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不住”“不由得”“由不得”的情态类别、演变及差异

2024-01-08 08:42
关键词:任由道义情态

周 红

□语言学研究

“禁不住”“不由得”“由不得”的情态类别、演变及差异

周 红

(上海财经大学 国际文化交流学院,上海 200433)

“禁不住”“不由得”“由不得”具有情态特征。“禁不住”表示“不能制止”“不能承受”“不由自主地”,“不由得”“由不得”表示“不能任由”“不由自主地”。道义情态出现早于动力情态,前者因果关系强于后者。“不由得”“由不得”的二者情态功能互补。三者主观性程度依次渐高,这与情态类别及其比例、施动者被动性强弱、叙说者强迫性强弱有关。“禁不住”句法独立性较强,可单独做谓语。“由不得”25%用于对话,表强烈的劝阻;“不由得”“禁不住”则几乎不用于对话。

禁不住;不由得;由不得;情态类别;演变;主观性

引言

“禁不住”“不由得”“由不得”是一组相近的词。正如《现代汉语词典(第七版)》“禁不住”释义为“承受不住(用于人或物)”“抑制不住”,“不由得”释义为“不容”“不禁”,“由不得”释义为“不能依从,不能由……做主”“不由自主地”[1]。

学界主要从四个方面讨论:一是关涉对象,如武惠华认为“不由得”动作施事须是有生命的、有自我控制力的人[2];金桂桃则认为“禁不住”与人有关,“不由得”则不一定[3]27-31。二是语义特征,如金桂桃认为“禁不住”表想控制却不能控制,“不由得”则没有这一意味[3]27-31;陈凤认为“由不得”强调外在客观因素,被动性更强,多用于消极语境,而“不由得”强调主观控制不住,主动性更强,多用于积极语境[4];朱磊认为“由不得”比“不由得”主观态度弱,但规约性更强[5]106-112;宗守云认为“不由得(NP)不VP”具有显致因性、唯主体性、非事件性和强主观性[6]。三是语用特征,如陈凤认为“由不得”可用于感叹句表无奈义,用于祈使句表命令禁止义[4];朱磊认为“不由得”多副词用法,口语语体占比高;“由不得”多动词用法,流行语占比高[5]106-112。四是语法化与词汇化过程,如范振强[7]、康馨月[8]认为“不由得”是由“不由”加上后缀“得”发展而来的,经历了由客观情态到主观判断的主观化过程;李思旭认为“由不得”“不由得”经历了由短语到动词再到副词的过程[9]。以上研究关注范围广,不过尚未从范畴角度进行统一的观照与解释。

我们认为,三者均是能性述补词语,表达能性情态,语义上存在交叉。能性情态是情态范畴的子范畴,是说话者由于对事件或命题的不确定性(能否成立)而产生的表达推测或估计的意义。Perkins认为情态可分为动力情态、道义情态和认识情态,分别对应于自然法则、制度法则和理性法则[10];Palmer认为动力情态与句子主语的能力和意愿相关,道义情态涉及允许和义务,认识情态涉及证据和常识为基础的推断,三者之间存在主观化[11]。范晓蕾建构了以汉语方言为本的汉语能性情态系统,“内在能力”“条件可能”属于动力情态,“条件许可”“道义许可”属于道义情态,“认识可能”属于认识情态[12]。本文拟从情态角度入手,结合北大CCL语料库和自建600万字语料库,分析“不由得”“禁不住”“由不得”的情态类别、演变及差异。

一、“禁不住”“不由得”“由不得”的情态类别

(一)“禁不住”的情态类别

“禁不住”可表叙说者对受主客观条件制约施动者不能制止某事件或事物的主观认定,属动力情态中的条件可能,标注为“禁不住1”,其中“禁”读为“jìn”。“禁不住1”是动词,意为“不能制止”,关涉事件或事物,例如:

(1)文化市场中存在一些不健康的东西,“扫黄”总扫不清、,这只是大文化现象中一个方面的突出表现。(《1994年报刊精选》)

(2)每年正月初一,他都要到四五个残疾人家庭拜年。残疾人的贫困和病痛,时常让他自己的泪水。(《人民日报》1998年)

“禁不住”也可表叙说者对受客观条件制约施动者主观上不能承受某事件的主观认定,属动力情态中的主观能力,标注为“禁不住2”,其中“禁”读为“jīn”。“禁不住2”是动词,意为“不能承受”,可后接事物性宾语,如例(3);也可后接事件性宾语,如例(4)。

