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CiteSpace的课程思政教学评价研究热点可视化分析*

2024-01-05 07:13赵丽莎杨巧菊井晓磊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23年24期
关键词:发文领域思政

赵丽莎 杨巧菊 井晓磊

河南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 郑州 450046

0 引言

2020年6月,教育部印发了《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纲要中指出要在高等教育的背景下,积极探索思政课程的融合路径,在立德树人的改革总目标指导下,积极推进教育改革[1]。课程思政教学评价是以思政教学要求为导向,采用科学的评价模式,系统的评价方法,对教学的效果做出价值判断[2]。完善的思政教学评价体系是考查思政教学能力,提升教学质量的重要措施。学者从多角度、多层面对“课程思政教学评价”进行研究探索,涌现出了大量的研究成果,研究热点已从早期某一特定方法论或模式对课程思政评价的理论探讨,发展到对教学评价体系构建策略的深化。但目前已发表的文章大多只从某特定角度研究课程思政教学评价,缺乏全面的综述型研究。本文采用文献计量法,对中国知网(CNKI)中课程思政教学评价领域的相关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客观地分析该领域的研究现状及热点,为后续课程思政教学评价体系的构建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在知网数据库中选择高级检索的方式,主题词限定为“课程思政”AND“教学评价”,检索时间限定为2013年1月1日至2022年8月1日,检索出1 112篇文献,经手动筛除会议、报告等不相关文献,最终纳入1 082篇文章进行可视化分析。

1.2 资料分析方法

运用CiteSpace V.5.8.R3软件对纳入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设置时间为2013年1月至2022年8月,时间切片设置为一年,选择节点为“author”“keyword”,其余参数为默认值。运用科学图谱的方式对纳入文献的作者、文献的关键词进行可视化分析,手动美化调整图谱。使用Excel软件对中国知网中检索出的课程思政教学评价领域相关文献进行年发文量的统计。

2 结果

2.1 发文量分析

年度发文量反映出不同时期课程思政教学评价领域的研究热度,如图1所示,年发文量总体呈上升趋势。2018年以前发文量较少,2018-2022年,年发文量迅速增加,其中2020-2021年,年发文量增幅较大,结果表明近五年课程思政教学评价研究领域受到国内学者的广泛关注。

图1 近十年课程思政教学评价领域年发文量

2.2 作者合作网络分析

作者间的合作关系可以反映出该领域作者之间的合作研究情况。如图2所示,以“author”为节点,共得到152个节点,37条连线。由可视化分析结果可以看出,节点散在分布,节点间连线较少,表示该领域作者合作不紧密,未形成核心作者群。

图2 作者合作关系图

2.3 关键词分析

2.3.1 关键词共现分析

关键词是文章核心内容的具体表现,采用科学图谱的方式对纳入文献的关键词进行可视化分析,可以反映出该领域的研究现状及热点。如图3所示,以“keyword”为节点,共得到340个节点,364条连线。表1所示为出现频次排名前十的关键词,出现频率较高的关键词依次是课程思政(791次)、教学评价(114次)、教学改革(111次)等。

表1 高频关键词及中心性

图3 关键词共现图谱

2.3.2 关键词聚类分析

聚类分析所得出的类团可以反映出课程思政教学评价领域研究的热点主题。采用LLR算法进行分析,得出的模块值Q=0.653(>0.3)平均轮廓值S=0.8851(>0.7)表示划分出的类团结构显著,聚类良好。最终分析共得出14个聚类标签,如图4所示,类团之间相互交错,聚类标签之间联系紧密,表示课程思政教学评价的研究路径虽然不同但主题紧密相关。

图4 关键词聚类分析

2.3.3 突现分析

关键词突现分析可反映出该领域不同时间段研究热点趋势的变化。将突现词的γ值设为0,一共得到25个突现词。如图5所示,2013-2017年发文量较少,突现词较少。2018年、2019年课程思政教学评价领域突现词大幅度增加。目前较为活跃的关键词为高职英语(1.02)、融合(0.71)、教学实施(0.47)、大学(0.23)、信息技术(0.23)。

