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廿载春秋 飞天步履不停

2024-01-04 01:44王乐天
军工文化 2023年10期
关键词:杨利伟飞天神舟

文/王乐天

神舟飞天,激励了一个民族,书写了一部历史,开辟了一个时代。时至今日,“神舟”飞天仍是中国人心中的骄傲,而更为骄傲的是,我们一直在前进,从未止步。

2003 年10 月15 日9 时,在长征二号F 遥五运载火箭的托举下,中国航天员杨利伟乘坐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前往太空。这是一次创造历史的探险之旅,但中国人自古就不曾畏惧挑战。

“我乘坐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进入太空,经过14 圈的飞行胜利返航。在太空中,我们的飞船状态和我的感觉都非常好,我为我们的祖国感到骄傲!”中国首位飞天航天员杨利伟在返回地面后激动地表示。

神舟飞天,激励了一个民族,书写了一部历史,开辟了一个时代。时至今日,“神舟”飞天仍是中国人心中的骄傲,而更为骄傲的是,我们一直在前进,从未止步。

20 年来,载人飞行从一人一天、多人多天到两人中期驻留,再到多人长期驻留。

20 年来,载人飞船由独立飞行到停靠“天宫”空间实验室中期驻留,再到停靠“天宫”空间站长期驻留。

↑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航天员乘组进驻天和核心舱的画面

20 年来,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从“第一步”任务圆满完成到全面完成“三步走”战略,空间站迈入常态化运营的新阶段……

20 年来,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作为中国航天事业的主导力量,推动中国载人航天事业实现了一个又一个跨越式发展,取得了一个又一个历史性成就,完成了中国空间站在轨建造,全面实现了“三步走”发展战略任务目标,坚定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决心和信心。

一人飞天 凝结万人心血

“爱国不需要讨论,国家需要就是我们的志愿。”载人航天工程立项之初,一群航天人秉持着爱国情怀,义无反顾地投身于未知的挑战。

航天科技集团科技委顾问、中国工程院院士、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总设计师戚发轫曾在俄罗斯看过“联盟号”飞船的发射过程,在三名航天员进入飞船之前,飞船总设计师在发射任务书上签上了自己的名字,并对航天员们讲:“一切都准备好了,你们出发吧!一定能平安返回!”

那一刻,戚发轫暗自发问,自己凭什么能跟航天员讲一切都准备好了。但同时,他也明白这项任务对国家和航天的重大意义,以及中华民族对于实现飞天梦想的渴盼。

于是,为了国家,像戚发轫一样准备退休的老同志们,接连被委以重任,重新在完全陌生的领域开始探索。

他们将最初的那颗“赤诚之心”,再次奉献给了载人航天事业,献给了热爱的祖国,带领着新一辈中国航天人,不懈攻关,艰苦奋斗,造就了“神五”的飞天佳话。

10 月16 日6 时23 分,神舟五号返回舱成功着陆在内蒙古自治区赛汉塔拉以西的阿木古朗草原。随后,杨利伟自主出舱,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复合生物保鲜剂是将具有不同功能的生物保鲜剂协同使用,形成一种高效的复合保鲜剂,以提高水产品的保鲜效果。如将乳酸链球菌素(Nisin)、二胺四乙酸(EDTA)和纳他霉素复合使用,可扩大抗菌谱,抑制革兰氏阴性菌[5];将红曲霉与衣康酸复合使用,防腐效果显著增强[5];也有研究表明可以利用壳聚糖具有成膜特性,将其与溶菌酶复合从而抑制乳酸菌和大肠杆菌的生长[7]。

至此,中国人千年的飞天梦想终于得以实现。中国也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独立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20 年后,戚发轫回忆起与杨利伟在“首飞”前的一次对话。当时,戚发轫向杨利伟讲解了神舟五号飞船的研制情况和安全性,为的是让航天员放心。

然而,杨利伟却回应道,“我相信飞船准备好了。我是飞行员,之前执行的每次特技飞行都是冒着生命危险,所以对于生死,我已经不放在心上了。我担心的是上去了以后完成不了任务,你们只管交代我需要注意什么就可以了。”

