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春风
(北京华文学院 专修部,北京 102206; 暨南大学 海外华语研究中心,广东 广州 510000)
系统观念和系统方法是新时代背景下语言国情调查研究的重要理论方法之一,是贯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立场观点方法之一。习近平总书记2015年就指出“要坚持发展地而不是静止地、全面地而不是片面地、系统地而不是零散地、普遍联系地而不是单一孤立地观察事物,妥善处理各种重大关系。”(1)习近平.辩证唯物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世界观和方法论[EB/OL].http://jhsjk.people.cn/article/30497908,2019-01-01.这一论述精辟地阐述了系统观念的核心要义。2020年,习近平总书记又强调“系统观念是具有基础性的思想和工作方法。”(2)习近平.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的说明[EB/OL].https://www.gov.cn/zhengce/2020-11/03/content_5556991.htm,2020-11-03.2022年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必须坚持系统观念,进一步指出“万事万物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只有坚持系统观念,用普遍联系的、全面系统的、发展变化的观点观察事物,才能把握事物发展规律。”以上论述体现了系统观念作为方法论的重要性。
“语言国情调查”是在学科群系统中进行的实践活动,调查过程中综合运用多学科研究方法和理论,诸如语言学、社会学、人类学、民族学、民俗学、哲学、心理学等。狭义“语言国情调查”指的是对一个国家的语言使用情况和使用特点进行科学的、全面的、深入的调查,并得出规律性的认识。(3)戴庆厦.语言国情调查的再认识[J].语言文字应用,2020,(2).广义的“语言国情调查”是在狭义基础上调查范围的扩展,即包括在不同区域、国家进行的所有与语言及语言问题相关的调查,如语言结构、语言使用、语言文化、语言政策与规划、语言服务等。国家语委“十三五”科研规划的重点研究方向之一是:开展语言国情调查,为国家语言文字科学决策提供数据支撑。国内掀起了新一轮“语言国情调查”热。
新国情背景下我国语言国情调查特点是:各语言调查领域蓬勃兴起,各领域研究方法相互借鉴,学者关注点倾向多领域化。在此特点基础上,各项领域研究不再是孤立的,语言国情调查系统的构建呼之欲出。就当前国情而言,我们语言学工作者要在复杂的民族语言关系中,贯之以系统观念,抽丝剥茧,宏观把握,微观探索。国内一些学者已关注到系统观念与语言国情调查的关系。如戴庆厦从田野调查实践出发,强调语言是个有不同层面的系统,诸如功能系统、结构系统、使用系统等,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理论探讨。他还明确提出要做好语言工作,必须以系统的、深入的语言国情研究做依据,按语言客观实际办事。(4)戴庆厦.田野调查与语言研究——兼谈语言田野调查的理据与注意事项[J].中国语言战略,2019,(1);戴庆厦.语言国情调查的再认识[J].语言文字应用,2020,(2);戴庆厦.论新时代语言国情调查的四大热点[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6).邢向东认为“系统观”是语保工程的方言文化调查中应当贯彻的5个理念之一,强调语言本体与民俗事象间的关联。(5)邢向东.汉语方言文化调查:理念及方法[J].语言战略研究,2017,(4).李春风以中国多民族地区为例,认为系统观念及研究方法在语言调查中有必要性和合理性。(6)李春风,张景霓.以系统观念和方法开展语言调查[N].中国社会科学报,2022-04-25(005).以上研究注重系统观念在各自研究领域的运用,但将语言国情各领域打通并进行系统观念构建的研究成果较少。我们在进行语言国情调查时,应在不同平面构建语言调查系统,坚持运用系统观念、共时描写与历时比较结合的方法,反映所调查地区的语言生活全貌,揭示语言关系系统、语言结构系统的演变走向、经济社会变革的影响和社会结构发展的规律等。
