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背景下中国当代油画的本土化发展

2024-01-03 16:53:11钱思绮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
美术界 2023年3期
关键词:本土化油画画家

文/钱思绮 [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

随着全球化经济的发展,西方文化艺术日益多元,面对丰富的文化与物质资源,中国油画创作的本土化进程也变得更加艰难。本土化就是将外来文化进行内化的过程,但当前不少国内画家仍面临着彷徨、不知所措的问题。事实上,自西方油画传入中国以来,许多画家就已经开始了中国油画本土化的探索,但由于政治等方面的因素阻碍了中国油画本土化发展的进程。中西方文化在审美修养、人文内涵、意识形态上有着本质的区别,这决定了本土化是中国油画发展的必然趋势,将来自西方话语体系的油画用于表述中国的人文环境以及意识形态,是当下中国油画发展的主要方向。在新时代国际背景下,中国油画的本土化创作与过去有很大不同,如何增强油画这一媒介在面对我们自身文化和时代背景问题时的有效性,还有待深入地研究,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谈论分析。

一、中国当代油画本土化概述

本土化,顾名思义,即在符合本民族需求的前提下,本土文化对外来文化进行有选择地吸收和融合。中国当代油画的本土化是指在当下时代语境中,中国油画在借鉴外来文化的过程中,融入中国的艺术特点,体现中华民族的人文内涵,并在中国的客观环境基础上进行的本土化创作。

我国现阶段油画的本土化发展缓慢而艰辛。一方面,西方油画传入中国,已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和本土化过程,但作为一种外来文化,中国不少当代油画家仍然深受西方传统绘画模式和审美思维的影响,难以开创属于自己的风格流派。另一方面,21 世纪以来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进一步促进了各地的文化交流和碰撞,世界艺术在日趋多元化的同时,现代化思潮也对中国油画的本土化进程产生了影响。事实上,中西绘画无论在文化内涵还是审美趣味上都存在较大的差异,中国油画若只是单一的复制西方,不仅会造成内容形式的单一,中国艺术中特有的写意精神也将无法得到体现。中国油画的本土化不是目的而是一个过程,它有别于乡土化,不是乡土题材的表现,更不是材料工具的简单替换,形式仅是意识的载体。中西方绘画的意识形态存在着显著的差异,中国画家若一味地模仿,将无法挖掘本民族文化的内在潜力,也将失去文化碰撞所带来的内在活力,故中国当代油画的本土化发展是一个必然趋势,中国当代油画家应承担起艺术家责任,深入研究中西绘画差异,并在世界文化的激流中凸显中国的民族特征,弘扬中国的传统文化。

二、中西绘画的差异表现及其分析

绘画的表达基于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中西传统绘画由于意识形态的差异呈现出不同的表现特征。西方油画体现了西方人的主体意识和文化内涵,这在一定程度上将影响中国油画的本土化进程,事实证明一味地“移植”,不考虑客观因素的合理性,艺术之花终会由于无法适应新鲜的土壤而“昙花一现”。故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中西方传统绘画的异同。

中西方绘画在审美趣味上有很大的不同。中国画讲究“虚实结合”,画面往往通过留白的方式,营造一种广阔深远的意境。而西方绘画注重写实,追求物象光影和结构的真实,以模仿现实世界为创作主旨。在中国绘画中,物象不只是单一的客观存在,它往往还作为一种意向,寄托着画家的情感。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仁人志士喜爱山水,因为山水象征着稳定、包容和坚韧。南宋画家郑思肖以画兰花而盛名,但在宋朝亡国后,其笔下的兰花,花叶萧疏而不画根土,以此来表的爱国之心和亡国之痛。由此可见,中国画的品读不能单从绘画构成的角度赏析,还应该关注其蕴含着的人文情怀和更深刻的意味。

