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泽湖行走

2024-01-04 03:47高锦潮
湛江文学 2023年10期
关键词:大塘洪泽湖大堤

用一亿年的沉默积累,在三百万年前激发出巨大的能量推动地壳运动,使苏北成为凹陷地,这就是洪泽湖的前世。

淮河是助产师,她为一座湖的诞生倾尽所力;黄河不苦于观望,数次以阵痛的倒灌,促使大湖临盆,富陵湖、破釜塘等数十座小湖在浩浩荡荡的泛滥来水中,被泥沙淹没、垫高、成体,成为了洪泽湖的今生。

水,是个造型大师,在风锤的夯击下,用浪的錾口,不停地对湖的四周进行凿錾,最后又镶上绿色的蕾丝花边,碧水连天的洪泽湖,就这样被雕琢成成一只展翅欲飞的天鹅,“天鹅湖”便成了乳名。

黄河夺淮,泥沙携家带口,奔波万里之遥,从青藏高原巴颜喀拉山迁徙到苏北腹地,淤积,淤积,再淤积,用经年累月把洪泽湖底抬升了十余米,成为一座悬放在里下河头顶上的湖,故尔,“悬湖”又成为洪泽湖的号称。

没有山体遮挡,缺失高大建筑掩护,又无法进行人工分流,洪泽湖便像大丈夫那样,不时暴躁地掀起狂涛巨澜,为此,人们把它与阴柔沉稳的太湖进行区分,一个是充满阳刚之气的男子,一位是温驯体贴的女士,由此成就了夫妻之说。

从成湖之美出发,特意从太湖寻来一尊几十吨重的阳具之石立于湖畔,名曰,“洪泽湖碑”,使两湖通过鱼水之欢融合淮安的淮水安澜。

大 堤

源于蓄水筑坝的洪泽湖东岸大堤,是华夏子民用汗水浇铸出的壮观、坚固与厚重,用捍水的条石,首尾相连,可直接从洪泽铺向北京,也可以用纸插不进石缝的工匠精神,来显示其河工文化的精髓,还可用“水上长城”的亚洲第二大有坝引水工程的浩瀚来展现身世。

如同流线样蜿蜒曲折的大堤,每一道弯里都蕴藏着劳动的智慧。在京杭大运河的血脉里,以“仁、义、礼、智、信”命名的五座减水坝,被称为“上五坝”,与相隔百里的大运河高邮段“下五坝”,形成了上下关联、相辅相成的防洪、抗灾、灌溉、航运的完整水利体系。

信步大堤,每一块条石,就是一位工匠的形象;每一条石缝,就是一段河工文化的诗行;每一个“工”字锔,就是质量追溯的古老“二维码”;她用固若金汤,书写出清正廉洁的旷世浩歌,也给陈登、潘季驯等使臣们塑了碑立了传,游客捧读后,人人都会情不自禁的发出称赞声。

洪泽湖碑

行走在素有“水上长城”美誉的洪泽湖大堤上,既能欣赏到风在树间的翩翩舞姿,又能观看到风在田野上的撒欢嬉戏,还可以聆听到风在水中的吹拉弹唱。这样的歌舞盛宴,虽然不是洪泽湖的特产,但在洪泽湖逶迤的古堰上,有着这样一处属于洪泽湖特产的网红打卡地——洪泽湖碑。

江苏人依据美丽溫婉的太湖与风流倜傥的洪泽湖特征,用简洁明了的性别区分了名列全国五大淡水湖中的太湖与洪泽湖,前位被喻为是温情脉脉的女性湖,后者则被形容成阳刚雄健的男性湖。为了缔结两湖的秦晋之好,淮安市洪泽区特意把一块数十吨重具有男性特点的太湖石,移嫁到了洪泽湖,从而成为耸立在泱泱湖水之上的洪泽湖碑。

极具阳刚之气的石碑上,以毛泽东同志手书体,勒刻着遒劲洒脱的“洪泽湖”腥红大字。它在成为中国第四大淡水湖醒目标志的同时,又与碑下那个用鹅卵石铺就的形神皆备的洪泽湖图型相映互衬。当观光车经过九曲十八弯的摇晃,在森林拥抱的氧吧里用一路穿行湖风,将游人带到碑前时,随着一声“哇”的惊讶,眼前顿时如同发现宝藏般闪亮发光。

这是一个算不上广场的广场,这又是一个有别于广场的广场。她用娇小而精致,叙说着博大和包容。一面是浩瀚湖水用琴键奏响的波涌涛翻水韵柔情,一面是广阔沃野铺陈出的苏北平原千里酥胸。

当朝露以一袭婚纱妆扮的时候,广场会展示出朦胧的迷人秀色;当晚霞拥抱大湖的时候,广场又会以满目鎏金炫目耀眼。人们驻足这里了望水乡、俯瞰苏北、寄情苍生,然后在碧波荡漾的耀眼湖水引领下移步湖畔,于极目远眺中饱览满湖春色,一定会把万端感慨和兴奋,化作一腔舒畅的激情喷薄而出。

这是一个非同寻常的广场,这也是一个神采飞扬的广场,这还是一个浓缩成精华的广场。她用千里淮河的脐带,吮吸着大运河的乳汁,把中国的水文化、河文脉与工匠文运进行滋养;她以一百零八弯的缠绵悱恻,书写着风花雪月的相思和痴情无悔的爱慕,使大运河文化在千年不息中源远流长。

