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善中国低收入家庭儿童身心健康干预措施的效果研究

2024-01-08 09:50:52谢倩雯孔祥娇叶欣欣
社会建设 2023年6期
关键词:低收入效应营养

谢倩雯 孔祥娇 叶欣欣

一、前 言

截至2020 年底,我国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让全体人民基本实现共同富裕成为新的目标①农村绝对贫困的标准是按2010年不变价格每人每年2 300元的标准设定的。。在推进共同富裕的进程中,防止低收入群体返贫、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至关重要(傅安国等,2020)。“健康”是重要的人力资本,提高低收入群体的身心健康水平对促进其迈向共同富裕有重要作用(李晓曼、曾湘泉,2012;钱力、张轲,2022)。儿童的健康不仅是衡量国家和社会全面发展的关键指标,也是可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习近平总书记针对儿童健康明确指出“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的重要性。

儿童的健康容易受到家庭和外部环境的影响。低收入家庭中的儿童暴露在不利的物质和社会环境中,其身心健康常常面临挑战。在身体健康方面,已有研究发现,大部分低收入家庭的儿童因缺少营养物质的摄入导致贫血或营养不良,身体发育晚于同龄人(Chung et al.,2016)。刘应洁等(2020)研究发现,在我国贵州省5 个自治州/市的贫困地区,有21.3%的7~8 岁儿童检出贫血。早期的营养不良不仅对儿童的大脑组织发育、认知发展水平以及学业表现有显著的负面效应,影响人力资本积累(Duncan et al.,2012;谢康等,2020),还与成年期患冠心病、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疾病密切相关(贾妮等,2007),给社会造成巨大的医疗负担。在心理健康方面,一项对23 个国家12 岁以下儿童与青少年的调查研究发现,经历过或正在经历经济劣势的儿童患心理疾病的风险是普通儿童的2~3 倍(Reiss,2013)。持续低收入状态不仅会影响童年期的心理健康,还会增加成年期患抑郁、感到低效能的可能性,导致个体向上流动困难(Goodman,2011),对整体社会流动产生消极影响。

2013—2020年,我国累计投入财政资金近1.6万亿元(约合2 460亿美元)用于扶贫②资料来源:https://enapp.chinadaily.com.cn/a/202102/25/AP60371401a310f03332f97481.html,最后访问日期:2023年10月30日。。为了帮助低收入家庭中的儿童摆脱困境,减少经济劣势对其身心健康造成的消极影响,我国政府和社会各界从颁布宏观政策法规到落实微观帮扶项目作出了诸多努力。其中,营养包干预项目是针对低收入家庭儿童身体健康问题的重要项目。该项目主要是通过免费给低收入家庭的儿童发放生长发育所需的营养粉或补充剂,如铁、碘、锌等微量元素,或蛋白质、脂肪、维生素等营养素,以达到在短期内快速降低儿童贫血率并改善营养素摄入不足的目标。《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01—2010 年)》和《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11—2020 年)》都将对贫困地区儿童实施营养改善项目作为改善儿童健康的重要措施(李冉等,2018)。最初,在特困连片地区,我国将改善婴幼儿营养状况纳入健康扶贫的重点工程,开展营养改善试点项目。自2013 年起,多个省、市将对贫困家庭儿童的营养改善项目纳入民生实事重点工程,加大资金投入,扩大覆盖范围。由于照护人的营养认知对儿童食用营养包的依从性有重要影响,一些营养改善项目将关注点从只为儿童直接提供营养干预逐渐扩展到改善儿童所处的家庭环境,开始对儿童的照护人提供信息干预,通过提供与营养或喂养相关的教育活动,提高他们对儿童营养的认知,促进家庭对儿童健康的投入,以实现提高儿童身体健康水平的目标(李静等,2018;唐鹤等,2020)。虽然一些研究肯定了营养包干预以及对照护人进行信息干预的效果(Wang et al.,2009;刘明清等,2009),但也有一些研究指出此类干预并未实现预期的效果(常芳等,2017;沈敏学等,2013)。

