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市第七高级中学 周 丹 陈 杰
新课标指出,“实用性阅读与交流”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学习贴近时代的“实用性”语文,包括文本的独立阅读和理解、日常口头与书面的表达交流等。我们结合教学实际,逐渐探索出一种融入社会热点的教学模式。
首先,设定学习目标:明确大单元概念,依据单元任务和人文主题,设定单元学习目标。其次,拟定议题类型:基于学习目标,围绕单元课文的内容形式(话题)、思维形式(素养)、结构形式(文体)等角度拟定热点议题,以此来搜集相关社会热点文本。最后,筛选适配文本:选取的文本必须经典、权威、规范,与单元议题适配度高,能反映当下社会生活、体现实用类文本特征、指向学生核心素养。
以语文必修(上)第二单元为例,我们依据单元学习目标和任务,来确定社会热点的议题及文本的选取,即以“劳动光荣”为母题,以“劳动的意义”为议题,选取展现劳动者风采、揭示劳动内涵价值的人物通讯、人物访谈、新闻评论等文本。当然也可以补充反向议题,形成对照式、思辨性阅读。
课前,教师可以导入社会热点事件的短视频、图文等,创设真实的社会生活或个人体验情境,激趣促学。如在学习语文选择性必修(下)第四单元时,可以引入“《中国社会科学》2022 年度好文章” 评选活动的具体情境、任务,进而引导学生借助本单元所学的学术论文、科普文章的文体知识,尝试制作评价量表,并撰写推荐词,自己来评选一下年度好文章。
课中,学生通过自主阅读和合作探究,把握文体特征、理解文本内涵。依据学习任务和目的,教师可以组织开展互文式阅读和对比式阅读。还以语文必修(上)第二单元的教学为例,在阅读鉴赏的任务学习中可设计几个子任务:探究新闻通讯、评论的写作体例;评价作者的立场态度;拟写“最美劳动者”颁奖词;探讨争议性的社会现象等。前三个子任务可以融入与主题相关的经典人物通讯文本,多角度多层次理解“劳动”的价值和意义,并总结人物通讯的取材和结构特点。在最后一个子任务中,可以引入《“丧文化”流行:大多是自嘲解压》《拒绝“躺平”,奋斗的人生最精彩》 等与主题相关、观点相异的文章,形成对比阅读。
课后,通过拓展,指向高考。拓读型文本应与单元学习目标和学习任务相匹配,体现学生阅读能力的连续和进阶。训练型文本应选取与高考文本篇幅接近、导向一致的社会热点文本。同时,鼓励学生进行项目化学习,如围绕社会热点开展 “命题—解题—评讲—反思”活动,夯实必备知识和关键能力,并学会迁移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