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文 周长玉 王素琴
华北电力大学 北京 102206
随着“双一流”和新工科建设的不断深化,各个高校在专业改革创新、师资队伍建设、教学资源扩充和质量保障体系规范方面都取得长足的发展,也提升了本科人才的专业知识培养质量。另一方面,新工科的内涵是以立德树人为引领,以应对变化、塑造未来为建设理念,以继承与创新、交叉与融合、协调与共享为主要途径,培养未来多元化、创新型卓越工程人才[1]。
本科阶段是大学生建立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树立正确道德观念的关键时期,但是专业素质的提高并不等同于思想政治素质的进步。近年来,大学生受到一点挫折就自残或自杀,甚至触犯刑法等现象逐年增加,这给高校思想教育以警示--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刻不容缓。但是,长期以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似乎自成一体,存在“孤岛”现象,与专业教育“两张皮”现象未能根本改变[2]。
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理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3]。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的引领下,全国高校开展了一次轰轰烈烈的课程思政大改革。初文华等[4]以水力学与泵课程为例,将思政教育融入理工科专业基础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专业荣誉感、职业使命感和责任感。崔广芹等[5]以土木工程专业课为例,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探索了将专业课课程内容与课程思政相融合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爱国热情。王琬茹等[6]通过数据结构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引导学生树立起正确的社会导向、教导学生培养脚踏实地的实干精神。文献[7]和文献[8]都立足于学生和专业特点,挖掘专业课程中的德育元素,探讨专业教学内容结合点,将德育元素设计融入教学形式,并将其应用于C++程序设计课程中。
以上学者开展了多种尝试,都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也为本文提供了有益的参考。首先,分析了当前高校思政教育中存在的普遍现象,进而挖掘隐藏在背后的深层问题。接着,以作者讲授的面向对象程序设计(Java)课程及相应的课程设计为例,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课程设计和教师能力等方面对思政元素融入专业课进行研究和探索。最后,通过思政效果反馈机制形成教学闭环,不断完善课程思政的内涵和外延,从而实现螺旋式上升。
目前,高校的思想教育主要局限于思政课程中,在时间维度上都是一些离散的“点”课程,缺少连贯性与持续性,无法形成“线”和“面”,对学生的影响程度往往达不到预期效果。王祝华[9]从实践视角总结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难点,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可以将问题概括为以下几方面。
1)新时代下社会、家庭、舆论环境使得大学生的思想状态不够稳定。进入高校后,一些学生会在学习、生活、感情和社交等方面遇到困惑,但又没有寻找途径解决问题,久而久之思想状况处于不健康状态。面对当前国内、国际的重大事件和热点问题时,缺少理性的分析与思考,容易出现短暂的思想波动。
2)对学生的思想状态掌握不够充分、了解不够深入。以往学校在思想政治教育力量上的投入有限,而且教育资源不完善、不系统,缺少吸引力,无法做到与每位学生深入沟通。简答问卷类的调查往往很难反映学生的真实思想状态,只能筛查出极少部分思想状态极端的学生。
3)移动互联时代给学生的思想教育带来了新的挑战。现在的大学生从小就生活在互联网环境之中,在互联网上获取信息资讯、开展社交活动、进行游戏娱乐、安排生活学习,他们的思想观念、处世态度、生活方式、行为习惯很容易会被互联网所影响。长期沉浸于虚拟世界后,他们在某种程度上更加封闭,不愿意与现实生活中的人接触,进而造成性格孤僻,不易沟通。另一方面,互联网中会夹杂着暴力、色情、赌博、厌世等不健康的负能量信息,这些会侵蚀学生的正常思想,一旦精神壁垒被攻破,后果将极其严重。
以上种种问题迫使高校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投入,也正是在此时,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思想政治课程教育、专业课程思政教育、党政干部与专职辅导员思政教育、实践实训思政教育等全方位、全过程教育的“大思政”教育理念,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指明了前进方向。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Java)课程作为计算机类学生的专业课,在以往的教学中只关注专业知识的讲授。在“大思政”教育理念下,充分挖掘课程中隐含的思想政治元素,并将其融入课堂教学,从而引导学生在掌握专业领域知识的同时不断完善自身思想政治水平,树立正确的“三观”,最终成为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结合课程实际情况,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课程设计和教师要求等四个方面展开研究,探索如何将思政元素融入这些教学环节。
在保留面向对象程序设计(Java)课程关于教学内容目标的基础上,增加了思想政治素质的培养目标,主要包括:
1)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培养学生爱国情怀,全面提升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能力;
2)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国家观、民族观、历史观、文化观;全面提升学生缘事析理、明辨是非的能力,让学生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10];
3)塑造学生勇于面对挫折、坚韧不拔、自强不息、敢于创新、精益求精的性格。
