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梅
仪征市人民医院眼科,江苏仪征 211400
视网膜静脉阻塞主要是因视网膜中央静脉或分支静脉梗阻所致,易对视网膜屏障造成损伤,致使血管通透性升高,以此影响视功能[1]。该疾病主要表现为视力降低,病重者易导致失明,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2]。临床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眼底病变疾病,主要采用激光光凝治疗,具有较强的热效应,可于视网膜中产生光凝点,对渗漏点有效封闭,以此减少视网膜水肿、玻璃体出血症状,进而对视网膜静脉有效疏通,且可对毛细血管闭塞区产生破坏,减少新生血管,改善眼底病变[3]。但是,单一使用此疗法在减少新生血管方面,很难达到预期抑制效果,远期疗效欠佳。抗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有较强的抗新生血管生长作用,以此减少眼底新生血管,进而对该疾病进展全面控制。本研究随机择取2020年5月—2023年7月仪征市人民医院的60例视网膜静脉阻塞眼底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探究激光光凝联合抗VEGF的治疗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随机择取本院60例视网膜静脉阻塞眼底病变患者,依据随机数表法分组,各30例。对照组男女例数分别为16、14例;年龄31~80岁,平均(55.55±10.36)岁;病程2~9个月,平均(5.51±0.23)个月;左眼、右眼分别为19、11例。观察组男女例数分别为17、13例;年龄32~81岁,平均(55.42±10.67)岁;病程1~8个月,平均(5.21±0.51)个月;左眼、右眼分别为16、14例。两组患者基础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纳入标准:①符合《眼底病诊断与治疗(第2版)》[4]中相关诊断标准;②均出现视物变形、闪光感、视力降低等临床症状;③病历资料均完善;④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患有白内障、青光眼疾病者;②接受过玻璃体切割术患者;③对本研究所用药物过敏患者;④认知功能障碍患者;⑤哺乳期、妊娠期女性;⑥研究期间退出患者。
对照组抗VEGF药物治疗:所用药物为雷珠单抗,在使用此药前2 d使用左氧氟沙星眼液(国药准字H20203122,规格:5 mL∶24.4 mg),2~3滴/次,4次/d,连续使用3 d;术前使用倍诺喜表麻液,滴注3次。协助患者取仰卧位,消毒后使用开睑器撑开上下眼睑,聚维酮碘消毒液(碘浓度为0.45%)清洁结膜囊,再使用生理盐水冲洗;注射雷珠单抗注射液(国药准字SJ20170003,规格:10 mg/mL),0.2 mL/瓶,针头:30 G,进针部位:角膜缘后3.5 cm位置,垂直眼球进针,进针深度:1 cm,对针头部位详细观察,针头进至玻璃体腔后缓慢推注0.05 mL雷珠单抗注射液,最后拔针。对患者眼压与光感全面检查,若出现眼压升高,应对前房有效穿刺并释放房水,以此降低眼压。术后使用左氧氟沙星滴眼液、典必殊眼液(国药准字H20130742,规格:5 mL)抗炎,4次/d。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激光光凝疗法,在对患者进行抗VEGF治疗前或治疗后实施散瞳并使用盐酸丙美卡(国药准字H20160133,规格:1支/盒)进行表面麻醉,对距黄斑中心凹500 μm以上部位采用全视网膜镜实施光凝治疗(光斑直径:100 μm,曝光时间:0.1 s,功率:80~200 mW),光斑:Ⅰ~Ⅱ级,对毛细血管无灌注区或新生血管进行全视网膜光凝治疗(光斑直径:200 μm、曝光时间:0.2 s、功率:150~350 mW,光斑:Ⅲ级。治疗后使用左氧氟沙星滴眼液抗炎,对于新形成无灌注区实施补充光凝治疗。两组均治疗1个月。
对比两组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眼压升高、眼内炎、玻璃体出血。
分析两组乙酰肝素酶、串珠素水平,获取患者眼结膜充血部位分泌物(无菌棉签),检测方法为酶联免疫吸附法。
