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军饮马”模型在初中数学中的迁移运用

2024-01-05 13:50杨徐梦
中学数学·初中版 2023年9期
关键词:饮马定点将军

杨徐梦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学生经历数学观察、数学思考、数学表达、概括归纳、迁移应用等学习过程,发展数学核心素养.数学的学习除了基本概念、原理、法则、性质等内容的掌握,更要会用所学知识解决数学问题.这就要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应用能力.“将军饮马”模型在数学中的应用,就是利用“两点之间,线段最短”这一简单的原理解决生活和学习中的许多数学问题.模型的迁移应用可以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抽象的问题具体化.通过建立联系,形成规律,从而准确地解决数学问题.

1 “将军饮马”情境再现

唐朝诗人李颀的诗《古从军行》开头两句说:“白日登山望烽火,黄昏饮马傍交河.”诗中隐含着一个非常有趣的数学问题.这首诗中将军骑马观望烽火之后从山脚下的A点(如图1)出发,骑马到河边饮马后再到B点宿营,要怎样走才能使所走的总路程最短.

2 “将军饮马”模型

如图2,把宿营地和山脚出发点看作两个点A,B,把河流看作直线a,即在直线a同侧有两个定点A,B,在直线a上找一点C,使AC+BC的值最小.如果点A,B在直线a的异侧,利用公理“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就可以解决.下面利用两个模型进行探究学习.

模型一:“异侧两定一动”模型.

已知:定点A,B在定直线l的两侧.

要求:在直线l上找一点P,使PA+PB的值最小.

分析:连接AB,交直线l于点P,点P即为所求点.线段AB的长度即为PA+PB的最小值.

理由:“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可以利用“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来证明.如图3,在直线l上任取一点P′(点P′与点P不重合),连接AP′,BP′.

因为在△ABP′中,AP′+BP′>AB,即AP′+BP′>AP+BP,所以當P为直线AB与直线l的交点时,PA+PB的值最小.

模型二:“同侧两定一动”模型.

已知:定点A和定点B在定直线a的同侧.

要求:在直线a上找一点P,使PA+PB的值最小(或△ABP的周长最小).

分析:此问题的关键是要把“同侧两定”转化成“异侧两定”,这样就可以利用模型一来解决.而要实现等距离迁移,就不难想到利用对称来解决.所以可以作点B关于直线a的对称点B′,如图4,连接AB′,交直线a于点P,则点P就是所要找的点.

理由:因为PB′=PB,所以可得

PA+PB=PA+PB′=AB′.

3 “将军饮马”模型的迁移应用

3.1 在方案设计题中的迁移应用

例1 在河流CD的同侧有两个村庄A,B,A村庄到河流的距离AC=10 km,B村庄到河流的距离BD=30 km,且CD=30 km.现在打算在河边建一个自来水厂,向A和B两个村庄供水,铺设水管的费用为3万元/km,要使铺设水管的费用最省,请你在河流CD上选择水厂的位置M,并求出铺设水管的总费用?

分析:A,B两定点在直线CD的同侧,M是一个动点,所以此题属于“同侧两定一动”模型.

解:如图5所示,作点B关于直线CD的对称点B′,连接AB′,交CD于点M,则AM+BM=AM+B′M=AB′,此时水厂建在点M时,费用最小.

对于“将军饮马”模型类问题,利用轴对称变换,通过化曲为直,把折线路径转化为两点间距离,根据“两点之间,线段最短”求出线段之和或三角形周长最小值,可利用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作简单证明.此类问题的解题步骤为:(1)选择模型;(2)作对称;(3)定交点;(4)连路径.

猜你喜欢
饮马定点将军
例谈圆锥曲线中的定点定值问题
定点帮扶让村民过上美好生活
解析几何中定点问题的处理策略
点击“将军饮马”模型的用法
直线过定点的5种特优解法
我家的“将军”
嘉峪关:长城饮马寒宵月,古戍盘雕大漠风
将军饮马与最短路径
将军
将军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