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建蒙
↑2023 年7 月,作者在发射场朱雀二号火箭前
20 年前,北京航天城发出响彻全球的那声“发射”号令,浩瀚太空迎来了中国首飞航天员杨利伟,他搭乘神舟五号载人飞船遨游太空21小时23分后成功返回地面,实现了中华民族千年飞天梦想,同时也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独立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20 年来,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圆满完成 “三步走”战略,从一人一天、多人多天到空间站全面建成投入运营、航天员长期太空驻留。中国航天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2023 年10 月26 日,是中国神舟17 号载人飞船发射的日子;10 月31 日,是神舟16 号载人飞船完成空间站任务返回地球的日子,中央电视台一大早就开始了实况转播。坐在电视机前和紧盯手机视频的观众,看着神舟17 号航天员整装待发出征的雄姿,看着神舟16 号航天员乘坐的返回舱,从太空再入大气层,稳稳落地的震撼,人们在热烈的掌声中,听到了一声接一声洪亮的指挥报告声。
“北京,东风报告!”
“北京,华山报告!”
“各号注意,我是北京,一小时准备!”
这里的“东风”是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是这里的调度指挥员从远在千里之外发出的口令;“华山”是西安卫星测控中心,是调度指挥员从西安发出的口令;而“北京”则是北京航天城,指挥口令是从位于北京西北郊的北京航天城发出的。坐落在航天城里的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承担着中国载人航天任务的指挥调度、飞行控制、数据处理和信息交换职能,是中国载人航天的“神经中枢”;同时也承担着中国绕月探测工程飞行控制和探月卫星的长期管理,以及中国卫星发射的指挥调度等保障任务。
20 年来,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圆满完成 “三步走”战略,从一人一天、多人多天到空间站全面建成投入运营、航天员长期太空驻留。中国航天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和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也都坐落在航天城。
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承担着航天员的选拨、训练任务,从中国首飞航天员杨利伟到四次进入太空的航天员景海鹏,迄今为止,中国所有进入太空的航天员都是在这里完成科研训练,从这里出发进入航天发射场,乘坐运载火箭飞向太空的。
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航天器研制和试验设施,这里有恒温、恒湿控制、超洁净度的飞行器总装大厅。神舟飞船以及多种型号卫星的组件、部件,在不同的宽阔高大综合装配大厅里完成组装、总装,以及电测、电磁兼容、质量特性、力学、空间模拟环境等各种测试,中国所有的神舟飞船以及多种型号卫星,都是从这里出发运往发射场,乘坐运载火箭飞向太空的。
30 年前,当国家确定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全面实施之际,我随首长们对北京航天城勘察选址活动时,在勘察现场那一幕幕真情实景,令我至今难以忘怀。
1992 年,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全面启动,中央专委批准工程实行总指挥负责制,时任国防科工委主任丁衡高为首任工程总指挥,沈荣骏副主任和航空航天工业部刘纪原副部长为首任工程副总指挥。实际在这之前,工程总指挥丁衡高与沈荣骏和刘纪原两位副总指挥,已经按照战略规划,密切部署制定总体发展原则,组织技术人员开展载人航天工程的技术经济可行性研究论证。他们身体力行抓落实,努力实现向中央专委报告并获准的“争八保九”实施目标,即争取在1998 年、确保在1999 年将中国第一艘人造飞船成功送入太空轨道并安全返回地面。
1993 年初夏时节的一天,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指挥丁衡高,副总指挥沈荣骏、刘纪原率领有关部门数十人,来到位于北京城西北郊唐家岭那片一眼望不到边的庄稼地旁,一支浩浩荡荡的车队停在大路边,首长们率领着相关人员来到这里,对北京航天城进行实地选址勘察定点。庄稼地的田埂两边是绿油油的水稻田,稻田里全是水,狭窄的田埂只能走一个人,一条长龙的工作人员紧随首长沿着田埂向纵深走去。当时我在总部机关任航天发射处长兼工程技术经济可行性论证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有幸随首长们一起参加航天城选址勘查,由此留下了一段美好的回忆。
当大家来到庄稼地中心的一个开阔地,技术人员拿出高精度地图,指着红笔标注范围向首长报告地形和技术指标。我当时正好站在首长们旁边,丁衡高主任站在田边放眼四周望了一圈,高兴地对沈荣骏副主任和刘纪原副部长说:“我觉得这块地方不错,范围大、地势平,距离北京城和机关也不算太远。”
沈副主任问站在丁主任旁边的刘纪原:“刘部长,你前几天在城东北看过地形,你比较一下,觉得这块地方怎么样?”
刘部长说:“这块地方当然好呀,丁主任都说了,范围大、地势平,而且周围全是庄稼地,主要不涉及附近老百姓的搬迁。”
沈副主任接着问:“咱们要是能申请到这块地方,下一步飞船的研制生产以及配套试验设施放到这里大概需要多少亩地?”