1)利用“第一节课”为学生规划未来指明方向。在本校,面向对象程序设计(Java)课程在大二第一学期开课,正是学生对未来选择比较迷茫的时期。因此,在课程的第一节课除了介绍课程性质特点和专业地位外,还需要讲述行业现状、考研形势及出国留学等学生未来的可能发展方向。通过引入身边案例,如历年毕业校友的事迹,帮助学生尽早明确未来的方向选择,并做好为之奋斗的准备。
2)通过与课程相关的人物或事件激励学生。在授课环节,穿插介绍与课程相关的重要人物和重要事件,来鼓舞学生不断传承专业知识和专业价值。例如,阿里巴巴作为唯一的中国代表,获邀加入Java 全球管理组织的最高执行委员会。中国企业首次加入Java 全球标准的制定中,更多“中国标准”有望成为全球规范。
3)从课程内容引申出思政元素。这是课程思政的核心部分,也是思政元素集中展示的环节。在梳理课程的教学内容的同时,列出所有的思政元素,包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道德典范、优异品质等。通过深挖两者之间的关联关系,寻找思政元素的切入点,使得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的同时,思想政治状态也得到逐渐提升,详情见表1。
表1 专业课内容与思政元素的融入
4)结合当前热点、时事政治传播正能量。课程内容引申出的思政元素基本是固定的,很少随着时间的变化而更新。由于突发的热点和时事政治事件中也蕴含着丰富的思政元素,而且在高度发达的互联网时代也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关注,这也是课程思政的一块重要阵地。例如,新冠疫情影响面之大前所未有,在处理措施和应对方法上,中国远远拉开了与其他国家的差距。在关键时刻为国家献身的医生、护士、军人和科研工作者,这本身就是很好的爱国主义教育范例,同时还可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此外,面对中美之间的贸易摩擦,也可以让学生认清两国的实力差距,激励他们努力奋斗,投身科技,提升国力。
1)课设内容更加灵活,以挖掘学生的创新潜力。以往的课程设计题目较为封闭,留给学生的空间有限,严重限制学生的创新思维。改革后的课程设计增加题目的开放程度,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自主创新,即使有些内容不太切合实际,也不要打击他们的积极性。只有学生具备创新思维,企业才能具有创新能力,国家才能日新月异。
2)分组合作,以加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团队合作是企业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一项技能,目前高度发达的企业管理中几乎不会存在单枪匹马的情况。因此,根据课程设计的内容,可以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通过组长的协作,加强学生间的团队合作意识。另外,在团队合作时,又可以增加学生间的交流,为构建和谐的宿舍、班级氛围打下良好的基础。
3)公开答辩,以提高学生的表达与临场应对能力。课程设计验收时,设立公开答辩环节,以促进学生提高表达能力,同时,在教师提问时又可以锻炼学生的临场发挥和应对能力。这既可以有效地避免以往只提交报告和代码情况时存在的抄袭和作弊现象,又可以为学生增加新技能提供机会。
4)学生参与作品评价,以树立公平、公正的态度。邀请部分学生参与课程设计评价与打分,使其不再只是运动员,也可以成为裁判员。在面对关系较好同学的作品时,甚至自己的作品时,学生能否公平公正地行使自己的权利?相信这是一次很好的考验。同时,以评阅人的角度看待课程设计的作品,也有助于学生全方位思考,不断完善自己的课设任务。
为了使课程思政达到预期目标,也需要对教师提出新的要求,不能再抱有“教好专业知识就一切OK”的想法,也要全方面融入课程思政中去,甚至还要成为被思政的对象。
1)以身作则、言行一致。时刻注意课堂内外的言行,要有政治高度,不能发表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违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内容或负面言论,要使课堂成为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的主阵地。此外,教师在思想品质方面要严于律己,时刻注意自己言谈举止和生活方式,努力成为学生的表率。
2)避免强行“思政”、死搬硬套。在开展课程思政时,由于缺乏经验,会出现一些过于生硬和牵强的思政教育内容和教学方式,这很容易让学生反感,甚至有抵触情绪。所以,教师应该充分研磨思政素材,使其融入正常教学环节中,实现思政教育的润物无声。
3)切忌盲目“思政”、聚焦课程。思政元素在专业课中起到的是调剂和催化作用,一定要合理运用,切勿时时刻刻、不分场合地一味思政,也就是所谓的盲目“思政”。课程思政的核心仍然是专业课,只有在保证专业知识讲授的前提下,才可融入一些思政元素。
如何评价课程思政的效果,是一件比课程思政本身更加困难的问题,思政教育影响的是学生的心理和思想,无法用直观的指标进行衡量。虽然有学者提出了一些评价指标体系[11-12],但这些指标可操作性较差,很难应用于实际。针对这种情况,笔者设计了一种反馈机制,通过匿名问卷调查方式了解学生对课程思政的真实反馈,并根据问卷结果及时完善课程思政,最终形成闭环。课程思政问卷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思政内容:主要评价课程思政内容是否得当,能否引起学生的注意,思政课程是否与其他先导课程重复等等。对于不成熟的思政内容,教师应重新审核,查找原因,综合考虑后对其修改、替换甚至删除。
2)引出方式:主要评价课程思政内容的引出方式是否恰当,我们的目标是自然、润物无声地融入思政元素,而非生硬地强行“思政”。但最终效果如何是由学生来认定,而不是教师主观确定。
3)学生收获:主要评价学生通过课程思政的教育后有哪些收获、感受和变化,这也是最能体现思政效果的反馈。匿名的方式使得学生可以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也敢于对课程思政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是高校立德树人的根本。本文探讨了将思政元素融入面向对象程序设计(Java)课程中的各个环节,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课程设计和教师要求,力求达到在学生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能够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为培养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人才添砖加瓦。当然,我们也应该深刻地认识到,学生的思想政治状态仅靠一门课程思政无法实现根本性转变,但只要在本科阶段的各种专业课中加入思政教育,一定会对学生产生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