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玉红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提出,在语文教学中要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尤其要提升分析比较、归纳批判等逻辑思维、辩证思维等方面的能力,让他们的思维更具有敏捷性、灵活性、独创性、思辨性。伴随课程标准的变化,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课堂更关注思维领域的变化,教师要分析学生思维批判性是否有所提升,并设计一系列指导策略,让他们能全面发展批判性思维。
(一)推敲文本注释,发现问题
真正的教育能让人不断提出并探索问题。故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从各种不同的角度入手,推敲文本,提出质疑。
如在阅读《陈太丘与友期》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自主解读课文,遇到難解的字词和句子要阅读注释,并结合上下文加以理解。如有学生读到“期日中”的时候,阅读注释,发现“日中”是“正午”的意思,此后教学者可以让他们进一步深入思考“正午”具体是什么时间,和别人约会的时候,一般会如何商议时间。学生发现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约定他人时,会具体商议在几点到几点,而很少说“上午、中午”这样模棱两可的时间。从这个细节可以看到朋友对约定并不重视,所以没有确定准确的时间,而陈太丘可能知道朋友的性格,所以也不强求,而是耐心地等待了整个中午,然后才离开。从这个细节中,能看出陈太丘恪守信用,生性善良,而朋友还要指责他,则能更好地突显出朋友的品性。
利用注释提出质疑,并进行分析判断,有助于挖掘文本的主题思想。学生逐步发现,注释能帮助自己降低阅读困难,同时也能激发阅读兴趣,发展阅读智慧,提升思维能力。
(二)整理求真清单,映射结构
在阅读文本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拟定问题清单,然后分析它们对应思维上的哪些弱点。这样就能形成映射结构,让学生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问题,并加以提升。
在阅读《故乡》后,教师可以安排学生设计求真清单,如问题一:“作品中的‘我,是不是就是鲁迅本人?”问题二:“‘我却并未蒙着一毫感化中的‘感化是什么意思?”问题三:“杨二嫂和闰土是因为什么而变化的?”问题四:“‘我对故乡带有怎样的情感?”教师要安排学生整理归纳这些问题,看看它们映射了哪些语文知识,暗示了哪些思辨问题。如问题一暗示学生对叙事人的理解不够深刻,需要补充相关知识。问题二表示学生在结合上下文理解作者意图方面有不足之处。问题三暗示学生可以使用对比思考的方式辅助辨析。问题四说明学生想要深度挖掘文本,但是却不知道如何入手。这些问题都映射了学生思维上的弱点,教学者要合理安排,帮助他们逐一解决。
学生很难在一开始就自主完成求真清单的编写,所以教师要循循善诱,帮助他们探求问题的归类,思考该问题体现了哪些思维薄弱处。久而久之,学生在自主阅读的时候也会整理清单,提升思考能力。
(三)整合信息细节,形成结论
当学生完成了对求真清单的归类整理后,教师要指导其注意慎独辨析,通过分析、比较、归纳的方法解决问题,最后还要得出结论。这里的“结论”不只是解决文本问题,更要让学生认识到自己思维上的弱点,找到进步方向。
如在学习《故乡》后,学生设立了求真清单,并通过整理归纳问题,发现自己在对比分析、深度探究作者表达意图等方面存在问题。在后续的解读中,他们在教学者的启发下运用对比法分析了“闰土、杨二嫂”的变化,并运用知人论世的方式,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分析了作者的创作意图。在学生能顺利解答问题后,教师还要引导他们整合探究过程中的各种细节,思考自己的思维薄弱之处。如有学生挖掘细节:“在探究作者创作意图的时候,有同学结合环境描写和当时的现实环境,并结合‘希望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个细节进行分析。这种分析方法将文本细节和创作背景结合起来,更容易得出答案,但是我却忽略了这样的信息细节,这是我以后要进步的地方。”
在指导学生多元质疑的过程中,教师首先要利用文本注释等引导他们发现问题,其次要帮助他们总结归纳问题,设计求真清单,最后还要帮助其总结归纳,找到思维上的不足之处,从而全面提升思维能力。
(一)还原背景,分析文本主旨
批判性思维提升发展的第二个阶段是深度解读,挖掘文本的丰富意蕴。还原背景是批判性思维的一种思考方式,教师要给学生介绍作品的背景,并引导他们利用其分析文章主旨。
如在学习《愚公移山》的时候,有学生提出:“作者认为愚公很有毅力,值得赞赏,但是我认为智叟才更有远见。像愚公这样盲目的劳动,效率很低,如果能用更好的方法,比如搬家,更能解决问题。”面对学生的解读,教师要推荐一些背景信息,让学生了解当时的时代背景。学生发现当时处于农耕社会,劳动力低下,人们的思考能力有限,所以愚公想出的方法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同时,当时的文化背景是安土重迁,人们安于本乡本土,不愿意轻易迁移,这就是为什么愚公宁愿移山,也不愿意搬家的原因。了解了这一点后,学生认识到这个故事展现了劳动力不发达的情况下,人们希望运用超人的力量来征服大自然的想法。这样他们就理解了文本的主旨。