随着国际社会对儿童早期发展重要性的认识不断深入,加之儿童多维贫困的概念被更广泛地接受,对低收入家庭儿童的干预措施逐渐从单一的营养改善项目发展成为强调影响儿童发展更多方面的综合干预。既有综合干预一般融合多种干预措施或元素,例如融合营养包干预和信息干预的项目,或是融合儿童活动中心、家访活动、育儿课程、特殊困难救助等元素的项目。拉丁美洲国家在儿童早期综合干预方面积累了丰富的先行经验,其中最著名是20 世纪80 年代在牙买加实施的一个为期2 年的项目,通过营养补充和社会心理刺激的方式对低收入家庭中生长发育迟缓的9~24 月龄儿童进行干预。此项目为多个国家(包括我国)后来的儿童早期综合发展项目提供了参考模式。2001 年,联合国提出儿童早期综合发展理念,即为从出生至8 岁的儿童、儿童家长及照护人提供干预,以保证每一个儿童早期成长中基本的健康、营养、卫生、心理和社会性发展。此后,各国政府及社会组织针对低收入家庭中的儿童推行了多样化的早期综合发展项目。例如,2012 年,秘鲁国家发展与社会融合部门基于牙买加项目的成功经验,开始为城市边缘地区0~3 岁儿童提供日托服务,并且为农村地区0~3 岁儿童提供家访服务,提高儿童照护人的养育知识和技能,促进儿童多元发展。最近几年,我国社会组织在推动儿童早期综合发展方面也做了大量努力。例如,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基于牙买加项目模式开发并实施了“慧育中国”儿童早期养育项目,湖畔魔豆公益基金会联合国家卫健委等部门推出了“养育未来”项目等(蔡建华,2021)。然而,在儿童早期综合发展项目的效果方面,研究者有不同认识。例如,陈蓁蓁等(2017)发现儿童早期综合发展项目能够降低儿童营养性疾病的发生率,而高扬、曾晓东(2015)则认为儿童早期发展项目的服务存在碎片化现象,不同地区的干预效果差异显著。

总之,既有研究有关针对低收入家庭儿童的干预措施效果的结论并不一致,需要进一步探讨。此外,受助儿童的特征、干预措施的特征、效果评估的研究方法等因素对相关干预措施效果的影响也尚未厘清。因此,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系统梳理并回顾我国2020 年底之前针对低收入家庭儿童实施的各类干预措施,客观评价各类干预措施在改善儿童身心健康方面的效果,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政策和实践建议。

二、 研究方法

本研究的研究方法为系统评价(systematic review)和Meta 分析(metaanalysis)。系统评价是一种文献综合的方法,针对某一研究主题系统且全面地收集所有已发表或未发表的文献,筛选出符合标准的文献,进行质化或量化合成,得出综合可靠的结论。Meta 分析又称荟萃分析,是一种定量综合多个同类研究效应的研究方法,通过对原文献中的量化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达到对统计结果的再统计,通过对已发表文献的各项研究结果的合并分析得出综合的结论。本研究首先遵循系统评价的程序和步骤,使用科学的检索策略收集相关文献,系统梳理我国2020 年底之前针对低收入家庭儿童实施的各类干预措施,再通过Meta 分析进行量化数据合成,评价各类干预措施在改善儿童身心健康方面的效果。

(一)纳入和排除标准

本研究的纳入标准为:研究对象为低收入家庭的儿童(0 ~17 岁),包括在研究中被作者明确界定为“贫困”“低收入”“低保家庭”的儿童以及“贫困地区”的儿童;开展研究的区域为中国大陆地区,包括22 个省、5 个自治区、4 个直辖市;研究设计为采用随机对照实验或准实验方法的干预研究;研究的结局指标与儿童身心健康相关;以中文或英文发表的期刊论文。本研究的排除标准为:学位论文、会议摘要、综述类文献,以及无法提取供计算效应量数据的论文。

(二)检索策略

本研究共搜索了十个中英文数据库,使用以下三组中文检索词在三个中文电子数据库(中国知网、维普期刊、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中进行系统检索,分别是:与“儿童”相关的关键词,儿童、青少年、孩子、子女、小学生、初中生、女孩、女生、男孩、男生;与“低收入”相关的关键词,贫困、贫穷、低保、经济困难、救助;与“干预” 相关的关键词,干预、项目、小组、实验、个案、培训、治疗、辅导。本研究使用以下四组英文检索词在七个英文电子数据库(EMBASE、ERIC、MEDLINE、PsycINFO、PubMed、Scopus、Web of Science)中进行系统检索,分别是:与“儿童”相关的关键词,child*、boys、girls、juvenil*、minors、adolesc*、preadolesc*、pre-adolesc*、pre-school、preschool、paediatric*、pediatric*、pubescen*、puberty、school*、campus、teen*、young、youth*; 与“ 低收 入” 相 关 的 关 键 词,poor、poverty、difficulty、disadvantaged、SES、socioeconomic、low socioeconomic;与“干预”相关的关键词,intervention、prevention、experiment*、random*、RCT、trial、group、program*、training、therapy、social service*;与“中国”相关的关键词,China、Chinese。检索词组之间采用布尔逻辑运算符号进行连接构成检索式在中英文数据库进行系统检索,检索范围为标题、摘要和关键词。本研究于2020 年12 月进行初步检索,2021 年1 月完成检索。

