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晓燕 陆羡羡 范俊沂
中药在中医辨证论治中得到广泛应用,但在患者使用之前,需要经过煎煮和炮制才能让患者通过内服或外用的方法发挥出药物的最大药效,才能发挥很高的临床用药价值[1]。其中,中药炮制是中药应用中的重要环节,它以中医的理论知识为基础来对中药进行加工处理,经炮制处理后,使中药饮片的药理学功能发生变化,从而增强药物的临床疗效[2]。而中药饮片是参照中医药对应用药规定,将中药材进行炮制加工处理才能更好地用于中医汤剂和中成药的制备[3]。而由于中药成分十分复杂,且具有一定的理化性质,目前的炮制方法属于针对中药饮片。但是,不同的炮制方法被用于不同的中药材,它们所产生的作用与药性均有很大的差别,关乎于中药饮片的相关质量[4]。本研究回顾性分析2021 年2 月—2022年11 月收治的99 例使用中药饮片诊治的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归纳出差别性中药炮制在中药饮片相应治疗方面的实施效果,报道如下。
回顾性分析汕头潮南民生医院于2021 年2 月—2022年11 月接收的99 例需使用中药饮片进行治疗的UC 患者的临床资料,年龄21 ~68 岁,平均(54.91±3.24)岁。根据服用不同的中药炮制方式制成的中药饮片,分为三组,各33 例。A 组男性20 例,女性13 例;年龄21 ~66 岁,平均(46.50±3.20)岁;病程1 ~3 年,平均(1.26±0.24)年。B 组男性19 例,女性14 例;年龄22 ~68 岁,平均(47.50±3.20)岁;病程1 ~3 年,平均(1.36±0.04)年。C 组男性21 例,女性12 例;年龄21 ~62 岁,平均(45.50±3.20)岁;病程1 ~2 年,平均(1.04±0.05)年。三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已通过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纳入标准:(1)需要采用中药制剂进行诊疗者。(2)在纳入本试验前3 个月内未服用其他药物者。排除标准:(1)对文中所述的中成药有过敏反应者。(2)哺乳期、妊娠期女性。(3)中成药有关疗效差者。(4)中药饮片临床治疗配合差者。
药材选择:入选的UC 患者以人参20 g、茯苓20 g、白术15 g、山药15 g、薏苡仁15 g、砂仁10 g、桔梗15 g、甘草6 g 组方参苓白术散,依据不同患者的中医证候特点进行加减,将组方中白术进行不同炮制处理方式给予加工。
处理方法:(1)A 组预炮制土炒处理分级法。进行简单的水处理,在炮制之前给予分类处置;炒制白术过程中加入土粉(伏龙肝粉),严格控制炒制温度及时间;让白术受热均匀;待白术均沾匀土粉后,再出锅将多余土粉筛除,待凉透后,再加入组方中一同入药煎制。(2)B 组白术焦制分级法:将白术入锅中大火炒制,炒制其表皮显著变为褐色后出锅放置常温状态,再入组方药中一同煎制。(3)C 组炙制分级法:将麸皮入锅炒制冒烟,将挑选后的白术饮片入锅中翻炒,待嗅出白术药香后取出,放置常温后再入“参苓白术散”组方中一同煎制[5]。
煎制过程:用水将需煎制的药物浸泡0.5 h,待武火煮沸后取文火煎制0.5 h,将首次煎制的药液过滤置容器中;再将药材加水,反复煎制3 次,随后将3 次煎制的药液再取文火水煎制300 mL。
服法用量:2 次/d,早、晚各服1 次,1 剂/d,疗程8 周。
(1)依照《中西医临床消化病学》[6]中相关标准对3个组患者的疗效进行评定。显效:服药后腹痛、腹泻等症状反应消失;有效:服药后腹痛、腹泻症状反应缓解或改善;无效:服药后腹痛、腹泻无任何改善。总有效率=(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对比三组患者不良药物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ADR)情况(反酸、恶心、腹胀)。
采用SPSS 27.0 对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中药饮片的疗效总比例、中成药引起ADR 的总比例)用n(%)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用(±s)表示,采用t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三组UC 患者的疗效各不相同,B 组的治疗效果稍高于A 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44,P=0.621);C 组的治疗效果优于A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827,P=0.001);C 组治疗效果优于B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580,P=0.001),见表1。
