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乾恩
【摘 要】绘画艺术的历史发展镌刻着与时俱进的时代烙印,综合绘画的出现为艺术创作打开了思想解放的大门。材料语言作为综合绘画的重要载体实现了由从属地位向主体地位的转变,为综合绘画的艺术建构提供了内容传递、语境表达、情感联结的多元选择。文章从综合绘画与材料语言的关系切入,从材料媒介、语言秩序、西方与中国在内的时间演进和视觉空间、艺术空间在内的空间演进梳理分析了综合绘画的嬗变,强调了材料语言的重要性以及与综合绘画相融共生的艺术生态理念,为综合绘画的理论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
【关键词】综合绘画 材料语言 时间演进 空间演进
中图分类号:J0-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3359(2023)19-0183-06
艺术史的发展体现着艺术思潮和艺术理念的变革,同时更是以不同艺术形式记录着人类社会历史的交替更迭。绘畫以其有形的实物载体书写着艺术与生活的内在价值。透过不同的绘画作品,可以以不同的艺术视角窥探不同时代的精神内涵、文化核心、大众审美等具有特色印记的社会映射,与创作者进行跨越时间和空间的艺术对话。
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社会生产生活方式的转变,人们的思想观念和审美思维也随之打开,逐渐意识到传统的材料已经不能支撑艺术内涵与情节表达。创作者开始从模式化的价值观体系中抽离出来,借由不同材料的自由发挥彰显自身的艺术释放和素养,促使绘画艺术由单一媒材的架上绘画向着多元开放的综合绘画方向进化。
一、综合绘画与材料语言的关系
综合绘画译于“Mixed Media”,即为混合媒介或综合材料。不同于传统的材料类别(如油画、水粉画、水彩画等)或者绘画内容(如人物画、风景画、动物画等)等的分类标准,综合绘画是一种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发展,广泛应用各种媒介材料,以丰富多彩的组合展现形式承载多元思维的艺术类型。它不仅打破了人们对艺术审美的固定思维模式,同时以可塑性、流变性、包容性的艺术态度拓宽了新的艺术实践。综合绘画的综合性主要体现在媒介材料的多样性和创作技法的灵活性上,黏土、报纸、枯枝、布料等都是创作材料,拼贴、涂鸦、拓印、缝制等都是技术手段,并且材料和技术之间不仅仅是简单的堆积,而是相辅相成,协同作用于最终的绘画效果。
材料、造型、色彩是绘画的三种语言,而绘画语言是绘画创作中形象塑造、思想传达、情感联结的直接手段,能够显著影响作品效果和艺术生态。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材料语言一直是造型语言和色彩语言的基础而处于次要地位。随着综合绘画的艺术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在现代艺术中材料媒介的作用和价值被普遍关注和重视,使绘画语言发生了结构性突变,进而推动了绘画走向综合的发展方向。
(一)材料语言在综合绘画中的表达
1.本体语言
创作材料所具备的天然形态、结构、质感、色彩等物理特征是创作者艺术创作的直接来源和灵感基础。每一种媒材的质感和肌理,增添了综合绘画的丰富性、可读性。这些材料媒介所特有的本体语言结合创作者的创作主题、情感累积、心理情绪、个性定位等,在明显的时代特色下展现出高雅的艺术效果。本体语言是综合绘画艺术生命延伸的基本保障,是联结创作者和观赏者的物化桥梁。