(3)(有一只小鸟)那料峭的寒风,栽倒地上死了,滚成一个雪团!(梁实秋《鸟》)

(4)但近年来,公司个别领导金钱的诱惑,大肆进行贪污、挪用公款犯罪,公司效益大幅下降。(《人民日报》1998年)

“禁不住”还可表示叙说者对受主客观条件制约施动者不由自主地发出某事件的主观认定,属动力情态中的条件可能,标注为“禁不住3”。“禁不住3”意为“不由自主地”,是副词,用作状语,如例(5)。

(5)金庸常常被武侠迷们称为“大侠”和“帮主”,在他笔下众多风流潇洒的男主人公里,人们总也会猜想哪一个更有金庸的影子。(《杨澜访谈录》)

(二)“不由得”的情态类别

1.道义情态“不由得”

“不由得”表示叙说者对受主客观条件制约不能任由施动者(道义责任者)做或不做某事的主观认定,属道义情态的条件许可,标注为“不由得1”。“不由得1”是动词,意为“不能任由”。“不由得1”多后接肯定小句,如例(6)。其中主客观条件在前(用波浪线表示,下同)。

(6),个人做主。(《中国政法大学学报》2004年第6期)

还可后接否定小句,仅占3.5%,表示“不能任由不VP”,意为“应该会VP”,如例(7)。其中施动者可充当主语,如例(7);也可以承前省略,如例(8);也可做宾语或通过使令句引出,如例(9)、例(10)。

(7)我不想起四十年代旧事,那时节,由于斗争需要,许多诗人、小说家也曾一度“转业”创作戏剧。(《读书》)

(8)。,(中国士大夫)不如此。(《读书》)

(9),你不信。(《人民日报》2000年)

(10)这不令人们要问,蒋纬国究竟是谁的儿子?(《蒋氏家族全传》)

2.动力情态“不由得”

“不由得”也可表示叙说者对受主客观条件刺激施动者不由自主地发出某动作的主观认定,属动力情态中的条件可能,标注为“不由得2”。“不由得2”是副词,用作状语,表示“不由自主地”,仅关涉肯定性谓语,而不能关涉否定性谓语。其中,施动者可以是有生命的人,可以是有定的,如例(11),也可以是无定的,多后接“让/使人VP”结构,如例(12);可以是有生命物,如例(13);可以是无生命物,如例(14),这时突显叙说者的主观感受。施动者可用于“不由得2”之前做主语,如例(11)、例(13)、例(14);也可用于“不由得2”之后,如例(12)、例(15)。主客观条件除由小句充当外,还可由名词性短语指代,如例(12)中“此情此景”。

(11),我打了一个冷战。(《中国北漂艺人生存实录》)

(12)我们来到寿星大厦采访时,正逢。,让人想起金盘岭上那片千年的古柏——历尽岁月沧桑,仍是一派勃勃生机。(《老年人》)

(13)于是,她就悄悄走到一边酝酿感情,,,眼睛湿润了,于是赶忙举起小手通报……(《人民日报》1993年)

(14)然而,,空气凝重起来。(《人民日报》1996年)

(15)故地重游。,他们感慨万千。(《1994年报刊精选》)

“不由得1”表道义情态,“不由得2”表动力情态,前者主观性强于后者。“不由得1”施动者被动性强,“不由得2”施动者或叙说者主动性更强,这可通过因果关系来体现。“不由得1”所在句子的因果关系较强,如例(6)—例(10)“不由得”小句前均可补出“因此/所以”,这时施动者被动地做出反应;“不由得2”所在句子的因果关系不够强,如例(11)—例(15)则一般不能补出“因此/所以”或者补出后不够自然,这时施动者或叙说者受到刺激主动地做出反应。由上,我们将“不由得1”的语义特征可归纳为[+不能任由][+施动者为有生命的人][+施动者被动性强][+强因果关系][结果事件为肯定或否定事件],“不由得2”的语义特征可归纳为[+不由自主地][+施动者为有生命或无生命者][+施动者或叙说者主动性强][+弱因果关系][结果事件为肯定事件]。

(三)“由不得”的情态类别

1.道义情态“由不得”

“由不得”可以表示叙说者对受社会规约条件制约不能任由道义责任者实施或不实施某事件的主观态度,属于道义情态中的道义许可,标注为“由不得1”。“由不得1”意为“不能任由”,是动词性短语,用作谓语。“由不得1”常后接人称代词或名词性宾语,占61.3%,如例(16);也可后接谓词性宾语或小句,占38.7%,如例(17),其中包括后接否定性VP,即“不+VP”,构成“由不得1+不+VP”,占35.4%,双重否定等于肯定,语气更强,如例(18)。

