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琵琶轮指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2024-01-03 21:42:37戴陈超
艺术评鉴 2023年19期
关键词:轮指校外教育问题和对策

戴陈超

【摘   要】琵琶是中国民族乐器瑰宝,被誉为弹拨乐器之王,具有较强的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轮指在琵琶演奏技法中占有重要地位,是刻画音乐形象、表达音乐情感的灵魂要素,没有扎实过硬的轮指演奏技法,就不能演奏出动人的旋律。轮指是琵琶教学重要的指法之一,也是儿童琵琶学习的难点之一。本文立足于琵琶教学实践,针对儿童轮指学习过程中的学习兴趣不高、方法不对、音色不佳、效率不高和教师学情分析不够、教学方法不当、教学理念偏差等“学”与“教”的问题,探索和总结了相应的解决方法。

【关键词】低幼儿童  校外教育  琵琶学习  轮指  问题和对策

中图分类号:J632.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3359(2023)19-0135-06

琵琶弹奏的右手指法分为弹挑和轮指两大类演奏技法,并在这两大类演奏技法基础上进行加花、变化、发展,演变成为双弹、双挑、滚奏、双轮、挑轮、长轮等多种丰富的右手指法。在弹挑和轮指两大类演奏技法中,轮指是琵琶演奏技法中最有特点、最富表现力、最不易上手的右手技法之一,也是演奏效果中富有歌唱性长音的指法,属于流畅的“线性”音乐类型,其演奏技法难度明显高于弹挑类,因此轮指演奏的好坏直接决定着乐曲是否流畅、动听。可见,轮指是相当重要的演奏指法。轮指的学习是儿童琵琶启蒙过程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也是低龄儿童校外琵琶学习过程中面临的最大困难和障碍之一。那么,在教与学的过程中都存在哪些问题?通过何种方法来解决这些问题呢?

一、现状剖析:直面儿童轮指学习中的现实问题

轮指教学是琵琶教学过程中的重点,也是儿童琵琶学习过程中的难点。启蒙阶段的琵琶学习者一般年龄在6—8岁,这个年龄段的儿童活泼好动,逻辑思维能力欠缺,手指机能还未发育成熟,他们受认知规律和心理发育等因素的影响,在轮指学习过程中往往会出现手指紧张、无法掌握轮指的正确演奏方法等问题,甚至会走很多弯路。笔者通过多年教授低幼儿童集体课的经验,发现其原因主要集中在学生“学”和教师“教”这两个方面。

(一)学的视角:儿童学习效益状况堪忧

儿童是学习的主体,由于他们年龄小,注意力无法长时间集中,学习能力与动手能力明显区别于成人,因此在学习轮指时容易出现以下诸多问题。

1.兴趣不高

轮指的学习属于基本功范畴,因此相对会比较枯燥乏味,特别是刚开始学习该指法时,教师会因为儿童没有达到要求的练习效果而要求反复练习。枯燥乏味的单一练习消耗了儿童大量的时间,消磨了他们的耐心,打击了他们的好奇心,增加了他们的挫败感,使他们逐渐失去对该指法练习的热情,大大降低了他们学习琵琶的兴趣。

2.方法不对

轮指对击弦的角度、力度、音色、轮数都有着严格的要求,儿童的认知能力、理解能力、自控能力相对缺乏,不能一下子完全掌握正确的弹奏方法。加上由于年龄原因不能很好地约束他们,因此会使学与练脱节、练与思脱节,导致学习总是反反复复,效果差,效率低。

3.音色不佳

好的轮指,声音是圆润、洪亮、清脆、饱满的,可谓“大珠小珠落玉盘”。儿童由于手指肌肉还未发育完全,手指的控制能力欠缺,演奏方法掌握不娴熟,会导致轮指音色杂音过大,听感不佳。

