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华
摘要:近年来,随着行政事业单位开展管理会计和预算绩效管理体系的不断完善,对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再仅是做好会计核算工作,而是更多地参与到管理中去,通过财务管理与业务层面的有机融合,不断优化支出结构,改进和加强单位资金管理,提升资金使用效益。基于此,本文通过分析行政事业单位业财融合中存在的问题,研究出可行有效的应对措施,助推行政事业单位财务转型,更好地提供公共服务,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业财融合;问题
行政事业单位会计记账由繁琐的手工账发展为自动化的电子账;会计制度由体系繁杂、核算口径不一的多项制度发展为行政事业单位统一执行“双功能、双基础、双报告”的政府会计准则制度;同时,随着现代财务制度的建立,预算制度进一步规范,预算绩效的地位在行政事业部门日益增长,绩效管理理念和方法深度融入到预算编制、执行、监督的全过程中,对提高财政资金的直接产出和效果发挥着重要作用;此外,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的全面实施、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的推广应用、财务会计逐渐向管理会计转型等。这些变革就要求通过财务管理与业务层面的有机融合,使财务工作在单位战略制定、发展决策、资金使用等方面更好地发挥积极作用,促进行政事业单位更好地履行社会公共服务职能。
一、行政事业单位业财融合的重要性
(一)有利于提升管理会计工作
行政事业单位应用管理会计,应遵循的一个重要的原则——融合性原则。该原则要求将财务管理和业务层面有机融合,财务人员不仅要善于财务管理工作,更要了解业务活动内容和流程,从而将财务管理体系与业务活动体系相结合,实现信息共享,提供具有前瞻性的决策支持信息,识别潜在的资金使用风险,保证资金使用的合规性、效益性。因此,业财融合有助于提升管理会计在单位规划、决策、控制和评价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二)有利于开展绩效管理工作
近年来,行政事业单位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将绩效理念和方法深度融入预算编制、执行、监督全过程,全程跟踪问效。做好行政事业单位的业财融合,是保障绩效管理工作顺利实施的前提和基础。通过业务层面和财务管理的有机融合,可以提高项目实施前绩效目标和绩效指标设定、实施过程中绩效监控、实施完成后绩效评价的质量,加快构建“全员参与、多方协同”的预算绩效管理格局,不断优化“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全成本”的预算管理体系,不断优化支出结构,进一步提升项目质量,提高新出台政策、项目的科学性和精准性,提高宏观政策目标的实现程度,提高预算资金使用的直接产出、实施效果和持续影响力。
(三)有利于政府会计制度的实施
随着政府会计制度的执行,会计核算模式发生了巨大的改变,核算基础不在是单一的收付实现制,而是变为“双功能、双基础”,包括财务会计和预算会计的双核算,其中,财务会计的核算基础是权责发生制,收入与费用的确认是根据经济事项的权利与义务是否归属于本期来进行判断,这就要求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层面和业务层面有机融合,财务人员与业务人员之间相互沟通,使其对业务事项有充分的了解,熟悉业务活动内容和流程,从而才能对收入与费用的确认做出准确的判断。因此,业财融合有利于做好政府会计制度下的会计核算工作。
(四)有利于规避资金使用风险
在实际工作中,不同的业务部门可能管理着类似的财政专项资金,同一项目如果在不同的业务部门去申报财政资金,由于业务部门只关注自身工作,缺乏信息沟通,很可能导致同一项目在不同业务部门分别申报,从而发生重复申报财政资金的风险。同时,财务人员由于只关注事后的会计核算,缺乏事前对财政资金项目内容本身的关注和了解,从而导致不能及时发现重复申报的项目,进而出现财政资金使用风险。行政事业单位通过开展业财融合工作,建立业财融合信息系统,单位内部各业务部门的项目信息实现共享,财务人员和业务人员就可以全面了解和查询所有的项目信息,并及时筛选出重复申请财政专项资金的项目,有效规避财政资金的使用风险。
二、行政事业单位业财融合存在的问题
(一)缺少业财融合理念
行政事业单位多年来业务与财务各自独立、各司其职的观念已根深蒂固,财务人员仅仅局限于做好会计核算工作,业务人员只关注完成自身业务工作,业务与财务之间缺乏直接沟通与了解,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缺少业务与财务相融合的理念,从而导致出现各种问题。例如:预算绩效管理工作中财务人员由于对项目内容、实施过程、实施效果缺乏了解,导致项目绩效目标、绩效指标的设定不合理,出现指标未量化、不可衡量,与项目设立的初衷、目的、拟解决的问题、达到的效果匹配程度不高等绩效指标设置不完善、不合理的问题,实施绩效监控、绩效评价缺乏充分的业务佐证支撑,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质量受到很大影响;行政事业单位在執行政府会计制度时,由于财务人员对核算的业务经济事项不熟悉,导致收入与费用确认的判断不准确,从而导致权责发生制下财务会计核算错误等问题发生;在推进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转型过程中,财务人员缺乏对业务活动内容和流程的了解,财务管理体系与业务活动体系不能有机结合,导致财务人员不能向管理层提供具有前瞻性的决策支持信息,难以发挥管理会计在单位规划、决策、控制和评价等方面的作用。