(16)兰子呀,,学坏不学坏自己呀。(柳建伟《突出重围》)

(17),已人们再局限于高谈阔论,挑战就在眼前。(《新华社2001年8月份新闻报道》)

(18),你不垂涎。(《人民日报》1994年)

2.动力情态“由不得”

“由不得”也可以表示叙说者对主客观条件迫使施动者不能任由自己而必须做出某事件的主观认定,属动力情态中的条件可能,标注为“由不得2”。“由不得2”意为“不由自主地”,是副词,用作状语。其施动者均为有生命的人。“由不得2”后接谓词性短语或小句,施动者作主语的占78.9%,如例(19)、例(20);作使令句宾语的占21.1%,如例(21)。

(19)走出影院,你换一种眼光去寻味生活,又时时在身边的生活中去咀嚼影片。(《人民日报》1993年)

(20)经理看他对改良水车很热心,笑了笑,说:“好,我们一定照你的意思办,能改良的尽可能改良。”(梁斌《红旗谱》)

(21),要使我赞美我平凡的母亲和平凡的饮食了。(《读者》)

“由不得1”表道义情态,“由不得2”表动力情态。从语义差别来看,这与“不由得1”“不由得2”相似,此处不再缀述。

二、“禁不住”“不由得”“由不得”的情态演变

(一)“禁不住”的情态演变

“禁”最初表“制止”,如例(22);后来表“承受,禁得起”,唐代时出现这一用法,如例(23)。南宋出现能性述补结构“禁不住2”用例,如例(24)。

(22)理财正辞,民为非,曰义。(《易传·系辞》)

(23)小树不攀折苦,乞君留取两三条。(白居易《杨柳枝词八首》之七)

(24)咸安王捺不下烈火性,郭排军闲磕牙。(《京本通俗小说·碾玉观音》)

明代时数量渐多,检得13例“禁不住”。其中“禁不住1”1例,如例(25);“禁不住2”4例,如例(26);“禁不住3”8例,如例(27)。清代时“禁不住”用法基本成熟。

(25)……口里不敢说出,心中想着旧事,不胜悲伤,两行珠泪,簌簌的落将下来,堕在杯中。(《初刻拍案惊奇》卷十二)

(26)……更有那荷锸农夫,经商工役,辛勤陇陌,奔走泥涂,雨汗通流,还那当空日晒。(同上卷二十)

(27)……打成结儿,悬于梁上,要把颈子套进结去,心下展转凄惨,呜呜咽咽的啼哭。(《警世通言》卷三十五)

我们认为,“禁不住3”由“禁不住2”演变而来,这是“不能承受”这一事件过程转喻为事件结果的原因。具体表现为:不能承受某事物或某事件→不能承受某事物或某事件由此产生某结果→不由自主地产生某结果。

(二)“不由得”的情态演变

唐宋时出现“不由”的用法,表示“不能任由”,如例(28)、例(29)。“不由得”偶见于南宋,仅见3例,意为“不能任由”,是动词,后接人称代词或名词性宾语,属道义情态,是“不由得1”,如例(30)、例(31)。

(28)一朝身命谢,万事人。财钱任他用,眷属不随身。(王梵志《迴波乐》十九)

(29)辞曰:“尝许为妾身己,父母遣适他人。今将二百千赎身,余一千贯如前契。”(《太平广记》卷三百八十一)

(30)用舍是由在別人,我;行藏是由在那人,用舍亦我。(《朱子语类》卷三十四)

(31)如礼,古人这身都只在礼之中,都自家。今既无,只得硬做些规矩,自恁地收拾。(同上,卷三十五)

南宋时道义情态义“不由”“不由得”可后接否定性VP,双重否定语气较强,如例(32)、例(33)。这时否定词“不”与“由”“由得”的关系更为紧密。“不由”用例多于“不由得”,《朱子语类》分别为6例和1例。

(32)内外夹持,如有人在里面把住,一人在门外把持,他不上去。(《朱子语类》卷九十五)

(33)“欲罢不能”,如人行步,左脚起了,右脚不起。(同上,卷三十六)