(三)文献筛选及数据提取

将所有检索到的文献条目导入EndNote 软件进行管理和筛选。排除重复文献后,通过筛查文献的标题和摘要排除不相关的文献,对初步保留的文献进行全文阅读并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进行筛选,最终确定纳入研究的数目。根据事先设计好的资料提取表对纳入的研究进行数据提取,所提取的数据主要包括作者、发表年份、儿童年龄、干预对象、样本量、干预措施、干预周期、结局指标等。

(四)质量评价

采用Cochrane 系统评价手册对纳入的随机对照实验进行质量评价,包括随机序列产生、分配隐藏、盲法(实施者/参与者)、盲法(结局评价者)、结局数据完整性、选择性报告、其他偏倚7 个评价指标,依据指标将研究评价为高偏倚风险、低偏倚风险或偏倚风险不明。使用MINORS 条目对纳入的准实验进行质量评价,涉及研究目的、数据收集、干预设计等12 个评价指标,每一个指标分为0~2 分,0 分表示未汇报,1 分表示汇报了但信息不充分,2 分表示汇报了且提供了充分的信息,各指标得分之和为研究的最终质量分数,一项研究的最高质量分数为24 分。

(五)数据合成与Meta 分析

使用Comprehensive Meta-Analysis(CMA)软件对数据进行Meta 分析。二分类变量采用比值比(odds ratio, OR)为效应指标,当OR <1 且p<0.05 时表明干预措施在减少健康风险上有效果;连续性变量采用标准均数差(standardized mean difference, SMD)为效应指标,当SMD >0 且p<0.05 时表明干预措施有效果,均以95%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加以描述。当纳入研究在相关结局指标上数量较少或测量不一致无法进行量化数据合成时,将对其进行质性描述。

(六)异质性检验

通过Q检验和I 2统计量对纳入研究进行异质性检验,若Q统计量对应的p>0.1 且I 2<50%,则表明异质性可以接受,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Meta 分析;若Q统计量对应的p<0.1 且I 2>50%,则表明研究之间的异质性较大,采用随机效应模型进行Meta 分析,并通过敏感性分析、调节变量分析等寻找异质性来源(Borenstein et al.,2009)。

(七)调节变量分析

本研究综合考虑儿童发展特征、干预项目特征、研究方法特征,选取并检验了如下六个潜在调节因素:儿童年龄段(0~6 岁和7~17 岁)、干预对象(仅儿童、儿童和其他)、干预周期(≤7 个月和>7 个月)、研究类型(随机对照实验和准实验)、儿童样本量(<450 人和≥450 人)以及数据收集场所(学校和村庄)。儿童年龄是影响干预效果的重要因素,根据儿童发展特征划分为婴幼儿及学龄前阶段(0~6 岁)和中小学阶段(7~17 岁),对于未提供儿童具体年龄的研究,按照平均年龄所属阶段进行划分。干预对象和干预周期是影响干预效果的重要项目特征,研究类型、儿童样本量以及数据收集场所是影响研究结果的重要研究方法特征。按照调节因素将纳入研究分组,观察Qbetween(Qb)值和p值确定干预效果是否受各调节因素的影响,p<0.05 说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比较各组的合并效应量值(OR或SMD)确定调节因素对结局指标的具体影响方向。

(八)发表偏倚检验

对纳入研究数量不少于5 篇的结局指标采用漏斗图和Egger’s 线性回归法进行发表偏倚检验。通过漏斗图观察散点图分布是否对称,判断Meta 分析结果有无发表性偏倚,再通过Egger’s 线性回归法进一步确定是否存在发表偏倚,p>0.05 说明无明显发表偏倚。当漏斗图与Egger’s 检验结果出现不一致时,以Egger’s 检验结果为准(Sterne et al.,2001)。

三、研究结果

(一)文献检索结果

本研究从十个中英文电子数据库中共检索获得25 291 条文献条目。剔除重复文献后获得11 545 篇文献;然后基于文献的标题和摘要进行筛选,排除11 302 篇与低收入家庭儿童干预无关的文献;接着对243 篇文献进行全文阅读,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排除218 篇文献,纳入25 篇文献。由于其中有1 篇文献(Luo et al.,2012)中包含了两个干预组,既实施了营养包干预又实施了信息干预,其结果将分别作为独立样本进行分析,因此,本项系统评价共包含26 项干预研究。

