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工科背景下农林院校课程思政实施路径探究*

2024-01-05 07:13徐子航李汉广张宝张庆华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23年24期
关键词:工科专业课程教学方式

徐子航 李汉广 张宝 张庆华

江西农业大学生物科学与工程学院 南昌 330045

0 引言

新工科下,高等工程教育改革处于新起点,由于传统工科专业中思政式理念相对模糊,与当代具有较强自我认知的大学生相悖,造成学生对专业培养目标不了解等情况。此外,传统的生物工程课程体系有一定缺陷,通过引入课程思政理念,“规划改革,落到实处”是新工科背景下农林院校生物工程进行专业课程思政实施路径探究的必然之举。

1 课程思政与生物工程专业的关系

生物工程是研究现代生物工程技术、产业化原理、工艺过程和工程设计等知识和技能的工科专业。思政教育作为高校普遍研究的教学新模式,是课堂教学的创新形式,是立德树人的全新教学尝试,旨在构建全员、全局、全课程育人格局的新形式,将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同向同行,与新工科倡导向工科专业引入新技术的理念相符。此外,专业课作为学科建设的核心,在发挥“同向同行、协同育人”目标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1]。专业课具备课程思政的广阔背景和深厚的学科基础,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强力支撑[2]。在原授课内容的前提下,引入思政元素,为专业建设指明正确方向。所以,思政教育与工科专业建设密不可分。

2 生物工程专业课程思政实施现状

2.1 本科生对专业课程设置的问卷调查

为江西农业大学生物科学与工程学院的本科生设置了问卷调查,划分为4个板块,总计40个问题,把360名参与问卷调查的学生数据进行整合,如表1所示。

表1 本科生对专业建设满意度问卷调查

2.2 本科生对专业课程设置的问卷调查的结果

对学生问卷调查数据分析,绝大多数(约88.3%)学生对学院课程设置目标有一定了解,大多数学生(约78.3%)认为课程设置有一定难度,但是合理,可以通过后续专业学习掌握。总的来说,绝大部分学生对专业课程设置是满意的。但结果也显示,有较大的学生群体处于“中间区域”即对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似懂非懂,说明在我院生物工程专业实施课程思政的迫切性。随着时代发展,学科交叉,思政教育的探究途径也需相应作出调整与改革,使思政教育切实对生物工程专业的建设起到积极作用。

2.3 生物工程专业课程思政体系存在的问题

长期以来,传统生物工程专业思政教育存在内容缺乏针对性、教学方式单一、思政教学流于形式、教学体系不完善,评价方式滞后等诸多问题。究其原因,与缺乏系统的专业建设理念认知、不完善的人才培养战略、不健全的管理机制、存在尚未充分挖掘教学资源等因素有关。

2.3.1 专业知识衔接中课程思政的窘境

专业知识衔接中,思政教育与教学内容尚未形成无缝对接,导致思政教育以“孤岛”形式存在,出现思政教育与专业知识间的断层,造成专业知识与思政教育无法做到同向同行,不能产生协同效应。

2.3.2 教学方式中课程思政的窘境

教学方式中,思政教育并没有促进教学方式多样化的产生,其成因大致分为两点,学生方面:对课程设置整体性认识不强,使学生与课程目标断层,不能领会思政教育的意义;教师方面:没有拓展教学的意识,思政教育仍是思政教育,知识传授也仅仅是知识传授,二者孤立。因此,课程思政不能仅仅以教学方式为突破口,必须渗透到教学中的每一环,切实做到学生与教师的教学方式两两结合。

2.3.3 评价反馈中课程思政的窘境

评价反馈中,并未有效地开辟第二课堂,即课程结束后并未与学生建立反馈机制,教师不能及时解决学生的问题,出现评价滞后的情况,即问卷调查中学生对课程设置不满意的情况。据此,思政教育不应只单单放眼于课程中,还应涉及课程前、中、后的每一个节点,建立起全面的评价反馈机制。

3 新工科背景下生物工程专业建设中实施课程思政路径探究的新尝试

课程从属于专业,课程的思政目标应该依据人才培养目标来确定[4]。与传统生物工程专业建设相比,新工科下需进一步考虑如何更好地将课程思政融入专业建设,并有效发挥课程思政的作用。据此,具体优化流程如图1所示。

图1 农林院校生物工程专业课程思政的实施路径探究流程

3.1 完善生物工程专业课程体系,为课程思政建设指明方向

打破专业课程体系固化模式,加强专业课程之间的联系,形成“课程组”式的模块化教学体系。重新对生物工程专业课细化分类,进行整合,做到专业课程内容上的衔接和形式上的嵌合,构建复合型学科,实现教学模式全面性、先进性的特点,全面提升育人质量。同时,在实际教学设计中,做到“确、准、新”,即明确思政教育的目的,准确把握思政教育和专业建设衔接节点,使教学设计富有新意。

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下,对重构后的专业课程体系进行科学性的建设,完善生物工程专业课程体系。在实践中,本着学生有更好的学习平台,教师有更便利的授课平台,学院有更畅通的交流平台,应充分利用学科及学院优势,挖掘专业的固有优势,利用学院的固有资源,发扬学科的品牌力量,构建“专业课程+学科平台”平台化体系,做到以平台为支撑,将思政教育紧密依附其中。

