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葭萌”不是古蜀茶称谓

2024-01-04 17:08张夏
文史杂志 2024年1期
关键词:扬雄方言

张夏

摘 要:有学者认为“葭萌”为古蜀茶之称谓,依据是扬雄《方言》有“蜀人谓茶曰葭萌”之论。但是,在传世的《方言》中并没有这样的记载。只有两种可能,一是扬雄并没有此言论,属于陆羽、杨慎记忆失误的“创造”再以讹传讹;二是此语在《方言》的传抄过程中遗失了。之所以肯定“葭萌”不是古蜀茶之称谓,还可以从现今的工具书对“葭萌”的释义中均没有“葭萌”为古蜀茶之意得到证明。“葭萌”除指“远民”外,人名、地名、江名,更应该就是“葭萌”的本义。

关键词:葭萌;古蜀茶称谓;扬雄《方言》;记忆失误;人地名称

葭萌,多么美好的两个字一个词。它有什么涵义呢?字典、词典、互联网对它的释义有许多,有的并不完全正确;尤其是说“葭萌”为古蜀茶之称谓,言之凿凿,却不能深究。故值得辨析。

一、扬雄与“蜀人谓茶曰葭萌”

众所周知,中国是世界茶叶栽培的起源地,而古代巴蜀则是现在所知中国茶叶的最早栽培地与茶叶交易地区。《华阳国志·巴志》记载:“周武王伐纣,实得巴蜀之师,著乎尚书。……武王既克殷,以其宗姬于巴……鱼盐铜铁,丹漆茶蜜……皆纳贡之。其果实之珍者,树有荔枝……园有芳蒻、香茗。”[1]据这条记载,获周武王册封的巴王将包括茶在内的巴地特产进贡给过周天子。在西周初期,巴蜀地区就不仅有茶,而且还有茶园的存在。

在研究者笔下,关于“葭萌”即古蜀茶称谓的论说不胜枚举,包括一些知名学者的论述。例如:

著名巴蜀史研究学者陶元甘认为,唐人陆羽在《茶经》里所列举的荼、槚、蔎、茗、荈这五种茶名,都是来源于巴蜀土语“葭萌”,是借用汉字对译古代巴蜀的语言。[2]

著名茶史专家朱自振先生认为,汉字“槚” “荼”“蔎”“茗”“荈”,基本上都是古蜀国双音节茶名“葭萌”音省的一种记录。[3]

赵静认为,双音节茶名“葭萌”也表明巴蜀地区是茶叶的原产地之一,“葭萌”的蜀地读音为“嘉明”,而“葭萌”是现在能够见到的战国中期蜀人称茶的方言土语。[4]

这里有一个问题难以理解:作为“葭萌”为古蜀茶之称谓的证据只有一条,据说是出自《方言》。例如《四川茶叶》就说:

(秦于公元前316年征服巴蜀时)成都盆地边缘山区,已开始栽培茶树,发展茶叶生产。《华阳国志·蜀志》载:“蜀王别封弟葭萌于汉中,号苴侯,命其邑曰葭萌焉。”据杨慎《郡国外夷考》的考证,“葭萌,《汉志》:葭萌,蜀郡名。葭音芒,《方言》:‘蜀人谓茶曰葭萌’,盖以茶氏郡也。”这说明《蜀志》所说“命其邑曰葭萌”是因当地产茶而命名。葭萌故城在今广元县昭化区,原为昭化县。至今昭化及其邻近的旺苍、平武、南江等县,仍是四川的主要茶区。[5]

与“《方言》:‘蜀人谓茶曰葭萌’”类似的是唐人陆羽在《茶经》“卷上·一之源”说:“扬执戟云:‘蜀西南人谓荼曰蔎’。”

《方言》作者为西汉扬雄,也就是《茶经》所说的扬执戟。扬雄曾任过黄门郎一职。汉朝时郎官要执戟护卫宫廷,因此后世称其为扬执戟。扬雄在文学创作尤其是汉赋上与司马相如齐名;而在学术上,扬雄是两汉时期的领军人物,他撰写的《法言》《太玄》《方言》等著作,对后世影響非常重大。