图5 关键词突现分析

3 讨论

3.1 相关政策的出台是推动课程思政教学评价研究发展的重要因素

从发文量上看,2013-2022年该领域年发文量整体呈上升趋势。由年发文量图表中可以看出,2018年和2020年是两个重要节点。2018年该领域年发文量突然增加,2020年发文量增幅迅速加大。

一是2017年12月,教育部党组发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纲要中指出高校思政工作的开展要建立创新健全的质量评价体系,引起了国内学者对课程思政教学评价研究的关注。2013-2017年,我国课程思政教学评价领域发文量较少,纲要的发行和政策的出台,为我国高校构建思政教育质量评价提供了发展方向,引起了学者对该领域研究的深入探索,2018年以后该领域发文量不断增加。

二是2020年5月,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纲要中再次强调完善多维度课程思政质量评价体系,制定多元化课程思政评价标准的重要性,点明当今高等教育发展的重点研究方向,为推动思政建设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落实提供重要指导。目前该领域研究热度总体呈上升趋势,研究数量上已有一定的规模。2020年后该领域发文量增幅迅速加大,表明课程思政教学评价研究领域正受到学者广泛关注。分析可见,相关政策的出台是推动课程思政教学评价研究的重要因素。

3.2 课程思政教学评价研究领域缺乏作者之间的合作

从研究作者上来看,课程思政教学评价研究领域尚未形成专业的合作团队以及核心作者群,各个研究作者之间的交流合作较少,联系不紧密。课程思政是一种教学理念和方式,以课堂为承载,将思政融入学科教育改革中。课程思政建设首先要突破传统学科的局限,运用系统整体思维,引用多元学科理论,均衡思政研究的横纵向发展。要做到各个学科之间相互贯通,需要高校各学科、各部门、校内外共同融合发展。因此课程思政教学评价需要学科交叉发展,加强团队作者之间的交流合作,优势互补,才能提高该领域的研究水平,实现协同育人的目的。

3.3 研究热点主题分析

关键词是文章核心内容的具体凝练。对近十年课程思政教学评价领域文章的关键词进行分析,总结出该领域研究的热点主题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3.3.1 课程思政教学评价建设的困境与阻力

根据文章的关键词可视化分析,检索中国知网课程思政教学评价领域的核心期刊可以发现,该领域虽涌现出大量的研究成果,但构建全面完善的思政质量教评体系仍面临着诸多的问题,评价体系构建的困境、阻力、难点受到学者的广泛关注。检索相关核心文献发现下载量和被引量最多的是张瑞等[3]发表的《课程思政教学评价:内涵、阻力及化解》,作者认为缺乏以立德树人为导向构建的评价目标,现有评价体系过于学术功利化,缺乏跨学科融合且评价主体单一局限于教师层面。在此研究的基础上,孟子敏等[4]从评价体系的“单方化”“单维化”提出教学评价过度关注考核学生思政“学”的效果而忽视教师“教”的效果评价,造成效果评价指标单一且忽视过程评价。

3.3.2 课程思政教学评价构建原则

由关键词聚类分析可以看出,#1立德树人、#6思政元素、#9三全育人为代表的聚类主要聚焦于思政教学评价如何融入思政元素、如何体现立德树人、三全育人的原则。许耀元[2]总结了课程思政教学评价的内涵现状及功能,提出思政教学评价的标准要具有客观性、发展性、整体性、指导性作用。王岳喜[5]在认同上述评价原则的基础上提出要注重形成性、总结性、发展性、诊断性等不同方面评价的结合。陆道坤[6]则围绕学生为主体展开引出评价要围绕着学生的思政素养开展立德树人思政教育。

3.4 课程思政教学评价发展路径

由关键词突现分析可以得出课程思政教学评价研究发展大致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2013-2017年):课程思政教学评价萌芽阶段,此期出现的关键词有教学评价、融入路径、课堂教学等。在此阶段,课程思政教学评价领域研究热度较低,此期属于课程思政建设研究的探索阶段。第二个阶段(2018-2019年):课程思政评价发展阶段,此阶段关键词数量迅速增加,研究热点有高校、思政教学、人才培养、教学策略等。随着2017年末《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政策的推行,课程思政教学评价领域受到学者的广泛关注,该领域研究迅速发展。第三个阶段(2020年至2022年8月):课程思政教学评价深化阶段,此期的研究热点为大学、融合、教学实施、高职英语等,此期该领域年发文量较前两年迅速增加,随着2020年相关政策的不断出台,课程思政教学评价领域的研究热度持续升温,研究热点聚焦于从某专业或某课程出发,建设具体细化的思政教学评价体系,此期可以总结为课程思政教学评价在教学改革和思政建设导向下的深化落实发展阶段。