通过还原背景的方式,能让学生清楚地了解故事发生的时间,当时人们的生活状态,将大背景和文本中呈现的现状进行对比,可以深入理解作品的文化背景,从而解读作品的主旨。
(二)群文比较,认识复杂人性
批判性思维发展的工具之一就是“比较”。教师可以让学生将同主题的文章放在一起对比,看看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如何看待同一个问题。
同样是阅读《愚公移山》,有学生提出愚公是一个很顽固的人,他没有权力帮后代做出要一起移山的决定,这种强加于他人的做法是不对的。这种想法将现代人的思维强加到了古人的身上,教师可以让学生对比阅读《愚公移山》和《老人与海》片段,说说他们的行为有什么不同,他们的思想根源又有什么不同。学生发现圣地亚哥是一个孤独的人,而愚公则有自己的子孙帮助,他们都爱戴他,愿意追随他的脚步。由此能看到东西方对人性美的理解,西方更赞赏个人英雄行为,而东方更赞赏集体主义英雄。学生也认识到自己现如今的看法是杂糅了中西方的观点,所以才会对愚公的行为提出了复杂的观点。这样学生就认识到了人性的复杂性,不同生活环境、文化背景,塑造了不同的人。
通过对比,学生认识到要解读作品,必须要了解作品创作的文化背景,不同文化环境中产生的人,他们的想法也各有不同,这样就造就了复杂的人性。
(三)聚焦核心,深化价值观念
在指导学生批判思考的时候,教师要注意避免让他们的思维过于泛化,而要引导他们聚焦核心问题,深化价值观念。学生可以筛选问题清单内容,围绕重点探究,继而深入理解作品的主旨。
如在解读《老王》的时候,学生围绕作者为何“愧怍”的问题进行了辨析,提出了不同的观点,如:“作者觉得自己没有好好照顾老王”“老王好心送蛋,作者却害怕他,因此惭愧”“作者觉得老王给自己东西,自己没有回报,占了别人便宜”“作者因为自己和老王有隔阂,连他的死讯都不知道,因此后悔”“作者作为知识分子,一心想要关心他人,但是其自身难保,无法帮助,所以惭愧”“作者不是替自己惭愧,而是替整个时代惭愧”等等。教师引导学生聚焦问题的核心,将问题从个人层面上升到集体层面,思考作者属于什么阶级,该阶级的人普遍的精神境界是怎样的,该阶级的人在当时的社会中起什么作用。这样学生认识到作者的惭愧是知识分子的精神反省,同时也是对时代的反思,作者认为当时的社会普遍对生命过于冷漠。
在批判思考的过程中,如果学生考虑的角度太多,那么得出的解答也会千奇百怪,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删繁就简,去除掉各种和文章关系不大的内容,这样才能提升阅读效果。
(一)反复追问,追溯立意源头
在批判阅读中,学生要对文章的内容、思想进行推理阐述,并得出答案。教师可以采用追问的方式,让学生不断调整思维方向,挖掘作品创作的立意源头。
为了让学生了解《岳阳楼记》作者的立意,教师可以设计层层递进的问题。首先提出引子:“你认为《岳阳楼记》是作者一挥而就的,还是精心布局创作的呢?”在学生激发了兴趣后,再提出追问:“《岳阳楼记》中写了哪些景物,作者如何安排结构,怎样层层递进地展现?”让学生从主观臆想转到文本细读。“作品中有哪些词句描写了景物,哪些又是作者内心世界的展现呢?作者为什么要写这些?”则让学生从文章内容过渡到探究作品的立意。“作者当时处于什么状态,他是否将自己对人生的思考融入作品中?”让学生进一步探究作品的主题思想,追溯作品的立意源头。通过系列问题,学生推理阐述,完成了对作品的分析。
在层层递进的问题引导下,学生逐步解决了问题,认识到作者创作的思想根源,同时他们也对作品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和认知。
(二)融合情境,做出道德决策
在不少文章中都展现了道德决策,体现了人们的精神世界,展现了社会对人类道德思想的影响。在解读作品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进入道德情境中,通过推理阐述的方式思考主人公为何如此抉择。
在学习《我的叔叔于勒》时,教学者可以让学生参与角色扮演,这样他们能更好地融入道德情境中,思考主人公为何做出这样的道德决策。在该作品中,当“我”和家人看到于勒的时候,他们可以选择和于勒相认,将他带回家去,但是他们最后的抉择是偷偷离开。结合时代背景,学生认识到当时是一个金钱至上的年代,“我”的家人也是如此,他们淡漠了亲情。
学生可以将自己的推理过程写下来,描摹主人公的内心世界。这样就能让学生提升解读水平,发展思辨能力。
(三)浸入角色,鼓励求异表达
多角色推理也是批判性思维的重要方法。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大胆地运用求异思维,写出自己独特的观点。
如在《故乡》中“我”、母亲、闰土、杨二嫂等各种人物,教学者可以组织学生分别演绎各种人物,或者想象自己是来当地采访的记者等其他原著中没有的角色,并想象他们对该事件会有哪些不同的感受。如有学生想象自己是“记者”,来乡下做采访,了解农民的生活情况,他结合闰土的表现感受到当时虽然封建势力已经被推翻,但是农民的生活依然很糟糕,需要政府关心农民的生活。该学生将这样的想法写入文章中,用创新的方式表达了对该作品主题思想的推理分析。学生可以选择作品中的人物,也可以选择旁观者的角色,从不同的角度入手分析,能让学生获得不同的感悟,在创写的过程中,他们也会写出独具特色的文字。
批判性思维能力的提升是循序渐进的,教师要将思维发展和阅读教学活动结合在一起,引导学生按照多元质疑、深度解读、推理阐述的顺序辅助阅读,逐步提升阅读能力。这样,学生就能在閱读中激发提问动机,进而理解文本,并运用已有经验和新方法推理阐述,全面提升阅读综合水平。
作者简介:江苏省启东市鹤城初级中学语文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