当前我国语言国情调查研究主要分布于四大领域:汉语及汉语方言区、少数民族地区、海外华人社会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对这四大领域地区进行的语言国情调查,重中之重是构建开放的、发展的、动态的研究系统,在不同时空维度的横纵向系统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并根据需要对系统的“神”与“形”进行调整。
中国语言国情调查古已有之,其中汉语及汉语方言调查历史跨度最长。早在2500多年前,周代就设有调查方言俚俗的专职官员,他们奉天子之命,每年秋收后游走各地,采集民歌、童谣和方言异语,供朝廷考察民情之用。扬雄的《方言》是世界上第一部对不同时期、不同地域、不同方言语言的词汇进行比较研究的经典著作。
汉语、汉语方言调查及少数民族语言调查规模都比较大。20世纪30年代,我国学者就开始了对汉语方言和少数民族语言的田野调查。如李方桂从1930~1942年调查研究了中国境内的云南、广西、贵州侗台语族的壮、布依、傣、侗、水、佯僙、莫等约20种语言和方言;罗常培在西南联大时期考察了云南少数民族语言文化,使西南少数民族语言研究正式进入中国语言学的视野。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开展了分阶段、大规模的调查研究:1956年,高等教育部、教育部联合发布《关于汉语方言普查工作的指示》,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汉语方言普查工作。中国科学院、中央民族事务委员会成立7个调查队,首次进行全国范围的少数民族语言大调查,调查我国各民族的语言文字使用情况,帮助少数民族解决语言文字使用问题。两年多共调查1849个县市的汉语方言,42个民族的50种语言。(7)李宇明.语言学家的田野与田野里的语言学家[J].语言规划学研究,2020,(1).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内陆续开展的濒危语言、语言国情、跨境语言等调查活动,使调查研究向纵深发展,基本查清了中国境内的语言状况。自2015年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开始实施,至2020年历时5年共完成了1131个汉语方言点、324个少数民族语言调查点、152个濒危少数民族语言和汉语方言点、105个语言文化点的调查,成为目前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语言资源保护项目。(8)参看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录展示平台,网址为https://zhongguo yuyan,cn/index.
海外华人社会和其他国别的语言国情调查则是后起之秀。海外华语具有重要的语言文化传承、资源、战略意义,郭熙等人在2006年就提出应该积极展开海外华人社会语言使用现状的调查。经过十余年发展,海外华人语言生活调查内容、范围逐步扩大,也越来越多地引起境内外学者关注。(9)郭熙,祝晓宏.语言生活研究十年[J].语言战略研究,2016,(3).近年这一研究受到国家层面关注,一些国家级重大、重点项目纷纷立项,并陆续成立海外华语研究机构,暨南大学海外华语研究中心已产出一批具有代表性的研究成果。由于海外华人与国内来往比较密切,具有一定的流动性特点,对海外华人语言生活的调查兼有国内和国外进行两种模式,其中以开展国外调查为主。近年学界尤其注重华人口述史的记录和史料挖掘抢救。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语言国情调查包括跨境语言研究中我国周边国家语言调查和近10年兴起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语言文化调查。我国跨境语言调查发展至今已30余年。(10)李春风.我国跨境语言研究30年[J].当代语言学,2016,(2).其中境内跨境民族调查属少数民族地区的语言调查,而在境外开展的国别语言调查则包含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语言国情调查,研究成果较为丰富。如中央民族大学的“985工程”已完成十余部相关国别语言国情研究专著,北京语言大学开展了“中国周边(6国)语言资源库建设”等。