3.2 深化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发挥生物工程人才培养的示范带头作用

在学科建设中,遵循“以局部引领整体”的理念,打造思政教育精品课程尤为重要。以精品课为课程设计样板,发挥精品课程领头羊优势,进行课程体系改革,并尝试性地将思政元素融入专业其他课程设计中,以期形成更多、更好、更优的课程,逐步推进“优秀课程、样板课程、精品课程”的建设过程,形成“校级、省级、国家级”课程建设体系,充分发挥专业课程优势。

在教学方式中,以立德树人为主要目标,需要对教学方式持续及时地进行调整。在教学先导中引入前沿科学技术、国内外热点话题,引导学生将专业课程与社会热点相连,开创探索型、启迪型教学方式;在教学设计中重视对实践环节的设计,定期组织学生参观实习,并适当进行小组汇报演讲,强化课程教学与课程实践的一体性;完善模块化、整体性的教学布局,将教学地点与校企合作平台、院校公用实验室相结合,统筹兼顾,引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切实了解社会发展的需求,形成教学与从业的对接,树立和培养学生正确的从业观。

课程思政体系深化改革的实现离不开与方法的结合,新工科下,要兼顾传统教学与现代教育的统一,使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开展多元化教学模式,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及课程的参与度。如借助超星、钉钉、腾讯课堂、MOOC等线上信息化教学平台,在实现教学目标的同时能多方位地与学生展开讨论和互动。这对于深入推动课程思政教学内容及方式的改革,全面提升生物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水平,都有重要意义。

3.3 构建完善的思政教育考评体系,为生物工程人才培养创造更好的条件

完善的思政教育考评体系,对专业建设颇有助益。要求“因地制宜”,精炼课程核心思想,完善人才培养计划,形成健全的思政教育考评体系,才能实现全面提升学生综合实力的教学目标。在构建思政教育考评体系中,首先要着重把握考核的关键点,有计划有目的地完善思政教育考评机制,以专业课程考核为基准,以专业素养考核为创新,保证考评过程的公平公正,真实反映思政教育对生物工程专业的建设作用。其次要积极探索并适时调整考评机制,拟定切实、严谨、弹性的考评方案,构建生物工程专业课程考评体系,确保考核工作能准确反映课程思政融入生物工程专业教学的效果。最后,教学考评方法应遵循多元化融合的理念,重视课程后的反馈以及实践中的具体表现,切实体现考核作用。

3.4 加强专业教师政治素养的培养,使思政育人效果落到实处

教师是思政教育的践行者。课程思政把思政育人的理念渗透到知识传授中,使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转化为品德、素质或能力[5]。开展对专任教师政治化培训,突破教师固有的教学理念,提升教师的政治觉悟,改进教师的教学模式,强化思政育人的效果并落到实处。培训过程措施如下:组织并安排教师集体学习当代行业先进事迹并运用到日常教学实践中,引导专业教师加强政治理论方面的学习;提升专业教师使用线上平台和信息化资源库的能力,如超星、箐优网等线上教学平台,掌握对线上资源的使用,养成广泛阅读、二次学习的习惯;最后,在日常教学中专业教师需要结合当代行业发展及专业从业就业形势,深挖思政元素,将思政教育理念融入生物工程专业教学,更好地向学生传递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4 新工科背景下进一步挖掘课程思政的教育理念

新工科下,除了对传统生物工程专业课程思政体系深化改革,应该进一步地挖掘思政元素,将思政教育理念融入课程设计的每一个环节,融入生物工程专业人才培养全过程,课程思政建设要深化、优化,应坚持以问题为导向“有的放矢”,抓住课程思政建设的核心[6]。以专业知识为载体,进而发展出以服务地方产业和适应新型产业结构的本院的优势学科,真正实现农林院校生物工程专业“三全育人”的办学目标。设计融合课程理念的“平台+模块式”生物工程课程新体系,独创性地建立“课程+课后反馈”课程体系的评价反馈机制,考核评价结果及时反馈,管理者、课程组、教师从不同层面对课程思政建设进行改进,为课程思政建设源源不断注入创新的理念和思维,提高课程思政的育人效果[7],进一步完善课程思政体系。

5 结束语

通过对新工科下思政路径的探究,构建“平台+模块式”的平台化课程思政体系,配合思政考评反馈机制,完善农林院校生物工程专业课程思政教学体系,进而打造专业精品课程、提升专任教师水平。此外,做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增强思政教育的亲和力和针对性,实现专业知识传授与思想价值引领的有效结合,增添课程教育时代感和吸引力。为深入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的指导工作,全面落实新工科背景下生物工程专业人才的课程思政教育,全面深化思政教育体系改革,建立起符合时代特征的生物工程人才培养的运行机制,立德树人,培养符合新时代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猜你喜欢
工科专业课程教学方式
87年工科“学霸”成都追梦记
新工科下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探索
新工科背景下项目推动式教学模式的探索
高校钢琴教学方式拓展的思考与实践
电大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改革探讨——以福建电大为例
高中数学高效教学方式与方法优选例谈
高中化学教学方式探析
中美综合大学在音乐专业课程上的比较与启示
中俄临床医学专业课程设置的比较与思考
探索不同教学方式 提高课堂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