综合绘画材料本体语言的有效组织是感知语言建立的载体和前提。综合媒材的本体语言具有自己的表现方式,在艺术创作中不能为了体现材料的综合性而随意选择媒介或者进行无效的组合,否则材料本身只是缺乏意义的物质。因此理解材料的本体语言,了解材料物质属性的张力、感染力以及表现力,对于作品主题的精确表达至关重要。要通过媒材本身特性的互补融合,让材料与材料的集成产生超越简单叠加的化学效果,才能打牢本体语言的艺术架构,在艺术效果上保证作品的完整和独特。
2.感知语言
综合绘画材料的感知语言建立在本体语言基础上,是艺术创作的精神建构和情感升华。创作者在进行综合绘画主题设定、材料选择、技法运用上都会标记个人对于艺术的独特理解、对于生活的真实感受、对于时代脉搏的感知,把所有的无形创作素材嫁接到具象的综合材料上,使得综合绘画语言有了不一样的情感表达。
不同材料作用在一起所呈现的综合绘画让艺术语言更容易被感知,使艺术效果和价值的表达更加高效。不同媒材的物质属性代表着不同的审美理念,因此综合绘画可以让材料语言在有限的作品空间里借助物化的作品效果折射出抽象的社会文化、时代精神、艺术思维等价值内涵,促进综合绘画的灵魂升华。而观赏者对于感知语言的理解反过来作用于其审美思维,对于人与自然、社会发展、生态环境、科学技术、历史变迁等宏大问题的现实思考,体现艺术作品的价值性、社会性。
(二)材料语言在综合绘画中的作用
1.内容传递
材料语言的叙事性和隐喻性能够在创作者材料选择和艺术手法的作用下传递出不同的艺术内涵。绘画材料的不断丰富促使创作者不仅要关注材料的本体属性,例如凹凸形态、纵横纹理、平滑粗糙等视觉和触觉,更要熟知不同材料的结合和变化对于艺术效果展现的影响,进而更加准确地传递绘画主题和精神价值。不同的材料比例分配、物理相克、化学反应都会在短期或长期内造成画面效果的每况愈下,材料使用的科学性和协调性直接决定了作品内容传递。完整的作品内容能够体现创作主题,降低观赏者的审美障碍,提升艺术信息传输效率。
每一种材料都有其特有的语言形式,综合绘画让材料的这种形式艺术得到了最大程度的体现。棉花轻盈洁白的属性可以在绘画中体现柔和的肌理,沙石的粗细和颗粒大小可以表现粗糙的质感,宣纸的厚薄粗细和吸水程度能够呈现隐约的朦胧等。这些材料的本体属性强化了综合绘画的内容传递,反过来,综合绘画的效果输出又提升了看似普通材料的艺术价值和创意可塑性,给欣赏者描绘了不一样的艺术体验和感官享受。
2.语境表达
由于综合绘画材料的广泛性和包容性,使得材料语言的角色地位发生转变,能够适应不同的语境表达。艺术边界的逐渐模糊与思想观念的持续发散互相作用,通过材料媒介传达不同的时代语境和人文精神,使得综合材料的物质属性承载了多元化的生命力和感染力价值。绘画的社会意义和价值正是由于其是时代的产物,除了体现时代变化的材料以外,背后所蕴含的隐性内涵是艺术研究的主战场、艺术传播的源动力、艺术欣赏的润滑剂。
材料语言从物理属性向精神属性、文化属性的演变和材料本身类别的演变相互影响。比如中国绘画材料宣纸和墨,不仅拥有能够传达独 特艺术效果的自然属性,同时其材料本身在绘画中的语言表达就兼具文化和精神价值,其表现出的天地合一、浑然天成等内涵彰显了综合绘画材料运用的中国智慧。又或者中国文人绘画中被称为“四君子”的“梅兰竹菊”,分别表现“傲幽坚淡”的精神品格,其象征和隐喻的文化深意是综合绘画中语言架构卓尔不群的重要元素。
3.情感联结
时代的前进伴随着思想观念的转变,原有的绘画艺术已经无法满足创作者艺术理念的承载以及观赏者审美意识的提升。综合绘画的出现为创作者和观赏者提供了新的沟通桥梁,让创作者的艺术情感得到更加淋漓尽致的宣泄,也让观赏者的审美视觉得到更加感性的陶冶。创作者在综合绘画的创作中必定选择自己最了解、最熟悉的材料和技法,这些材料已经在他们的头脑中沉淀出了丰富多彩的语言表达,更重要的是,还会倾注自己的人生经历、情感变化、艺术理念等,保证最终的绘画作品能够直击心灵,引起共鸣。