中西方绘画的表现手法有着很大差异。首先,在造型表现上,中国画讲究线性平面造型,画家通过线条的粗细、浓淡变化来表现不同物体的质感,以轮廓线的精细刻画来实现“写实”的目的。而西方绘画追求块面立体,本质上是模仿了人眼的聚焦功能,文艺复兴时期,达芬奇发明的“渐隐法”,使得西方的写实技术有了更进一步的发展。其次,在色彩运用上,无论是早期的固有色还是印象派时期的光感色,西方绘画描绘的都是自然本身的颜色,它如同一面镜子,追求客观的真实再现。而中国文人画则喜以墨带色,墨是中国画中最具特色的色彩,画家以墨为主色,通过墨色的浓淡来丰富物象的层次,所以中国画中的色彩更多描绘的是主观的色彩,这种色彩介于真实与想象之间,它既是写实的又是抽象的,体现了中国画的“写意”韵味。再者,在对光影的处理上,西方绘画有着强烈的明暗对比,笔触的运用也遵循着亮厚暗薄的绘画法则,画家通过颜料本身的厚度和明暗的反差聚焦视觉中心,这种明暗和块面的结合,完美地实现了西方绘画追求画面真实感的目标。与之相反,中国绘画更趋于平面化,采用的是散光,其明暗的刻画主要用以表现结构的起伏。中国画探索事物的本质还体现在空间的表现上,中国画提倡“游画”,即边游边记录,是凭借记忆和经验的二次创作,不限制于一个固定视角,对于空间的表现更加自由与主观,有别于西方绘画采用的焦点透视,迥异于西方绘画对时间的表现。究其缘由,是因为中西文化在审美理念上的差异。

造成中西绘画差异的原因在于审美理念的不同。中国古代的哲学思想对美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道家思想的“天人合一”,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中国古代的士大夫将绘画作为修身养性的最好方式,或抒发情感,或托物言志。东晋画家顾恺之曾指出:“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中。”中国绘画追求以形写神,画家往往致力于挖掘隐藏在事物表象下的抽象形态;唐代张璪提出“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观点,他主张画家应以自然为师,从大自然中吸取灵感,观察事物的本质,由心而发的进行创作,绘画对于中国人来说往往是自由的。而发端于古希腊的西方绘画,有着扎实的数学和科学基础,拥有足够的技术支撑画家实现写实的目标。在思想上,西方古代哲学追求自由,强调个人主义,信奉宗教,区别于中国的感性而更加推崇理性,追求一种理想美。

绘画工具的不同也是中西方绘画呈现不一样美感的重要原因。中国画以笔墨纸砚为主要绘画工具,毛笔长且聚峰,这便于中国画家表现不同的线条;绢、宣纸等材料轻柔,无法同西方那样形成颜料的堆积且不易修改。中国画更加偏重于水墨的晕染效果,以线为骨,追求画面的整体氛围。而西方绘画无论是早期的蛋彩画还是后来的布面油画,画面载体都是相对坚韧的材料,这使颜料的堆积和刮刀的运用成为可能,西方画家使用的多为短的平头笔,画出的线条短而宽,更适合块面的刻画。由此可以看出,除了传统文化观念的影响,使用工具决定了表现技法,对审美的发展也起着重要影响。

三、中国当代油画本土化创作分析

中国油画本土化的发展经历了曲折的演变过程。20 世纪初的艺术先驱们,大多有海外留学的经历,如吴大羽、林风眠、潘玉良等,因为从小扎根于中国的文化土壤,中国艺术的审美观念和文化精髓已深深融入他们的血脉。他们在西方接受了系统的油画学习,归国带来迥异于中国绘画对于造型写实方面的西方观念,将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油画进行良性融合,创造了全新的中国油画。然而战争的爆发停止了油画本土化过程中的诗性表现,中国油画开始趋向于单一的政治题材和写实风格。至文化大革命时期,由于政治上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打击,使得中国油画本土化的探索趋于低谷。直到20 世纪80 年代,改革开放进一步开阔了国际市场,随着西方现代主义美学的传入,中国画家的思想得到了进一步解放。同时中国油画中文化传统缺失的问题也日益凸显,艺术家们重新开始思考如何在油画中体现本民族文化的问题,大量关于油画本土化的学术论坛出现在大众视野,直至今日,中国油画的本土化仍是中国当代油画的重要组成部分。

伴随着社会格局、历史背景的变化,中国当代油画的本土化创作与过去有很大不同。一方面,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国际交流日益频繁,当代油画家处在在更加多元和开放的社会环境中。与中国早期油画家不同,多数当代画家接受到的基础教育,普遍是西方传统的造型体系而缺乏中国传统艺术的熏陶,对于中国艺术中特有的文化精髓和审美观念也不如老一辈艺术先驱们那么深刻。因而在面对西方油画时,他们往往容易动摇其最初的文化立场,对于中西绘画的形式和精神的融合也缺乏自觉性。另一方面,西方现当代艺术的引入,打破了人们对传统艺术的认知和界限,在装置、影像等艺术形式的影响下,油画被不断开发和创新,油画中精神价值的挖掘与表现日趋成为一种共识。故中国当代油画的本土化创作,既要明确现代化和本土化的关系,也要分析创作过程中的精神价值与现实社会的关系。