研究内容均为实地调查所得第一手材料,调查侧重跨境民族的语言文化、本体结构与国家主体民族的关系等,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语言国情调查侧重国别语言状况、语言政策规划等。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大倡议。2015年,“一带一路”的规划和讨论在各个领域广泛展开,李宇明发表了《“一带一路”需要语言铺路》,(11)李宇明.“一带一路”需要语言铺路[N].人民日报,2015-09-22(007).强调了语言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重要作用。2016年11月,《“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语言国情手册》由商务印书馆出版发行,该手册达60万字,其以国别形式细致描述了“一带一路”沿线64个国家的语言国情,包括这些国家的官方语言、通用语言、民族语言、方言、语言与民族宗教关系、语言状况历史沿革等,该书的出版标志着语言国情调查服务于国家政策的发展进入新阶段。此外,还有一些团队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语言政策规划进行了系统的国别研究。
新国情背景下,我国语言国情调查四大领域呈现打通调查研究壁垒、相互借鉴调查方法的趋势。如汉语与非汉语研究相结合、从非汉语反观汉语特点、汉语方言与华语变异的关系、我国国家通用语与少数民族语言的关系与其他国别的语言国情现状相互参考借鉴等。但这四者在不同时代、不同空间各有研究侧重,各有发展特点。汉语及汉语方言区的、少数民族地区的语言调查主要在境内展开,调查研究历史较长,调查成果与方法比较丰富成熟。海外华人社会的语言调查研究具有鲜明的内外联动属性,既有在境内也有在境外进行的调查,近十年来,其理论实践得到很大提升。“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语言国情调查是伴随国家政策发展变化而迅速发展的,主要在境外开展。
系统观念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重要内容,其强调从全局把握事物的运动发展规律,通过调节各相互作用的组成部分实现整个系统的优化。据此原理,语言国情调查应在网状系统中构建不同维度的子系统。国内语言国情调查的4个领域,由于调查内容和目标不同,各自构成“神同而形不同”的调查系统。
“神同”是指各领域都有相似的调查要件,构成相似的调查系统或子系统。如语言国情调查主要包括语言结构和语言功能两大部分的调查。语言结构系统主要由语音、词汇、语法3个子系统构成;语言功能系统则包括功能(交际、思维、文化、规划、服务等)、语言生活状况成因、语言关系等子系统,每个系统都由不同要素构成;在具体实施调查过程中形成调查过程系统、调查材料系统等子系统。再如一个完整的调查过程系统有3个步骤要素:调查前的准备、进行调查时的资料收集分析、调查后的材料保存等。每个步骤都要坚持为调查目的服务的原则,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调查前要明确调查目的和内容,选择具有典型性特征的代表点,收集社会概况资料、制订调查提纲和方案。到调查点后,要做好沟通联系工作,选择典型访谈对象和问卷调查对象,明晰语言使用状况调查内容。离开调查点之前,要把所有的材料包括手稿、音档都整理好带回保存。这是所有领域的语言国情调查团队都应该明晰并做到的。
“形不同”是指四大领域各调查系统内部存在差异,表现在调查内容或方法各有侧重,各系统构成要素、理论发展也不平衡。根据已有研究成果,国内汉语及汉语方言地区的语言调查一直侧重语言本体的调查及历时比较,多在丰富的语言材料中探求语言发展规律,且“语音研究多于词汇、语法研究,方言特殊现象研究多于系统研究,一般描写多于深入比较,共时研究多于历时研究”(12)谢留文.汉语方言研究七十年[J].方言,2019,(3).。而地域文化调查研究相对薄弱,并往往作为语言结构调查的附属。近年随着国家语保工程的推进,汉语及其方言文化越来越多地被学界和社会关注。邢向东认为在方言文化的调查中,应树立系统观念,调查、记录时应强调系统性,关注词音与词义、词语与对象、不同民俗事象之间的有机关联。(13)邢向东.汉语方言文化调查:理念及方法[J].语言战略研究,2017,(4).