材料的多样性不仅丰富了创作的画面效果,让创作者有更多的选择方式,同时也提供了更多与观赏者联结的具体媒介。因此,观赏者在欣赏综合绘画时也会被潜移默化地触发个人情感,通过综合绘画实物与艺术家产生艺术对话,而具有不同艺术思想的观赏者甚至组成了综合绘画艺术的一部分,让被动的艺术欣赏成为主动的艺术共创。
二、综合绘画中材料运用的时间演进
(一)材料媒介
王亚兰(2014)认为绘画材料有两种分类方法。第一种是根据历史时间的演进分为天然材料、加工材料、合成材料、复合材料和智能材料五种类型;第二种是根据材料的物理形态,分为颗粒材料、线状材料、板状材料、块状材料等。刘亮宏(2020)把西方绘画材料的变革分为由水性坦培拉向油画的转变,以及间接画法到直接画法再到综合绘画两条主线。
李晶(2014)认为西方绘画艺术中材料的运用经历了胶漆画、蜡画等早期阶段到油画、坦培拉等架上绘画阶段,材料的不同演进背后是艺术家思想演进的直接反映,材料种类、功能的变化是艺术家主观能动性交织的结果。当社会生产力还比较低下的时候,人们更多关注的是材料的外在形态,材料的运用也是一种基于思维或传统绘画路径的惯性,有固定的使用规则和程序。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人们审美意识的提高,更具有科技概念的新兴材料也成为创作者的首选。数码技术、电脑图形设计、3D雕刻、多媒体影像等开始出现在综合绘画作品中。而当现成品材料已经无法满足创作者的艺术语言表达时,很多创作者甚至开始自己进行实验探索,通过对不同材料单个物理属性的研究以及不同组合方式协同作用效果的尝试,构建起不同媒材的内在物理规律、语言表现逻辑、显性组合模式等,不仅形成了独树一帜的个人综合绘画风格,同时也为综合绘画材料媒介的研究提供了实际参考价值。
(二)语言秩序
绘画语言秩序指的是绘画要素之间通过某种方式,形成有机的、规律性的联系和结构。这种秩序化的结构让绘画在有限的空间中形成完整的统一体。综合绘画作品的呈现不仅是创作者主观选择材料以及技法进行不同形式组合的过程,同时也是创作过程中语言秩序的偶然性带给了创作者不一样的创作灵感,让寻常的材料呈现出了不寻常的艺术视觉。
综合绘画所形成的拼贴、置换、涂鸦、解构、拓印等不同语言秩序的组合,是其区别于传统绘画的显著特征。从立体派将简单拼贴用于综合绘画开启变革的先河,材料语言的使用秩序在综合绘画中实现了新生,到波普艺术将重组并置用于消解艺术与生活的鸿沟,综合绘画的秩序表达不断赋予综合媒材生机与活力。对于中国当代综合绘画来说,语言主体秩序关系的转化在逐渐适应国内艺术生态中对于绘画语言关系与时代审美转变的关联性的重视,特有的东方文化情怀和艺术气息实现了与世界其他艺术语言体系的语汇交流,让新的绘画形式逐步培养了坚实的观赏者基础,共同延续了绘画艺术的生命长度。
(三)西方与中国
1.西方演进
随着西方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环境的变化,一批思想活跃的艺术家不断挑战固有的绘画和审美思维惯性,引领着绘画艺术由传统向综合的跨时代变革(见图1)。
圖1 综合绘画材料运用的西方演进和中国演进过程
根据艺术史的发展脉络,始于20世纪初的立体派首先打破了使用单一材料的传统绘画观念,开始尝试使用现成品和综合媒介,通过不同的构图、色彩、材料表达创作者的思想和理念。在这个时期,毕加索被称为综合绘画的创始人。他大胆尝试,挣脱固有模式的传统束缚,把部分画面内容用具体的报纸、数字、绳子等实物代替,从而表现创作主题的真实感、立体感和冲击感。
科技革命的后工业时代也代表着艺术文化的后现代主义诞生。到了20世纪60年代,否定性思潮决定了绘画艺术的多元发展和权威消解,纳米、航天等复合材料的出现也进一步促进了综合绘画的艺术生命进阶。这个时期的艺术家在思想发散性和材料多样性的驱动下,破除了绘画艺术固定在架上的传统观念,运用不同的表现技法对于材料媒介进行解构再创作,延伸了绘画空间的语言表达,形成了视觉造型的新模式。此外,随着东西方文化的交流融合,西方艺术家对于中国特色媒材的研究和使用让综合绘画的艺术殿堂有了不断出现的惊喜,激活了综合绘画的艺术活力。