4.效率不高

校外教育琵琶课以集体课为主,授课时间有限,对儿童个体的针对性较弱,加上儿童的生理特点,对课上所学的要点容易遗忘,课下如果没有教师的及时指导和家长的监督,练习效率就会大打折扣。再加上大多数家长和儿童不够重视课后“练琴”,认为只要每周去上课就可以学会,练不练无所谓;殊不知练琴主要就是在“练”上,想要“学有所成”,就要重视课后的练习。以上这些因素都会影响儿童的学琴效率。

(二)教的视角:教师执教能力有待提升

教师的专业能力和教学能力是决定教育质量的核心。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是对其专业能力的最好检测。教师的专业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并不单单指琵琶演奏的能力。教师的所有能力,都是为教育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而服务。儿童出现学习困难,在一定程度上与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方法密切相关。具体分析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

1.学情分析不够

学情分析是教学活动的基础,教师如果对低幼年龄段儿童的心理特点了解不充分,在教学中就不能准确地把握和利用儿童的兴趣和兴奋点。一味地让儿童练习枯燥乏味的基础练习根本提高不了其学习兴趣,甚至会导致教学效果事倍功半。教师如果不能找到该年龄段儿童学习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教学方法,将过难、过多的教学内容强压给儿童,会导致他们苦不堪言,难以掌握,达不到教学目标。

2.教学方法不当

校外教育的琵琶教师专业能力差距较大,教学的规范性、严谨性尚有提高和改进的空间。他们大多数为外聘教师,只负责简单的课堂教学活动,课后不能及时有效的完成授课教学反思和详细的反思记录表,往往对儿童在学习轮指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视而不见,以为只是年龄小还没有到开悟的时候,等长大了一切问题都会迎刃而解,殊不知不当的教学方法会使儿童形成不好的学习习惯,这种学习习惯一旦养成,想要扭转则变得难上加难。

3.教学理念差异

由于教师所接受的教育水平不同、所处的生活环境不同,就使得他们教授儿童学习轮指的理念不一致。有些教师一味地要求学生提高轮指的速度,拼命地追求“快”,以达到“炫技”的目的,以为轮指就是越快越好,传递错误的观念给学生;有些教师则认为轮指就是一种基本指法而已,没有那么复杂,学生學会后只要靠练就行了,在意识上过度轻视,没有加强学生对轮指音色的认识以及追求。

二、五策并施:提高儿童轮指学习效率的策略探索

儿童学习琵琶多在校外进行,而校外教育的特点就是教学内容灵活,可以根据儿童情况进行专门课程定制,还可以在寒暑假安排集中教学,以达到“集训”的目的。校外教育教学受到的限制较少,对创新理念尝试和教学模式探索的发挥空间较大,为儿童学习轮指激发其兴趣做足了准备。因此,笔者认为,只有让学与教两方面充分、有效结合,才能逐渐引导儿童掌握轮指的技巧与方法,为他们创造事半功倍的有利条件。

(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校外教育的儿童一般是自行选择来学习琵琶的,因此可以说明他们一开始对琵琶是抱有很大兴趣的。低幼年龄段的儿童喜欢接触新鲜事物,对未知事物充满好奇,会主动想要去探索新事物。他们开始学琴的时候,兴趣往往相对较高。但是随着教学的展开,如何让枯燥乏味的基本練习变得生动有趣,让他们保持最初的那份好奇、那份热情,轻松、愉快、主动、有效地学习,是琵琶轮指教学的首要任务。

1.使用童言童语,引导兴趣

“孩子多大,我多大”,要俯下身去倾听儿童的需求,站在他们的角度去重新理解教学,把专业的术语换一种说法,比如教师在说到轮指的手型时,如果只说握球状,儿童可能会理解不了,这时就需要教师用简单、通俗易懂的语言去引导儿童:先让儿童做一个“OK”的手型,也可以说是胖“小孔雀”的手型,让他们马上明白老师需要的是哪种手型;再让他们悄悄地收起“小孔雀”的三根小尾巴,变成一个圆圆的望远镜;教师边说边配以肢体动作,让儿童马上能理解什么是“握球状”,并且很有兴趣地跟着老师去做动作。在上课过程中,教师始终保持童言童语,这样会拉近教师与儿童的距离,让他们明白教师在讲什么,从而对琵琶课程产生兴趣。