(二)缺少健全的业财融合信息平台
目前,虽然在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一体化信息系统中,将预算编制、预算执行、项目库、绩效管理、资产管理、会计核算等信息进行了衔接,但是不能与业务部门使用的项目申报信息系统进行有效衔接,行政事业单位缺少一套健全的业财融合信息平台,以实现信息共享,加强业务与财务的沟通,促进业财融合,规避财政资金使用风险,提升预算绩效管理工作质量和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三)缺少有效的业财融合制度
自《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发布实施以来,行政事业单位全面贯彻落实开展内部控制建设工作,通过梳理职权、优化流程,制定了预算管理、资产管理、合同管理、采购管理、风险管理等一系列规章制度。但是,由于对业财融合工作缺乏足够的认识和重视,从而导致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并未制定业财融合制度或虽制定但不健全,实际工作中没有按照流程制度规定有效地执行业财融合,使其难以发挥作用。
(四)缺少业财融合的能力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人员和业务人员具备业财融合的能力,是保障业财融合工作有效实施的前提。缺乏业财融合的能力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随着管理会计以及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不断推广,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岗位工作人员未主动学习新的财务知识或知识更新速度慢,从而缺乏对业财融合的理解和应用,不具备做好业财融合的专业能力,使得行政事业单位业财融合工作很难开展;二是财务人员缺乏大局观、全局视野,仅仅局限于如何做好会计核算工作,未参与到财务分析、战略制定、规划决策中去,未树立财务服务业务的工作理念,工作内容和思维方式未实现由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方向转型;三是业务人员缺乏基本的财务知识,由于财务工作具有专业性强的特点,业务人员往往具备较强的业务能力,但是对财务指标、绩效指标等专业性内容知之甚少,从而导致业务与财务沟通不顺畅,阻碍了业财融合目标的实现。
三、加强行政事业单位业财融合的應对举措
(一)树立财务服务业务、业务配合财务的业财相融合理念
行政事业单位全面深入推进业财融合工作,首先要树立“财务服务业务、业务配合财务”的工作理念,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强化宣传引导,通过组织召开业财融合知识培训、典型案例宣讲等形式,使单位管理层、财务部门、业务部门对业财融合的概念、重要性等形成认知,带动单位内部人员加强学习、深入了解,从而认识到实施业财融合对单位工作的重要性,主动配合、融入到此项工作中去;二是财务人员树立服务业务的意识,站在业务的角度去分析财务,换位思考,具有全局观,充分发挥自身服务职能,由被动转变为主动,由事后转到事前,做到对业务事项的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跟踪沟通、了解,预先谋划、事中控制、事后总结,通过服务业务工作充分体现出财务工作的价值;三是业务人员树立配合财务的意识,及时向财务部门提供详细的、真实的业务信息,对于涉及到预算的编制、执行、调整等资金方面的业务,加强与财务部门沟通和协调,共同制定预算方案、设定绩效目标、实施绩效监控、绩效评价等工作,双方共同发挥自己的优势和潜力,实现行政事业单位更好的发挥职能。
(二)建立健全业财融合的信息平台
行政事业单位借助互联网、大数据等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预算管理一体化信息系统、业务项目信息申报系统等现有平台,为推进业财融合工作更好的开展,搭建一套完整的业财融合信息共享平台,使财务部门和业务部门的信息系统有效对接,解决信息孤岛问题,实现共享共用,同时实现业务事项的全过程监督管理。包括事前的项目筛选遴选、预算和绩效目标制定、事中预算执行过程中的调整和监控、事后项目的绩效评价等,做到全流程信息透明、共享,从而筛选出重复申报的项目,遴选出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最大化的项目,业务部门和财务部门共同配合,合理制定项目预算和绩效目标,实施过程中对资金预算执行情况和绩效目标实现情况开展“双监控”,遇到预算调整事项及时按流程进行审批,对业务事项产生的会计信息进行快速收集和处理,及时发现业务人员不规范的财务管理行为,并加以纠正。项目执行完成由业务和财务部门共同配合在平台上完成绩效评价。总之,通过搭建业财融合共享信息平台,实现事前预防谋划、事中监督控制、事后评价分析,从而提高行政事业单位资金的使用效益和预算绩效管理水平。