3.5 课程思政教学评价领域研究趋势

根据对关键词的可视化分析、相关文献的阅读检索、课程思政教学评价发展路径的凝练以及结合出台的相关政策研究分析,总结认为我国课程思政教学评价研究向着以下三个方面发展。

从评价的主体来看,课程思政教学评价领域朝着构建多元化的评价主体发展。传统的教学质量评价主体往往单一局限于教师或学生层面。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办好教育事业,家庭、学校、政府、社会都有责任。点明课程思政评价的主体应该多元化,做到各部门、各职能协同评价。赵宝江[7]提出要从全方位多视角来构建思政评价的主体,以教师评价为基准、学生评价为中心的同时注重同行评价、用人单位、学生家长、学校专家督导等第三方评价体系的构建。课程思政教学评价是对教学情况和思政教学效果的检验,构建专业多元的评价体系是推动思政教学的重要措施。

从评价内容来看,课程思政教学越来越注重过程性评价以及效果评价。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方案中指出坚持科学有效、改进结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健全综合评价的原则,构建教学评价体系,为课程思政教学评价的建设指明方向。王喜英等[8]认为过程性评价和效果评价对于思政评价体系的构建具有一定重要性,表现如下。

1)过程性评价是优化教学实践、提升教学质量的重要措施。过程性评价是动态演变的,评价的指标要根据教学成效不断提升和改进,关注教学过程中的评价结果并反馈给施教者,及时调整教学内容,进而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2)通过效果评价对课程思政教学整体进行评价、反思和调整,考查教学质量以及课程思政教学的育人成效,从而对下一阶段思政教学起到指引作用。

从评价方法上看,课程思政教学评价体系将会融入更多的主观动态化描述性反馈评价方式。在教学中运用传统的评价方式笔试来评价思政教学效果时具有一定局限性,不能对学生价值观念的形成、思想价值修养做出客观全面的评价,而使用多元化的形式来考查学生、教师、第三方机构等对课程思政教学的主观性描述反馈评价,可以较全面地反映思政教学效果。2017年教育部出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纲要中提出思政评价体系要创新评价方式,引入第三方评价。因此在通过问卷、访谈等形式对教师和学生进行自评、互评的基础上,还可以通过考核、汇报、竞赛、实践活动等形式考查学生思想道德修养、价值观念等指标,采用走访、量表的形式调查用人单位等第三方对教学效果的评价。

4 结论与不足

本研究基于CiteSpace软件客观地呈现出课程思政教学评价领域的研究现状及热点,为后续课程思政教学评价体系的研究建设提供一定的参考。本文通过可视化分析,对研究热点及发展趋势进行总结,得出以下结论:从发文数量上看,课程思政教学评价领域年发文量整体呈上升趋势;相关政策的出台是推进该领域发展的重要因素;从发文作者上来看,该领域缺少核心作者群及作者间的合作;课程思政教学评价建设的阻力、困境,评价体系构建的原则以及专业课的课程思政评价体系的建设是该领域研究的热点主题;从演化发展路径分析上看,近十年课程思政教学评价建设的研究发展路径可以概括为从萌芽阶段到快速发展阶段再到后期的深化细化发展阶段;从发展趋势上看,课程思政教学评价体系构建将会更加注重多元化的主体评价,加大过程性评价、效果评价的力度,评价方式上将会融入更多的主观描述性反馈评价。

本研究的局限性在于文献均源自于中国知网(CNKI),文献来源较为单一,可能导致遗漏一部分文献。根据该领域发文量整体趋势来看,该领域文献数量可能将会持续增加,未来的研究中可采用多种计量学软件,纳入多种数据库中的文献进行比较分析。

猜你喜欢
发文领域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10条具体举措! 山东发文做好返乡留乡农民工就地就近就业
领域·对峙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校园拾趣
爷孙趣事
以牙还牙
新常态下推动多层次多领域依法治理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