明代时“不由”使用频次越来越高,如“不由分说”“不由人计较”“不由你不行”“不由你愿”“不由不信”“不由我不伤感”等。“不由得”用例依然极少,仅检得6例,其中道义情态义4例,动力情态义2例。后接否定性VP时表示“不能任由”,是“不由得1”,如例(35);后接肯定性VP时表示“不由自主地”,是“不由得2”,如例(36)。清代时前者仅检得2例,后者则数量陡增,检得425例,至此动力情态义“不由得2”成为其主要义项。值得注意的是“不由得”只后接小句宾语,“不由”还可后接名词性宾语。

(35)不晓得灯烛明亮,有一个美貌的妇人盛装站立在床边,看见了心里不动火,抱住求奸。(《二刻拍案惊奇》卷二十七)

(36)任珪虽是大孝之人,听了这篇妖言,怒从心上起,恶向胆边生。(《喻世明言》卷三十八)

“不由”的“不能任由”义南宋时数量已不少。“不由”由“不能任由(他人)”扩展到“不能任由(自己)”,分别如例(37)、例(38);进而到“不由自主地”,如例(39)。

(37)生儿拟替公,儿大须公死。天配作次弟,合去你。(《王梵志诗》)

(38)众惊问其故,操曰:“吾思去年于此地折了吾大将典韦,不哭耳!”(《三国演义》第十八回)

(39)虽然也颠鸾倒凤喜非常,觑形容心内慌。总不过匆匆完帐,须不是桃花洞里老刘郎。(《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十四)

明代前“由得”是跨层结构,表示“(有)理由得到”。明代时“由得”后接小句宾语,这时“得”语义虚化,与“由”的联系紧密,用于非现实语境中,表“能任由”,如例(40)、例(41)。这说明“不由得”出现早于“由得”。

(40)府中人多是着了忙的,那王吉主张,一齐奔了家来。(《二刻拍案惊奇》卷五)

(41)奶子道:“怎你不嫁?我有一个计较:趁着未许定人家时节,生做他一做。”(《初刻拍案惊奇》卷三十六)

至现当代时,除了有生命动作者外,“不由得2”还可用于无生命动作者,如例(12);也才出现“不由得3”的用法。根据北大CCL语料,“不由”使用频次(5671例)多于“不由得”(3644例)。

(三)“由不得”的情态演变

“由不得”出现得较早,可追溯至元代,如例(42),这是道义情态义“由不得1”的用法。明代时数量渐多,检得10例,其中8例是“由不得1”的用法,仅发现2例后接兼语的用例,如例(43);还有2例是动力情态义“由不得2”的用法,如例(44)。清代时“由不得”用法较成熟,“由不得1”可后接否定性VP,如例(45)。

(42)(正末云) 这也我。事已至此,只得随顺他便了。(关汉卿《鲁斋郎》第二折)

(43)到了报警时,便不怕总兵了,盖知兵马总兵调度,政出多门故也。(《练兵实纪》卷四)

(44)这妇人不听罢了,听了如同心上戳上几把刀子一般,骂了几句负心贼,扑簌簌眼中流下泪来。(《金瓶梅》第三十八回)

(45)手里可带住他拉腿的那把绳,不怕他跑,也他不走。(《儿女英雄传》第三十二回)

“由不得1”须后接体词性宾语或小句宾语,“由不得2”关涉谓词性成分(包括使令谓词),这是事件过程转喻为事件结果的机制。

由上,三者均经历了由动词到副词的词汇化过程。“禁不住”由动力情态到道义情态,“不由得”“由不得”道义情态出现早于动力情态,这是因为“V得”能性结构是道义情态义的主要表达形式。

三、“禁不住”“不由得”“由不得”的情态差异

(一)主观性强弱

“禁不住”“不由得”“由不得”的主观性程度依次增加。“禁不住”仅表动力情态,“不由得”动力情态多于道义情态,“由不得”道义情态多于动力情态。其中“不由得”“由不得”情态类别使用频次互补。从情态类别来看,“由不得”的主观性程度最高。统计北大CCL语料库,三者的情态类别及比例(前1000条语料)如表1所示:

表1 “禁不住”“不由得”“由不得”的情态类别及比例

(二)施动者被动性强弱

“由不得”“不由得”“禁不住”均可表“不由自主地”,除词语内部构成不同外,其差异还在于施动者被动性上,由强及弱依次为:由不得>不由得>禁不住。“由不得”表示施动者“不受控制地”,体现了叙说者较强的强迫性。这时“由不得”可替换为“不由得”“禁不住”。例如:

(46)当你出了安康火车站,走在沿江宽阔的街道上,会蓦然产生一种极为轻松的感觉,似乎这里的空气清新得掺入了一丝甜味,让人陶醉。(《1994年报刊精选》)