如果在《方言》中确实有“蜀人谓茶曰葭萌”“蜀西南人谓荼曰蔎”这样的记载,当然可以肯定“葭萌”“荼”“蔎”为古蜀茶之称谓。但是,很遗憾,在传世的《方言》中并没有这样的记载。

中国出版的学术著作,公认中华书局的质量较高。中华书局出版的《方言》,为方便今天的读者查询,特别编辑了“音序索引”。[6]葭萌的读音为jiā méng;荼的读音为tú;蔎的读音shè。我们来看看与这几个字词的相关部分:

左下四图,是从中华书局2021年出版的(汉)扬雄《方言》“音序索引”的第7、10、15、13页复制的与jiā、méng、tú、shè四个音节的有关字词。可以清楚地看到,在《方言》中没有葭、萌、荼、蔎这些字,更谈不上相关论述了。

为什么后世学人反复引用的依据并不存在呢?只有两种可能,一是扬雄并没有此言论,属于陆羽、杨慎记忆失误的“创造”再以讹传讹;二是此语在《方言》的传抄过程中遗失了。

二、现今工具书释“葭萌”

之所以肯定“葭萌”不是古蜀茶之称谓,还可以从现今的工具书对“葭萌”的释义得到证明。

《辞海》《辞源》与《现代汉语词典》是公认的比较权威的工具书,是学术研究比较可靠的助手。且看它们对“葭、萌”两字一词的释义。

《现代汉语词典》释“葭”为:初生的芦苇,释“萌”为:萌芽、萌生,古同“氓”(异形字“甿”)。[7]没有“葭萌”。

《辞海》释“葭”为:初生的芦苇;通“笳”;释“葭萌”为:古县名。古苴侯国,蜀王封其弟葭萌为苴侯,秦置县因以为名,三国时蜀汉改名寿安。隋开皇十八年(598年)改晋安县置,取秦故县为名。古水名。古白水(即今白水江)下游流经秦汉葭萌县北,称为葭萌水。[8]释“萌”为:植物的芽,开始、发生,通“氓”。[9]

《辞源》释“葭”为:芦苇;乐器名,同“笳”;通“遐”。释“葭萌”为:县名。古苴侯国地,秦置葭萌县,汉因之,属广汉郡,三国蜀改为汉寿,晋改置晋寿县,隋开皇时复置葭萌县,唐宋因之,元初并入昭化县。水名,即白水江。犹言远民。[10]释“萌”为:植物的芽,开始、发端,耕地覆草,姓,通“氓”民众,无知貌。[11]

这些工具书虽然对“葭萌”作出了很多释义,但是,其中完全没有与古蜀茶有关的只言片语。

“葭”的释义有很多:

“葭”可为初生的芦苇。《诗经·秦风·蒹葭》有:“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12]

“葭”同“笳”,可为乐器名。南朝时的宋人谢灵运《九日从宋公戏马台集送孔令》有:“鸣葭戾朱宫,兰巵献时哲。”[13]

“萌”的释义也有很多:

“萌”指植物的芽,喻为开始、发生。《韩非子·说林上》:“圣人见微以知萌,见端以知末。”[14]

“萌”也指耕地覆草。《周礼·秋官·薙草》:“薙氏掌杀草,春始生而萌之,夏日至而夷之,秋绳而芟之,冬日至而耜之。”注:“杜子春云:‘……萌,谓耕反其萌芽。’”[15]

“萌”通“氓”,可指民众与无知貌。《汉书》卷三十六《楚元王列传》附刘向《谏营昌陵疏》:“民萌何以劝勉?”注:“萌与氓同,无知之貌。”[16]

三、“葭萌”指人名、地名和江名

作为词组的“葭萌”,因为“葭”通“遐”,故有“远民”的释义。扬雄《长杨赋》有“‘遐萌为之不安’,谓远人也”之论;《后汉书》卷八十上《文苑列传》有杜笃的《论都赋》:“今天下新定,矢石之勤始瘳,而主上方以边垂为忧,忿葭萌之不柔,未遑于论都而遗思雍州也。”[17]