本土化并非乡土化,前者是建立在民族主体精神的基础上,而不只是材料和形式的简单移植。林风眠时期的早期中国油画是传承了洋务运动以来“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根本思想,画家们致力于用西方的艺术语言表现东方的传统智慧,是以中国传统文化精神为立足点,画家们面对中西文化碰撞时的自主选择而非简单的拿来主义,这对中国当代油画的本土化创作有很大的借鉴意义。除此之外,早期的西方现代艺术同样对外来文化进行了汲取和借鉴,在吸收了东方艺术的形式和理念后,西方的艺术家们将东方的平面性元素、艺术形式和审美理念与西方油画巧妙融合,使其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正是因为西方画家们在转化外来文化时,始终立足于本民族的的文化传统,对东方的艺术形式始终保持理性的质疑和反思,所以他们不曾出现民族传统缺失的危机感,反而使艺术创作呈现出空前的自由和多元化的风格。故从历史的经验而言,中国当代油画创作需要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艺术理念、精神内涵有更深入地了解。在油画的本土化创作中主动地剥离依附在油画背后的西方文化,并融入本民族的艺术形式,表现中国的审美理念和精神内涵。

中国油画的本土化发展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与过去相比,当前中国油画的创作面临着更大的挑战,艺术家们也承担着更多的责任。当今中国正面临着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全球化体系下的国际背景中,本民族文化的价值探寻显得尤为重要。由于中西文化在审美价值及审美理念上的不同,这奠定了中国当代油画的本土化创作仍是中国油画进一步发展的主要方向。“笔墨当随时代”,当代中国的油画创作在追求本土意识的同时,还应该站在当代的角度,对油画如何体现人对物质世界的思考进行更深入地探索。装置、影像等艺术形式的出现,直接影响了中国架上绘画的发展,当代油画作品不再仅是个人传达情感的工具,还包括了画家对社会现象、生活本质的等问题的认识,其创作的材料和形式也在不断地被创新。在当代环境下艺术家的责任具有不可替代性,我国学者朱青生曾指出:“现代艺术中的艺术家要对传统在人们精神上造成的各种束缚进行反思,进而寻求人的自由。这种反抗不同于新文化运动中对于‘旧文化’的完全否定,而是艺术家需要有选择地学习中西文化中有利于绘画发展的某些元素,勇于打破僵化的精神枷锁,进行非目的的、真诚的、有原创性的艺术活动。”面对西方外来文化与本民族文化的碰撞,在回顾历史与直面当下的迂回中,中国画家们很容易迷失自己的立场和个人选择,但这也是当代画家们必须所面对的挑战。事实上,这种锲而不舍,在现代化潮流中艰难探索的精神,正是他们所寻求的中国精神的体现,这个摸索过程的本身就构成了中国油画本土化的一部分。

结语

中国当代油画的本土化是中国油画进一步发展的主要方向。中西美术史的发展进程中有许多共同的轨迹,这为中西文化的交流提供了可能。同时由于宗教背景和经济文化的差异,造成了中西文化在审美价值与审美理念上的不同,这奠定了中国当代油画本土化发展的必然性。中国当代油画的本土化发展实质上是本土化与新时代文化背景的结合,是中国艺术家借助油画这门艺术语言,述说中国故事,弘扬中国文化,传递中国精神的过程。经过不同历史时期艺术家们的共同努力,当前中国油画的本土化进程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果。当代画家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表现要么从艺术语言、故事内容,要么从中国传统故事里所表达的精神入手,意在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道路。在全球化时代背景下,中国当代的油画家们首先应当清楚认识到自己的创作意图,对外来文化始终保持理性的判断。其次在面对民族集体化的语境中,艺术家们也应当积极探索个体的独特性,将中国的当代油画创作精确落实到个人性的表达上,进而推动中国油画本土化创作的发展。

猜你喜欢
本土化油画画家
一张油画
油画《塬下》
油画
酷炫小画家
诉前强制调解的逻辑及其本土化建构
美乐家迎来本土化元年
聪明的画家
大灰狼(2018年12期)2018-01-18 00:40:36
《岁月长又长》(油画)
海燕(2017年4期)2017-04-11 13:52:18
小画家联盟
论电视节目的本土化
新闻传播(2016年4期)2016-07-18 10:5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