2.采用多种教具,提高兴趣

语言还不能使他们明白的时候,教学工具就是最好的辅助手段。对于儿童来说,有了教具的辅助,更能直观地理解手型、指法,进而提高课堂学习效率。教师可以使用实物、照片、视频、音频、幻灯片等多种教具辅助教学。例如,在讲解轮指手型时,教师可以准备一颗小的圆球,让学生轻轻去握住,感受右手的“拱桥”形,理解“握球状”;在教授长轮时,可以把五个叶片的电风扇展示给儿童,让他们感受五根手指就像是电风扇的叶片,当电风扇转起来的时候,叶片中间的缝隙会随着风扇转动的速度变得越来越“看不清”,但不代表这个缝隙就不存在,以此来让他们理解轮指指尖的间距,激发儿童兴趣,提高学习动力。

3.利用儿歌口诀,增加兴趣

将手指运动过程与技术要领相结合编创成儿歌式的口诀,不仅可以使儿童手指独立性增强,更增加了他们的学习兴趣。朗朗上口的儿歌,保留了演奏的最重要知识点;短小精简的语句,便于儿童记忆。例如,学习轮指时,把轮指的演奏方法编成儿歌:“五根小手指,就像小扇子,依次打开来,圆圆像车轮。”又比如将中指伸直,把食指和无名指贴在中指上下摩擦,模仿小虫子走路,可以配以“我是毛毛虫,我要爬呀爬”的儿歌,让儿童充分感受手指关节的运动,锻炼食指、中指、无名指的独立性,让儿童觉得轮指练习好玩、有趣,增加学习琵琶的兴趣。

4.借助课堂比赛,保持兴趣

在课堂上,可以让孩子们比一比、赛一赛,听听谁演奏的声音更动听,看看谁的手型更饱满,说说为什么这样认为。也可以请他们当课堂小老师,找一找其他小伙伴存在的手型问题,展示一下轮指正确的演奏方法应该是怎么样的。用互评、他评、讨论、展示等多样化课堂比赛,使儿童兴趣盎然、斗志满满,全方位调动儿童的主观能动性,提高课堂效率,活跃课堂气氛。

(二)方法是最好的基石

正确的方法是儿童学习轮指的基石,运用科学的方法可以事半功倍。教师应该时刻关注每个儿童的手型变化和心理活动,讲清楚、说明白、示范准确每个动作的技术要领,儿童只有理解并掌握了正确的方法,才能提高轮指学习效率。

1.演奏状态松弛法——放松

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儿童的手臂力量较弱,稳定性较差,再加上琵琶本身有一定的重量,不容易“抱好”琴,他们就会习惯把两只手臂靠在琴上,当左右手都有压力时,就会导致整个右手手臂、手掌处于极其紧张状态,手型很不自然,特别“丑”。长时间单调重复的指法练习,往往会使手指的疲惫度增加,从而使手法变形。这时候,首先,教师需要引导儿童去调整整个身体的状态,要求他们手臂不靠琴,手腕往外凸架起“小拱桥”,整个手掌成“圆形”,让他们把右手手臂自然下垂,寻找整个手臂以及手掌不紧张的状态,再轻轻地提起右手,完成琵琶的“基本手型”。其次,教师要不停告知儿童,手臂不能靠琴,右手成“握球状”,每个手指之间要有“缝隙”不能捏紧,大拇指拱起来,虎口成圆圈,这样才是放松的正确的抱琴姿势。如果发现儿童的状态慢慢变紧,或者在教师帮助调整手型时出现手掌手臂很难掰动、不好调整的情况,说明儿童的紧张度在增加,教师必须及时进行纠正,辅助儿童找到正确的松弛感。随着不断重复,儿童会慢慢找到放松的状态,再将以上动作循环多练,逐渐将松弛状态变成常态。