2.中国演进
中国架上绘画的起始和演进建构在西方绘画的基础上并不断融合中国传统的绘画技法和艺术语言,使得东西方艺术通过综合材料的使用发生思想碰撞。在中国写实主义绘画和现实主义表现题材后,由于工业化、现代化的崛起,西方艺术思想的渗入,中国当代综合材料绘画开始崭露头角。把当代艺术融入绘画艺术,不仅继承沿袭了中国传统绘画,同时也创造了具有中国特色文化烙印的综合绘画艺术,极大地推动了综合绘画的多元发展和思路创新。国内综合绘画发展大致经历了研习交流期(改革开放至20世纪90年代)、起步融合期(20世纪90年代至21世纪初)和全面发展期(21世纪初至今)的时间演进(见图1)。
改革开放后,随着西方艺术思潮的涌入,国内一些画家开始关注绘画材料的属性和价值。一些国内美术学院在受到西方艺术家的讲习启发后纷纷转变思想观念,摆脱传统绘画思维的限制,开始探索在充分表达材料质地、规律等特性的前提下进行艺术尝试,开启了国内综合绘画的先河。
到20世纪90年代后,由于国内经济、社会、文化的繁荣发展以及思想的进一步开放,给艺术创作带来了广泛的素材和灵感输入。人们的生活、思维、审美方式不断拓展,持续丰富了综合绘画的创作源泉。
进入21世纪以后,美术理论以及艺术实践对于综合绘画的研究进入了全面发展的阶段。专业院校开设相关专业培养新生力量,关于综合绘画的专著和研讨会给理论研究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自蔡国强的火药艺术进入北京奥运会后,中国绘画语言开始向新媒体材料发展。越来越多的艺术家投身到绘画实践中,其中不乏把中国传统大漆材料与拼贴麻布等技法相结合,探索综合绘画的特色化、民族化、本土化发展,带动了综合绘画领域的创新繁荣。
三、综合绘画中材料运用的空间演进
(一)视觉空间
传统绘画是以平面二维作为呈现效果,以透视、色彩、明暗等不同的表现技法实现空间结构的视觉延伸。比如常用的轮廓线条的强弱、阴影位置的疏密、远近大小的对比等,让架上绘画在有限的平面空间中更加逼真。在视觉空间的表达上,西方绘画以焦点透视和空气透视虚拟性地表现空间感,而中国画多以散点透视体现创作理念。但是对于综合绘画而言,材料的界限、传统绘画固有的范式等束缚都被打破,创作者可以根据艺术需要任意选择材料组合和表现技法来实现作品的视觉空间感和冲击力(见表1)。
表1 传统绘画和综合绘画的空间特征表现对比
立体派将实物媒材引入绘画领域表达着艺术家对于绘画艺术传统的“虚假空间”的背叛,将原来的透视效果和二度空间幻觉的语言架构带入了新的历史发展阶段,把绘画的空间结构和概念表现提升到了新的高度,重新诠释了绘画结构的空间意义。综合绘画视觉空间的打开在直观上刺激了观赏者的触觉神经,让绘画的视觉欣赏加入了可感知的“触摸感”,观赏者能够以多样化的艺术视角解读作品内涵,增强了综合绘画的赏析维度,延伸了作品生命。
绘画材料主体地位的转变以及多样性的选择,使得综合绘画超越了传统绘画的平面二维视觉,逐渐延伸到三维或者多维的视觉空间。随着材料、技法、观念等的融合创新,在传统绘画艺术的基石上,绘画创作的未来必定朝着平面与空间的多向性视觉审美演化,使得绘画在内容表达上更加立体。
(二)艺术空间
综合绘画由于充分彰显了材料媒介的物质属性,不仅在视觉上延展了观赏的空间,同时更使得绘画语言更加丰满充盈,观赏方式更为灵活个性,不断发散观赏的思维多向性,对绘画本身以及事物主体的认知延伸到更加广阔的视觉抽象艺术空间,让绘画艺术的存在变成了视觉艺术综合体。
1.创作空间
材料语言结构在综合绘画中的多元运用使得作品效果的表达更加恰当准确,展现了艺术创作和艺术审美的多维空间。材料语言的突破性进化带来了综合绘画表现形式从简单的“视觉性”转变为多样的“文化性”, 也实现了艺术创作更多的“可能性”。而综合绘画创作的可能性大小意味着艺术空间的大小,不同材料的组合让综合绘画的艺术创造过程愈发辽阔自由。创作者可以不受传统思维禁锢,天马行空地表达自己的艺术想象,完成了综合绘画的艺术空间在材料媒材催化下的边界扩容。