(二)纳入研究的特征

表1 呈现了纳入研究的特征。在研究对象的特征方面,本研究所纳入的26 项干预研究中共包含27 271 名0~17 岁的儿童和青少年。有12 项研究中儿童的年龄分布在0~6 岁年龄段,另外14 项研究中儿童的年龄分布在7~17 岁年龄段。在15 篇报告了具体男女比例的研究中,男性11 950 人,女性9 845 人。有11 项纳入研究的干预对象仅是儿童,其他15 项研究的干预对象除儿童外还包括儿童的父母或其他照顾人、学校老师或工作人员、基层卫生人员等。在干预内容方面,纳入研究涵盖了三种类型的干预,包括12 项营养包干预、10 项信息干预以及4 项综合干预。在研究方法特征方面,纳入研究中包含14 项随机对照实验和12 项准实验。对照组的类型包括空白对照(k=20)、维持已有的常规服务(k=4)、安慰剂(k=2)。纳入研究中儿童身体健康的结局指标包括血红蛋白水平、贫血率、生长发育迟缓率、营养知识得分、营养态度得分、营养行为得分,心理健康的结局指标包括心理测试得分、自信水平、心理韧性水平、心理行为发育迟缓率。

表1 纳入研究的基本特征

(三)纳入研究质量评价结果

本研究采用Cochrane 系统评价手册对纳入的14 项随机对照实验研究进行质量评估,结果显示有3 项研究具体描述了随机分配方法,7 项研究提及了随机字样,6 项研究说明了盲法,11 项研究介绍了失访情况,高偏倚风险的研究较少。本研究采用MINORS 条目对12 项准实验进行质量评估,纳入研究的得分范围为7~16 分,有7 项研究的分数在12 分以上。

(四)干预效果的Meta 分析结果和质性描述

1.营养包干预的效果

在儿童身体健康方面,本研究使用Meta 分析检验营养包干预在儿童血红蛋白水平、贫血率、生长发育迟缓率三个结局指标上的效果(如表2 所示)。第一,有6 项研究报告了血红蛋白水平指标,异质性检验结果显示研究之间存在较大的异质性(Q=374.382,p<0.1,I 2>50%),通过敏感性分析未发现异质性来源。随机效应模型结果显示,营养包干预对血红蛋白水平的合并效应量SMD 为1.078(p<0.05),说明营养包干预能够显著提高儿童血液中的血红蛋白含量。第二,有10 项研究报告了贫血率指标,研究之间存在异质性(Q=155.221,p<0.1,I 2>50%),随机效应模型结果显示合并效应量OR 为0.450(p<0.05),表明营养包干预能够显著降低儿童贫血率。第三,有5 项研究报道了儿童生长发育迟缓率,研究之间存在异质性(Q=11.326,p<0.1,I 2>50%),随机效应模型结果显示合并的效应量OR 为0.519(p<0.05),营养包干预能够显著降低儿童的生长发育迟缓率。

表2 营养包干预各结局指标的合并效应值情况

在儿童心理健康方面,仅有一项研究使用心理测试得分评估营养包干预对儿童焦虑程度的影响,故进行质性描述,该研究结果显示,干预组儿童焦虑程度减少了0.3 个标准差(p<0.05)(Luo et al.,2012)。

2.信息干预的效果

在儿童身体健康方面,本研究使用Meta 分析检验信息干预对儿童血红蛋白水平以及营养认知和行为(包括营养知识、营养态度、营养行为)的效果(如表3 所示)。第一,有3 项研究报告了血红蛋白水平指标,研究之间存在较大的异质性(Q=430.926,p<0.1,I 2>50%),随机效应模型结果显示儿童在血红蛋白水平上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SMD=0.508,p>0.05)。敏感性分析发现Luo 等人(2012)的研究是异质性的主要来源(Q=0.072,p>0.1,I 2=0)。剔除后Meta 分析结果稳定(SMD=0.035,p>0.05),说明信息干预对提高儿童血红蛋白水平没有显著效果。第二,在儿童营养认知和行为方面,有5 项研究报告了营养知识得分和营养行为得分,异质性检验结果显示这5 项研究之间在营养知识得分(Q=16.347,p<0.1,I 2>50%)和营养行为得分(Q=8.19,p<0.1,I 2>50%)这两项结局指标上都存在异质性。随机效应模型显示合并效应量分别为0.606(p<0.05)和0.291(p<0.05),说明信息干预对提高儿童营养知识和营养行为有显著效果。其次,有3 项研究报道了营养态度得分,研究之间不存在明显的异质性(Q=3.167,p>0.1,I 2<50%),固定效应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合并效应量为0.154(p<0.05),信息干预能够有效促进儿童营养态度的正向改变。