2.演奏触弦发射法——快速

轮指贴弦是儿童学习过程中的常见问题,这会导致手型紧张,声音发硬,没有余音,杂音过大。儿童因为手指力量缺乏,特别是后三指的指力较差,因此总喜欢借用大指、手臂去“帮忙”推动别的手指,借助外力推、顶、压的力量以达到每个手指能够发出声音,但这样的方法首先会导致手型不好看,大指会塌指,其次会使大指、手臂很“忙”,严重影响熟练后轮指的速度,最后由于习惯了外在的借力,导致手指的独立性消失,即便轮指练习再多也不会有进步,只会越练越糟糕,徒劳无功。

在练习的过程中,要想杜绝上述现象的发生,教师可以用“发射法”——把每个手指比喻成一个个导弹,教师说“发射”,儿童才可以快速地弹出去。教师可以帮儿童捏住大指和手臂,不让它们去帮忙;也可以捏住其他四指,帮儿童感受发射的感觉,辅助他们体验正确的演奏方法;还可以用节奏型来替代常规的长轮练习,用五根手指演奏各种组合节奏,例如:XX XXXX,这样节奏点会在不同的手指上轮番演奏,通过多种节奏的变化以及重音的移位,对手指的机能进行最大化的开发,增强儿童手指的独立能力,这样他们就会很清晰、很明确地找到正确的触弦方法。

3.手指力速一致法——平均

这里是指每个手指的演奏力度或触弦速度都应该无差别,轮指的力速均匀程度是决定轮指演奏出的曲子是否好听的重要评价因素。儿童学习琵琶的时候一般都会先从弹挑开始,因此食指和大指这两个手指的开发会比其他三个手指要早。随着弹挑练习的逐渐成熟,这两个指尖的力量会比其他三个手指要强很多。再加上写字、刷牙、拿筷子等日常生活中也经常用到这两根手指,因此它们的灵活度会高于其他三根手指。而中指、无名指、小指由于平时用到的机会相对较少,只等到学习轮指的时候才开始开发它们的机能,因此可以明显感受到五根手指的力速是很不均匀的。

琵琶大家叶绪然老师曾在《论轮指》的《琵琶札记摘要》中提出训练轮指的十忌,强调:忌单独加强无名指、小指力度训练。但笔者的观点正好相反,针对儿童学习轮指时出现的每个手指力速不均匀的问题,加强后三指的指力练习很有必要。教师可以先让儿童在最细的一弦单独对每个手指进行练习,适应以后可以换到四弦,因为四弦最粗,对力度的要求也会更高。单独练习每个手指的力度,可以使手指的独立性更高。

轮指常用“上出轮”,也就是从最上面的食指开始,中指、无名指、小指依次轮出。针对手指力量不均匀的问题,除了单独练习各手指之外,还可以用“下出轮”练习,也就是从最弱的小指开始,倒着往上,这样儿童可以把注意力放在后三指上,刻意去加强后三指的“存在感”。

在轮指学习过程中,儿童经常把大拇指从五根手指中分离出去,这就会使之与右手的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无法紧密连接,衔接的速度总是跟不上,导致轮指断断续续,无法连成“线”。尤其是大指挑完后和食指的衔接,更是儿童学习轮指过程中的技术难点。原因是现在大多轮指教学中会把食指当成“1”,中指为“2”,无名指为“3”,小指为“4”,最后结束在大指,容易给儿童一个心理暗示,觉得大指挑完就结束了,因此再跟1的时候就会措手不及。笔者认为,刚开始教儿童学习轮指时,应该从挑轮或者勾轮开始,让儿童树立大指是“1”的概念,也有利于保证轮指的连贯性,更便于儿童理解长轮结束在小指的概念,不会与前面的方法混淆。教师也可以运用一些童谣,增强轮指学习的趣味性,例如“12345,上山打老虎……”可以从大指开始练习,边念边轮,这样也符合儿童心理,提高轮指的练习效率。