2.互动空间
社会的进步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进而锻造了挑剔的艺术审美,从单纯在意“外在形式”过渡到全面重视“文化内涵”。综合绘画所蕴含的精神价值、时代旋律能够被更多的观赏者解读,每个人可以站在自己的生活空间去赏析同一幅综合绘画作品而感悟到不同的艺术内容。观赏者与创作者、与时代的互动空间在材料语言的结构表达中铺就了“定制化”的情感交流。多元主体之间互动空间的扩大也代表了综合绘画艺术的大众接受程度,为其创新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支持。
四、结语
绘画艺术由单一材料的绘画形式向综合材料绘画的时空演进,是绘画艺术理论和实践不断进步的直观写照,更是以不同的历史视角和审美方式记录了社会生活的真实转变。综合绘画的多元性、包容性不仅为创作者提供了形式多样的艺术思想表达途径,充分满足创作灵感的持续迸发,成为创作者个人精神和艺术观念与艺术作品之间的具象联结;同时也是培养观赏者审美思维的有效途径,是观赏者了解历史文化、陶冶艺术情操的重要载体。
综合绘画材料的运用不是千篇一律的模仿,不是固守传统的坚持,也不是物质形态的堆砌,材料语言在综合绘画中的表达应该始终与时代脉络相连接,倾注创作者个人特色的艺术思想。尤其对于中国综合绘画的发展来说,更不能简单地照搬照抄西方模式,应该在不同的艺术比较中形成中国特色的艺术理论和实践经验。中国拥有灿若星河的历史积淀和文化优势,可以深入挖掘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的创作元素和表现技法,借助材料的运用进行反复探索,重视材料语言的主体地位,通过产学研等综合模式培养有思想、有技能的青年创作者,围绕研讨交流、展览展示等全方位平台,在新时代的艺术浪潮中打造差异化的中国综合绘画艺术道路。
参考文献:
[1]张玥.综合材料的视觉创意语言表达初探[D].济南:山东艺术学院,2019年.
[2]燕杰.浅谈综合绘画语言艺术[J].艺术教育,2019(05):123-124.
[3]晏娜,王懿清.综合绘画材料语言的基本属性与应用探索[J].中国包装工业,2015(06):50-51.
[4]蔡嘉晨.综合材料在绘画中运用的实践性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20年.
[5]刘亮宏.物与心的交融——综合绘画中材料的语言特征与艺术表达[D].重庆:四川美术学院,2020年.
[6]王亚兰.综合材料在造型基础教学中的运用研究[D].桂林:广西师范大学,2014年.
[7]李晶.物性与神思的遇合—综合绘画材料的拓展与艺术呈现[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4年.
[8]殷海华.谈综合绘画媒介材料视觉语言的表达[J].艺术评鉴,2019(22):176-177.
[9]肖舜之.绘画语言秩序之我见[J].美术观察,2002(09):44-47.
[10]萧煌,张元.探索中国当代综合材料绘画高等教育发展之路——论综合材料绘画语言主体秩序关系的转化[J].美术,2018(05):45-51.
[11]何方.综合绘画媒介材料的時代语言精神[J].大众文艺,2019(12):101-102.
[12]武非.材料与语境——大漆材料在综合材料绘画中的跨界实践[J].美术观察,2020(11):148-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