表3 信息干预各结局指标的合并效应值情况

有两项研究涉及儿童心理健康,但关注的结局指标不相同,故进行质性描述。石学云、高丽(2014)以90 名3~4 岁儿童为研究对象,发现早期教育能够促进儿童的神经心理发育。安秋玲(2016)采用个人评价问卷、心理韧性量表测量儿童自信水平、心理韧性水平,结果显示儿童的自信心、心理韧性水平均有所提高(p<0.05)。综合这两项研究来看,信息干预对儿童的心理健康的改善可能有积极效果。

3.综合干预的效果

表4 呈现了综合干预各结局指标的Meta 分析结果。在儿童身体健康方面,有两项研究报告了贫血率,研究之间没有异质性(Q=0.845,p>0.1,I 2=0%),固定效应模型结果显示合并效应量OR 为0.445(p<0.05),综合干预能够显著降低儿童的贫血率。在儿童心理健康方面,有两项研究报告了儿童心理行为发育迟缓率,根据随机效应模型合并的效应量来看,综合干预对降低儿童的心理行为发育迟缓率没有显著效果(OR=0.830,p>0.05)。

表4 综合干预各结局指标的合并效应值情况

(五) 调节变量分析结果

由于营养包干预和信息干预的纳入研究存在较大的异质性,本研究进一步进行调节变量分析,探索潜在调节因素对效应量带来的影响。

1.营养包干预中调节变量分析结果

营养包干预对儿童贫血率的降低效果受干预对象(Qb=130.528,p<0.05)、儿童年龄(Qb=87.229,p<0.05)、干预周期(Qb=11.789,p<0.05)、样本量(Qb=9.198,p<0.05)、数据收集场所(Qb=82.578,p<0.05)以及研究类型(Qb=76.071,p<0.05)的影响(见表5)。一是干预对象,6 项以儿童为干预对象的研究的合并效应量OR 为0.739(p<0.05)、4 项以儿童及其周围其他人为干预对象的研究的合并效应量OR 为0.287(p<0.05),表明当干预对象不仅包括儿童还包括其周围人时,营养包干预在降低儿童贫血率方面呈现出更好的效果。二是儿童年龄,0~6 岁和7~17 岁两组研究的合并效应量OR 分别为0.376(p<0.05)和0.682(p<0.05),表明营养包干预在改善0~6岁儿童贫血状况方面呈现出更好的效果。三是干预周期,当干预周期≤7 个月时,合并效应量OR 并不显著(p>0.05),而且组间存在统计学差异(Qb=11.789,p<0.05),周期超过7 个月的营养包干预呈现出更好的效果(OR=0.437,p<0.05)。四是样本量,“<450”和“≥450”两组研究的合并效应量OR 分别为0.234(p<0.05)和0.502(p<0.05),表明当样本量少于450 人时,营养包干预在降低儿童贫血率方面呈现出更好的效果。五是数据收集场所,分为“学校”和“村庄”两个组别,合并效应量OR 分别为0.682(p<0.05)和0.402(p<0.05),在村庄收集数据的营养包干预得出更好的效果。六是研究类型,4 项准实验研究的合并效应量OR 为0.401(p<0.05)、6 项随机对照实验研究的合并效应量OR 为0.530(p<0.05),表明当研究类型为准实验时,营养包干预在降低儿童贫血率方面得出更好的效果。

表5 贫血率结局指标的调节变量分析结果(营养包干预)

营养包干预对儿童血红蛋白水平的影响受干预周期(Qb=31.978,p<0.05)和样本量(Qb=131.462,p<0.05)的调节作用,但不受儿童年龄(Qb=0.962,p>0.05)、数据收集场所(Qb=0.962,p>0.05)以及研究类型(Qb=0.001,p>0.05)的调节作用,表明干预周期和样本量是重要的调节因素(见表6)。营养包干预在不同的干预周期均体现出显著的正效用,且当干预周期≤7 个月时效用更大(SMD≤7个月=1.698,p<0.05;SMD>7个月=0.321,p<0.05)。样本量会影响营养包对血红蛋白水平的干预效果,但是两个亚组中的合并效应量均不显著(p>0.05),这说明血红蛋白水平这一结局指标下的样本量不适合以450 为界限进行分组,未来还需要作进一步探讨。

