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网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临床观察

2024-01-04 03:22郭颖莉
山东医药 2024年1期
关键词:弹簧圈脑血管栓塞

郭颖莉

天津市环湖医院神经外科,天津 300350

颅内动脉瘤是临床常见的颅内血管性疾病,是由于颅内动脉内腔的局限性异常扩张所致动脉壁的一种瘤状突起。颅内动脉瘤早期症状无特异性,主要表现为头痛、头晕、视力障碍等局部压迫症状以及突发性头痛、呕吐、意识障碍等蛛网膜下腔出血症状[1-2]。颅内动脉瘤通常发生于40~60岁人群,女性略高于男性。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生活方式改变和饮食结构转变,颅内动脉瘤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其发病人群呈现年轻化趋势[3]。微创介入栓塞术是颅内动脉瘤的重要治疗手段,弹簧圈栓塞是微创介入栓塞术中的一种。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不断发展,支架辅助技术也在不断进步,支架辅助介入栓塞术成为临床治疗颅内动脉瘤的常用手段[4]。密网支架是一种新型的介入栓塞材料,其顺应性良好,容易输送到位。有研究报道,密网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可促使填塞更加紧密,从而促进动脉瘤内血栓形成,提高动脉瘤闭塞率[5]。但目前密网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临床报道较少。为此,本研究探讨了密网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19 年1 月—2022 年1 月天津市环湖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颅内动脉瘤患者84例。所有研究对象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确诊为未破裂颅内动脉瘤[6],动脉瘤位于颈内动脉床突上段前臂或前内侧壁。纳入标准:①符合颅内动脉瘤诊断标准且动脉瘤未破裂;②初诊单发颅内动脉瘤;③具有弹簧圈栓塞治疗适应证且无相关禁忌证;④临床资料完整。排除标准:①合并脑梗死者;②合并认知功能障碍者;③合并心血管疾病者;④合并免疫系统疾病者;⑤合并肝肾功能异常者;⑥合并感染性疾病者;⑦合并凝血功能障碍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其中,观察组男23例、女19例,年龄(53.54 ± 6.43)岁,BMI(22.68 ±2.21)kg/m2,瘤体最大径(11.20 ± 1.05)mm;对照组男25例、女17例,年龄(52.87 ± 6.38)岁,BMI(22.35 ±2.03)kg/m2,瘤体最大径(11.24 ± 1.03)mm。两组性别、年龄、BMI、瘤体最大径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天津市环湖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审批编号:181209162),所有研究对象知情同意并签署书面知情同意书。

1.2 治疗方法 所有研究对象入院后常规心电监护,术前4 h 予阿司匹林300 mg、氯吡格雷300 mg 口服或鼻饲。术中根据具体情况调整肝素剂量,从而达到抗凝目的。术后口服氯吡格雷75 mg/d、阿司匹林100 mg/d。

对照组接受单纯弹簧圈栓塞治疗。采用Seldinger 技术穿刺行脑血管造影,选择合适的弹簧圈,在微导丝引导下将微导管置入动脉瘤远端并塑形,沿微导管向动脉瘤腔内填塞弹簧圈,直至将动脉瘤完全覆盖,最后通过脑血管造影检查栓塞情况。

观察组接受密网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经股动脉穿刺置入6F 导管和双Y 阈连接行脑血管造影,确定动脉瘤大小,选择合适的密网支架和弹簧圈,在微导丝引导下将微导管置入动脉瘤远端,沿微导管向动脉瘤腔内填塞弹簧圈,直至将动脉瘤完全覆盖,撤出微导管,将支架完全释放,最后通过脑血管造影检查栓塞情况。

1.3 栓塞效果评价 治疗3个月后,复查脑血管造影,评价栓塞效果[7]。完全填塞:填塞面积>95%,动脉瘤不显影;部分填塞:填塞面积>80%~95%,动脉瘤有残留;失败:填塞面积≤80%,瘤体显影明显。以完全填塞和部分填塞作为栓塞成功,计算栓塞成功率。

1.4 血清中枢神经特异性蛋白(S100β)、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检测 治疗前和治疗3个月后,采集所有研究对象空腹外周静脉血4 mL,4 000 r/min离心10 min、离心半径10 cm,留取上层血清,-20 ℃冰箱保存。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S100β、NSE。

1.5 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和日常活动能力评估 治疗前和治疗3 个月后,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中国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量表(CSS)评估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采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评估日常活动能力。NIHSS 评分总分0~42 分,得分越高,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越严重;CSS评分0~45分,得分越高,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越严重[8]。ADL 评分总分0~100 分,得分越高,日常活动能力越好。

1.6 复发和并发症观察 统计两组治疗后3 个月内复发以及再次出血、弹簧圈位移、脑血管痉挛等并发症情况。

1.7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5.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服从正态分布且方差齐性,以±s表示,结果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配对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栓塞效果比较 对照组完全填塞19 例、部分填塞13 例、失败10 例,栓塞成功率为76.19%(32/42);观察组完全填塞30例、部分填塞9例、失败3 例,栓塞成功率为92.86%(39/42)。观察组栓塞成功率高于对照组(χ2=4.459,P<0.05)。

2.2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S100β、NSE 水平比较 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S100β、NSE水平比较(µg/L,-x ± s)

