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玲 林星镇 袁 娟 侯新聚 彭天忠
(南昌市洪都中医院康复科,江西 南昌 330000)
骨骼肌损伤可分为急性骨骼肌损伤和慢性骨骼肌损伤,慢性骨骼肌损伤是慢性软组织损伤的一种,临床多以顿挫和牵拉损伤为主,造成组织炎症、水肿,然后产生新生肌纤维和血管,同时也会增加瘢痕和再次损伤的情况[1]。张志杰等[2]发现慢性骨骼肌损伤后较容易引起痉挛、肌肉萎缩、凝血功能障碍,进而产生炎症反应,且该病具有较难根治和容易反复发生的特点,对患者的运动功能产生严重的影响。临床多采用非甾体类抗炎药、手术治疗和红外治疗,有明显的阵痛作用,但是长时间的应用会对患者的机体产生一定的损伤,导致效果并不理想[3]。中医认为筋附于骨,卫气不足,则邪气趁虚而入,筋脉关节失去濡养,进而引发痹证,因此,临床多以调畅卫气和疏通血液循环为主要治疗方法。筋针是一种作用于机表的浅刺类针灸,可疏导气机、固护卫气、祛邪外出,在刺激筋膜的同时,降低肌肉和关节劳损,临床效果显著[4]。本研究采用筋针治疗大鼠慢性骨骼肌损伤,并且探讨其对骨骼肌的效应机制。
1.1 材料选取健康雄性SD 大鼠12 只,体质量200~220 g,总体质量2.40~2.64 kg。于普通环境级下单笼饲养,保持室内温度15~25 ℃,空气流通干燥,日常标准饲料喂养,自由摄水,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6只,造模成功组后不处理;实验组6 只,造模成功后给予筋针疗法治疗,每周3次,4周后检查。整个实验过程严格遵循《关于善待实验动物的指导性意见》[5],本研究选用大鼠慢性骨骼肌损伤模型。
1.2 试剂和仪器毫针(山东亚泰医疗器械有限公司,鲁械注准20172270881);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试剂盒(上海酶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1.3 造模方法本实验选用下坡跑离心收缩运动模型诱导动物的慢性骨骼肌损伤模型。该模型由Armstrong 设计,以鼠类动物跑台为实验仪器,跑台坡度为-16°,速度为16 m/min,运动时间为90 min 以上。本实验动物模型的制备在Armstrong 模型方案的基础上延长了运动时间,使运动大鼠每日的运动时间持续至150 min,运动天数为28 d,以更好地诱导。
1.4 治疗方法筋针疗法:选穴:根据筋针理论,在大鼠腓肠肌慢性损伤部寻找压痛点、筋结点或痛减点,即为筋穴。操作:以0.30 mm×40 mm 毫针,在上述筋穴常规消毒后进针,沿皮下平刺25~35 mm,留针20 min,每周3次。
1.5 相关指标观察(1)雌激素相关受体α(ERRα)、乙酰化酶3(SIRT3)、锰超氧化物歧化酶(SOD2)蛋白表达:样品制备:取6.53 g 骨骼肌组织先用冷处理的TBS 清洗2~3 次,清除血污,并剪成小块放置到匀浆器中。向匀浆器中加入组织裂解液溶解,并加入10 μL 蛋白酶抑制剂,在冰浴条件下充分匀浆。将匀浆液转移至离心管中,冰浴30 min 后,离心10 min(15 000 r/min,离心半径:15 cm),吸取上清液并转移到新的离心管中,置于-20 ℃冰箱中保存备用。采用Western Blot 实验检查ERRα、SIRT3、SOD2 的相对表达量。(2)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活性:用不含抗凝剂的真空离心管,静置20 min,离心15 min(15 000 r/min,离心半径:15 cm),吸取肌肉匀浆,置于-85 ℃冰箱保存。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慢性骨骼肌损伤模型大鼠肌肉匀浆中CK、LDH 活性,具体操作参照说明书。
1.6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7.0 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组间两两比较采用SNK-q法。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1 2 组大鼠骨骼肌组织ERRα、SIRT3、SOD2蛋白表达比较实验组ERRα、SIRT3、SOD2 蛋白表达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2组慢性骨骼肌损伤模型大鼠骨骼肌组织ERRα、SIRT3、SOD2蛋白表达比较 (± s)
