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秀桔,施亚珠,苏秀萍,林慧玲
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一〇医院消化内镜中心,福建 泉州 362000
内镜黏膜剥离手术(ESD)是治疗消化道疾病的微创手术,适应症广,能够一次彻底切除直径≥2 cm,形态不规则伴或不伴溃疡、瘢痕的病变组织,可减轻患者的手术创伤,术后并发症少,患者恢复快,也能够为后续制定治疗方案提供病理学参考依据[1]。虽然ESD 术是微创性手术操作,但仍会引起应激反应,术后出现疼痛、出血等并发症,影响患者的疾病转归。常规护理模式更关注ESD 患者的生理层面,即症状管理,忽视患者心理及社会领域的内在需求,造成诸多矛盾[2]。生物—心理—社会三维护理模式是以患者为护理中心,以灵性照护为示教,重视患者心理、生理及社会适应性方面的健康状况,通过一系列护理措施干预,帮助患者生理、心理及社会层面达到最佳状态[3]。本研究探讨生物—心理—社会三维护理对ESD 患者并发症及心理状态的影响,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选取2020 年7 月—2022 年6 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一〇医院收治的100 例行ESD 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每组各50 例。对照组男28 例,女22 例;年龄43~72 岁,平均年龄(52.85±6.73)岁;早期癌14例,胃息肉36例;肿瘤病灶直径0.50~3.20 cm,平均肿瘤病灶直径(1.51±0.63)cm;息肉直径1.50~5.00 cm,平均息肉直径(2.76±1.13)cm。试验组男27 例,女23 例;年龄39~74 岁,平均年龄(53.72±6.88)岁;早期癌11例,胃息肉39例;肿瘤病灶直径0.50~3.00 cm,平均肿瘤病灶直径(1.47±0.59)cm;息肉直径1.20~5.00 cm,平均息肉直径(2.81±1.06)cm。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P>0.05)。本研究经样本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纳入标准:(1)具有ESD 指征。(2)术前完善各项检查项目,排除手术禁忌证。(3)意识清晰,认知正常,具有良好依从性,能够配合完成调查。(4)病历资料完整。(5)患者及家属均知晓本研究目的及意义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伴有淋巴结或脏器转移、恶性肿瘤、免疫系统疾病、凝血功能障碍、感染性疾病、严重心肺疾病者。(2)精神疾病、认知或沟通障碍者。(3)同期参与其他临床试验者。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术前进入病房访视患者,了解患者既往病史、现病史、传染史及过敏史等,掌握患者术前的各项检查结果,综合评估患者的手术风险;向患者讲解手术目的、意义、手术过程、配合要点及注意事项;向患者介绍手术室环境、设备等,减轻患者的陌生感,解答患者及其家属的问题,消除其内心疑虑;通过交流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分析患者存在的负面情绪类型,实施针对性的心理调适,帮助患者保持术前情绪稳定,做好手术心理准备;术后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掌握患者的病情变化,告知患者术后注意事项,遵医嘱给药,积极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指导患者术后正确饮食。
试验组实施生物—心理—社会三维护理。(1)生理维度护理。 ①病情观察:术后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观察患者是否出现反流、面色苍白、出血等情况,若患者出现血压骤降、呼吸困难等症状时,需立即予以患者吸氧,配合医生进行对症处理,告知患者术后2~3 d应绝对卧床休息,减少活动,避免拉扯创口引起疼痛、出血;观察患者的减压管引流性质,遵医嘱予以抗菌药物、抑酸剂、胃黏膜保护剂等;观察患者是否出现皮下气肿、腹胀、疼痛等情况。②饮食护理:术后常规禁食48 h;第3 d予以温开水20 mL,1次/h,若4次后患者未出现明显不适症状,则予以流质饮食,50~80 mL/次,5~6 次/d;第4 d 予以无渣流食,80~100 mL/次,4~5 次/d,持续2 d,患者胃肠道适应后过渡至半流质饮食,以稀粥、清汤面条为主,100~150 mL/次,1 000 mL/d,持续3 d。患者无不适则过渡至软食阶段,以温和、低渣、易消化的食物为主,禁止食用粗纤维含量多或油炸类食物,以少量多餐为原则。③疼痛护理:术后即可采用自控镇痛泵,加入100 mL 镇痛药,将镇痛泵与静脉通路连接,指导患者疼痛强烈时可增加镇痛泵按压频率。(2)心理维度护理。 ①认知导向护理:护士及时与患者及其家属沟通,鼓励其表达内心述求,采用开放式提问方法,了解患者是否存在负面情绪,分析引起负面情绪的诱因及程度,开展针对性的认知干预;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帮助患者了解ESD 的目的、意义,告知患者围手术期良好的心理状态对手术的积极作用,让患者认识到不良心理对术后康复造成的负面影响,帮助患者构建正确认知,纠正患者对疾病及术式的错误认知及行为模式,以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及康复信心。②冥想式放松训练:为患者营造舒适、安静的病房环境,指导患者取仰卧位,闭上双眼,深呼吸放松全身肌肉,引导患者回想过去经历过的快乐事件,回忆自身优势,获得积极情绪,增加患者心理层面的舒适感。(3)社会维度护理。 ①医护人员支持:在患者入院时,护士全面评估其情绪状态,积极与患者交谈,从患者的角度思考及看待问题,鼓励患者宣泄负面情绪,评估患者的护理需求。在护理过程中,注意保护患者的隐私,做到面带微笑、语气和蔼,尊重患者的信仰,多安慰、鼓励患者,提高患者的自尊感及认同感。②家庭成员支持:与患者家属沟通交流,帮助家属理解患者,鼓励家属多陪伴患者,与患者分享趣事、谈心、看电视等,让患者感受到家庭的温暖与支持,减少患者的孤独及无助感,在患者出现情绪波动时,及时给予患者安慰、关怀。
(1)心理状态。采用心理状态评定量表(MSSNS)[4]评估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心理状态。MSSNS 包括焦虑、抑郁、愤怒、孤独4个维度及38个条目,采用5级评分法,分别计为0~4 分,各条目得分之和为总分,总分为0~152 分,评分越高,表明心理状态越差。(2)术后临床恢复指标。比较两组患者术后临床恢复指标,包括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排便时间、肠胃蠕动时间、首次下床时间、住院时间。(3)并发症。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包括出血、切口感染、胃无力、肺部感染。(4)护理满意度。采用纽卡斯尔护理服务满意度(NSNS)[5]评估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NSNS 量表由19 个条目组成,采用5 级评分法,评分为1~5 分,1 分表示非常不满意,5 分表示非常满意。各条目得分之和为总分,总分为0~95 分,评分越高,表明护理满意度越高。