“不由得”表示施动者受到刺激后无意识地发生某事件。施动者多为有生命者,可替换为“由不得/禁不住”,如例(47);也可以是无生命者,不可替换为“由不得/禁不住”,如例(48)。

(47)有一次大会批斗,他被勒令跪在长凳上,一跪一个多小时。他已是60多岁的人,全身颤栗,冷汗直淌,头晕目眩,栽了下来。(《作家文摘》)

(48)一个泱泱大国的总理亲自出面“化缘”求援,那说话的分量是不言而喻了。中央军委扩大会议的议题(*由不得/禁不住)转到了粮食问题上。(《作家文摘》)

“禁不住”表“(想制止但)不能制止”,均有动作主语,是有生命的人,具有一定的主观能动性。“禁不住”可后接原因事件,可以是内在原因,也可以是外在原因,这时不能替换为“由不得/不由得”,分别如例(49)、例(50)。“禁不住”也可后接结果事件,如例(51)。

(49)孙中山(*由不得/不由得)心情的兴奋,站在甲板上,迎着海风,想着再有一周时间即可以到达目的地——北京。(《宋氏家族全传》)

(50)(*由不得/不由得)孩子的软磨硬泡,一位妇女很不情愿地在饮食摊上买了碗茶汤,一边蹲在道边儿喂孩子喝,一边数落……(《1994年报刊精选》)

(51)然而,记者却忧从中来,提醒各路“诸侯”,竞争中一定要吸取矿泉壶大战的教训,千万不要你杀我伐、互断生路。(《1994年报刊精选》)

(三)叙说者强迫性强弱

“由不得”“不由得”均可表道义情态“不能任由”。“由不得”多后接人物性宾语,这时不能替换为“不由得”,如例(52);还可后接事件性宾语,可以是肯定的,也可以是否定的,均可替换为“不由得”,分别如例(53)、例(54)。

(52)陈母无奈,女儿已经嫁出去了,自己,她只好作了让步。(《蒋氏家族全传》)

(53)可我们又能怎么样呢?你没看到处抓人那个阵势?这是把我们当敌人看啊,我们人在屋檐下,(不由得)我们做主。(杨银波《中国的主人》)

(54)对孩子的爱是一种被动的主动,一种身不由已的心甘情愿。孩子那么可爱,你不爱。(周国平《一个父亲的札记》)

“不由得”只能后接事件性宾语,且多为否定性事件,如例(55)。

(55)多年积淀下来,几乎诅咒般地凝结为传统或神话,让后人不感到它充满禁忌意味的超人力量。(《读书》)

二者后接否定性事件性宾语时可互相替换,但“由不得”体现叙说者较强的强迫性。北大CCL语料库检索发现,“不由得”后接否定性VP的使用频次高于“由不得”,前者还可用于“让”字句,如例(55)。

(四)句法独立性强弱

“禁不住”独立性较强,可不后接宾语,如例(56);后接宾语前面可加逗号,如例(57)。“由不得”“不由得”均不能单独做谓语,须后接宾语。

(56)崇祯将这封奏疏放下,心中叹道:“吃烟,吃烟!难道真有人来吃燕京?唉,禁又,不禁又很不吉利!”(姚雪垠《李自成》)

(57)女孩子,眼里有些醉意,问:“真的吗?”(韩寒《三重门》)

(五)语用选择的异同

三者多用于陈述句中,较少用于感叹句中,尤其是“禁不住”,如例(58)。“由不得”还可用于祈使句,表达强烈的劝阻,如例(59)。

(58)红岩的老战士们,把悲悼的泪,洒向自己凄怆的胸膛!(《人民日报》1994年)

(59)儿子不在前,他就明白地说:“这可你,晚上还有重要节目呢!”(梁晓声《激杀》)

“禁不住”还较少用于疑问句,“不由得”“由不得”极少用于疑问句,例如:

(60)当今不是也常有一些人因色相的引诱堕入形形色色的陷阱而破财招灾吗?(《人民日报》1994年)

“由不得”“不由得”“禁不住”均多用于叙事中;“由不得”用于对话的比例为25%,而“不由得”“禁不住”则几乎不用于对话。

结语

本文从情态角度讨论了“禁不住”“不由得”“由不得”的类别、演变及差异。主要结论如下:

