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首次载人飞行任务成功20 周年:探索起步 永不止步

2024-01-04 01:44文/陈
军工文化 2023年10期
关键词:杨利伟航天事业飞天

文/陈 冬

2003 年10 月15 日9 时,中国航天员杨利伟乘坐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前往太空。神舟飞天,激励了一个民族,书写了一部历史,开辟了一个时代。时至今日,“神舟”飞天仍是中国人心中的骄傲,而更为骄傲的是我们一直在前进,从未止步。

20 年来,中国载人飞行从一人一天、多人多天到两人中期驻留,再到多人长期驻留;载人飞船由独立飞行到停靠天宫实验室中期驻留,再到停靠空间站长期驻留;空间实验也由早期在较小规模的“神舟”轨道舱中进行到后来在中等规模的天宫实验室中开展,再到现在于空间站这个大型国家级太空实验室中完成。

伟大的事业孕育伟大的精神,伟大的精神推动伟大的事业。“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载人航天精神由此诞生。事业在发展,精神在传承。载人航天是“千人一杆枪、万人一条船”的事业,千千万万航天人在这一精神感召下,一起努力、一起拼搏,让航天事业不断发展壮大。

↑中国航天员乘组完成首次在轨交接

从神话“嫦娥奔月”到古代“万户飞天”,从诗词“九天揽月”到壁画“仕女飞天”……千百年来,中国人以不同的方式表达着同一个愿望:离开地面,到神奇的天上看看,去神秘的星空转转。

直到2003 年10 月,中国首次载人飞行任务成功,梦想变为现实。中国载人航天迈出了扎实的第一步,从此开启探索浩瀚宇宙之旅。

载人航天是一个国家科技实力的象征。目前,世界上只有3 个国家能够独立开展载人航天活动。

这一飞,民族自豪感、自信心大幅提升——

载人航天是一个国家科技实力的象征。目前,世界上只有3 个国家能够独立开展载人航天活动。

“神五”飞天时,我还是空军部队一名飞行员。从电视屏幕上看到火箭点火,笔直升空,穿入云霄,我激动得振臂欢呼。看到“首飞第一人”杨利伟张开嘴,吃下飘在空中的食物,我感觉简直太神奇了。上一次这么激动,还是1997 年看香港回归祖国直播。我相信,所有中国人都会和我一样自豪:中国不仅能搞卫星,还能把黑头发、黑眼睛、黄皮肤的中国人送入太空!

后来,不管杨利伟走到哪里,都是欢呼声不断。出国访问时,杨利伟遇到一位老华侨。这位老华侨激动地说:“你们能飞多高,我们的头就能抬多高。”中国首次载人飞行任务成功,大大激发了民族自豪感,提升了民族自信心。

这一飞,壮大一个事业,凝结一种精神——

2003 年,为了迎接“中国人进入太空”这一天的到来,我们准备了整整11 年。1992 年,中国开始实施载人航天工程。万事开头难,这一步,中国航天人走得并不轻松。面对国外的技术封锁,我们只有自力更生,打破一个又一个技术壁垒,攻破一个又一个困境难关。神舟二号任务遇到挫折,但并没有吓退中国航天人。相反,大家憋着一股劲,夜以继日,加班加点,为实现中华民族的飞天梦想而不懈奋斗。

事业孕育精神,精神推动事业。“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载人航天精神由此诞生。事业在发展,精神在传承。载人航天是“千人一杆枪、万人一条船”的事业,千千万万航天人在这一精神感召下,一起努力、一起拼搏,让航天事业不断发展壮大。能够加入这样一个大家庭,为航天事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我很幸运。有了这种精神的激励,我才能实现自己的太空梦想。全体航天员也会谨记历史,不忘初心,代代相传,把载人航天精神融入血脉,发扬光大,奋斗终身。

↑“天宫”空间站

这一飞,中国载人航天发展进入提速期——

中国人首次进入太空,举国上下一片欢腾。虽然飞天时间只有短短21 小时,但这证明我们各项技术是稳定的、安全的、可靠的。全体航天人士气大振,信心更足、斗志更强、干劲更大。接下来,“神六”多人多天,“神七”出舱活动,“神九”交会对接,“神十”太空授课,“神十一”中长期飞行,“神十二”至“神十六”空间站建造运营,载人飞行任务一步紧似一步,一步快过一步。

我身在其中,见证了祖国载人航天事业的蓬勃发展。2010 年,我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当时,飞天任务并不密集,准备和等待6 年后,我才执行了“神十一”任务。不久后,中国有了自己的空间站,长期有人值守,航天员后续执行任务的机会大大增多。20 年间,由飞船到实验室再到空间站,航天员的活动空间由几立方米增大到100 多立方米,环控生保由非再生变为再生,实验室由地面搬到太空。我们可以不用等那么长时间,就能再次出征太空,尽职尽责报效祖国。这20 年,中国载人航天不断积累,不断换挡提速,扎扎实实前进。这条“飞天大路”越走越开阔,越走越平坦。

这一飞,播下种子,点亮梦想——

20 年前首飞成功那天,一定是国人提气的一天、振臂欢呼的一天。载人航天进入大家的视野,被大家所了解。一种家国情怀、一种探索欲望、一种梦想传递,吸引着大批心怀远大理想的青年,投身载人航天事业。我,也是其中一员。通过新闻报道,我得知杨利伟也曾是一名飞行员。那一刻,一个大胆的想法突然跳了出来:我当时驾驶强击机,通常是低空飞行。也许,我也可以驾驶飞船,飞得更高些!

如今,载人航天工程各系统的团队越来越年轻化,人才济济。特别是航天员队伍人数不断增多,领域不断扩展。这与“神五”飞天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就像一颗石子扔进平静的湖面,一定会激起阵阵涟漪,这种涟漪还在持续。每次飞天任务,国家领导人或出征送行,或天地通话,或接见参研参试代表。任务重要节点全程直播、现场采访、嘉宾解说。第一次太空授课,6000万学生观看直播,多地学生参与互动……所有这些都证明:载人航天事业举国关注,举世瞩目。载人飞行任务热度居高不下,有利于让更多的人了解航天、认识航天、参与航天。

20 年前,中国人进入太空,开启探索宇宙的大门。20 年来,我们航天员大队执行了12 次载人航天任务,次次成功,发发圆满。

探索永无止境,我们不会止步。未来,我们会秉承开放包容的态度,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一起向着更深、更远的太空加速迈进。

↑2021 年10 月16 日0 时23 分,搭载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 遥十三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按照预定时间精准点火发射,顺利将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3 名航天员送入太空

猜你喜欢
杨利伟航天事业飞天
飞天之梦
航天英雄杨利伟
航天英雄杨利伟
飞天
让我们为祖国的航天事业奋斗
飞天探月,永不止步
飞天之路
杨利伟坦承受伤也是航天科普
杨利伟坦承受伤也是航天科普
“东方红一号”之后中国航天事业为何沉寂2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