表6 血红蛋白水平结局指标的调节变量分析结果(营养包干预)

研究类型(Qb=8.514,p<0.05)会显著影响营养包干预对儿童生长发育迟缓率的降低效果,而干预对象(Qb=0.116,p>0.05)、儿童年龄(Qb=0.125,p>0.05)、干预周期(Qb=0.125,p>0.05)、样本量(Qb=1.277,p>0.05)以及数据收集场所(Qb=0.125,p>0.05)均对降低儿童生长发育迟缓率没有显著影响(见表7)。当研究类型为随机对照实验时,合并效应量并不显著(p>0.05),而且亚组间存在统计学差异,这说明研究类型为准实验更有助于营养包干预降低儿童的生长发育迟缓率(OR=0.439,p<0.05)。

表7 生长发育迟缓率结局指标的调节变量分析结果(营养包干预)

2.信息干预中调节变量分析结果

对于血红蛋白水平,纳入研究在干预对象、儿童年龄、样本量、数据收集场所以及研究类型方面是一样的,无法根据以上五个因素进行分组,所以只讨论干预周期对干预效果的影响(见表8)。Meta 分析结果显示信息干预并不能显著提高儿童的血红蛋白水平。虽然按照干预周期对纳入研究进行分组后,异质性检验结果显示干预周期会影响信息干预对儿童血红蛋白水平的作用(Qb=122.462,p<0.05),但两个亚组下的合并效应量均不显著(p>0.05),表明信息干预并不能显著提高儿童的血红蛋白水平。

表8 血红蛋白水平结局指标的调节变量分析结果(信息干预)

对于营养知识得分,纳入研究均以儿童为干预对象,并且都在学校收集数据,所以该结局指标下讨论干预周期、样本量、研究类型这三个调节因素。信息干预对营养知识得分的正效用会受到干预周期(Qb=6.779,p<0.05)、样本量(Qb=14.761,p<0.05)以及研究类型(Qb=3.894,p<0.05)的影响(见表9)。干预周期不多于7 个月的研究的合并效应量SMD 为0.462(p<0.05)、干预周期多于7 个月的研究的合并效应量SMD为0.690(p<0.05),说明多于7 个月的干预周期更有利于信息干预提高儿童的营养知识水平。样本量的两个亚组下的研究的合并效应量SMD 分别为0.440(p<0.05)和0.817(p<0.05),表明当样本量不少于450 人时,信息干预在提高儿童营养知识方面的效果更好。当研究类型为随机对照实验时,更有助于信息干预提高儿童的营养知识得分(SMD随机对照实验=0.679,p<0.05;SMD准实验=0.479,p<0.05)。

表9 营养知识得分结局指标的调节变量分析结果(信息干预)

干预周期(Qb=0.061,p>0.05)、样本量(Qb=0.159,p>0.05)以及研究类型(Qb=0.490,p>0.05)均不会影响信息干预对营养行为得分的积极作用。信息干预对儿童营养态度的正向改变效果不会受到干预周期(Qb=2.332,p>0.05)和样本量(Qb=2.332,p>0.05)的调节作用。

(六)发表偏倚分析

对纳入研究不少于5 篇的结局指标进行发表偏倚检验。在营养包干预效果方面,纳入研究并未对称分布在中轴线附近,可能存在发表偏倚,之后对这三个结局指标分别进行Egger’s 检验,结果显示研究间发表偏倚并不明显(t=1.531,p>0.05;t=1.456,p>0.05;t=0.636,p>0.05)。信息干预对营养知识得分和营养行为得分的漏斗图呈现相对对称的漏斗形,结合Egger’s 检验结果来看(t=1.777,p>0.05;t=0.431,p>0.05),研究无明显发表偏倚。