分析两组总有效率,新生血管减少,眼底出血吸收,视野扩大≥5度,视力提升≥4行为显效;新生血管部分减少,眼底出血部分吸收,视野扩大≥5度,视力提升≥2行为有效;患者新生血管、眼底出血无改善,视野扩大<5度,视力提升<2行为无效。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使用SPSS 25.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用例数(n)和率(%)表示,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对比
治疗前,两组乙酰肝素酶、串珠素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乙酰肝素酶、串珠素水平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乙酰肝素酶、串珠素水平比较[(),pg/mL]
表2 两组患者乙酰肝素酶、串珠素水平比较[(),pg/mL]
组别对照组(n=30)观察组(n=30)t值P值乙酰肝素酶治疗前787.15±39.45 787.11±36.25 0.004 0.997治疗后294.12±29.36 165.26±18.78 20.251<0.001串珠素治疗前158.47±17.12 158.79±16.46 0.074 0.941治疗后70.12±3.58 40.17±3.69 31.907<0.001
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总有效率比较
视网膜静脉阻塞是一种引起视力丢失的视网膜血管性疾病,多发于老年人群[5]。研究发现,对于高血压、动脉硬化、糖尿病老年患者,视网膜静脉阻塞疾病风险较高[6]。该疾病患者功能鞘膜内视网膜压力增加,改变静脉血运,其血流形成湍流,无法对血管内皮细胞形成保护作用,无法维持眼底血管血液动力学水平,以此引起眼底出血、水肿等症状,进而增加血栓风险[7-8]。激光光凝疗法是临床常用治疗方案,将激光作用于视网膜中,对外层视网膜起到凝固作用,补充局部组织内氧含量,消除缺氧情况,进而缩小病变面积,加快视物能力恢复[9]。但是,单用此疗法在减少新生血管方面很难达到预期疗效。术后部分患者虽可恢复视力,但依然存在视物模糊情况,少数患者出现视力降低,主要是因通过应用激光技术后,极易使黄斑水肿,新生血管出血,影响视力快速恢复[10]。
VEGF药物可改善血管通透性,改变细胞外基质、血管内皮相关作用,很难达到预期的迁移、增殖作用,同时影响血管形成[11]。研究表明,新血管的形成易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影响,具有较强的诱导再生效果,还可形成新血管[12]。所以,此药对血管修复起到较强作用。该疾病患者在应用激光凝光治疗的同时联合VEGF治疗,可对新生血管形成产生抑制作用,恢复视功能[13]。同时可减少患者玻璃体腔注药次数,进而恢复视神经功能[14]。
本研究发现,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总有效率对比,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6.67%低于对照组的26.67%,观察组总有效率96.67%高于对照组的76.67%(P<0.05),与陈王灵等[15]研究一致。该研究中联合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2.50%,常规组为47.50%。联合组视力恢复总有效率高于常规组。主要是因激光凝光联合VEGF治疗在提高视力水平方面疗效显著。VEGF药物中采用雷珠单抗,此药分子量相对较小,药物成分能够短时间内透过视网膜,可靶向抑制VEGF受体,消除血-眼屏障干扰,同时与VEGF-A受体结合,易使血管通透性改善,以此控制视网膜渗透液释放量,进而消除黄斑水肿[16]。此药还可使玻璃体中药物生物利用率升高,快速封闭VEGF所有亚型,加快血-视网膜屏障功能提高,减少黄斑中心凹厚度,以此提高视力水平[17]。VEGF可在激光光凝术抑制血栓的同时,恢复眼底黄斑中心血运,增加视网膜细胞含氧量,减少氧气减少量,促进视网膜水肿消退[18],进而达到集中血流维护黄斑的目的。同时,两种疗法联用能够改变视网膜内皮细胞VEGF表达水平,以此对视网膜毛细血管产生一定影响,改善其通透性,减少血管-视网膜屏障损伤,同时减少视网膜下积液含量,消除黄斑水肿,减少新生血管,达到提高视力功能的目的。本研究发现,两组乙酰肝素酶、串珠素水平对比,观察组改善更为显著(P<0.05)。主要是因激光凝光联合VEGF治疗可抑制乙酰肝素酶表达,减少血管生成,以此缓解静脉血管阻塞以及异生血管形成。同时能够对串珠素表达产生较强抑制,以此抑制异生血管形成。
综上所述,将激光光凝联合抗VEGF药物应用于视网膜静脉阻塞眼底病变患者,疗效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