不过,“葭萌”除有“远民”的释义外,还有更明确的释义,只指一个人名、一个地名和一条江名。

一个人名:杜葭萌。

《华阳国志·蜀志》载:“蜀王别封弟葭萌于汉中,号苴侯,命其邑曰葭萌焉。”[18]

在公元前316年前,葭萌为苴国都邑别称,是东周战国时期开明氏蜀国的分封国,第一代君主是蜀王杜尚(开明氏九世)的王弟杜葭萌。

蜀王杜尚趁巴国攻打南方小国之机,在周烈王姬喜八年(前368年)派兵灭了、平周二国,控制了四川北部地区。为遏制了东部日益强大的巴国向西扩张,杜尚决定不直接兼并这片北接秦国、东可抵达庸国、南邻巴国的重要商业与军事要地,而是建立一个藩属国,即苴国,让自己的弟弟杜葭萌去管理,并封其为汉中侯。

苴侯国介于汉中之南、苍溪以北之地。杜葭萌将苴国都邑建在嘉陵江与白龙江交汇处,又紧靠金牛古蜀道的的土基坝。今广元市昭化区昭化镇,正是杜葭萌建立苴国的都城所在地。只是有人认为杜葭萌的得名与古蜀茶有关,不知其文献证据在哪里。

一个地名:葭萌(城、县、关)。

杜葭萌选择在土基坝建立的苴国都城,当地人称为“吐费城”,也作土费城,别称葭萌城。

公元前316年,秦统一古代巴蜀,在四川盆地置巴、蜀二郡,于苴地置葭萌县,治所在今广元昭化葭萌城遗址。

一条江名:葭萌水。

葭萌,古水名。古白水(即今白水江)下游流经秦汉葭萌县北,称为葭萌水。南朝宋元嘉十一年(公元434年)梁、南秦二州刺史萧思话遣将萧承之破杨难当,悉复汉中故地,置戍于葭萌水,即此。

人名、地名、江名,这应该就是“葭萌”的本义。

注释:

[1][18]任乃强:《华阳国志校补图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第4-5页,第126页。

[2]陶元甘:《茶为古巴蜀语译音说》,载《巴蜀历史民族考古文化》,巴蜀书社1991年版。

[3]朱自振:《关于“茶”字出于中唐的匡正》,载《古今农业》1996年第2期。

[4]赵静:《〈华阳国志〉中的蜀语词考释》,载《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09年第1期。

[5]杜长煜:《四川茶叶》,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年版,第18页。

[6](漢)扬雄:《方言》“音序索引”,中华书局2021年版。

[7]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2002年版,第607页、868页。

[8][9]辞海编辑委员会:《辞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5年版,第602页,第590页。

[10][11]商务印书馆编辑部:《辞源》释“葭”,商务印书馆1986年版,第2680页,第2671页。

[12]《诗经》之《秦风·蒹葭》,中华书局2015年版,第318页。

[13](南朝·宋)谢灵运:《九日从宋公戏马台集送孔令》,载《文选》,中华书局2019年版,第1195页。

[14](战国)韩非:《韩非子》之《说林上》,北方妇女儿童出版社2013年版,第131页。

[15]《周礼》之《秋官·薙氏》,中华书局2014年版,第741页。

[16](汉)班固:《汉书》,中华书局1999年版,第1516页。

[17](南朝·宋)范晔:《后汉书》,中华书局1999年版,第1759页。

作者:四川大学博物馆馆员

猜你喜欢
扬雄方言
方严的方言
方言
试论扬雄《法言》对儒学的发展
刍议扬雄笔下的蚕桑及民生观
扬雄的蚕丛说与史学价值
说说方言
留住方言
哪些方言有利于经商
“壮夫不为”与“不讽则劝”——扬雄对汉赋理论的改造与两汉之际文学批评思想的定型
西汉扬雄《太玄》律学思想的初步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