重视力度训练并不等于纯粹强硬地发力和胡乱用力,轮指启蒙时真正需要注意的是发力与放松的时机,练习过程切记不要着急,耐下心,努力做好每一个动作,认真聆听每个手指的声音和速度是否一致。

4.手指指间自立法——独立

由于无名指、小指的肌肉和韧带比较短,而且它们共用了手掌伸展肌肉(伸趾)系统里面的一条肌肉,导致这两根手指的独立性较差。在练习轮指弹无名指的时候,小指总会控制不住节奏,不自觉地跟无名指同时出去,让这两根手指的触弦速度相比其他手指过于紧密,使得击弦速度不均匀,杂音较大。需要保证第一个手指弹出之后的固定,在第二个手指弹出的同时,第一个手指的状态是保持不变的。依此类推。

如果想提高手指的独立性,例如无名指和小指的独立性,可以通过以下方法进行练习:将手握好拳头,伸出无名指和食指,其他手指不要动,再收回;伸出小拇指和中指,其他手指不要动。也可以将手以握球状的手型立在桌上,将食指和无名指抬起放下,再换中指、小指抬起放下,不断重复以上的动作,以达到锻炼手指独立性的目的。

教师可以将右手的五根手指比作电风扇的五片叶片,告诉儿童风扇的五片叶片不管转得多快,中间的间隔永远都在,并且间隔的大小一致,并不会因为手指长短不一、粗细不一,中间的空隙就不一样大。因此,轮指的空拍练习也很重要,例如1空、2空,以此类推,数字代表手指,空则代表手指间隙。教师可以将节拍器调制到适当速度,让儿童跟着节拍器的速度练习轮指,让他们明白,五根手指的空隙永远存在,快时空隙缩小,慢时空隙拉大,但每个手指的间隔永远保持一致。待儿童掌握以后再慢慢提速,根据他们的能力循序渐进。

(三)音色是最好的检验

人们经常把弹得不好听的琵琶声音比喻成“弹棉花”,那是一种单调的、重复的声音,想要避免出现这样的声音,除了琴本身的音色之外,更重要的是演奏者正确的方法——同一把琴,演奏者不同,出来的音色效果存在差异。

首先,精准分析差异,引导儿童把握好“度”,尤其是时间、力度等方面的“度”。轮指好的音色应该是“美”“亮”“润”“连绵”的。儿童在学习轮指的过程中会产生很多杂音,比如因为方法不对导致指甲过深、过早地去触碰正在震动的弦、手指去压弦、力度不够等而产生的杂音。笔者认为杂音是不可避免的,但是可以通过正确的方法减少它。教师在教授儿童的过程中,可以让他们多看多聽演奏家的演奏视频、音频等,让他们发现自身演奏和演奏家演奏音色方面的差距,让他们学会鉴赏,并总结经验。

其次,教师示范演奏,提高学生的辨音能力。教师可以示范不同方法演奏出的不同音色,引导学生找到最好的音色,并学会辨别。

最后,与同伴玩捉虫游戏,培养儿童互辨互鉴能力。校外教育采用集体课模式,可以让儿童相互倾听,鼓励他们指出自己和他人的优缺点。学会发现好的音色、掌握好的音色、展现好的音色,是对教学的最好检验。

(四)练习是最好的巩固

琵琶是一种乐器,所有乐器在掌握正确方法后就一定是“以练为重”。尤其像轮指这样比较难掌握的演奏技法,只有把手指肌肉记忆练习到极致,才能掌握其精髓。校外教育器乐课一般一周一次,家长大多无法胜任课后指导工作,因此充分利用课后时间,进行有效练习非常重要。其方法,一是加强课后练习,巩固肌肉记忆。二是每日网络打卡,及时纠正激励。教师可利用网络平台进行视频监督,这样能够第一时间检查儿童练习成效,及时纠正他们在练习中出现的问题;在打卡过程中,还可以利用平台送小红花、点赞、批改、点评等手段进行评价,以及根据儿童打卡次数的多少颁发电子奖状等。三是阶段反馈总结,攻克重点难点。通过这样的方法,使教师全程参与儿童的课后练习,真正帮助他们练对练好,解决了家长的后顾之忧,提高了他们练琴的准确性和积极性。