少数民族地区的语言结构与语言功能调查成果都比较丰富。其与汉语及方言区调查相比,在语言结构方面,前者研究成果以描写居多,后者除大量描写成果,还向纵深发展,有大量共时与历时对比的成果;在语言功能上,二者都对语言接触等实践理论有所探索,前者还有大量对调查地区语言文化传承的个案调查和理论思考。2015年启动的中国语言资源保护一期工程,将语言文化看作语言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开展汉语方言、少数民族语言调查的同时,同步推进语言文化调查。可见语言文化调查在这两个领域中越来越受到重视,语言国情调查系统结构越来越均衡发展。
海外华人社会作为中外文化连接的纽带,对其语言文化传承的调查研究,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向外输出的一条途径。21世纪以来,海外华语研究开始在国内外受到重视。早期一些学者对华语结构及其语言变体进行重点调查研究。近10年来,华语作为一种资源逐渐受到重视,研究范围迅速扩大,由早期的华语本体结构等领域拓展到华文教育、教材编写、华文水平测试、华语社区、分圈、规划、传承、语料库建设等,实践与理论探索并行,关注点尤其集中于华语作为祖语进行语言文化传承的动态发展及资源建设。研究团队实际深入海外华人社会是获得大批珍贵第一手材料的最主要途径。华语调查研究还利用华人与国内社会交往流动强的特点,在境内外同时开展。如对来华的华人、留学生等进行调查、访谈;利用当地华人社会资源,调动有相关培训背景和兴趣意愿的华人参与到调查活动中等等,极大拓宽了调查渠道。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语言调查则主要在境外进行。当前国内研究成果主要分为两大块:一是跨境语言研究中周边国家的语言调查,其内容以语言本体为主,也有对语言使用现状的微观个案研究,为了解周边国家语言的现状提供较全面的第一手资料;二是2013年以后,为国家政策服务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语言调查,其偏重语言功能调查,语言本体调查是语言功能调查的附属。
语言国情调查系统有结构、功能等一级系统,一级系统下又分别构成不同的子系统,各层级系统之间相互影响、互相制约。我们在调查过程中都要顾及层级系统内部和层级系统间的关系。比如语言功能出现严重衰退,就可能引起语言结构的变化。有的濒危语言,音系出现了不规则的紊乱,系统性被破坏,构词系统也会出现一些不规则的现象。(14)戴庆厦.田野调查与语言研究——兼谈语言田野调查的理据与注意事项[J].中国语言战略,2019,(1).所以要从各系统的关系及相互影响中发现问题。中国少数民族地区的语言调查兼具调查历史较长、范围较广较全面的特点。鉴于我国语言国情调查研究的“神同”,下面我们将以少数民族地区语言的调查为例,阐明如何进行系统观念的构建。
民族地区调查要取得的材料系统要素有:社会概况,语言数量及系属特点,语言生活情况等。通过对调查点民族人口分布、经济文化、语言教育、风俗活动等的调查,描绘多民族地区的社会风貌和语言生活面貌(包括语言能力、使用人数、使用范围、使用场合等),实现调查目的。田野调查主要属于调查过程系统的第二步骤,所获取的材料是鲜活而珍贵的。调查回来的材料,要抓紧整理,如发现特殊情况,一定要及时处理解决。
多民族地区语言调查多着力于语言功能、关系类型的调查,既关注各民族语言使用的现状,也对其成因和趋势进行预测。厘清并构建一个语言关系系统是民族地区,尤其是多民族地区语言调查的重点之一。语言关系系统是语言调查系统的子系统,复杂而重要,其构成要素有:各民族母语、国家通用语、边境多民族地区的跨国语言等。受经济、政治发展影响,各民族在不同历史时期的语言生活特点不同,形成特定时期比较特殊的语言关系,各要素在这样的关系网内行使交际、传承等功能,有互补共生,也有交融竞争。根据各要素在多民族语言生活领域的出现强弱程度,各要素呈现了不同组合模式,构成单语、双语、多语等类型。厘清各要素在不同平面关系中的地位和类型,进行功能定位,讨论制约条件、成因、演变态势(包括方向、特点、速度等)等。随着国家通用语地位的提升,尤其要关注国家通用语的功能变化,主次分明,重点突出。
