应重点关注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的开发与应用,同时兼顾固碳增汇,做好碳中和管理相关工作。
图1 皮革工业碳达峰碳中和标准体系框架图Fig.1 The framework of carbon peaking and carbon neutrality standard system in leather field
为扎实推进皮革工业“双碳”标准研制,立足近期目标与长远发展需求,应坚持系统推进和急用先行相结合,分年度分步骤有序稳妥实施。对于基础通用标准,应加强与重点用能行业,特别是碳排放管理与技术成熟行业的沟通与协作,积极参与先进标准制修订;对于引领行业绿色低碳发展的先进技术和研究成果,应加大转化为标准的力度,及时面向行业推广和应用;而对于行业急需制定的标准,应加快企业标准或团体标准的制定,满足市场需求。目前,在此标准体系框架下,由四川大学牵头,联合中国皮革制鞋研究院和皮革上下游龙头企业,已着手制定我国皮革行业第一个“双碳”核算标准,为在全行业开展碳排放核查核算工作奠定基础。
尽管“双碳”标准体系的构建和实施是一项长期、系统、复杂的工作,与“双碳”工作的重大需求相比,“双碳”标准体系离全面支撑“双碳”目标实现尚有差距[16],但为推动标准有效实施,引领行业尽快向绿色低碳转型发展,应重点做好以下三方面工作:一是加快制定皮革行业碳排放核查核算、产品碳足迹、低碳评价、低碳技术等基础通用标准,尽快摸清行业碳排放家底,为制定碳减排路径与技术开发提供支撑;二是增加团体标准供给,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相比,团体标准制修订周期短,可以满足快速发展的产业需求,国家标准委也于近期印发《推荐性国家标准采信团体标准暂行规定》[17],进一步畅通渠道、简化程序、缩短时间,规范国家标准采信团体标准程序,为团体标准发展提供政策支持;三是强化“双碳”标准宣贯培训,相关标准化技术组织要充分发挥平台优势,加强已发布“双碳”标准宣贯培训力度,进一步强化行业企业对“双碳”标准化工作在引领和支撑行业绿色转型发展中发挥的重要作用的认知,激发行业创新活力,推动皮革产业发展质量效益持续不断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