(五)教研是最好的提升

应对教师特别是新教师加强专业教学相关培训,使其对校外教育的理念和特点有所了解;加强对儿童的学情分析,定期开展师训活动;探讨校外教育琵琶课程的模式,不断摸索和积累经验;提升教师专业演奏水平的同时,提高教学质量;记录轮指教学过程中遇到的个案和通病,对于儿童出现的各种现象及时研讨,成立“研究型、反思型”教研组。

例如,发现儿童存在在乐曲中“定数轮”胡乱演奏的现象:儿童被个别新教师灌输轮指以“快”为好的理念,认为轮指是炫技的指法,轮速越快就越厉害。儿童随心所欲地胡乱演奏,导致没有形成“定数轮”的概念,使乐曲中的“定数轮”段落节奏不准确,轮指轮数不清晰。

发现该问题后,教研组立即展开研讨,通过对曲目中的定数轮分析,发现“定数轮”是以该轮指段落的速度定的,一般快速的段落一拍一轮,中速的段落一拍两轮,慢速的段落一拍四轮,教学中需要做到“数”“速”结合。以乐曲《彝族舞曲》为例,第一段的速度是60,为慢速,因此该段的轮数为一拍四轮;而第四段速度为98,属于中速,因此该段一拍两轮。以《天山之春》为例,第一段F调定速为72,属于中速,因此轮指段为一拍两轮;而到了C调段,乐曲速度为168,快速,因此该段轮指就是一拍一轮。经研讨得出,在教授儿童轮指时,要先使其形成数速概念,严格的按照一拍几轮的轮指来演奏曲目中的段落,这样有助于儿童找到节奏的韵律和轮指的清晰点数,提高儿童学习乐曲的音乐美感。教师们通过研讨,树立了正确的理念,调整了教学方法,提升了教学水平。

三、结语

轮指属于琵琶教学中比较难掌握的演奏技法,学习轮指要做好长期练习的心理准备。儿童在学习过程中切忌出现急躁心理,要耐心潜心练习,坚持不懈,就可以避免弯路,提高轮指的学习效率。本文主要列举了儿童学习轮指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一些解决办法。

参考文献:

[1]林石城.琵琶的輪指(上)[J].乐器,2002(11):72-73.

[2]林石城.琵琶的轮指(下)[J].乐器,2002(12):85-87.

[3]刘石.琵琶轮指的动作法、训练法与运用[J].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2004(04):85-88.

[4]黄恒.琵琶轮指的技术解析与训练方法[J].北方音乐,2019(02):33-34.

[5]钱鹏.琵琶轮指的训练方法及实际运用[J].戏剧之家,2020(21):104,106.

猜你喜欢
轮指校外教育问题和对策
论20世纪琵琶“轮指”技法的演变
乐府新声(2021年3期)2021-11-04 09:21:52
浅析琵琶演奏技法
戏剧之家(2019年32期)2019-01-06 02:16:52
校外教育管理的几点体会和思考
东方教育(2016年10期)2017-01-16 20:36:41
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问题和对策
玉树农业机械化发展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连带责任在民商法中的问题和对策分析
校外教育中关于生命教育的探讨
琵琶轮指演奏技法在音乐作品中的作用
剑南文学(2016年18期)2016-11-21 11:48:15
中美比较视角下的美国校外教育对我国的启示
求知导刊(2016年27期)2016-11-07 11:34:02
高校财务预算管理面临的问题与应对策略研究
企业导报(2016年12期)2016-06-17 16:1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