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读孔晓峰的花鸟山水

2024-01-02 13:04杨大伟
秀江南 2023年11期
关键词:晓峰花鸟山水

杨大伟

孔晓峰

原名孔祥峰,号悟石,石门山人。1975年6月生于山东曲阜,2006年毕业于南开大学东方艺术系中国画专业,获硕士学位。现任教于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国画系,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江苏省文联书画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江苏省徐悲鸿研究会理事。《印象·柳叶·荷·禅》获2014年度首届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多次参加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展览并获奖;多幅作品被中国美术馆、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办公室、上海明圆文化艺术中心等机构收藏。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写意花鸟作为一种艺术形式,是画家参禅悟道的载体,把对大自然的生机和灵趣的感悟,变成人造的心灵的真实,即变现为人们创造出来的感性直觉。

孔晓峰喜欢雅致,纵横驱逐,不拘于一;不囿于文人画的兴趣指向和笔墨把玩,放眼当今风物,在自然中写生、观察,向造化学习。他笔下的花草、鸟虫等,“假物不如真象,假色不如天然”,神行处温而正、淡而味、贞而润,有窍、有骨、有髓,毫无孤寂荒寒之病,反倒是渣滓俱弃、气韵凫起,消弭了明艳与幽秘的隔膜,刚柔迭用,笔在墨在。花鸟文化的衍变,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中国文化演进的投影,但就这一点来讲,今人似乎难以逾越前人的境界。晓峰的写意花鸟,以简静的特色卓然自立,不但形简神完,笔精墨妙,且简约疏淡,或疏花简叶,或幽秀淡远,隐约在光风霁月之中,清如水洗,静如天籁,似有若无,欲显还隐,足以体现作品精神境界的玄远灵明。借物言志,寓情于物,造就了画家画面中含意隽永的花鸟意象。中国古代文人表达一己志向,抒发离愁别绪,少有直抒胸臆。我们可以看出,画家关注的正是花鸟的内在气韵与人之精神品质的联系。世人谓“一花一世界”,晓峰沉浸其中,独解花鸟之语。

中国人的山水情结可谓深之又深,山水语言的形成,不在一朝一夕。山水畫家似乎更应尊重中国人的山水审美惯势,勿出乎“卧游”“畅神”“怡情适我心”,而“激励心志”营造一个审美观照的“第二自然”。

孔晓峰的山水画具有视觉的生动性、意象的丰富性,更为突出的则是“内美”精神:平淡无奇的场景,简略至极的房舍,平入直出的树木。他的画作山峰高峻、山泉漱瀑、丛篁幽居……比起许多人的精心结构,其作品似不经意的“偶得”,具有十足的传统山水审美意趣;画作近山清朗,远山云横,石浑厚而简洁,树蓊郁而荫秀,疏密得宜,笔墨相彰,则是传统功力的赋益。恽南田从文人画的立场出发曾言:“妙在平澹,而奇不能过也,妙在浅近,而远不能过也。妙在一水一石,而千崖万壑不能过也。妙在一笔,而众家服习不能过也。”用这样的标准看晓峰的山水作品方感其中之妙处:旨在表现一种被过滤了的现实,一种活泼的生命意识.一种升华了的精神境界。儒家的道德感悟也是与山水连在一起的。《礼记·中庸》云:“天地之道,博也,厚也,高也,明也,悠也,久也。”正是以山高水长形容仁爱之道。“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山水相对于我们都是永恒的东西,只有你我才是短暂的。自然之道就是山水之道,人们一旦进入山水,过滤了杂念,荣辱可以皆忘,同时涤清杂念及浮躁……

中国绘画史告诉我们:一个好的中国画画家就应该是山水、人物、花鸟“三科”相融,“三科”之间不分伯仲,白石老人是最好的例证。花鸟、山水“二科”相容的,如八大山人、黄宾虹、陈子庄等所达到的高度,足以让我们认识到艺术内美素质的精神是同一机杼的。

花鸟与山水虽同取自然之美,但取法不同,结境不同,一微观天趣,一宏观整体;一动,一稳。难得晓峰“二科”兼长,图绘花鸟,禽活花芬、情景天成、生动灵秀。山水画境,小户牖中自有天地,出入造化;两种不同的笔势,互用互转,柔境雄境并生。

对于晓峰的画面无须多言,花鸟、山水有境,有境则自成高格。

猜你喜欢
晓峰花鸟山水
写意花鸟
爱在一湖山水间
一封字词王国的来信
山水之间
一处山水一首诗
花鸟卷
《山水》
放下你的手机
一场不能说走就走的旅行
花鸟