四、讨 论

健康被视为具有经济价值的人力资本,在降低相对贫困发生率和阻断贫困代际传递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李晓曼、曾湘泉,2012;钱力、张轲,2022)。自经济学家Amartya Sen(1976)提出“可行能力”理论以来,越来越多的学者认为贫困应该表现为福利的缺失而非收入水平的差异(Shen& Li,2022)。在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构建的人类发展指数和人类贫困指数中,健康、教育及生活水平并列为衡量贫困的三个维度(高帅、毕洁颖,2016)。学界对儿童贫困的理论理解及研究重点也从单纯的货币贫困转向多维贫困,国内外学者尝试从不同视角去探究儿童多维贫困的评估指标及程度水平,其中身体健康和社会情感都是重要的评估维度(Kim,2019;Qi &Wu,2015;Lekobane et al.,2020)。保障低收入家庭儿童的身心健康对打破贫困的代际传递,为国家发展提供高质量人力资本,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推动社会公平正义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使用系统评价和Meta 分析的方法,系统梳理和回顾我国在2020年底之前针对低收入家庭的儿童实施的各类干预措施,包括营养包干预、信息干预以及综合干预,并客观评价干预措施在改善儿童身心健康方面的效果。营养包干预在我国低收入地区已经实施了十多年之久,营养包种类不断增多,面向的儿童群体由婴幼儿扩大到学龄儿童,干预模式逐渐成熟(李冉等,2018)。本研究的结果显示,营养包干预能对低收入家庭儿童生长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进行直接补充,提高血红蛋白水平,降低贫血率及生长发育迟缓率,改善身体健康状况。

信息干预是除营养包干预之外常用来改善儿童营养状况的另一种干预模式,不仅关注儿童,也关注儿童所处的家庭,通过健康教育活动向儿童或照护人普及喂养或营养知识,达到改善儿童营养状况的目的。近年来,国家颁布的《国民营养计划(2017—2030 年)》《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 年)》等文件也指出在农村地区普及婴幼儿科学喂养的重要性。本研究发现,虽然信息干预能够有效改善低收入家庭中儿童的营养认知和行为,但对提高他们的血红蛋白水平并没有显著影响,原因可能有两点:一是信息干预的效果具有滞后性,当儿童及照护人接受并认可营养相关知识后,体现在儿童健康改善上可能需要一段时间,纳入研究中的时间跨度可能还不足以观察到儿童血红蛋白含量的变化(常芳等,2017)。二是影响儿童营养状况的膳食行为不仅与营养认知和饮食习惯有关,还受制于家庭和当地的经济水平(曾娜等,2013;沈敏学等,2013)。家庭是否有足够的经济能力支撑其实现食品消费行为的转变是一个关键因素(Culhane et al.,2013;王宙翔、刘成奎,2021)。因此,在实施信息干预时需要考虑家庭和当地的经济状况,提高整体的经济水平或有助于信息干预发挥更大的效用。

融合营养包干预和信息干预等多元素内容的综合干预能有效降低低收入家庭儿童的贫血率。但是,由于单一营养包干预在改善儿童身体健康水平方面效果显著,而单一的信息干预在此方面却没有显著的效果,本研究无法进一步判断综合干预在降低儿童贫血率方面的作用是由于营养包的因素还是多元素整合的效果。再者,强调儿童多元发展的综合干预对降低儿童的心理行为发育迟缓率方面并没有显著效果。事实上,综合干预的碎片化现象已经受到诟病(高扬、曾晓东,2015)。Jahir 等(2021)在探讨社区卫生工作者应如何促进儿童综合发展时提到,干预措施并不是越复杂越有效,而是需要有针对性。值得注意的是,综合干预的碎片化现象并不能否定多元素干预模式本身的效果和优势。碎片化现象有可能是由儿童发展指标以及服务供给标准不明确导致的。综合干预不应是不同内容的拼凑,而应是多元素内容的有机结合,以发挥单一干预元素无法达到的效果。因此,地方政府或社会组织在设计针对低收入家庭儿童的综合干预项目时,应充分考虑儿童不同阶段的发展指标并依此构建服务标准,使其发挥更大效用。

本研究发现营养包干预和信息干预的效果受儿童年龄、干预对象、干预周期的影响。首先,当干预项目提供给0~6 岁儿童时,干预措施在改善儿童健康方面呈现出更好的效果。儿童早期发展质量对个人的童年及其一生的健康都有重要影响(赫克曼、罗斯高,2019)。社会经济状况带来的不利影响与儿童年龄呈正相关,儿童经历贫困的时间越长,身体和心理健康状况越差。如果儿童早期的干预措施能够实施到位,将有助于减少未来社会发展成本;相反,如果早期对人力资本的投入较少,那么则需要在生命周期的后半段进行大量投资才能得以弥补(郭思源,2021)。其次,当营养包干预或信息干预的服务对象包括儿童及其周围人(如照护人)时,干预措施在改善儿童健康方面呈现出更好的效果。根据生态系统理论,儿童的发展嵌套于相互影响的环境系统之中,家庭、学校、社区等系统互相作用并影响儿童发展。当干预项目考虑到儿童所处生态系统,服务对象不仅包括儿童本人,还包括其父母或其他照护人、学校老师或工作人员、社区工作人员时,干预项目可能会呈现更好的效果。最后,当干预周期大于7 个月时,干预措施在改善儿童健康方面呈现出更好的效果。改善儿童健康的干预项目需要长期持续投入,日积月累才能看到实效。