洪泽湖碑,就这样用以身相许的伺守屹立,见证着大湖的风起云涌与明媚璀璨,记录着湖水的烟波浩渺与狂涛飞沫,回忆着湖泊的洪水兽行与造福人类。

龟 山

凡是有古遗存的地方,就会有丰厚的文化积淀和令人难以割舍的牵挂。

泱泱洪泽湖,在跳着旋转的舞姿接纳淮河之水时,没有忘记哺育的母性,她把满腔的热情寄于山寄于水寄于能够回报她的苍生。

龟山,是一座山,又是一个村。它像一只千年不老的金龟,在湖中呈现。宁静的荒芜和闭塞的交通,成为这座山与这个与她忠贞厮守的村子护身符,所有的历史遗迹在原汁原味的胞浆里得以涵养,仿佛时间的脚步也忘了捎带它一起前行,十个百年后的今天,御码头依旧回放着皇袍马褂的身影,巫支祁井还在滔滔不绝地讲述着回味无穷的故事,就连淮渎碑上,句句带着严苛腔调的生态保护文字,依然清晰可见国家纲领的权威性。晚钟亭里那口型若天安门前莲花灯的大钟,仍可用淳厚嗓音,把撞击声通过湖中浪梗的接力,传递至数里之外。钟声撞开了大书法家米芾的诗兴门扉,顿时泼墨挥毫题诗。

世代居住在龟山村的人们,沐浴在如此浓郁的历史古韵中,户户存储着久远的故事,块块砖石的骨子里都散发出老旧的气息,人人都能描绘一段尘封的往事;石墙里藏掖着未知的人文,瓦楞间吸附着传承的经典,门楣上悬挂着旅人的惊艳。房屋依山立,院舍爬青藤,道路成绿荫,用典型的绿水青山,佐证着金山银山的原生态。这就是全国传统村落龟山人过着的不是世外桃源的桃园生活。

老船塘

当繁华被冷清替代时,热闹的退去,并不意味着寂寞就是失宠。

带有洪泽建县胎记的是洪泽湖老船塘,它是因为船闸而生,船闸又因苏北灌溉总渠而生,苏北灌溉总渠还因洪泽湖而生。掐指算来,老船塘应该属于曾孙辈。

然而,后生可畏。如今退休的船塘,不仅没有受到旅游的冷遇,反而用昔日的风华正茂,吸引着人们的眼球,成为网红打卡点。

船塘最具功勋成绩的,当数为船民规避风险。20世纪90年代之前,偌大的洪泽湖上没有任何地方可以避险,恶劣的气候,特发的险情,每年都要造成数十起船沉人亡的灾难,最多的一年三百多人魂丧湖中。只有进入了船塘,再狠再恶再险再凶再残的风浪,船塘都会如同母亲的臂弯,保护得船和人安然无恙。

有人曾经做过评估,船塘至少让上万艘船只和数千人免遭毁亡,她成过往船民的生命财产守护神,也成船民家庭的幸福指数,避免的财产损失难以计数。

忽有一日,因老船塘护佑而幸免于难的一家人,特意登岸,买来国旗,让鲜红的旗帜在桅杆顶端高高飘扬。

感恩之行,回报着船塘,更感动着同行。于是,老船塘再也不是桅杆林立,而是出现了满塘红。

时代前行,需要用不舍为代舍。跟随长江流域禁渔的步伐,渔船被征收,货运另去新船闸,船塘因此得以赋闲,利用颐享晚年,向游客们讲述自己和祖辈们的故事。

周桥大塘

水利,基本都是自水患而来。

翻开洪泽湖大堤这部史书,堤决水疯酿成的灾难,数百次之多。作恶最重的,莫过于周桥段。

无法消失的疮疤,定会是从死亡线上挣扎过来的恶疾重症所致。周桥大塘,亦如此。那年,大堤发生历史上最严重的一次决口,放荡不羁的湖水以排山倒海之势,朝里下河狂奔直泻。房屋没顶,人抱板漂,蛇盘树梢,生灵涂炭。

灾难降临,谈水色变的人们,不是千军万马战胜了决口,而是洪泽湖水宣泄得精疲力竭了,决口才像衣襟那样被拉起了链锁。

涛息水退之后,周桥堤下那片百亩之地,被疯狂的水流冲刷成几十米的深坑,人们称其为“周桥大塘”,为防遗患,又在深坑四周筑起了一道堤坝,用第二道防线来帮衬决口后又被修复的大堤。

从那,周桥大塘成为一个病愈后的疮疤,结在了大堤之下,人们提起就会惊魂失魄。

走进大塘,仰视后首先被震惊的,当是数米高的石工墙。一块块一层层由深坑地基下叠垒起的堤坝,每块几百斤重的石头上下左右之间的缝隙,连一张A4纸片都无法塞进去,工匠的精湛技能可见一斑。

正是有了造福万世的责任,才使得河工文化成為中国治水的又一个标榜经典。

来这里打卡,不是因为周桥大塘成了网红,而是为日后千年万载,洪水再也不可能从此突围而骄傲。

作者简介

高锦潮,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中国传记文学学会会员,先后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解放军报》《中国文化报》《人民文学》《诗刊》《钟山》《雨花》《安徽文学》等100余家报刊上发表作品270余万字,出版了《一生一事》等多部长篇作品专著,连续两届获得江苏省报告文学奖,30多次获得省级以上征文一等奖,为江苏省作协“重大题材”签约作家。

猜你喜欢
大塘洪泽湖大堤
洪泽湖渔鼓:漂浮在水上的民俗文化
太湖牛腰泾段大堤施工安全风险防护措施探讨
浩浩碧波润江淮——洪泽湖
驱散洪泽湖上的阴霾——张爱萍洪泽湖剿匪纪实
鄂西走马地区大塘坡组顶部泥岩碎屑锆石LA-ICP-MS U-Pb年龄及其地质意义
城市防洪安全问题与防治策略
画卷苗乡——大塘
江西大塘客家方言声母[n]的研究
洪泽湖野生河蚬营养成分的分析与评价
湖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