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祥凤 许红
【摘 要】 根据大单元教学的精神,整体感知单元内容,围绕“处处留心皆学问”的单元人文主题,设置大情境、大任务,进行课文的联读教学。学生感知两篇课文虽然观察的对象不同,但都介绍了观察对象的外形特点以及它们的活动过程,由此明确了观察日记的表达方法。
【关键词】 单元内容 学习任务 联读教学
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人文主题是“处处留心皆学问”,我们围绕这个主题,确定了三个大的学习任务。
第一,找美好的景。整体感知单元内容,学习单元内所有课文的生字新词,通读课文,知道每篇课文写了什么内容。学习口语交际“爱护眼睛,保护视力”。(课时安排:4课时)
第二,品美好的意。思辨性学习古诗三首——《暮江吟》《题西林壁》和《雪梅》,联读《爬山虎的脚》和《蟋蟀的住宅》。(课时安排:4课时)
第三,写美好的物。学习“写观察日记”,完成语文园地。(课时安排:4课时)
从单元内容的整体设计出发,在进行《爬山虎的脚》《蟋蟀的住宅》两课联读教学时,我们先设置了一个教学情境,再引导学生通过一个接一个的活动,完成学习任务。
情境設置:学校想在每个班级增加生物角,除了用大家带来的植物来装点,还需要增加一些动植物名片,扩充大家的知识面,增长见识。学校面向全体同学征集作品,大家想不想参加?现在我们就动手吧。
【活动一】给“爬山虎的脚”设计名片。
1.完成作业单。
2.交流名片作业,教师引导学生表达对“枝状”“蜗牛的触角”的理解,然后进行自我评价。
【活动二】辨别“蟋蟀的住宅”,感受准确表达的学问。
1.学校在征集“蟋蟀的住宅”绘画作品时,收到了这样两幅作品。到底哪一个才是法布尔笔下的蟋蟀的住宅呢?请同学们细致观察,对照课文内容,找到依据。
2.同学们交流时,表达要有理有据。
3.小结:感谢同学们的帮助,为蟋蟀选定了舒适的住宅。我们更感谢法布尔,感谢他什么呢?(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板书:细致、准确。)
4.我的发现:细致观察、准确表达是认识事物的法宝。
【教学点评】这两篇课文的共同之处在于作者对观察对象的描写非常准确,学生只要潜心阅读,就能把握它们的特点,想象出观察对象的样子。在学校班级生物角需要征集生物名片及图片的情境下,学生利用制作名片和选择住宅图示的方式,自行从文字中读出关键信息,从而识别出爬山虎的脚的样子以及书中介绍的蟋蟀的住宅图的样子。
【活动一】还原观察日记。
叶圣陶经过连续细致的观察写出了爬山虎的脚爬墙的秘密,你能找到叶圣陶识破秘密的路径吗?让我们一起来探秘。
默读课文第4、第5自然段,还原叶圣陶的观察过程,学着课后“资料袋”的样子,试着填一填下面的思维导图。
【活动二】探寻爬墙秘密。
1.对照填写的思维导图,说一说爬山虎的脚触着墙时,脚有什么变化。请用“本来……现在……可以……”的句式说一说爬山虎的脚的变化。“爬山虎的嫩茎继续长,新的脚也继续长……”(学生用句式再说一遍)
2.朗读训练。
3.讨论:你觉得叶圣陶是如何发现爬山虎爬墙的秘密的?
4.小结:叶圣陶在观察时,不仅看到了爬山虎的脚的颜色、状态,还在连续的观察思考中发现了微小的变化,从而破解了爬山虎爬墙的秘密。最后,请你用简洁的语言准确表达这一秘密,让我们一读就懂。
【教学点评】学生要想“识破”爬山虎爬墙的秘密是需要思维转换的。教师以思维导图的形式让学生先在文中提取关键信息填空,从整体上感知爬山虎的脚一直处在生长变化之中。再与学生集中探讨爬山虎的脚触着墙时是如何实现“爬”这个动作的。最后,教师引导学生运用“本来……现在……可以……”这样的句式来表述,就将爬山虎的脚爬墙时的动作细化,引导学生关注位置变化。
【活动一】认识蟋蟀建造住宅的工具。
1.浏览课文第7自然段,请在书上圈出表示“部位”和“动作”的词语,借助作业单,说一说蟋蟀建造住宅的工具及常用动作。
2.请学生口头汇报。
3.理解“钳子似的大颚”。
【活动二】紧扣时间词思辨,理清蟋蟀住宅的建造特点。
1.思辨:文中第8自然段的开头说“工作做得很快”,最后一句却说“我一连看了两个钟头,看得有些不耐烦了”,那蟋蟀建造住宅究竟是快,还是慢?请你再读第7到第9自然段,联系上下文,抓住表示时间的词语想一想。
2.请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引导学生用书上的句子作为依据。
3.小结:蟋蟀建造住宅从十月开始,一直到冬天暖和的时候,它还在干活。看来,蟋蟀很会生活:主要部分修建很快,让自己有容身之处;对于内部整修精工细作,让住宅越来越高级、合心意。蟋蟀真特别!
【教学点评】文中写蟋蟀一刻不停地干活,就会让学生觉得蟋蟀一定很快就能建造好自己的住宅。而文中又说,蟋蟀建造住宅的过程是漫长的。针对这两个部分的特点,教师设计了一道思辨题:蟋蟀建造住宅究竟是快,还是慢?学生在文中寻找证据的过程就是潜心阅读的过程,就是全面思考的过程。学生在交流中有赞同,有反对,既训练他们的思维能力,在真实的情境中提升认知,学会从文中找依据,又培养了他们的语言感知力。
课堂小结:这两篇课文虽然观察的对象不同,但作者都因为喜爱而介绍了观察对象的外形特点以及它们的活动过程,这就是观察日记的主体部分。作者把观察到的内容用生动准确的语言表达了出来,我们才能通过读文字想样子,理解观察对象的特点。但两篇课文在谋篇布局、细节描写上还有各自的特点,我们下节课再继续学习。※
(作者单位:王祥凤,江苏省句容市行香中心小学;许红,江苏省句容市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