如果将一个地区的多种语言按其承载功能和影响范围分为第一、第二和第三平面,则可以看到不同平面的语言承担不同的功能,其地位在不同历史时期处于变动之中。以云南丽江九河乡多民族地区语言调查为例:白族和纳西族是九河乡主体民族,村民多是双语人,白语和纳西语的功能大体相当,都是该地区族内交际语和区域优势语言,母语和区域优势语是同质第一平面。普米族、傈僳族人数较少,普米族、傈僳族村民多为多语人,母语、国家通用语与区域优势语是异质第二平面。从语言发展趋势看,越来越多的普米族、傈僳族青少年越过区域优势语甚至母语,直接习得、转用国家通用语,国家通用语与母语是异质第三平面。随着各民族交往范围的扩大,语言生活呈现出国家通用语作用日益突出,母语在民族内部交往中有顽强生命力,以及曾经作为区域优势语言的民族语兼用程度呈现逐渐下降的趋势。
形成各民族间语言关系的共时和历时背景因素也是一个系统。语言生活状况的影响因素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历史、宗教、地域等,各要素构成一个有机整体,共同作用于多民族地区的语言生活。此外,为了考察语言代际差异,还要对不同年龄段民族语的语音、词汇、语法等结构系统进行记录整理并进行比较研究,以探求语言变异的深层规律和演变机制。
以上各子系统构成一个彼此联系、相互制约的语言调查系统。在民族地区进行田野调查,要全方位调动、多维度思考,获取系统的第一手调查材料。依数据推演科学结论,客观反映社会现实。(15)李春风,张景霓.以系统观念和方法开展语言调查[N].中国社会科学报,2022-04-25(005).
上述少数民族地区的语言国情调查系统构建方法,同样适用于其他三大领域,并能够在实际调查中,根据“形不同”特点进行系统调整,以达到调查目标和任务。
随着社会诸多领域的联系愈加紧密,新国情背景下语言国情出现很多新情况、新信息,语言关系愈加复杂。对其进行调查、记录和分析的难度越来越大,调查方法要求则越来越高。语言国情调查系统中的时空比较法,是横向空间比较、纵向空间比较、纵向时间比较的结合,是厘清、联结该调查系统中各个子系统的重要研究方法,我们应该重视并不断深化。
构建语言调查系统、厘清各种语言关系,要采用多元化的调查方法和手段,常用的调查研究方法有传统民族志、共时描写、历时比较等。这些方法都为客观调查所需要,彼此互补,兼容并蓄。但在同一领域或不同领域的语言国情调查中,共时描写与历时比较并没有平衡发展:前者一般都比较充分,后者往往难以深入。如语言国情调查四大领域中汉语及汉语方言区语言调查的历时研究成果数量较多,但共时研究仍多于历时研究;少数民族地区的共时研究能通过表象调查得以充分描写,受缺少历史文献等各种条件制约,历时研究未能同步发展;海外华语研究学者开始重视海外华语作为资源的深入挖掘和开发并付诸实践,但存在“仅立足于并着眼于共时平面,未能从历时的角度进行必要的考察与分析”(16)刁晏斌.论华语及其历时观[J].武陵学刊,2022,(3).的问题;“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语言调查则以共时描写和研究为主,一般都未达到历时研究层面。
横纵结合的时空比较研究能够解释语言使用的复杂、动态、多层次特点。如果只通过横向共时描写很难探究其客观发展规律,纵向比较是将语言调查系统置于动态、历时、发展中进行观察、分析,能够解释区分语言国情现象的主次、内外、现实和历史、政策制度原因等。在实际调查研究中,横与纵、时间与空间多为两种或两种以上要素共同作用。四大研究领域彼此之间都不是孤立的,是一个层次系统:空间上可横向对比,如汉语与非汉语的相互反观、汉语方言与华语变异的关系、我国国家通用语与少数民族的语言关系与其他国别的语言国情现状相互参考借鉴等,具体深入探讨其形成因素时就要在横纵向时空中进行。
语言国情调查虽以调查语言使用情况为主,也要做语言本体的调查。语言本体调查研究的系统性也在横纵时空比较中得以呈现。如戴庆厦在调查哈尼语松紧元音时,先对不同村寨的方言土语进行记录整理比较,总结出松紧元音的不同类型、不同特点,之后又扩大至与其亲属语言比较,寻找其演变规律,总结出哈尼语松紧元音“一头一尾”的两个历史来源,丰富了松紧元音理论内涵。(17)戴庆厦.田野调查与语言研究——兼谈语言田野调查的理据与注意事项[J].中国语言战略,2019,(1).