基于系统评价和Meta 分析的结果,本研究对低收入家庭儿童干预项目的设计与实施以及相关评估研究提出如下几点建议:一是要明确对低收入家庭儿童直接进行营养补充的重要性,特别是在儿童0~6 岁生长发育的黄金期,各种健康资源应向低收入地区倾斜,消除经济劣势给儿童带来的消极影响,促进儿童的早期发展;二是针对低收入家庭儿童的干预措施应充分考虑其生活的生态系统,将与其密切相关的人也作为服务对象,或为他们提供相应的服务以达到间接帮助儿童的目的;三是实施针对低收入家庭儿童的项目时,应注重服务的持续性和长期性,一方面可以让服务对象看到自身改变,体现服务的价值和意义,另一方面也有足够的时间形成长效机制,应对效果滞后性的问题;最后,健康是一种包括身体和心理的健全状态,儿童身心健康相互影响。本研究的纳入研究较少评估干预项目对儿童心理健康的效果。针对低收入家庭儿童的干预项目应以儿童的发展性需求为导向,加强身心一体综合发展的意识,注重儿童的心理健康。相关评估研究也应更注重对儿童心理健康指标的评估。

本研究存在局限性。第一,虽然已经使用较为全面的关键词进行文献检索,但也不排除存在关键词不完全的情况。例如本研究关注的对象年龄在0~17 岁,但现有检索词中未包含“高中生”等,可能存在文献遗漏情况。第二,本研究只检索了已发表的中英文期刊论文,没有包括会议论文、学位论文等,纳入的研究数量较为有限,这也导致能够纳入Meta 分析的量化研究较少。例如,纳入研究中涉及综合干预的文献数量较少,干预效果还需要进一步验证。心理健康方面缺少可供分析的共同结局指标,只能作质性描述,结论仍具有不确定性,有效缓解儿童心理问题的最优干预方案在本研究中并未找到。第三,亚组分析中只确定了少数几个调节因素,可能还存在其他未被分析的调节因素,未来的研究需要进行更加全面系统的检索并作更加深入的分析。

五、结 语

低收入家庭中的儿童受家庭经济状况的影响处于社会弱势地位。对低收入家庭儿童所面临的身心健康问题进行干预是改善儿童不利发展处境、提升人力资本、打破贫困代际传递、实现共同富裕的有效途径。本研究认为,提供给低收入家庭儿童的干预措施应以儿童的发展性需求为导向,注重在儿童早期进行干预,充分考虑儿童所处的生态系统,保障服务供给的长期性和持续性,关注儿童身心健康的统一性,并充分利用科学研究的证据优化服务模式,提高干预的有效性。本研究总结了我国以往儿童减贫工作方面的实践经验,汲取到的良好做法和经验教训不仅能为低收入群体社会服务质量的改善提供科学证据,也对助力我国后扶贫时代反贫困战略,如乡村振兴规划,社会救助改革以及其他卫生、教育和儿童保护战略等的设计和实施十分重要。这些实践经验不仅对正处于巩固拓展脱贫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阶段的中国至关重要,也对仍在努力消除极端贫困和儿童多维贫困的国际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猜你喜欢
低收入效应营养
我国已有6200多万低收入人口纳入动态监测预警范围
今日农业(2022年15期)2022-09-20 06:54:16
铀对大型溞的急性毒性效应
山西六类低收入群体可获农村危房改造补助户均1.4万
今日农业(2021年14期)2021-11-25 23:57:29
夏季给猪吃点“苦”营养又解暑
今日农业(2021年11期)2021-08-13 08:53:34
懒马效应
今日农业(2020年19期)2020-12-14 14:16:52
这么喝牛奶营养又健康
营养Q&A
幸福(2018年33期)2018-12-05 05:22:46
娶低收入老婆
妇女生活(2018年10期)2018-10-12 02:57:54
应变效应及其应用
春天最好的“营养菜”
海峡姐妹(2016年5期)2016-02-27 15: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