(三)优化健全业财融合制度
随着业财融合理念的不断深入,行政事业单位应在原有内部控制建设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健全业财融合制度,科学完善的管理制度,是实现业财融合的基础前提。通过财务部门和业务部门深入沟通交流,业务管理和财务管理相结合,业务流程与财务流程相融合,形成一套科学的、可行的管理制度。一方面明确人员权责、规范操作流程,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财务部门和业务部门人员在业财融合工作中的职责和权利进行科学划分,明确各方管理职责,进一步细化业务流程,硬化责任约束。财务人员从财务角度提出合理化建议,业务人员提出业务需求和改进建议,从而进一步规范业财融合的操作流程,推动业财融合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顺利实施。例如:在项目管理方面,制定系统的单位层面业务管理制度,对项目申报流程、资金拨付流程、相关业务财务人员的工作职责、项目执行进度安排、实施效果目标、项目资金的考核监督管理、绩效评价管理等制定规范的、可行的制度,从而使得业财融合工作在实施过程中有章可循。另一方面完善监督评价和绩效考核,为业财融合工作的高效开展创造良好的治理环境,通过健全内部监督评价制度,可以对财务部门和业务部门的业财融合工作进行全面科学的管控,及时发现业财融合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调整纠正。同时,将业财融合工作实施结果纳入内部日常考核和年度工作考核内容,与内部财务业务部门人员的年终评先选优挂钩,以提高内部工作人员对业财融合工作的重视程度,充分调动各部门推进业财融合工作的积极性,促使其主动地参与到业财融合工作中去。
(四)培养具备业财融合能力的人才
随着管理会计以及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不断推广,财务人员不仅仅需要做好会计核算,还要向具备业财融合能力的管理会计转变,行政事业单位培养具备业财融合能力的人才,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抓起。一是注重专业人才的引进,这些人才不仅具备财务专业知识、熟练应用信息技术,同时还应具备先进的业财融合理念,在招聘人才过程中,需要对相关专业素养和技能进行全面考核,选拔出优秀的专业人才,为推进业财融合工作做好人才储备;二是通过组织培训、外出学习等方式,鼓励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岗位工作人员主动学习政府会计准则制度、管理会计、预算绩效管理等财务知识和计算机信息技术应用知识,提高自身业务水平,强化对业财融合的理解和应用,使其具备做好业财融合工作的专业能力;三是培养财务人员树立大局观、全局视野,不在仅仅局限于如何做好会计核算工作,积极参与到财务分析、战略制定、规划决策中去,树立财务服务业务的工作理念,工作内容和思维方式实现由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方向转型;四是向业务人员普及基本的财务知识,通过组织专题财务知识培训或鼓励业务人员自学等方式,使他们对财务指标、绩效指标等基础的财务专业知识有所知悉,便于工作中业务与财务相互沟通。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行政事业单位的业财融合工作是实施向管理会计转型和全面预算绩效管理的基础和抓手,单位财务人员和业务人员要积极转变工作思路,提高自身业务素质,具备业财融合的全局观念,主动沟通交流,积极查找问题并认真研究解决措施,从而制定出健全完善的业财融合管理制度,在业务层面和财务层面有效执行,同时搭建一套业财融合信息共享系统,解决信息孤岛问题,实现业务人员和财务人员对业务事项的全过程监督管理,提高行政事业单位资金的使用效益和预算绩效管理水平。总之,行政事业单位的业财融合工作势在必行,为助推行政事业单位财务转型,更好地发挥职能起到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林璐.关于行政事业单位业财融合的实践探究[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23 (08):93-95.
[2]魏娟.行政事业单位业财融合分析[J].质量与市场,2023 (04):46-48.
[3]邓姣婵.新形势下行政事业单位业财融合问题探讨[J].中国农业会计,2023 (02):39-41.
[4]张鹏飞.新形势下行政事业单位业财融合问题探析[J].财会学习,2022 (07):25-27.
[5]张丽.行政事业单位业财融合现存问题及对策研究[J].会计师,2021 (14):47-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