第一,情态演变。“禁不住2”产生于南宋;明清时代“禁不住3”用法成熟,成为主要用法;“禁不住1”数量一直不多。“不由得1”产生于南宋,发展较缓慢;“不由得2”产生于明代,清代时用法较成熟,成为主要用法。“由不得1”产生于元明时代,清代时“由不得2”也渐趋成熟。值得注意的是“不由得”“由不得”的道义情态义出现早于动力情态义,这是由能性结构“V得”决定的。

第二,情态差异。这与情态类别及其比例、施动者被动性、叙说者强迫性强弱有关。“禁不住”仅表动力情态,“不由得”97%表动力情态,“由不得”67%表道义情态。“由不得”“不由得”都表劝阻,前者语气强于后者,因为前者表“愿而不能”,叙说者具有较强的强迫性。动力情态义“由不得”“不由得”“禁不住”施动者被动性依次减弱。“由不得”“不由得”均可后接否定性VP,前者双重否定程度高于后者。句法上来看,“禁不住”可单独做谓语,句法独立性强于“由不得”“不由得”。

第三,语用选择。“由不得”25%用于对话,“不由得”“禁不住”则几乎不用于对话。三者均多用于陈述句中;“由不得”“不由得”较少用于感叹句,“禁不住”则极少用于感叹句;“禁不住”较少用于疑问句,“由不得”“不由得”极少用于疑问句;“由不得”还可用于祈使句,其它二者则一般不用于祈使句。

[1]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M].七版.北京:商务印书馆,2016:113,677,1583.

[2]武惠华.“不由得”和“不得不”的用法考察[J].汉语学习,2007(4):91-96.

[3]金桂桃.“禁不住”与“不由得”的句法、语义[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2009(3).

[4]陈凤.现代汉语“由不得”多角度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7.

[5]朱磊.“不由得”与“由不得”辨析[J].汉语学习,2020(6): 106-112.

[6]宗守云.“不由得(NP)不VP”句的构成、语义及形成过程[J].汉语学习,2019(1):13-20.

[7]范振强.“不由得”的语法化和主观化[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1):96-99,109.

[8]康馨月.试析“不由得”的语法化历程及其机制[J].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3):114-118.

[9]李思旭.“由不得”“不由得”的句法语义及历时演变[J].宜春学院学报,2020(5):67-70,124.

[10]Perkins, M.R. Modal expressions in English, Norwood, N.J: Pub, Corp, 1983:11.

[11]Palmer, F.R. Mood and Modality,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6:14-21.

[12]范晓蕾.以汉语方言为本的能性情态语义地图[C]//语言学论丛:第四十三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1:55- 100.

On the Modal Categories, Evolutions and Distinctions of “Jinbuzhu” (禁不住), “Bu you de” (不由得) and “You bu de” (由不得)

ZHOU Hong

(School of International Cultural Exchange, Shanghai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Shanghai, 200433)

The paper argues that “jin bu zhu (禁不住) ” “bu you de (不由得)” and “you bu de (由不得)” have the feature of modality. “Jin bu zhu (禁不住)” means “can’t stop”, “can’t bear”, “can’t restrain”. “Bu you de (不由得)” “you bu de (由不得)” means “can’t allow” and “involuntarily”. The moral modality appears earlier than the dynamic modality, with the former having a stronger causal relationship than the latter. The two modal functions of “bu you de (不由得)” and “you bu de (由不得)” complement each other. The degree of subjectivity of the three is gradually higher, which is related to the category of moods and their proportion, the compulsion of the narrator, the passivity of the actor, and the strength of double negation. The syntactic independence of “can’t help it” is strong, and it can be used as a separate predicate. “Jin bu zhu (禁不住)” is used in 25% of dialogues, indicating strongly discouraging, while “bu you de (不由得)” and “jin bu zhu (禁不住)” are hardly used in dialogues.

jin bu zhu (禁不住); bu you de (不由得); you bu de (由不得); modal category; evolution; subjectivisation

10.14096/j.cnki.cn34-1333/c.2023.06.09

H14

A

2096-9333(2023)06-0058-07

2023-10-26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基于情态视角的汉语能性述补结构研究”(17BYY146)。

周红(1976- ),女,山东东营人,教授,博士,研究方向:现代汉语语法和国际中文教育。

猜你喜欢
任由道义情态
石头
李大钊:播火者的铁肩道义
渴望一场雨
情态副词“说不定”的情态化研究
GDP不是任由打扮的小萝莉
表示“推测”的情态动词
表示“推测”的情态动词
冬天的稻草人
西汉道义观的学理形成
情文兼具的道义承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