我们往往能够通过民族地区语言关系的横向共时特点,认识国家政策对民族地域流动、共生交融的影响,在纵向时空比较中分析语言关系的所处阶段及制约因素等。如云南片马茶山人生活地区地处云南边境,距离镇政府驻地约几十公里,交通闭塞,周围汉族人极少,但绝大部分茶山人都会汉语,且茶山语中有大量汉语借词,而很少有与其杂居且交流较多的傈僳语借词,这种情况在其他民族地区较少见。调查得知,1960年片马回归以后这里驻扎了一个排的部队,很多工作人员都是汉族,他们都说汉语,他们对茶山人关怀备至。茶山人在与汉语工作人员接触中慢慢懂一点汉语,随着茶山后代读书越来越多,汉语越来越好。茶山人对汉语的天然好感和向往,使其对汉语的接受度非常高,茶山语与汉语也就跨时空共生交融发展。茶山人和谐的语言共生关系,映射了该地区和谐的民族关系,促进了社会稳定、经济发展。(18)李春风.边境地区民族语言的共生与交融——基于云南片马茶山人的调查分析[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0,(5).
传统的语言调查方法依赖调查者自身的专业素养,能够突破时空、技术条件限制,记录活生生的语言现实,在任何时代都是语言工作者进行田野调查时最重要的方法。在系统观念指导下实施的语言调查,其调查方法和手段不断更新完备。除了以上较为传统成熟的常用调查研究方法,我们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不断修正和补充。比如通过现代化的音视频设备和通信手段,建立调查数据库、联络机制等。使用微信等联络工具与调查对象保持长期联系,既可以及时核实、更新材料,也便于进行课题的数据跟踪调查,使数据库得以不断充实更新。新时期的语言工作者应根据不同地区语言实际的特点采取与之相适应的调查方法,综合运用各学科理论知识,深入揭示语言生活规律和特征;吸收现代信息和通信技术等新的技术手段,与传统语言调查方法结合,在横纵结合的时空比较研究系统中,获取各地区的语言生活信息,揭示语言关系互动的走向。
新国情背景下,以系统论为指导思想,构建语言国情调查系统观念,将打通各调查领域壁垒,有效整合社会资源,推动社会调查发展,加速科研成果转化,能为制订国家语言政策和规划提供事实依据。我国语言国情调查随着社会发展而发展。新国情背景下,出现了一些新特点新趋势。在语言国情调查中贯之以系统观念,是认识解决这些新问题新现象的最佳途径,才不会顾此失彼。无论是语言国情调查对象还是调查方法,都要在系统观念中构建运作。语言国情调查各领域间或领域内的要素可构成不同层级的调查系统,语言国情调查方法手段则是横向纵向时空相结合的研究系统。将共时描写与历时比较横纵结合,能从全局把握事物在不同子系统中的层次、不同时空的运动发展规律;通过调节各相互作用的组成部分实现整个系统的优化,完成调查目标。
新时期语言国情调查被赋予更崇高的价值意义。探求语言调查的新思路、新方法,构建新时期语言国情调查的理论框架,是语言调查工作者的共同任务和目标。通过少数民族地区、汉语方言区、海外华人社会各个调查点的语言文化调查,由点及面,由微观到宏观,寻找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文化传承基因和精神内核。这不但丰富了我国多元文化内涵,符合我国当前社会发展的现实状况,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现实依据,还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语言国情调查相得益彰,适应我国与国际形势发展接轨的规律和趋势,展现人类命运共同体共生共存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