采用SPSS 26.0 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和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干预前,两组患者MSSNS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试验组患者MSSNS 中各维度评分及总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MSSNS评分情况(±s)分
表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MSSNS评分情况(±s)分
a表示与本组干预前比较,P<0.05。
组别试验组(n=50)对照组(n=50)t值P值焦虑干预前23.49±3.25干预后11.67±1.69a抑郁干预前18.52±2.33干预后10.73±1.24a愤怒干预前15.17±2.34干预后8.52±1.25a孤独干预前14.18±2.12干预后7.86±1.09a总分干预前71.36±6.49干预后38.78±3.71a 24.13±3.47 15.09±2.13a 18.34±2.69 14.25±2.27a 15.72±2.57 11.13±1.78a 14.54±2.29 10.47±1.64a 72.73±6.22 50.94±4.19a 0.952 0.343-8.894<0.001 0.358 0.721-7.071<0.001-1.119 0.266-8.485<0.001-0.816 0.417-9.372<0.001-1.078 0.284-15.364<0.001
试验组患者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排便时间、肠胃蠕动时间、首次下床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术后临床恢复指标情况(±s)d
表2 两组患者术后临床恢复指标情况(±s)d
组别试验组(n=50)对照组(n=50)t值P值肛门排气时间2.12±0.64 3.71±1.08-8.956<0.001排便时间3.47±0.91 5.24±1.46-7.275<0.001肠胃蠕动时间2.61±0.70 4.85±1.15-11.765<0.001首次下床时间1.57±0.36 2.04±0.49-5.466<0.001住院时间6.25±0.72 9.03±1.54-11.563<0.001
试验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NSNS 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及NSNS评分情况
ESD 在治疗消化道疾病中具有显著优势,在超声内镜下进行手术操作,能够确定病变起源层、病灶大小及基本组织学性质,借助内镜对病灶的位置染色,准确、完全切除瘤体病灶,手术视野清晰,操作安全,减轻对固有肌层的损害,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6]。有研究[7]表明,大多数患者对ESD 了解不足,担忧治疗效果不理想,害怕术后并发症,影响其手术依从性及耐受性,并引发强烈的应激反应,直接影响其手术效果。因此,在ESD 患者围手术期实施有效的护理措施干预,对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但传统护理模式更强调护理人员的经验式干预,更重视患者的症状处理与管理,忽视了患者在心理及社会层面的整体化需求,导致患者的诊疗满意度不高,患者的情感体验不佳,存在心境起伏不定症状,导致其躯体症状加重,增加术后并发症的发生[8]。近年来,随着人文护理观念的不断发展与更新,心理及社会层面护理成为护理工作的重要部分,临床也越来越重视患者心理层面对疾病治疗的影响,越来越多学者关注新型的护理模式,并提出生物—心理—社会理念,将其应用于外科手术患者的护理中,取得了满意的护理效果[9]。
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试验组患者MSSNS 各维度评分及总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与赵林蓉等[10]的研究结果相似,说明生物—心理—社会三维护理能够明显改善ESD 患者的心理状态。分析其原因在于,生物—心理—社会三维护理是以患者为护理中心,从患者的生理、心理及社会3个维度出发,注重患者生理、心理改变及社会环境等因素,通过沟通拉近护患关系,增加患者对医护人员的信任感;通过认知导向护理以提高患者的认知水平,减轻患者因缺乏对疾病及手术的了解而出现的担忧情绪;通过冥想式放松训练,帮助患者回归内心真实的宁静状态,降低交感神经张力,减少去甲肾上腺素分泌及释放,缓解患者的焦虑及抑郁情绪;通过加强医护人员支持、家属支持,为患者提供充分的社会支持,拉近患者与家属之间的关系,减轻患者的孤独及无助感,有效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本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患者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排便时间、肠胃蠕动时间、首次下床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NSNS 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说明生物—心理—社会三维护理在ESD 患者中应用,能够缩短患者临床恢复时间、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分析其原因在于,生物—心理—社会三维护理能够满足患者的生理层面需求,通过加强术后病情观察以预防并发症发生;对患者实施饮食护理,为患者术后提供营养支持,能够提高患者的免疫能力,促进患者术后快速恢复;通过疼痛护理减轻患者术后的疼痛程度,避免疼痛引起强烈的应激反应,能够提高患者的生理舒适度,有利于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11]。
综上所述,生物—心理—社会三维护理能够显著改善ESD 患者的心理状态,缓解其消极情绪,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术后身体恢复,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