那一刻,戚发轫对面前这个小伙子充满了敬意。

“飞天”如轻舟 已过万重山

1992 年9 月21 日,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立项,我国载人航天“三步走”发展战略确定。

第一步,发射载人飞船,建成初步配套的试验性载人飞船工程,开展空间应用实验;第二步,突破航天员出舱活动技术、空间飞行器交会对接技术,发射空间实验室,解决有一定规模的、短期有人照料的空间应用问题;第三步,建造空间站,解决有较大规模的、长期有人照料的空间应用问题。

在神舟五号任务圆满完成之后,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取得了历史性突破,也宣告着“第一步”任务圆满完成。自此之后,中国载人航天事业按下了“快进键”——

2005 年,神舟六号实现多人多天天地往返;2008 年,神舟七号实现中国人首次“太空行走”;2012 年,神舟九号实现我国首位女航天员进入太空;2013 年,神舟十号实现首次“太空授课”,完成了天地连线;2016 年,神舟十一号乘组完成33 天的中期驻留;2021 年,神舟十二号乘组完成了为期3 个月的太空驻留;2021 年,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乘组首次突破在轨驻留6 个月……

从首次载人飞天到开展长期太空驻留和空间站建设运营,载人航天工程在空间技术水平、航天器性能、航天员素质与能力等方面取得了显著进步。

2022 年12 月31 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二〇二三年新年贺词中向全世界郑重宣布,“中国空间站全面建成”。中国空间站不仅能提供航天科学研究所需的各项条件和设施,同时也将为人类载人太空探索提供更多机会和平台。自此,“三步走”战略任务取得圆满成功,中国载人航天事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刻。

2023 年5 月30 日,搭载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 遥十六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成功将航天员景海鹏、朱杨柱、桂海潮送入太空。中国空间站也迎来了全面建成后的首次载人飞行任务。

空间站建设阶段的四个乘组任务时间长达六个月,而“神十六”乘组的任务时间缩短至五个月,意味着中国航天员将展开更为紧凑而高效的工作和研究。

未来,中国航天还将不断探索太空,持续深化人类对太空的认知。

坚定不移走向深空孕育下一个梦想

时至今日,“飞天”已不再是梦想。未来,梦在何方?

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介绍,目前,中国已经全面建成并开始运营空间站,但中国人探索太空的脚步还将迈得更远。

我国载人月球探测工程登月阶段任务已启动实施,总的目标是:2030年前实现中国人首次登陆月球,开展月球科学考察及相关技术试验,突破掌握载人地月往返、月面短期驻留、人机联合探测等关键技术,完成“登、巡、采、研、回”多重任务,形成独立自主的载人月球探测能力,推动载人航天技术实现由近地走向深空的跨越式发展,深化人类对月球和太阳系起源与演化的认识,为月球科学的发展贡献中国智慧。

针对这一目标,我国在前期关键技术攻关及方案论证的基础上,已全面部署开展各项研制建设工作。而在航天科技集团,用于载人登月的新一代载人运载火箭(长征十号)、新一代载人飞船等也已经进入紧锣密鼓的研制阶段。

未来,在空间站长期运营的同时,我国还将组织开展关键技术攻关,夯实载人探索开发地月空间基础,探索建设月球科研实验站,逐步积累载人登陆火星能力,不断迈向浩瀚宇宙的深处。

二十年间,集团公司不断在技术壁垒中寻突破,在平稳发展中求创新,推动中国载人航天事业以一种令人惊叹的速度一路追赶、并跑、超越,一次次刷新“中国高度”,一步步迈向航天强国。未来,中国航天也将为探索宇宙奥秘、促进人类和平与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猜你喜欢
杨利伟飞天神舟
飞天之梦
航天英雄杨利伟
神舟飞船的“变”与“不变”
航天的神舟
神舟十二号的五个“中国首次”
航天英雄杨利伟
飞天
飞天探月,永不止步
飞天之路
杨利伟坦承受伤也是航天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