2.3 两组治疗前后NIHSS、ADL、CSS评分比较 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NIHSS、ADL、CSS评分比较(分,±s)

表2 两组治疗前后NIHSS、ADL、CSS评分比较(分,±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组别观察组n NIHSS评分ADL评分CSS评分42治疗前治疗后对照组27.63 ± 5.45 14.78 ± 3.17*#52.46 ± 6.75 78.46 ± 7.34*#23.79 ± 3.84 18.63 ± 3.25*#42 23.53 ± 3.62 21.14 ± 3.25*治疗前治疗后26.87 ± 5.18 17.54 ± 4.01*52.13 ± 6.38 65.29 ± 6.93*

2.4 两组复发率和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治疗后3个月内,对照组复发8 例,复发率为19.05%(8/42);再次出血3例、弹簧圈位移2例、脑血管痉挛5例,并发症发生率为23.81%(10/42)。治疗后3 个月内,观察组复发1 例,复发率为2.38%(1/42);再次出血4 例、弹簧圈位移2 例、脑血管痉挛3 例,并发症发生率为21.43%(9/42)。观察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χ2=6.098,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68,P>0.05)。

3 讨论

颅内动脉瘤是神经外科比较常见的一种颅内血管疾病,其病因可分为先天性因素和后天性因素。先天性因素主要是因为颅内动脉管壁中层弹力纤维和平滑肌较少,血管周围缺乏支持结构,在高压血流冲击下,血管壁薄弱部分易产生瘤样突起;后天性因素主要与动脉硬化、感染、创伤等有关[9]。颅内动脉瘤早期症状无特异性,如不及时治疗,大多数患者会因动脉瘤体破裂而出现蛛网膜下腔出血,从而威胁生命安全[10]。因此,尽早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有助于减少并发症、降低病死率,提高生存质量。

微创介入栓塞术是颅内动脉瘤的重要治疗手段,弹簧圈栓塞是微创介入栓塞术中的一种。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已得到国内外认可,但对于一些高血压、脑血管变异、动脉硬化以及高龄患者,由于血管迂曲程度比较严重,无法完成致密填塞[11]。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不断发展,支架辅助技术也在不断进步,支架辅助介入栓塞术成为临床治疗颅内动脉瘤的常用手段[4]。密网支架是一种新型的介入栓塞材料,其顺应性良好,容易输送到位。有研究报道,密网支架不仅可降低动脉瘤内血流速度,减轻动脉瘤内血流搏动,避免血流剧烈冲击动脉瘤,还可促进动脉瘤内血栓形成[7]。罗妙泉等[7]研究报道,密网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宽颈小动脉瘤,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安全性较高。刘琦等[12]研究发现,密网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的临床效果较好,安全性较高。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栓塞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进一步验证了上述观点。这可能与密网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的金属覆盖率较高,具有良好的支撑力和顺应性有关。本研究结果还发现,观察组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这与支架释放成功后自然膨胀并紧贴于整个瘤颈,覆盖充分,从而有利于弹簧圈填塞,降低复发率;而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这可能是因为密网支架的金属覆盖率较高,释放难度大,故并没有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S100β 是一种相对分子质量较小的神经营养因子,可调节神经胶质细胞生长、增殖和分化等。正常状态下,血液或脑脊液中S100β 含量极低。大脑缺血缺氧损伤后,神经胶质细胞被激活并分泌S100β进入脑脊液,通过血脑屏障进入外周血[13]。NSE 是糖酵解过程中的关键酶。在正常情况下,体液中NSE 含量很低。神经细胞受损后,大量NSE 从细胞内外溢至细胞间隙,继而扩散至脑脊液和血循环。因此,S100β、NSE 是反映中枢神经损伤的重要血清学标志物[14]。有研究报道,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患者介入手术后血清S100β、NSE 水平显著降低[15],提示介入手术能够改善患者神经功能。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治疗后血清S100β、NSE 水平均低于治疗前,观察组治疗后血清S100β、NSE 水平均低于对照组治疗后。结果表明,密网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神经功能。

NIHSS、CSS评分是临床评估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常用指标,得分越高,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越严重。ADL 评分是评估日常活动能力的重要指标,得分越高,日常活动能力越好[8]。本研究结果发现,两组治疗后NIHSS、CSS 评分均低于治疗前,ADL 评分高于治疗前;观察组治疗后NIHSS、CSS 评分低于对照组治疗后,ADL 评分高于对照组治疗后。结果表明,密网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能够有效促进颅内动脉瘤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提高日常生活能力。

综上所述,密网支架辅助能够提高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临床效果,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提高生活质量,降低复发率,并且不会增加并发症的发生风险。

猜你喜欢
弹簧圈脑血管栓塞
全脑血管造影术后并发症的预见性护理
Neuroform Atlas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Meta分析
脑血管造影中实施改良规范化住院医师培训的临床意义
水蛭破血逐瘀,帮你清理血管栓塞
输卵管栓塞后弹簧圈脱落2例
介入栓塞治疗肾上腺转移癌供血动脉的初步探讨
体外膜肺氧合在肺动脉栓塞中的应用
纳洛酮治疗脑血管疾病的临床效果
尼麦角林注射液治疗脑血管功能不全观察
弹簧圈栓塞技术治疗颅内动脉瘤30例临床疗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