表1 A 组、B 组与C 组中药饮片疗效比较[例(%)]
三组UC 患者在服用不同炮制方式所得的中药饮片药液治疗过程中,其ADR 发生率均有所不同,其中A 组与B 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96,P=0.757);C 组的ADR 发生率似乎低于其他两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A:χ2=1.158,P=0.282;C/B:χ2=1.886,P=0.170),见表2。
中药饮片是一种需要经过加工处理后的中医药炮制品,而炮制方法是临床用药中一种特殊的加工方法。它是一种以中医药理论为主、辨证施治为辅的临床用药理论,利用对药物本身的性质进行调剂、制剂,能够将中药的药理活性在体内充分发挥其药效,从而提高组方中各种药物的配伍协同效果;由此保证患者用药疗效有效性[7]。中药材的加工方法有很多,其操作手法会对各种药物产生影响。临床上认为不同的炮制方法,其药效在多方面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差异;因此选择合适的中药炮制方式则需要结合中药饮片的特性,才能强化中医药的药理和药性,从而保证中药饮片的品质[8]。
根据中药材的加工方法,可以将其加工过程分成纯加工过程、炮制工序、切制操作等方式;不同炮制工序能对各种中药饮片进行高效的处理,可提高中药的疗效,降低中药饮片的毒性及危害物,以及降低ADR 发生率[9],经炮制之后,相关的中药材能有效地发挥它们的治疗优势,而且中药饮片更易被病患所接受。
中药加工方法以煎制为主,也有蒸、炙法等方式,它们的制作方法各不相同,能让药品与之相接触的温度、湿气的散失、药品的化学特性发生转变。根据中药饮片的本质和形态,给予加温、水处理或浸水工序,可以在某种程度上缓解中药的药性以及减毒增效,亦能在确保中药材用药安全的同时还能够完整地保存中药材的成分功效。而中药材经处理之后,其有关外部形态、药性、药理效果都会发生改变,因此能够更好地相结合,发挥出更优异的药效[10]。在对中药进行炮制前需要将相结合的药性进行统一,再进行炒、炙等炮制工序,才能尽可能去除中药材内不满足中药饮片有关标准的物质成分;主要目的在于剔除掉劣质、不合格饮片,才能更好地把控中药材的品质。所以,要在与中药材有关的炮制上进行合适的控制,实行均衡的炮制,才能使中药材中的活性物质得到最大程度的保护,从而提高中药材的有关药效和所含有的化学物质的含量[11]。研究中指出,先加工中药材,实行中药饮片分类发展中药加工,可以改善疗效,确保治疗的安全性。本研究A、B、C组分别开展土炒法、焦制法、炙制法,其各组的治疗有效率以及ADR 发生率分别为(51.51%,18.18%)、(57.57%,21.21%)、(96.96%,9.09%),由此可见不同炮制工序能直接对中药饮片的药效及安全性产生截然不同的影响。用不同的方法处理中药材,可以改变中药的性质,炮制工序会影响中药的相应性状和气味。部分动植物类中药具有较强的毒性和副作用,尽管它与“以毒攻毒”这一传统的医学原理相一致,但是过量的摄入仍然会影响人类的健康,干预患者的康复过程。而炮制可以降低甚至去除中药的毒性,复方饮片的配伍比例,使患者在使用药物后的不适感受得到缓解,进而提升患者的治疗耐受度。除此之外,在经过合理的炮制操作后,中药材所含有的化学成分会发生一些变化。提高或减少中药内部的化学成分的含量和溶解度,亦能提升中医方剂对患者病情的疗效[12]。本研究中,先将药材进行分类、调配,采用炒、炙等炮制工序与处理后比较,采用炒灸的方法进行中药炮制的方法处理组方,对患者的中药饮片治疗获得的疗效具有更大的治疗优势。本研究显示,C 组所用的灸制法对白术进行炮制其对UC 患者的治疗效果高于其他A、B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A 组的炮制方法的治疗效果与B 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这说明在UC 临床治疗中,对参苓白术散药方中的白术采用炙炒方式进行炮制比其他炮制方法更好,更能提高中药饮片的疗效。此文的研究结果为白术的中药炮制标准制定提供了借鉴内容。
综上所述,从本文的中药复方参苓白术散对UC 疗效观察得出:将白术水处理前联合炮制综合法,能让复方的疗效发挥出更大的优越性,能提高中药饮片的疗效,减少中药饮片在临床应用中的ADR 发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