表1 2组慢性骨骼肌损伤模型大鼠骨骼肌组织ERRα、SIRT3、SOD2蛋白表达比较 (± s)
组别实验组对照组t值P值鼠数66 ERRα 0.53±0.06 0.34±0.01 7.651 0 SIRT3 0.41±0.01 0.27±0.12 2.848 0.017 SOD2 0.20±0.04 0.15±0.02 2.739 0.021
2.2 2 组大鼠骨骼肌组织CK、LDH表达比较实验组CK、LDH表达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2组慢性骨骼肌损伤模型大鼠骨骼肌组织CK、LDH表达比较 (± s,mU/mL)
表2 2组慢性骨骼肌损伤模型大鼠骨骼肌组织CK、LDH表达比较 (± s,mU/mL)
组别实验组对照组t值P值鼠数66 CK 45.21±9.67 179.25±17.01 16.780 0 LDH 85.69±8.94 121.32±10.28 6.406 0
骨骼肌损伤多发于四肢和臀部,机体纤维受到机械性过度牵拉或者压力,引起骨骼肌纤维断裂、炎症和坏死等[5]。骨骼肌损伤后愈合需要较长的时间,且容易二次受伤。中医认为骨骼肌受损属于“筋伤”范畴,患者机体静脉受损和气机失利。针灸治疗具有价廉的特点,且见效快、无不良作用,已经被广泛应用于临床。筋针疗法遵循《灵枢·经筋》“治在燔针劫刺,以知为数,以痛为腧”的治则,以“以痛为腧、以结为腧、以舒为腧”的主要选穴方法,浅刺筋穴,是治疗筋性疾病的一种新型针刺方法。周可林等[6]对14 种不同软组织损伤的140 例患者采用筋针治疗并观察,在所有患者中,腰臀部受损患者占20.27%,分析所有患者治疗前后VAS 评分,发现筋针具有明显的即时止痛效果,但其机制尚不明确,因此筋针针刺后机体组织变化成为我们关注的焦点。经筋病主要由腠理疏松、正气不足、邪气入侵导致血液无法运行所致,临床多数表现为疼痛,因此临床治疗以“以痛为腧”选取穴位。筋针治疗软组织损伤性疾病,可依据患者的病变部位施针。贾云柱等[7]的研究表明筋针治疗肩周炎临床效果显著。筋膜、痉挛的软肌肉组织受到损伤后,使用松解治疗可以降低炎症反应和局部组织微循环,缓解局部组织神经张力,修复病变组织结构。筋针主要通过理顺肌肉筋膜组织,从而改善血液循环和周围组织的弹性,消除水肿,降低疼痛反应。
骨骼肌中含有ERRα、ERRβ、G 蛋白欧联雌激素受体3 种,其中ERRα 结构和异常的功能对骨骼肌的肌细胞线粒体完整、脂质代谢,以及再生能力产生影响,最终导致肌营养不良和肌肉萎缩[8]。SIRT3 通过去乙酰化代谢作用,直接参与线粒体氧化代谢和能量代谢,以及细胞凋亡等,维持细胞正常的生理功能[9]。邢东梅等[10]的研究表明SIRT3 可直接活化SOD2 的赖氨酸残基脱乙酰化,提升细胞核增高SOD2 的mRNA 水平的能力,从而减轻机体氧自由基应激耐受能力。本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的ERRα、SIRT3、SOD2 蛋白表达均高于对照组,表明筋针刺激能对慢性骨骼肌损伤产生明显的改善作用。分析其原因为筋针治疗后线粒体合成和抗氧化能力增加,同时也能提升抗氧化应激能力,进而改善骨骼肌运动功能。慢性骨骼肌损伤的生化指标有:血清CK及其同工酶、血清LDH、波型蛋白与结蛋白(Desmin)、肌红蛋白、白细胞介素-8(IL-8)、总抗氧化能力等[11]。其中CK、LDH 被认为是组织损伤的标志和评价骨骼肌承受负荷强度及其有氧耐力水平的指标,而研究[12]发现结蛋白与肌细胞损伤的修复过程有关,故也可用来检测骨骼肌损伤情况,实验组的CK、LDH 活性均低于对照组,说明筋针可减轻氧化应激反应。CK是运动后肌合成的一种酶或者运动时为肌肉提供能量,正常情况下,机体有较少的CK 含量。筋针以浅刺皮下的方式,依据“以痛为腧,以结为腧,以腧为筋”的原则,刺激卫气、舒筋散津,缩短痹症和筋性疾病的恢复时间。刘晓洁等[13]发现筋针在镇痛方面具有快速和进针少,且安全性较好的特点,较容易被接受,可缓解局部血液循环和松解压力。于楠楠等[14]也认为筋针主要松解“横络”,解除肌痉挛粘连软组织,促进渗出液的吸收,降低炎症因子水平,缓解疼痛。
综上所述,筋针治疗可改善骨骼肌损伤情况,通过提升ERRα、SIRT3、SOD2 水平,降低CK、LDH 水平,增强抗氧化耐受性,为今后应用筋针治疗慢性骨骼损伤提供了理论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