刘部长说:“怎么也得400 亩吧。”
沈副主任说:“400 亩?国家决策要搞载人航天,我觉得咱们的眼光应该放长远一些,要创造条件争取一次规划到位,即便条件不成熟也可以一次规划分布实施,我觉得连同载人航天任务的指挥控制、航天员训练,以及飞船、航天器研制生产在内,是不是可以考虑在400 亩的后面再加个零。当然,这是我的初步想法,要请丁主任确定。”
刘部长为之一振说:“啊,400 亩加个零,那就是4000 亩?沈主任,这是在北京城,可不是在西北戈壁滩。在西北戈壁滩,你再加个零我都没有疑问。不过,咱们要真能拿到那么大地盘当然好呀,可以好好规划干点大事。”
沈副主任指着前方兴奋地说:“丁主任,我觉得如果能拿到4000 亩地,我们从这里修一条路,一分为二划分为两个大区域,一边作为飞船和航天器以及配套试验设施的研制部门用地,另一边为今后航天员训练设施,载人航天发射和轨道管理的指挥控制中心以及技术配套单位用地。按照两个区域做规划,为以后航天整体发展留有余地。我的想法是一定要吸取基本建设东搞一块、西搞一块那种‘羊拉屎’般的教训。”
丁主任又问了几个问题后说:“我很赞同沈副主任的意见,我们应当本着对国家负责任的态度认真做好规划和方案,上报国家审批时,要有充分的理由并要经得起推敲和经得起历史考验。”
沈副主任幽默中透着威严,威严中显示出坚定与果断,他当即告诉工作人员:“国家大事,不可马虎,回去把方案再认真过一遍,必须经得起推敲和历史考验。明天就着手联系国家主管部门和北京市领导,安排好时间我带队专门登门汇报,我们必须实事求是,以科学的态度,获得各级政府的支持。”
这样的现场办公效率高、效果好,很快就统一了意见、确定了原则。
当大家要离开时,刘部长满怀兴致指着东边高出地面的一条铁路对沈副主任说:“将来完成总装的飞船体积肯定小不了,那条铁路是进入北京的主干线,让国家级的干线铁路给咱们让道恐怕有困难,将来还需要解决公路与铁路交叉方面的问题。”
沈副主任谈兴正浓,听了刘部长的铁路交叉后边走边说:“嗨,这不是什么原则问题,属于技术范畴的事。”然后指着站在身后的我说:“对于这类工程技术问题由他们组织解决。建蒙在西昌搞过发射场建设,第二发射工位和发射外国卫星工程建设和工程改造,这方面他有办法,大不了就按照当时从西昌机场拉美国卫星进发射场,采用公路下挖三尺穿过成昆铁路的办法嘛。”
↑2022 年,作者在中国空间站天和核心舱模拟舱前
走在我前面的刘部长停下脚步,亲切地拍了拍我的肩膀说:“我只知道你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会喊倒计时发射口令,殊不知藏而不露还有这两下子。”
走在首长后面的工作人员立刻拿我“开涮”、逗乐。“看,让你高兴,让你兴奋,引火烧到自己了吧。”当时我心里暗想,国家战略的大工程能与自己息息相关,这种火能烧到自己身上应该是幸运。试想,在几十年的航天征程中,自己有过多少引火烧身和主动请缨,不仅我自己,我们航天发射行列的每个人都在为祖国的航天事业脚踏实地、默默奉献。今天的结果怎能不让我们精神振奋、踔厉奋发。
北京航天城的规划建设和使用,经过30 年的历史考验,证明首长们立足眼前、放眼长远、整体规划、科学实施的正确性,那是一次非常重要也是非常成功的决策。
当初作为国家重大项目建设北京航天城的远见卓识,得到北京市对规划方案和建设目标的充分理解,北京市各级政府经多方协调后,不仅按照载人航天工程提出的要求完全满足了航天城的规划用地,而且还主动配合给予多方面大力支持。北京航天城在中国航天史上是一次具有开创性工程的里程碑。随着北京市政的统一规划,当年一望无际充满田园风光的庄稼地,如今已经是道路纵横交错,城铁悬空飞驰,白天车水马龙,夜晚璀璨夺目,成为高科技荟萃的科技城。当年按照首长们的确定的规划设想,一条笔直的航天路将载人航天研制生产和航天员、指挥控制分成两部分,宽阔的道路两旁在树木花草的装扮下,现代化的航天城错落有致、巍峨壮观。
中国航天在国家发展战略的推动下,“神箭”腾飞、“神舟”穿梭、“北斗”组网、“嫦娥”揽月、“天问”探火、“羲和”逐日、“天宫”建成……同时,也催生了以蓝箭航天为代表的一批商业民营火箭、卫星企业的蓬勃发展。蓝箭航天突破并掌握百吨级液体火箭发动机和中大型液氧甲烷火箭关键技术,形成一套高科技研发队伍,建成了完善的现代化火箭制造、试验以及发射设施。2023 年7 月12 日,蓝箭航天自主研制的朱雀二号液氧甲烷运载火箭,在我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蓝箭发射工位点火升空,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朱雀二号运载火箭作为全球首款成功进入太空轨道的液氧甲烷火箭,标志着中国运载火箭在新型低成本液体推进剂应用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
航天是国家科技水平和能力的重要标志。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航天事业捷报频传,太空征途催人奋进,每次大型航天发射任务那一个接一个洪亮的口令,从北京航天城传到覆盖全球的航天跟踪测量控制站。为人们带来充满奥秘的无限美好遐想。
星空浩瀚无比,探索永无止境。中国航天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成就,更使北京航天城驰名中外。中国航天正在以更高质量、更高效率、更高效益不断创造航天事业的新辉煌,不断创造人类更加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