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马店市实验小学 陈慧玲
教育是场美丽的邂逅,更是一路温暖的修行。荀子《劝学》里说: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不知不觉,已在三尺讲台耕耘了25 个春秋。回望来时路,我深感个人的成长,得益于书籍的滋养、知识的引领和同事的帮助。
记得5 岁那年,我随父母从乡下来到县城。新家隔壁,就是县图书馆。上小学的那几年,我读了很多的童话、寓言和民间故事,到现在我还喜欢阅读情节曲折、引人入胜的小说。但“学而不思则罔”,长期只阅读而无思考,读过的书大都如过眼云烟,未完成真正的知识积淀。
参加工作后,我开始“恶补”,读科学、哲学、教育理论等方面有深度的书籍,开始读陶行知、魏书生、约翰·洛克、吉姆·崔利斯、苏霍姆林斯基的著作。《爱情的教育》《民主主义与教育》《苏菲的世界》也被我列入书单,在今年完成了阅读。
除了读书,我也喜欢看电视上的《百家讲坛》,边看边结合原著反复品读。这样坚持学习、阅读和思考,不知不觉中,自己得到了提升、成长。
比如,对于“问题”学生,苏霍姆林斯基说,没有家庭的高度教育教学素养,那么不管教师作出多么大的努力,都收不到完美的效果。学校教育过程中产生的一切困难,都可以追溯到家庭。读到这里,我告诉自己,首先要做个有高度教育教学素养的家长;而作为班主任,我更有责任提醒、引导学生家长来提高自身素养。总的来说,有了教育理论的支撑与指导,我们做起工作来就能举重若轻,收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
这两年,我做得最多的,就是号召学生读书,跟家长一起读,跟老师一起读,从而拥有共同的语言密码。
有一次,我们班家长会的主题是:做孩子的点灯人。我在黑板上写下了《朗读手册》上的一段话:你或许拥有无限的财富,一箱箱的珠宝与一柜柜的黄金。但你永远不会比我富有,因为我有一位和我一起读书的妈妈。
主题班会上,我对家长说,语文学习是可以无师自通的。让孩子多读书,不是要孩子都成名成家,而是因为每一本好书都是孩子思维水平、表达能力、精神境界得以提升的最好的老师。一时胜负在做题,十年胜负在读书。可以说,大量的、高品位的阅读,是提高学习成绩的不二法门。
读书不仅对孩子的成长有利,对提高我们的修养,对我们教育孩子、指导孩子、与孩子进行有效的心灵沟通更有帮助。
在阅读辅导上,除了诗词,我还和学生一起读了《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斑羚飞渡》《窗边的小豆豆》《失落的一角》《小王子》等书籍。阅读能拓宽我们的视野。在新课标下,教师与学生不是一桶水与一碗水的关系,教师应该做源头活水。这样我们才不是教材和教参的“奴隶”,才能相对准确与深入地解读文本,与学生形成水涨船高的良性互动。只有当知识视野“无比宽广”的时候,我们才能真正成为教育的能手,成为“艺术家”,成为“诗人”。
我算是上网比较晚的了,第一次“走进”教育网站的情景,还历历在目。刚接触教育在线、第一线教育论坛,读了李镇西的《爱心与教育》、看云的《心平气和的一年级》、王晓春的《语文视点》《今天怎样做班主任》,观摩了很多案例、实录和视频——又一个更广阔的阅读天地展现在我的眼前。
有一年夏初,我去郑州听课,观摩了全国特级教师、著名语文教学流派“诗意语文”创始人王菘舟执教的《圆明园的毁灭》,真是受益匪浅。回来后,我有空就在网上搜索有关王菘舟的学术内容来充电。这一搜,带出郭初阳、范美忠、干国祥、王开东、摩西等一系列教育“大腕”,给我莫大的惊喜与收获。
于是,那年暑假,我一个人跑到北京,在六一中学领略朱永新和李镇西两位先生的风采。后来在网上看到窦桂梅要在南京做课的帖子,我又跑到南京,在东南大学礼堂里听了窦桂梅的 《游园不值》、周益民的《小王子》、于永正的《第一次抱母亲》、支玉恒的《走月亮》……聆听大师一节课,真是胜读十年书。窦桂梅的网络ID 叫“玫瑰”,她所到之处,“是一朵玫瑰在激情燃烧”,的确激情四射,令人振奋。
走出家门,去向大家学习,是最有收获的。记得初听王菘舟老师的课,让我由衷地敬佩。但也有网友指出,他的课是成也诗意,瑕也诗意。《一夜的工作》是他的代表课之一,有人质疑,认为这是伪文本下的伪感动。我也在想,教师的大段激情旁白是不是在占有学生思考的时间?教师应该用怎样的角度、以怎样的姿态言说……
可以说,在网络上,自称“草根”的高手如恒河沙数,他们有才华、有坚持、有理想,有独立的立场,比那些包装华美的所谓名人更值得我学习。正所谓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他们精湛的教学艺术、先进的教育理念、开阔的课程视野和自觉的教育实践,都让我的教育理念不断更新,促使自己更专业地思考课堂和成长。
歌德说过:我不应该把我的作品全归功于自己的智慧,还应归功于我以外的、向我提供素材的成千上万的诗情和人物。对此,我深以为然。
我是1997 年开始在汝南师范附属小学当老师的。刚上班时,接手一年级当班主任,毫无经验。当时的教研组组长邵明霞老师给了我很大的帮助。还有季美花、张秋霞、赵继红老师……他们身上所折射出来的严谨、认真、扎实的工作作风,使初出茅庐的我受益匪浅。
很幸运,在以后的日子里,每一学期任课班级的调整,都给了我结识新同事的机会。2011 年,我调到驻马店市实验小学。这里有一个团结奋进的集体。记得刘芳老师说过:咱学校的老师和别的学校的老师不一样,不仅一人有课众人帮,一人有事也是众人帮。不管见哪个班的学生违反纪律,都跟自己班的学生犯了错一样,谁看见都会去说道说道……真的,我很喜欢这样的教育环境和氛围。教师群体的精神风貌不就是学校精神风貌的体现吗?学校成就了优秀的教师团队,教师必然会成就优秀的学校。
回首这些年走过的路,感慨良多:教无止境,学亦无止境。如果我们在教书育人之余,都能够虚心地向书本学习,向生活学习,向同事学习,相信我们的教育之路一定会晴空万里,越走越宽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